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步确立,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传播媒介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它在塑造城市形象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塑造以及传播城市形象,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城市形象;传播;新媒体艺术;作用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商品以及产业的竞争,他们逐渐将目光放到了社会以及文化层面。而城市作为构成国家的主要成员,它的综合实力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水平。一座城市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从它自身的特色、亮点以及优势出发,将城市形象塑造也纳入进城市发展的大潮中。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媒体艺术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形象传播的内涵
(一)什么是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就是指人民群众在传播媒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对城市产生的一种印象或者是感知。美国的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德福认为,城市形象可以笼统的分为有形城市形象以及无形城市形象两种。其中,有形的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交通建筑以及卫生容貌等;而无形的城市形象则是指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市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科技技术等。
(二)城市形象的特点
第一,综合性。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形象既包括物质因素:城市的街道、桥梁以及建筑等;还包括精神因素:城市的方针政策以及价值观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象。
第二,独特性。每一座城市在发展历程中,总会形成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人文内涵以及行为特点等,同时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各自的价值观、规划方案以及文化理念等,这就使得每一座城市都具备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又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优势,增加城市的“辨识度”,让城市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对城市形象进行传播时,体现它的独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三,标识性。城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个体,同时它的数量也是庞大的。因此,为了让一座城市脱颖而出,相关的城市规划人员应该对城市本身的特性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来归纳总结出一系列的标识,通过这些标识来将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进行区别。这些体现城市形象的标识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二、新媒体艺术的内涵
新媒体,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来对事物进行传播的新型媒介。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它的传播速度较快,所包含的数据信息量也较为庞大,并且融合了多种媒介,在最近几年,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大潮中。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可以和新的媒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艺术形式,由于它的优势比较突出,受众也比较广,因此,新媒体艺术可以在对大众的审美以及品位进行提升的同时,也更容易让大众所接受。在这种形式下,国家提倡用新媒体艺术塑造以及传播城市形象,可以实现城市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进步,这也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
(一)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
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对当地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带来积极作用。而以往传统的传播媒介中,城市的形象如何,主要有政府严格把关,将那些不利因素全部剔除,只向世人展示城市美好的一面。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系统在新技术以及新工具的带领下,变得更加复杂以及庞大。现如今,有很大一部分城市都加大了对城市形象塑造以及传播的投入力度,并且从中获取了相当丰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此外,运用新媒体艺术所拍摄的城市宣传片,也在电视频道中被反复的播放。我国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来进行完善。
(二)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形象传播模式的改变
第一,从单向传播变为互动传播。以往传统的传播过程基本上都是单向直通的,尽管有些报纸或者是杂志会设置反馈机制,但是反馈的时效性差。现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反馈的途径都转移到了网络上。抛弃了以往的传播模式,使人民大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的发布自己的意见以及感受,与此同时,人们了解城市的途径也逐渐增多,使人们也能参与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传播中去。通过这一途径,城市的规划阶层可以对反馈的信息以及建议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及时的对不恰当的地方进行调整,从而使整个城市的形象更加的完美。
第二,从单一传播变为多元传播。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人们在过去对城市形象的了解途径比较单一,比如报纸、杂志等,而且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一现象,不管是政府权力部门,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对城市形象传播发表自己的建议。除此之外,以往传统的传播媒介功能也比较单一,像报纸只能用来阅读,广播也只能用来收听,人们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更进一步的传播。而新媒体艺术则可以将多种技术以及功能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让人们能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信息的传播、处理以及二次传播,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城市形象传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从大众传播变为分众传播。在我国以往传统的城市形象传播中,比较着重于大众传播。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象,它提倡将大众细分为不同类别的受众。根据研究表明,改变受众态度的可能性往往取决于信息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受众自身的特点不同,媒介传播信息的效果也会收到影响。所以,在传播环境中确立受众意识,将受众的性格、宗教立场以及文化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受众在整个传播市场中的地位以及所属媒介传播内容的特点来进行界定,以此来构建一个有序的传播氛围。
四、城市形象传播中新媒体艺术的作用 (一)对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城市的文化形象,主要体现在它本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说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图书馆等,这些建筑是构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元素,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关键性作用。以博物馆为例,随着老百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而国家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就将博物馆也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其中,运用新媒体艺术来对博物馆进行建设,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核心以及价值观。具体来说,运用新媒体艺术实现博物馆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对博物馆内的藏品而言。运用新媒体艺术,管理人员可以将藏品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检索以及传播,在藏品信息采集阶段,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实现对它们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这一形式,可以使博物馆文化以及大众的距离进一步缩短,是城市的文化形象传播更加的有效;
