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为开展新课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而利用实验创设有效的物理情景进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主要方法。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我利用了简单的覆杯实验进行导入:首先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然后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此时请同学们猜想:当我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水会洒出来,但当我松手后同学们所看到的现象却让他们惊讶不已--硬纸片竟然好像"粘"在了杯口,完全把水封在了杯子中!这个有悖于学生思维定势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这节课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铺垫作用。
当然,物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也不能一味的选用实验作为导入的唯一方式。如果学生存在着常识性知识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导入;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扎实,则可以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新颖有创意的导入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课堂上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思维状态,并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汲取更多的物理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艺术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益处,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永无止境,我对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也很浅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情、讲究实效,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并且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主动地开展质疑、探究和总结,就必将会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更大的帮助和提升!
一、激发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为开展新课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而利用实验创设有效的物理情景进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主要方法。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我利用了简单的覆杯实验进行导入:首先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然后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此时请同学们猜想:当我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水会洒出来,但当我松手后同学们所看到的现象却让他们惊讶不已--硬纸片竟然好像"粘"在了杯口,完全把水封在了杯子中!这个有悖于学生思维定势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这节课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铺垫作用。
当然,物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也不能一味的选用实验作为导入的唯一方式。如果学生存在着常识性知识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导入;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扎实,则可以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新颖有创意的导入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课堂上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思维状态,并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汲取更多的物理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艺术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益处,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永无止境,我对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也很浅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情、讲究实效,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并且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主动地开展质疑、探究和总结,就必将会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更大的帮助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