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于1962年11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后调到陶铸身边工作,1966年春节后离开。三年半的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陶铸是既有革命理想、干劲,又特别务实、讲究实事求是的领导干部。他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知识分子命运,在广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陶铸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下乡,了解第一手情况,据以指导工作。我调来不久,就陪他去肇庆、湛江,跑了5个县,重点考察林业。看到林场工人衣服破烂,他当即指示每年给工人发一套工作服。有人说陶铸是个“工作狂”,确实不假。他每天工作到夜晚12点,关上房门后我们秘书才下班回家;节假日也不休息,正业办完了还有“副业”。
“大跃进”开始时,广东还是比较低调的。随着全国浮夸风的兴起,陶铸的头腩也热了起来,曾公开号召农村放开肚皮吃3顿干饭。但很快,人们开始吃不饱饭,出现浮肿现象,他发现问题后感到很内疚。1959年在汕头的会议上,陶铸公开检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并把检讨写成《总路线与工作方法》的文章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为此他在北京七千人大会上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在全国省委书记中,广东是最早检讨的一个。
在全国经济生活紧张的状况下,他听说毛主席带头不吃猪肉,便也不吃猪肉了。“文革”中,湖南造反派来找我,说陶铸是“反革命两面派”,他宣布不吃猪肉,县委书记却在他碗里塞鸡蛋,要我证明此事。我说,我一路陪他吃饭,没有看到过这个。他们说我“包庇”,批了我一顿。
为了猪肉问题,陶铸还和曾志吵了一架。1962年春节,中南局机关杀猪,那时经济生活紧张,机关人员每人分3斤猪肉过年。陶铸、两个秘书、司机、警卫员、公务员,6个人共18斤,拿到陶家一大堆。陶从外面回来一看就发火了:“谁送的猪肉?”“中南局机关送来过春节的”,“你不知道我不吃猪肉吗?为什么不送回去”,“曾志大姐让先放在这里的”,“啊?她怎么敢这样。曾志怎么搞的?”陶发了脾气,曾志出来说话了:“是我的意见,暂时放在这里,因为不仅有你的,还有司机、警卫员的。”陶说:“我不要,他们也不要,都送回去。”曾志说:“你不吃猪肉,是你领导风格高,人家司机、警卫员工资低,也吃不上猪肉呀,机关过年每人一份,应该给他们。”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声音很大,最后陶还是接受了曾志的意见,说:“我的猪肉送回去,他们的留下来过年吧。”我在旁边听着不敢插嘴,两个人都在气头上。我觉得陶铸风格高,曾大姐也有道理。
我刚当秘书不久,一个外贸企业送来一盒糕点,请陶书记尝尝新产品。我打开盒子一看是糕点,就放在陶的桌子上。陶回来一看就问我,这盒子里是什么,我说是糕点。他说你为什么打开,“我不打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打开才知道是糕点”,“那你吃了没有”,“我没有吃”,“岂有此理,给领导干部送糕点,特殊化嘛,给他退回去”。他自己写了封信给那个外企负责人,说你们好好搞出口,给领导品尝是不对的。他还要我挂电话给办公厅,问中南局其他领导有没有收到,如收到一律退回。他出差经常提醒我:“你要注意,别人送礼物一律挡回。不能搞特殊化。”当年在陶铸的带动下,中南局、广东省委都很廉洁,风气很正,大家一心一意操持老百姓的生活。
一次去越南访问,我请示陶铸要不要做服装,他说“不要,马秘书你也不要做。”(当时上边规定干部出国一个人发300元的服装费)我就和办公厅主任关相生商量,说我刚转业一年,穿的衣服还是一套染的军装,这样出去行吗?关相生说:“要做,但不做西装,做一身卡其布的中山装,你和警卫各做一套。”就这样出的国。听原来的警卫张福新说,他和陶去参加苏共二十二大,也是不做服装。到了苏联,人家每个外宾发600卢布,随从人员发400卢布,统一规定都得收。这个钱做什么用呢?陶也考虑过给女儿买一件大衣,那时莫斯科很流行,但后来他没有买,只买了一个除草机、一个吸尘器、一个幻灯机,回国后送给农机部门和演出部门。女儿陶斯亮问他:“你出了一趟国,给我买了什么?”他说:“爸爸没给你买,买了几架工具回来推广。”
陶铸特别关心高级知识分子。当年蒋介石要陈寅恪去台湾,他不去,留在中山大学了。陶铸曾几次拜访陈老,看他眼睛几乎失明,便在他门前修了一条白色水泥路,供他早晚散步。后来陈摔断了腿,陶铸便给他请了个特护。有人提意见:“他一个知识分子,还给他长年请一个护士,有必要吗?”陶回答说:一个护士还不够,70多岁的老教授,眼睛失明还做学问,要不要护理?他腿都摔瘸了,生活不能自理,要不要护理?按道理还应多请一个——别人无话可说了。
