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联教联训;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地面(包括舰载)雷达由于受地球曲率限制,不易远距离发现低空、超低空目标。而气球载雷达系统平台升空工作,登高望远,在监视远距离低空、超低空目标(如飞机、遥控无人机、巡航导弹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区别于预警机系统机动巡航,气球载雷达系统更适于关键领域、沙漠地区、海岛、边界要塞等特定地区的全天时防空警戒任务。概括起来,球载雷达系统具有低空探测能力强、连续工作时间长、环境适应性好、保密性好和费用低等特点。
不同于常规地面雷达的使用,球载雷达这样的特种装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实践性强,其装备课程涉及多个专业以及多类工作岗位、实装训练代价高、操作风险系数大,这些特点使得专门人才的培养只靠院校是难以解决的。现阶段如何围绕教学训练目标和任务,通过院校、部队以及生产厂家的联合,综合利用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实践实训场所,以联教联训的方式解决院校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这在当前军事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立足大纲、适应形势,认清开展联教联训的必要性
(一)联教联训有适应军队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11月全军院校长集训上提出了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指明了军事院校教育改革方向,并为新时代联教联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实际工作中,我军一直注重发展联教联训的教学模式,不同军种的多个单位均从不同方面对联教联训的理论、体制建设以及相关共性要求进行了研究。
(二)联教联训是解决院校装备缺乏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新体制雷达装备不断涌现,但院校雷达装备保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特别是对于球载雷达这样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的特种装备。教学组在多年就开始承担相关专业改训学员的教学任务,由于当时场地设施的严重缺乏,装备教学主要依托相关研究所进行。近期通过调研得知,部分改训学员已成长为相关单位的骨干力量,他们表示当年在研究所的学习经历有助于对整个球体结构以及体系原理的理解,相比同期地面雷达专业毕业的学员能更快熟悉球载雷达装备的操作使用。调研的结果说明,通过联教联训的教学模式,可以将院校理论基础扎实、生产厂家装备原理结构清以及部队装备训练方法熟三方优势有效结合,这种优势是单方无法比拟的。
(三)联教联训是实现实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球载雷达包含的分系统多,涉及的范围较广、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有许多常规雷达所没有的设备。系留气球子系统平时的训练难点是岗位类型多以及多岗位协同问题,如果地面操作人员对各岗位操作不够熟练、配合不默契的话,容易造成气球坠落、气球飘逸或气球损毁等事故。虽然教研室根据前期教学任务编写了理论教材、建设了一批数字化资源,生产厂家专门建设了球体结构训练室以及部队拥有多年的装备操作使用经验,但从实战化教学角度来看,球载雷达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仅靠一方来承担都是不适合的。
二、把准目标,强化过程,健全联教联训的教学模式
(一)坚持实战化教学为牵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了球载雷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新形势下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战略牵引。必须根据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来编写课程教学计划,找准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本科教育体系打牢基础。从培养总目标来看,球载雷达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指技做融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球载雷达方向的学员要求胜任相关部队第一岗位任职需要。考虑到球载雷达系统具有结构复杂、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在部队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指技融合的培养要求,以技术为根本、指挥为导向,打牢第一岗位任职和具有长远职业发展潜力;二是打牢技术做支撑。学员需要具备装备维修与运用等基本技能,考虑到球载雷达装备系统复杂,雷达仅仅是有效载荷中的一部分。由于该雷达装备维护的专业性强,学员在生产厂家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厂家直观的装备结构展示以及便利的实践操作,掌握合格的维护保障技能。
(二)坚持互惠共赢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有效展开并穩步推进联教联训,应从院校与部队的共性要求入手,做到齐抓共管,任务共同承担,才能确保互惠共赢。特别是对于球载雷达装备这种特种装备来说,培养一名合格的球载雷达专业学员花费的代价会更大,因此,有必要规划合理的培养体系。