第二,建立数字体验馆。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数字体验馆,根据不同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藏品体验区、产品互动体验区以及博物馆理念信息展区等不同的分区。在体验馆中,要科学合理的将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等进行融合,对藏品的背景以及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是整个展览过程更加的直观立体,以此来提高参观者的探索热情;
第三,建设网络博物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将网络传播手段引入到博物馆文化传播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作为一个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可以将博物馆的基本信息、馆内藏品的知识以及展览的信息等快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不受地域以及空间限制。此外,博物馆还可以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藏品背后的故事进行真实再现,使人们加大对它的认识。
(二)对塑造城市环境形象的作用
在城市环境形象塑造中,运用新媒体艺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而且它能够影响的环境因素也比较全面,以视觉环境形象为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对户外广告设计而言。人们对一座城市进行了解,最直观的就是从城市的户外广告设计来实现的。城市的户外广告,可以让人们对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及城市精神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而以往传统的户外广告设计中,有很多内容与城市本身的文化品位及其不符,因此,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引入新媒体艺术就势在必行。举例来说,现代城市中,LED显示屏媒体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它可以通过先进的发光二极管技术,来对动态视频进行循环播放。将LED显示屏布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以及交通枢纽等区域,可以让城市形象传播的效率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对城市景观建设而言。在城市景观打造中,合理运用新媒体艺术,可以进行另类景观的打造。打个比方来说,可以用电子园林代替原有的园林景观,在电子园林中,人们可以和花草树木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对话,将人们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城市景观升级成为人的景观。
(三)对塑造城市符号的作用
在塑造城市符号时,新媒体的加入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符号的功能。人们通过这些特殊的城市符号,可以对城市本身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气息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五、结语
现如今,新媒体的横空出世,已经逐渐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传播模式,它填补了传统媒介的空白以及不足,但是,在短时间内想要取代传统媒介还是不现实的。因此,政府应该在现有的新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合理掌握新媒体传播的规律,结合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城市精神,来不断的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世文.早期的新媒体艺术形态及实践:录像艺术[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28(2):29-33.
[2]武斌.浅谈新媒体艺术交叉互动性作用下视觉艺术的发展现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2):254-254.
[3]谭亮.城市意象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J].设计艺术研究,2014,(3):32-38.
[4]马洪伟.新媒体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4,(10):85-86.
[5]王萱.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日本新媒体艺术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
[6]文思慧.新媒体艺术与数字技术——解构北京奥运开幕式[J].艺术探索,2009,23(2):56-57.
[7]刘源,傅翊展.数字技术对新媒体艺术的推动作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9):223-223,110.
作者简介:
张成良,男,硕士研究生,助教。2012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为南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影视特效、影视栏目包装、三维动画制作、影视摄影、建筑表现。
关键词:城市形象;传播;新媒体艺术;作用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商品以及产业的竞争,他们逐渐将目光放到了社会以及文化层面。而城市作为构成国家的主要成员,它的综合实力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水平。一座城市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从它自身的特色、亮点以及优势出发,将城市形象塑造也纳入进城市发展的大潮中。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媒体艺术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形象传播的内涵
(一)什么是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就是指人民群众在传播媒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对城市产生的一种印象或者是感知。美国的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德福认为,城市形象可以笼统的分为有形城市形象以及无形城市形象两种。其中,有形的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交通建筑以及卫生容貌等;而无形的城市形象则是指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市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科技技术等。
(二)城市形象的特点
第一,综合性。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形象既包括物质因素:城市的街道、桥梁以及建筑等;还包括精神因素:城市的方针政策以及价值观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象。
第二,独特性。每一座城市在发展历程中,总会形成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人文内涵以及行为特点等,同时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各自的价值观、规划方案以及文化理念等,这就使得每一座城市都具备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又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优势,增加城市的“辨识度”,让城市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对城市形象进行传播时,体现它的独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三,标识性。城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个体,同时它的数量也是庞大的。因此,为了让一座城市脱颖而出,相关的城市规划人员应该对城市本身的特性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来归纳总结出一系列的标识,通过这些标识来将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进行区别。这些体现城市形象的标识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二、新媒体艺术的内涵
新媒体,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来对事物进行传播的新型媒介。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它的传播速度较快,所包含的数据信息量也较为庞大,并且融合了多种媒介,在最近几年,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大潮中。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可以和新的媒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艺术形式,由于它的优势比较突出,受众也比较广,因此,新媒体艺术可以在对大众的审美以及品位进行提升的同时,也更容易让大众所接受。在这种形式下,国家提倡用新媒体艺术塑造以及传播城市形象,可以实现城市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进步,这也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
(一)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
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对当地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带来积极作用。而以往传统的传播媒介中,城市的形象如何,主要有政府严格把关,将那些不利因素全部剔除,只向世人展示城市美好的一面。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系统在新技术以及新工具的带领下,变得更加复杂以及庞大。现如今,有很大一部分城市都加大了对城市形象塑造以及传播的投入力度,并且从中获取了相当丰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此外,运用新媒体艺术所拍摄的城市宣传片,也在电视频道中被反复的播放。我国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来进行完善。
