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法改革对课堂师生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焦点。探究式教学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而且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教师决不能片面追求“探究”这一形式和方法,更要注重探究的实效,让探究起于须探究之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 探究式 实效
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使得政治课堂的师生互动成为中心环节,在当前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为了让学生更易于贴近生活、融入生活,采取探究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如何使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更有实效,笔者认为,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项原则”、具备“三种基本功”、避免“四种现象”。
一、围绕“一个中心”:教学目标
在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探究。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能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的探究设置问题,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二、坚持“两项原则”:可操作性和探究性
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使用探究式教学,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用探究式教学。过于简单、一目了然的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过于宽泛、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能展开探究。探究的问题的选择一定要在学生的经验和能力范围之内,是学生有言可发的,即可操作的;是学生有言想发,而又不经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难发的,即具有探究性。
案例:一位教师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堂课中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2)党为什么有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前一个问题太简单,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后一个问题太大而且比较抽象,不仅难以操作,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深浅适当,而且要有探究性。否则,学生只会“敷衍了事”,从而使探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能是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坚持探究问题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愉悦。
三、具备“三种基本功”——揣摩功、点拨功、诱导功
1、揣摩功。探究式教学首当其冲的因素是“设问”。那么,教师应在什么地方设问?教育家叶圣陶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时,要在教学重点处设问,在规律性的问题上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使设问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这样,我们就能揣摩到学生的“不易领会处”,就能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2、点拨功。要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设问要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难度充当磨刀石,学生的思维、意志、情感就得不到磨炼。怎样使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设问面前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热烈讨论呢?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讨论时要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
3、诱导功。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作为老师,怎样适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进行探究、开展讨论,使合作探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诱导功。
四、避免“四种现象”:心中无数、选题过大、偏离主题、草草收场
1、心中无数,匆忙上阵。开展探究式教学,课前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它既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围绕探究的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心中有数,讨论时有话可讲。其次,教师要预测探究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办法,以便适时妥当地加以点拨、指导。
2、忽视对象,选题过大。在设置探究问题时,既要考虑探究的对象,也要注意探究的内容。因为探究问题,学生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设计的探究问题太大,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就很难组织学生进行正常、有效的探究。
3、缺乏引导,偏离主题。在探究中,教师不应是观众,而应是一位积极的参加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把握探究的动态和进程,并适时给学生的探究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以免学生用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或者偏离主题,使探究讨论扯到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学生不参加合作探究,无所事事,做场外观众。教师要引导、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融入集体的讨论中。
4、草草收场,没有点评。每次合作探究结束时,教师要作出小结或点评。对疑难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要阐明自己的看法,应指出合作探究中学生观点的正确、合理之处,也应指出观点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纠正。
总之,巧妙运用探究式教学,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l]张惠连.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1:10—12.
[2]张兴红.中学政治课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125—128.
[3]邱英瑛 .谈探究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龙岩师专学报》.2003.1:57—59.
[4]曾楚清.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其纠正策略[J].《学科教育》.2004.2:24—27.
[5]曹务稳.浅议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契机[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7:28.
关键词:思想政治 探究式 实效
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使得政治课堂的师生互动成为中心环节,在当前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为了让学生更易于贴近生活、融入生活,采取探究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如何使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更有实效,笔者认为,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项原则”、具备“三种基本功”、避免“四种现象”。
一、围绕“一个中心”:教学目标
在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探究。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能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的探究设置问题,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二、坚持“两项原则”:可操作性和探究性
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使用探究式教学,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用探究式教学。过于简单、一目了然的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过于宽泛、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能展开探究。探究的问题的选择一定要在学生的经验和能力范围之内,是学生有言可发的,即可操作的;是学生有言想发,而又不经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难发的,即具有探究性。
案例:一位教师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堂课中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2)党为什么有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前一个问题太简单,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后一个问题太大而且比较抽象,不仅难以操作,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深浅适当,而且要有探究性。否则,学生只会“敷衍了事”,从而使探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能是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坚持探究问题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愉悦。
三、具备“三种基本功”——揣摩功、点拨功、诱导功
1、揣摩功。探究式教学首当其冲的因素是“设问”。那么,教师应在什么地方设问?教育家叶圣陶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时,要在教学重点处设问,在规律性的问题上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使设问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这样,我们就能揣摩到学生的“不易领会处”,就能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2、点拨功。要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设问要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难度充当磨刀石,学生的思维、意志、情感就得不到磨炼。怎样使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设问面前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热烈讨论呢?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讨论时要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
3、诱导功。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作为老师,怎样适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进行探究、开展讨论,使合作探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诱导功。
四、避免“四种现象”:心中无数、选题过大、偏离主题、草草收场
1、心中无数,匆忙上阵。开展探究式教学,课前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它既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围绕探究的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心中有数,讨论时有话可讲。其次,教师要预测探究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办法,以便适时妥当地加以点拨、指导。
2、忽视对象,选题过大。在设置探究问题时,既要考虑探究的对象,也要注意探究的内容。因为探究问题,学生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设计的探究问题太大,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就很难组织学生进行正常、有效的探究。
3、缺乏引导,偏离主题。在探究中,教师不应是观众,而应是一位积极的参加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把握探究的动态和进程,并适时给学生的探究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以免学生用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或者偏离主题,使探究讨论扯到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学生不参加合作探究,无所事事,做场外观众。教师要引导、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融入集体的讨论中。
4、草草收场,没有点评。每次合作探究结束时,教师要作出小结或点评。对疑难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要阐明自己的看法,应指出合作探究中学生观点的正确、合理之处,也应指出观点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纠正。
总之,巧妙运用探究式教学,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l]张惠连.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1:10—12.
[2]张兴红.中学政治课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125—128.
[3]邱英瑛 .谈探究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龙岩师专学报》.2003.1:57—59.
[4]曾楚清.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其纠正策略[J].《学科教育》.2004.2:24—27.
[5]曹务稳.浅议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契机[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