(1)更新观念,达成共识。联教联训模式的成功开展,需要各单位思想认识的集中统一,大家应主动作为,密切配合。一般来说,院校开展联教联训教学的积极性较高,而部队对接院校教学任务的主动性较低,生产厂家习惯于服务部队。究其原因,除了制定完善的联教联训政策法规制度之外,还要改变部队在联教联训中单纯协助者的角色,充分认识到它所培训的学员,将来会直接进入自己的编制序列。让参与联教联训的部队能优先挑选拔尖人才,从而提高部队参与院校教学的主动性。只有让部队从被动变主动,才能充分发挥联教联训的优势,合力共育。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让学员意识到自己将来很有可能会进入实践教学所在单位,需要倍加珍惜联教联训这一难得的机会。在联教联训过程中,积极投身岗位实践,接受基层环境的锻炼,尽快达到岗位任职水平。
(2)明责赋权,分清主次。联教联训教学通常具有授课时间长、实施单位多的特点,同时参与单位一般隶属不同建制,这些均对教学实施具体细节带来了考验。在实际工作中,院校的教学任务相对固定,部队既有日常的战备训练,同时也有突发的作战任务。因此,为了顺利完成部队承担的联教联训任务,需要教员与部队机关多沟通,及时掌握部队动向,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并能够根据部队实际,合理布置教学任务,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
(3)通力合作,互利共赢。联教联训各方均应针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共同分析、互帮互助。为培养适应部队需求的球载方向专业人才,应该从教学初期就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梳理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方面,都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院校培养的毕业学员与部队需求脱节的矛盾。课前,应结合部队实际,对学员培养目标提出需求;课中,应对学员学习状况保持跟踪,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课后,各参与方应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整个联教联训过程中,始终做到通力合作,互利共赢。 (三)堅持考核评价为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联教联训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正面导向,是确保联教联训教学高质实施的重要保证。面对球载雷达装备这样复杂的特种装备,传统的闭卷笔试已不能全面评价学员的实践能力,也不能确保满足部队的人才要求。为提高联教联训的教学质量,切实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应加大部队在学员教学评价中的权值。为避免学员在实践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能动性,可考虑推行部队资格认证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院校与部队间的评价反馈机制,将部队对实践环节的质量评价列入评价指标,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从而形成以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长远,通力合作,完善联教联训的配套保障
(一)完善配套保障支撑体系
联教联训需要联合保障,实施联合保障可提供良好的支撑。良好的联教联训实施,应统筹优化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部队战备训练计划以及厂家的生产周期这三方面因素。由院校根据教学任务牵引提出保障需求,并组织三方科学制定保障制度,确保不会因部队临时战备任务以及厂家的生产任务影响联教联训的开展。
(二)培养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
院校教员通常理论功底扎实,但是实战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懂装备会操作的不多。联教联训不仅可以培训学员,同样也是实现教学队伍的知识、能力水平提升,提高教员实战化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联教联训是解决科研成果与部队战斗力建设联系不够紧密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部分科研成果可操作性不强、部队难以应用的问题,教员应该与部队紧密联系,深入探索和研究部队军事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在联教联训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将工作内容、典型案例引入课题,丰富教材内容。完善配套教学条件建设,为教学注入新的理论支持,并在联教联训过程中,提供部队急需的技术支持,通过联教联训架起联系院校、部队以及生产厂家的桥梁,从而进一步打造和宣传院校品牌。
(三)拓宽球载雷达专业方向培养模式
从当前我军现行人才培养机制来看,不同培养层次的人才保障机制将长期并存。需要注意的是,学员的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为满足不同层次的球载雷达专业学员培养需求,使其符合部队需求,贴近岗位实际,胜任岗位职责,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可以参考“产学”合作模式、“订单式”等培养形式,做到院校与部队单位合作培训。
四、结语
作为我军新时代军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联教联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融合院校、部队以及生产厂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确保院校教育紧贴部队作战训练需要,合力打造新形势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同时,随着我军特种装备的不断涌现,联教联训如何应用发展,也值得大家长期深入研究。