(二)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形象传播模式的改变
第一,从单向传播变为互动传播。以往传统的传播过程基本上都是单向直通的,尽管有些报纸或者是杂志会设置反馈机制,但是反馈的时效性差。现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反馈的途径都转移到了网络上。抛弃了以往的传播模式,使人民大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的发布自己的意见以及感受,与此同时,人们了解城市的途径也逐渐增多,使人们也能参与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传播中去。通过这一途径,城市的规划阶层可以对反馈的信息以及建议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及时的对不恰当的地方进行调整,从而使整个城市的形象更加的完美。
第二,从单一传播变为多元传播。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人们在过去对城市形象的了解途径比较单一,比如报纸、杂志等,而且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一现象,不管是政府权力部门,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对城市形象传播发表自己的建议。除此之外,以往传统的传播媒介功能也比较单一,像报纸只能用来阅读,广播也只能用来收听,人们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更进一步的传播。而新媒体艺术则可以将多种技术以及功能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让人们能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信息的传播、处理以及二次传播,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城市形象传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从大众传播变为分众传播。在我国以往传统的城市形象传播中,比较着重于大众传播。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象,它提倡将大众细分为不同类别的受众。根据研究表明,改变受众态度的可能性往往取决于信息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受众自身的特点不同,媒介传播信息的效果也会收到影响。所以,在传播环境中确立受众意识,将受众的性格、宗教立场以及文化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受众在整个传播市场中的地位以及所属媒介传播内容的特点来进行界定,以此来构建一个有序的传播氛围。
四、城市形象传播中新媒体艺术的作用 (一)对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城市的文化形象,主要体现在它本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说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图书馆等,这些建筑是构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元素,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关键性作用。以博物馆为例,随着老百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而国家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就将博物馆也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其中,运用新媒体艺术来对博物馆进行建设,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核心以及价值观。具体来说,运用新媒体艺术实现博物馆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对博物馆内的藏品而言。运用新媒体艺术,管理人员可以将藏品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检索以及传播,在藏品信息采集阶段,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实现对它们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这一形式,可以使博物馆文化以及大众的距离进一步缩短,是城市的文化形象传播更加的有效;
第二,建立数字体验馆。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数字体验馆,根据不同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藏品体验区、产品互动体验区以及博物馆理念信息展区等不同的分区。在体验馆中,要科学合理的将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等进行融合,对藏品的背景以及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是整个展览过程更加的直观立体,以此来提高参观者的探索热情;
第三,建设网络博物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将网络传播手段引入到博物馆文化传播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作为一个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可以将博物馆的基本信息、馆内藏品的知识以及展览的信息等快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不受地域以及空间限制。此外,博物馆还可以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藏品背后的故事进行真实再现,使人们加大对它的认识。
(二)对塑造城市环境形象的作用
在城市环境形象塑造中,运用新媒体艺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而且它能够影响的环境因素也比较全面,以视觉环境形象为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对户外广告设计而言。人们对一座城市进行了解,最直观的就是从城市的户外广告设计来实现的。城市的户外广告,可以让人们对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及城市精神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而以往传统的户外广告设计中,有很多内容与城市本身的文化品位及其不符,因此,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引入新媒体艺术就势在必行。举例来说,现代城市中,LED显示屏媒体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它可以通过先进的发光二极管技术,来对动态视频进行循环播放。将LED显示屏布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以及交通枢纽等区域,可以让城市形象传播的效率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对城市景观建设而言。在城市景观打造中,合理运用新媒体艺术,可以进行另类景观的打造。打个比方来说,可以用电子园林代替原有的园林景观,在电子园林中,人们可以和花草树木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对话,将人们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城市景观升级成为人的景观。
(三)对塑造城市符号的作用
在塑造城市符号时,新媒体的加入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符号的功能。人们通过这些特殊的城市符号,可以对城市本身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气息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五、结语
现如今,新媒体的横空出世,已经逐渐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传播模式,它填补了传统媒介的空白以及不足,但是,在短时间内想要取代传统媒介还是不现实的。因此,政府应该在现有的新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合理掌握新媒体传播的规律,结合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城市精神,来不断的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世文.早期的新媒体艺术形态及实践:录像艺术[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28(2):29-33.
[2]武斌.浅谈新媒体艺术交叉互动性作用下视觉艺术的发展现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2):254-254.
[3]谭亮.城市意象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J].设计艺术研究,2014,(3):32-38.
[4]马洪伟.新媒体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4,(10):85-86.
[5]王萱.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日本新媒体艺术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
[6]文思慧.新媒体艺术与数字技术——解构北京奥运开幕式[J].艺术探索,2009,23(2):56-57.
[7]刘源,傅翊展.数字技术对新媒体艺术的推动作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9):223-223,110.
作者简介:
张成良,男,硕士研究生,助教。2012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为南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影视特效、影视栏目包装、三维动画制作、影视摄影、建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