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ar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必然会不同程度上推动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广阔的政策空间支持、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以及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三个方面。另外,在积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机遇的同时,还要恰当地应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本政治制度、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等问题出现,因此,必须要通过加强民主教育、优化治理体系、规范监督机制等对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对基层民主进行切实有效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民主;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规划,正是党和国家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的现实情况,正确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依照旧眼光将其视为简单地在政策上支持“三农”,不能片面地将“三农”的发展归结为经济的发展,而是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之下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单一地依靠党和国家与农民进行互动就可以完成的业绩,而是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深层次地实现“三农”的根本性发展,经得起人民检验、历史检验。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逐渐表现出自身的弊病。
  1.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内部建设,如今的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决策、协调等方面存在不足,基层党组织内部党员民主意识不强,对自身要求松懈以导致党内腐败层出不穷,腐败现象的发生会损害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失去农民的信任。最后,基层党组织在实施工作过程中分工不明确,人员安排不合理,往往会出现“决策者”多于“执行者”的现象,从而会发生政策执行力度低下的情况。
  1.2 农村基本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首先,要认识到基层民主中的部分制度、法规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由于政治制度不健全以及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不足,导致基层群对本村、本社区的事物了解甚少,不能及时收到反馈的信息,单方面交流也是阻碍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选举投票暗箱操作、贿选的事情层出不穷,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其次,基本政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无法更好地为基层民主的发展提供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弱化、存在漏洞,甚至为不法行为提供便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基层民主的参与主体大部分是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人,基层民主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基层的党政机构、基层自治组织、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基层公众个人等,在实行选举权利的过程主要是由精英分子主导,选举结果也主要是受特定选民的影响。
  1.3 农民政治参与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意见》中指出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如今,虽然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农民的物质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总体上讲农村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目前凸现出来。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政治问题反应较为迟钝,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农民的民主意识还在起始阶段,参与村委选举的积极性低。另外,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召开谈论会、解決问题等方面都存在跑题,浅层处理、粗鲁争辩等不文明、不科学现象,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矛盾进一步加深。
  乡村振兴战略对基层民主建设主体提出较高水平的要求,农村村民的思想认识和参与政治意愿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因素。
  2 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的机遇
  2.1 广阔的政策空间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将为基层民主建设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创造机遇。纵观《意见》,我们还可以看到,党中央为“三农”的发展勾画出了新的天地的同时,也为基层民主建构出了广阔的政策空间。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基层民主规划了思想指引。《意见》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列为重要方面,着力推进农定、农村、农民是在跨越式发展,《意见》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核心引导,“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是着力点,“建设法治乡村”是保障,“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是推动力,“建设平安乡村”是基础。五大方面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以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为共同目的,同时共同为基层民主的建设打造出理论依托。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基层民主打造了目的归宿。在重大的历史节点对未来发展的前途命运提出目标引领,是党和国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新时代之下,“三农”到底走向如何,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审时度势、全局把握,做出了清晰的指引。
  2.2 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
  在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过程中,人才作为核心要素之一,作用不断凸显,战略地位也随之不断提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力争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制高点。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以后,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派干部和人才到基层农村去的精神,青年人才将会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首先,发挥政策优势,对“新型农民”人才给予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极大地吸引着优秀人才走入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福利待遇较低等问题不容否定,使人才不愿意投身于“三农”之中。面对这一现实,党和国家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吸引、支持人才研究农业、回归农村、成为新型农民。   其次,利用制度机制,为人才投身“三农”建设创造途径。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中,通过调动多方位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人力资本的开发,将智力、技术、管理等资源的落实规范化、有序化。
  2.3 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首先,城乡相对农村,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领先。而农村现有的资源,在多方面都可以与城乡进行衔接,实现对口支持、精准带动。农村基层民主可以通过交流渠道,直接学习城乡基层民主的制度、机制经验,并因地制宜地结合自身发展。