众所周知,地面(包括舰载)雷达由于受地球曲率限制,不易远距离发现低空、超低空目标。而气球载雷达系统平台升空工作,登高望远,在监视远距离低空、超低空目标(如飞机、遥控无人机、巡航导弹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区别于预警机系统机动巡航,气球载雷达系统更适于关键领域、沙漠地区、海岛、边界要塞等特定地区的全天时防空警戒任务。概括起来,球载雷达系统具有低空探测能力强、连续工作时间长、环境适应性好、保密性好和费用低等特点。
不同于常规地面雷达的使用,球载雷达这样的特种装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实践性强,其装备课程涉及多个专业以及多类工作岗位、实装训练代价高、操作风险系数大,这些特点使得专门人才的培养只靠院校是难以解决的。现阶段如何围绕教学训练目标和任务,通过院校、部队以及生产厂家的联合,综合利用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实践实训场所,以联教联训的方式解决院校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这在当前军事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立足大纲、适应形势,认清开展联教联训的必要性
(一)联教联训有适应军队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11月全军院校长集训上提出了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指明了军事院校教育改革方向,并为新时代联教联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实际工作中,我军一直注重发展联教联训的教学模式,不同军种的多个单位均从不同方面对联教联训的理论、体制建设以及相关共性要求进行了研究。
(二)联教联训是解决院校装备缺乏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新体制雷达装备不断涌现,但院校雷达装备保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特别是对于球载雷达这样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的特种装备。教学组在多年就开始承担相关专业改训学员的教学任务,由于当时场地设施的严重缺乏,装备教学主要依托相关研究所进行。近期通过调研得知,部分改训学员已成长为相关单位的骨干力量,他们表示当年在研究所的学习经历有助于对整个球体结构以及体系原理的理解,相比同期地面雷达专业毕业的学员能更快熟悉球载雷达装备的操作使用。调研的结果说明,通过联教联训的教学模式,可以将院校理论基础扎实、生产厂家装备原理结构清以及部队装备训练方法熟三方优势有效结合,这种优势是单方无法比拟的。
(三)联教联训是实现实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球载雷达包含的分系统多,涉及的范围较广、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有许多常规雷达所没有的设备。系留气球子系统平时的训练难点是岗位类型多以及多岗位协同问题,如果地面操作人员对各岗位操作不够熟练、配合不默契的话,容易造成气球坠落、气球飘逸或气球损毁等事故。虽然教研室根据前期教学任务编写了理论教材、建设了一批数字化资源,生产厂家专门建设了球体结构训练室以及部队拥有多年的装备操作使用经验,但从实战化教学角度来看,球载雷达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仅靠一方来承担都是不适合的。
二、把准目标,强化过程,健全联教联训的教学模式
(一)坚持实战化教学为牵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了球载雷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新形势下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战略牵引。必须根据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来编写课程教学计划,找准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本科教育体系打牢基础。从培养总目标来看,球载雷达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指技做融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球载雷达方向的学员要求胜任相关部队第一岗位任职需要。考虑到球载雷达系统具有结构复杂、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在部队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指技融合的培养要求,以技术为根本、指挥为导向,打牢第一岗位任职和具有长远职业发展潜力;二是打牢技术做支撑。学员需要具备装备维修与运用等基本技能,考虑到球载雷达装备系统复杂,雷达仅仅是有效载荷中的一部分。由于该雷达装备维护的专业性强,学员在生产厂家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厂家直观的装备结构展示以及便利的实践操作,掌握合格的维护保障技能。
(二)坚持互惠共赢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有效展开并穩步推进联教联训,应从院校与部队的共性要求入手,做到齐抓共管,任务共同承担,才能确保互惠共赢。特别是对于球载雷达装备这种特种装备来说,培养一名合格的球载雷达专业学员花费的代价会更大,因此,有必要规划合理的培养体系。