陶铸和关山月、红线女、毛文书教授等的关系都很好,经常关照他们。一次在北京开会,陶要我周日去一趟荣宝斋买笔墨、宣纸等文房四宝,回广州后赠送关山月。
陶铸已逝世30多年,但他的这些往事仍历历在目,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影响了广东地区,也影响了几代人。
陶铸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下乡,了解第一手情况,据以指导工作。我调来不久,就陪他去肇庆、湛江,跑了5个县,重点考察林业。看到林场工人衣服破烂,他当即指示每年给工人发一套工作服。有人说陶铸是个“工作狂”,确实不假。他每天工作到夜晚12点,关上房门后我们秘书才下班回家;节假日也不休息,正业办完了还有“副业”。
“大跃进”开始时,广东还是比较低调的。随着全国浮夸风的兴起,陶铸的头腩也热了起来,曾公开号召农村放开肚皮吃3顿干饭。但很快,人们开始吃不饱饭,出现浮肿现象,他发现问题后感到很内疚。1959年在汕头的会议上,陶铸公开检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并把检讨写成《总路线与工作方法》的文章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为此他在北京七千人大会上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在全国省委书记中,广东是最早检讨的一个。
在全国经济生活紧张的状况下,他听说毛主席带头不吃猪肉,便也不吃猪肉了。“文革”中,湖南造反派来找我,说陶铸是“反革命两面派”,他宣布不吃猪肉,县委书记却在他碗里塞鸡蛋,要我证明此事。我说,我一路陪他吃饭,没有看到过这个。他们说我“包庇”,批了我一顿。
为了猪肉问题,陶铸还和曾志吵了一架。1962年春节,中南局机关杀猪,那时经济生活紧张,机关人员每人分3斤猪肉过年。陶铸、两个秘书、司机、警卫员、公务员,6个人共18斤,拿到陶家一大堆。陶从外面回来一看就发火了:“谁送的猪肉?”“中南局机关送来过春节的”,“你不知道我不吃猪肉吗?为什么不送回去”,“曾志大姐让先放在这里的”,“啊?她怎么敢这样。曾志怎么搞的?”陶发了脾气,曾志出来说话了:“是我的意见,暂时放在这里,因为不仅有你的,还有司机、警卫员的。”陶说:“我不要,他们也不要,都送回去。”曾志说:“你不吃猪肉,是你领导风格高,人家司机、警卫员工资低,也吃不上猪肉呀,机关过年每人一份,应该给他们。”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声音很大,最后陶还是接受了曾志的意见,说:“我的猪肉送回去,他们的留下来过年吧。”我在旁边听着不敢插嘴,两个人都在气头上。我觉得陶铸风格高,曾大姐也有道理。
我刚当秘书不久,一个外贸企业送来一盒糕点,请陶书记尝尝新产品。我打开盒子一看是糕点,就放在陶的桌子上。陶回来一看就问我,这盒子里是什么,我说是糕点。他说你为什么打开,“我不打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打开才知道是糕点”,“那你吃了没有”,“我没有吃”,“岂有此理,给领导干部送糕点,特殊化嘛,给他退回去”。他自己写了封信给那个外企负责人,说你们好好搞出口,给领导品尝是不对的。他还要我挂电话给办公厅,问中南局其他领导有没有收到,如收到一律退回。他出差经常提醒我:“你要注意,别人送礼物一律挡回。不能搞特殊化。”当年在陶铸的带动下,中南局、广东省委都很廉洁,风气很正,大家一心一意操持老百姓的生活。
一次去越南访问,我请示陶铸要不要做服装,他说“不要,马秘书你也不要做。”(当时上边规定干部出国一个人发300元的服装费)我就和办公厅主任关相生商量,说我刚转业一年,穿的衣服还是一套染的军装,这样出去行吗?关相生说:“要做,但不做西装,做一身卡其布的中山装,你和警卫各做一套。”就这样出的国。听原来的警卫张福新说,他和陶去参加苏共二十二大,也是不做服装。到了苏联,人家每个外宾发600卢布,随从人员发400卢布,统一规定都得收。这个钱做什么用呢?陶也考虑过给女儿买一件大衣,那时莫斯科很流行,但后来他没有买,只买了一个除草机、一个吸尘器、一个幻灯机,回国后送给农机部门和演出部门。女儿陶斯亮问他:“你出了一趟国,给我买了什么?”他说:“爸爸没给你买,买了几架工具回来推广。”
陶铸特别关心高级知识分子。当年蒋介石要陈寅恪去台湾,他不去,留在中山大学了。陶铸曾几次拜访陈老,看他眼睛几乎失明,便在他门前修了一条白色水泥路,供他早晚散步。后来陈摔断了腿,陶铸便给他请了个特护。有人提意见:“他一个知识分子,还给他长年请一个护士,有必要吗?”陶回答说:一个护士还不够,70多岁的老教授,眼睛失明还做学问,要不要护理?他腿都摔瘸了,生活不能自理,要不要护理?按道理还应多请一个——别人无话可说了。
陶铸和关山月、红线女、毛文书教授等的关系都很好,经常关照他们。一次在北京开会,陶要我周日去一趟荣宝斋买笔墨、宣纸等文房四宝,回广州后赠送关山月。
陶铸已逝世30多年,但他的这些往事仍历历在目,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影响了广东地区,也影响了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