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习作教学中,要创设习作情境,重视学法指导,巧用导疑问难,鼓励大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尊定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习作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说些能力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习作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1]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全民教育,也是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对小学习作教学而言,这有利于尊定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1 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2]就目前的小学习作教学现状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有的教师关注的主要是考试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搞题海战术,频繁测验,甚至个别地方搞“作文习作化”。这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搞一些脱离习作训练的“创新教育”,让学生不着边际的进行所谓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清楚,加之没有凭借教材,也没有以知识、能力为基础,学生只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致使有些题材陈旧,缺乏新意;有些抄袭例文,生搬硬套;有些假话连篇,脱离实际;至于能倾吐心声,抒发真情的文章少而要少。其根源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师的观念落后,二是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思想严重,三是“两套”写作对儿童成长的不良影响,即一套是纯属抄袭之作或多多少少的改动,一套是学校教育中课堂上的写作,其显著特征是说大话、套话,说成年人要求他们说的话。这样的习作教学,更无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对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主席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这辩证地阐明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看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创新能力是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学习的选择、处理和运用上,不仅反映在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的发现发明上,而且表现在有没有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和综合选择的能力,有没有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因此,创新能力使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面对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多样性越来越高及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的未来社会,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创新能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更应掌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这也才能立足社会,适应时代的需要。
可见,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也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神圣使命。
3 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3.1 创设习作情境,激励学生参与,有法学生的创新欲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已被广大教师屏弃。创新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舞台让给学生,激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能力地掌握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在习作教学中要想获得如此良好效果,就的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思维技能和学习思路。
所谓学习情境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4]这个背景是以“情”和“境”为依托,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的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创造思维为关键,以情感潜能为媒体,以思维训练为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境,放下老师的架子,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激起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有法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习作“给动物设计名片”的教学时,通过利用电脑图片显示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老师与学生一起,都是艺术的欣赏者和鉴赏者,让学生在领悟、赞叹舒畅中激发情感、升华情操、即兴而作。同时一幅画,观看之后写出的文章都不同,当堂写的作品马上就让学生宣读,使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引起情感的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的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受益,尤其是中下等省的进步较为明显。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3.2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观察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观察,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视知觉过程。但观察又不限于知觉,它常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认真观察,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思维,从而深入认知事物的特点。这种能力,就叫作观察能力。因此,观察不等于“看”,而是一个运用思维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是激活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写作来说,是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自主活动为教学过程,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0
[2] 王守恒,习作教学概述,小学语文教学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1
[3] 吴忠豪,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于创新能力的关系[J]、小学语文教学,2006,5.1
[4] 严伯美,浅谈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J]、教学创新,2008,4.36
【关键词】习作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1]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全民教育,也是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对小学习作教学而言,这有利于尊定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1 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2]就目前的小学习作教学现状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有的教师关注的主要是考试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搞题海战术,频繁测验,甚至个别地方搞“作文习作化”。这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搞一些脱离习作训练的“创新教育”,让学生不着边际的进行所谓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清楚,加之没有凭借教材,也没有以知识、能力为基础,学生只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致使有些题材陈旧,缺乏新意;有些抄袭例文,生搬硬套;有些假话连篇,脱离实际;至于能倾吐心声,抒发真情的文章少而要少。其根源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师的观念落后,二是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思想严重,三是“两套”写作对儿童成长的不良影响,即一套是纯属抄袭之作或多多少少的改动,一套是学校教育中课堂上的写作,其显著特征是说大话、套话,说成年人要求他们说的话。这样的习作教学,更无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对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主席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这辩证地阐明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看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创新能力是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学习的选择、处理和运用上,不仅反映在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的发现发明上,而且表现在有没有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和综合选择的能力,有没有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因此,创新能力使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面对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多样性越来越高及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的未来社会,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创新能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更应掌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这也才能立足社会,适应时代的需要。
可见,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也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神圣使命。
3 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3.1 创设习作情境,激励学生参与,有法学生的创新欲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已被广大教师屏弃。创新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舞台让给学生,激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能力地掌握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在习作教学中要想获得如此良好效果,就的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思维技能和学习思路。
所谓学习情境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4]这个背景是以“情”和“境”为依托,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的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创造思维为关键,以情感潜能为媒体,以思维训练为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境,放下老师的架子,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激起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有法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习作“给动物设计名片”的教学时,通过利用电脑图片显示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老师与学生一起,都是艺术的欣赏者和鉴赏者,让学生在领悟、赞叹舒畅中激发情感、升华情操、即兴而作。同时一幅画,观看之后写出的文章都不同,当堂写的作品马上就让学生宣读,使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引起情感的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的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受益,尤其是中下等省的进步较为明显。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3.2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观察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观察,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视知觉过程。但观察又不限于知觉,它常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认真观察,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思维,从而深入认知事物的特点。这种能力,就叫作观察能力。因此,观察不等于“看”,而是一个运用思维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是激活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写作来说,是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自主活动为教学过程,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0
[2] 王守恒,习作教学概述,小学语文教学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1
[3] 吴忠豪,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于创新能力的关系[J]、小学语文教学,2006,5.1
[4] 严伯美,浅谈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J]、教学创新,200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