(1)更新观念,达成共识。联教联训模式的成功开展,需要各单位思想认识的集中统一,大家应主动作为,密切配合。一般来说,院校开展联教联训教学的积极性较高,而部队对接院校教学任务的主动性较低,生产厂家习惯于服务部队。究其原因,除了制定完善的联教联训政策法规制度之外,还要改变部队在联教联训中单纯协助者的角色,充分认识到它所培训的学员,将来会直接进入自己的编制序列。让参与联教联训的部队能优先挑选拔尖人才,从而提高部队参与院校教学的主动性。只有让部队从被动变主动,才能充分发挥联教联训的优势,合力共育。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让学员意识到自己将来很有可能会进入实践教学所在单位,需要倍加珍惜联教联训这一难得的机会。在联教联训过程中,积极投身岗位实践,接受基层环境的锻炼,尽快达到岗位任职水平。
(2)明责赋权,分清主次。联教联训教学通常具有授课时间长、实施单位多的特点,同时参与单位一般隶属不同建制,这些均对教学实施具体细节带来了考验。在实际工作中,院校的教学任务相对固定,部队既有日常的战备训练,同时也有突发的作战任务。因此,为了顺利完成部队承担的联教联训任务,需要教员与部队机关多沟通,及时掌握部队动向,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并能够根据部队实际,合理布置教学任务,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
(3)通力合作,互利共赢。联教联训各方均应针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共同分析、互帮互助。为培养适应部队需求的球载方向专业人才,应该从教学初期就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梳理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方面,都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院校培养的毕业学员与部队需求脱节的矛盾。课前,应结合部队实际,对学员培养目标提出需求;课中,应对学员学习状况保持跟踪,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课后,各参与方应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整个联教联训过程中,始终做到通力合作,互利共赢。 (三)堅持考核评价为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联教联训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正面导向,是确保联教联训教学高质实施的重要保证。面对球载雷达装备这样复杂的特种装备,传统的闭卷笔试已不能全面评价学员的实践能力,也不能确保满足部队的人才要求。为提高联教联训的教学质量,切实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应加大部队在学员教学评价中的权值。为避免学员在实践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能动性,可考虑推行部队资格认证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院校与部队间的评价反馈机制,将部队对实践环节的质量评价列入评价指标,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从而形成以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长远,通力合作,完善联教联训的配套保障
(一)完善配套保障支撑体系
联教联训需要联合保障,实施联合保障可提供良好的支撑。良好的联教联训实施,应统筹优化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部队战备训练计划以及厂家的生产周期这三方面因素。由院校根据教学任务牵引提出保障需求,并组织三方科学制定保障制度,确保不会因部队临时战备任务以及厂家的生产任务影响联教联训的开展。
(二)培养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
院校教员通常理论功底扎实,但是实战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懂装备会操作的不多。联教联训不仅可以培训学员,同样也是实现教学队伍的知识、能力水平提升,提高教员实战化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联教联训是解决科研成果与部队战斗力建设联系不够紧密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部分科研成果可操作性不强、部队难以应用的问题,教员应该与部队紧密联系,深入探索和研究部队军事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在联教联训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将工作内容、典型案例引入课题,丰富教材内容。完善配套教学条件建设,为教学注入新的理论支持,并在联教联训过程中,提供部队急需的技术支持,通过联教联训架起联系院校、部队以及生产厂家的桥梁,从而进一步打造和宣传院校品牌。
(三)拓宽球载雷达专业方向培养模式
从当前我军现行人才培养机制来看,不同培养层次的人才保障机制将长期并存。需要注意的是,学员的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为满足不同层次的球载雷达专业学员培养需求,使其符合部队需求,贴近岗位实际,胜任岗位职责,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可以参考“产学”合作模式、“订单式”等培养形式,做到院校与部队单位合作培训。
四、结语
作为我军新时代军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联教联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融合院校、部队以及生产厂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确保院校教育紧贴部队作战训练需要,合力打造新形势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同时,随着我军特种装备的不断涌现,联教联训如何应用发展,也值得大家长期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