  其次,城乡对农村的影响,不仅仅是直接的资源转移,还体现于文化、新事物传播等方面。农村对文化、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城乡正可以在这些方面制定措施、健全途径,发挥带动作用。农村基层民主的落后很大程度就在于民主文化的落后,在与城乡的频繁交流中,一系列直接资源中所承载的民主文化,将真正为农村基层民主固本培元。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民主教育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基层农村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农民的知识水平、思想、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结合农民实际情况,推动对农民的政治思想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民主教育和宣传,促进其良性发展;深入了解农村社会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并适度、适时地加以引领;加强仁义礼智信、家和万事兴等理念的教育,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保证基层民主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强调党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干部在具体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提高干部素质同样是基层民主化的题中之意。应定期组织村级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廉洁教育,加强管理能力培训、沟通能力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的政策和法律知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而推动农村的稳定民主建设。
  3.2 优化治理体系
  突出党的领导,全方位带动工作。基层民主建设要打破农村长期以来依靠传统社会形成的固有秩序去保持一种封闭性、稳定性、落后性的特点动态平衡。要突出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落实至村级组织的各方面,带动村级组织向先进化、纯洁化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内部建设,党内民主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制度,是由一系列党内民主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对一个领导和掌握全国政权的政党来说,只有以健全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作为正当的行为规范和原则要求,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党内生活,规范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和领导行为,有效地保障党员权利,使党的一切活动都有所依据、有所遵循,形成井然有序的党内政治生活。
  建设法治机构,营造法治氛围敢于重点发力,开展广泛的普法活动,循序渐进地实现法治与人治的结合。首先,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进行普法活动,帮助农民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形成广大农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其次,保证各村级组织都有法律人才参与,解决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并承担长期的普法工作,使法治建设真正扎根于基层,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3.3 规范监督机制
  村民自治是村民直接参与,理论意义上是相对透明、公正的过程。在实现村级组织自身开放的同时,应该构建出监督规范的力量,规范、健全监督机制。
  健全沟通机制,实现互信局面。以制度保障破除村民与干部之间的交流障碍,针对不同性质的工作健全不同的沟通机制。村民与干部之间不能陷入相互不信任的境地,相互在工作中制造阻力。对日常工作,利用信息栏、广播宣告等方式进行定期公开,让村民及时了解。针对重要工作,村干部必须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村民大会。并应逐步探索网上信息公布方法,利用正在农村兴起的智能手机热潮,创建出更为方便、更为多样、更具亲和力的沟通形式。
  县乡政权相互配合,监督方法密切结合。县一级同样要为村级组织的监督规范承担重要责任,一方面要对乡一级的监督工作进行审查,另一方面也要直接对村级组织进行巡视工作。乡一级应该密切配合县一级的工作,并在内部进行制度设计,将监督制度的落实作为重要的工作指标,打破乡一级政权与村级组织相互纠缠的弊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2]杨光斌,李月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王沪宁.政治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高民政,孙力.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评介[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1.
  [7]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8]尹毅.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分析[J].求实,2003,(6).
  [9]万斌等.民主哲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10]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1]吳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2]李凡.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3]王贵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14]迈克尔·G·罗斯金.政治科学[M].第十二版.林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5]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依存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推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若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协调一致发展,则两者的发展均会有较大的跨步式提升,本文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对高等职业教育精准对接本地产业园区的服务对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园区;推进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摘 要:金融科技行业作为成都市近两年来发展的新兴行业,对成都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西部金融中心,成都市必须寻求自身发展金融科技行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成都市金融科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政策、应用场景、人力资源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成都市发展金融科技的优势与劣势,探索发展成都市金融科技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金融科技;路径;优劣势;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F2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与产业双向对接的重要基础,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探究产教融合政企联盟稳定性,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政府和企业群体的利益互动机制,并针对如何提升产教融合政企稳定性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拟为制定有效的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教融合博弈;政府;企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居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础,而不断加重的空气污染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风险,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和2018年两期平衡面板数据集,与省级单位的空气污染数据相匹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解决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实证检验了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不同群体差异。研究结果发现:空气污染对居民自评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一研究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仍然成立;引入性别和收入两种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空气污染对不同性别和收入群体健康影响有显著差异,女性和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的“金课”建设,主要通过提高课程学习的挑战度、增加难度、拓展深度三个方面来实现,重点培养学生解决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同时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