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灵在语文学习中放飞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教给学生什么?我认为语文课要教给学生语文的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说,还是平时写作文、演讲,无非是把自己大脑中储存的语文信息调出来寫在纸上。同时,在聆听别人讲话时,能否听得懂或在朗读课文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等,与我们平时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基础有很大的关系。
   语言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用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听懂得别人讲话,在朗读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比较吃力,听不懂或抓不住要点。所以,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一个对成语一窍不通的人,能否充分领略到毕淑敏散文的魅力,都是很难的。俗话说得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把学生引导在课堂的“五大”环节(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轨道上,一点不漏,并且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把那些值得我们储存的“米”——语言的精华,存放在大脑中进行“氧化”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把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是势在必行的。正如古代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我们教师的观念变了,学生的意志就增强了,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进行积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为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学生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自身语文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与成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聆听,在听中积累语言 “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味觉。”听的作用仅次于看,它是汲取知识,积累口语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听话时,主体必须在一瞬间利用强化记忆储存信息并依靠快捷灵敏的直觉思维活动,才能在接收言语声波的同时理解语意并评判话语。由此,要有效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在课堂上,我们都能做到让学生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使其边聆听边思索,边领悟边积累。但对于课外的聆听、思索则为我们平时所忽视。俗话说:身边的一切皆学问。平时,让学生收听广播,看电视,听别人争辩等,都能促进其边听边思考,并能从中有收获,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如有一名初中生在家听见别人在辩论百家姓中的“仇”一字多音读法是否正确,于是就利用工具书查字典,消除自己的疑惑。这为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要重视教导学生边聆听边思考身边的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语文能力的信息平台。
   二、熟读多诵,在读诵中积累语言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有课内、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基础、是先导,课外阅读是继续、是扩大。在课内应该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举一反三的规律性指导。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有时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号代码,而利用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学生的直觉思维。有了速读做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转益多师,能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扩大其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丰厚其语感图式。从而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创建语感桥梁。琅琅成韵地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间对语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时,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鲁迅先生曾有过形象的描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的确,只有广泛涉猎,遨游于书山学海之中,才能使储备充盈丰富,使见识广博而深刻,真正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三、勤练笔,在写作中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高层次的积累语言。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写出事能感人、情能动人、理能服人的优秀作品来,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正确的尝试不断保留,错误的不停放弃才能得到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勤奋、不断地练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正如许特立同志有一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是说,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勤动笔,多加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言材料的积累,而语言材料积累的过程,既是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
   总之,以上三点都是息息相关的,对语言积累成败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孩子的心灵在语文学习中放飞。
  (指导教师:李丽华)
其他文献
2017年6月29日,我们一行12人前往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顺利举办了“妙句佳成品诗魂,勤子善学忆往言”的文学院楹联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我们到达学校后,跟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负责老师进行沟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达教室。距离活动正式开始尚有2小时,我们12人就按照分工各司其职,认真细致地做最后的准备。   我们此次的活动对象是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初一学生,每场活动两个班级在不同区域同时进行,活
期刊
“当你坚定了方向并努力走下去时,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学习亦是如此,只要你心中有学,身处闹市亦可全神贯注,一心向学,无坚不摧。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总是奔波于喧嚣市集的车水马龙中,他通过一点点细碎时间来读书;与他相反的亚军彭敏则从小到大都处于雅室,用大块时间读书。两种方法中,我更偏向前者,用零碎时间潜心学习,外界如何均无畏,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中的一心向学更为可贵。   用细碎
期刊
秋风起,枫叶翻飞,宛如片片红色的翅膀在空中翩舞,饱含沧桑的枫叶记载了往事一幕幕……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去年秋天,风裹挟着枫叶簌簌吹起,一个新的语文老师伴着秋风来到了我们班级。   不过,她每天都像风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下了第二节课,她总是背起包,疾步朝大门奔去。每个大课间老师总跑得不见人影,心里不禁对她极为不满。   那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由原来的“支配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从原来的“随从”变为学习的“主人”!   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期刊
2018年10月4日,晴,星期四。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照在我的身上。真开心,爸爸和妈妈要带我去诸暨游玩。   车子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特别平稳。车窗外的挺拔的树木,就像一个个战士。田野里,金黄的稻子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桂花香。   我们先来到商场,这里人真多。我被抓娃娃机给吸引了,求着妈妈让我试一试。呵,运气不错,抓了一个小猪佩奇玩偶,当小猪佩奇掉在洞
期刊
“我一出世就沉没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若是把这两句话按照诗歌的方式排列:   我一出世就沉没在时间里了,   时间如水我如鱼。   想必你跟我一样,也可以认同它是一首诗了。这就是周涛笔下“借助诗的方式”所创作的散文《捉不住的鼬鼠》开篇的第一句话。   周涛曾说:“我不善于细微的描写,更不善于叙事,我对一部庞大作品的构架能力也很差,我缺乏小说才能。我总的来说是借助于诗的方式。我的思维
期刊
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
期刊
夜晚的风极静,除一两声蛙鸣外再无他物,凉意沁人。我仍在同作业搏斗,偶尔抬头,望一眼窗外,哀叹自己的无可奈何,也许做一只鸟都比现在自由。   鸟吗?脑中马上浮现出一篇文章,老鹰如何获得新生,另一幅画迅速替代它——浑身洁白的一只小鸟,我小时的宠物——夜风。   它从何而来我已经记不太真切,只对短短的几个月的相处时光还有模糊印象,我喂它一袋一袋的饲料,它在笼中振翅欲脱,一声一声长鸣,挣下不少带血的羽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动机和动力,是学生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了学习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使所学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经验,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
期刊
“亲其师,信其道。”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首先需要孩子们信我们的道,可是得到他们的亲近,则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一、“我和你们比赛打乒乓球。”   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听乒乓球训练队的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女队后备力量不足,几乎组不起队了。这怎么能行?要知道我们学校还是周村区乒乓球训练基地呢。我们可以夺不了冠军,但不可以弃权不参加吧?再者,孩子们对乒乓球还是挺感兴趣的,你看课余时间乒乓球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