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大力气加快建设安居工程,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安居工程建设既要兼顾人性化,又要保障经济型,必须一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适应和引导居民的现代生活。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经济性;人性化
安居工程建设应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根据入住群体的生活习性,更好地安排住区功能,组织安全便利的交通流线,营造有利于身体健康、便于交往的生活环境,适应和引导居民的现代生活
一、规划设计中对人性化的关注
安居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应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根据入住群体的生活习性,更好地安排住区功能,组织安全便利的交通流线,营造有利于身体健康、便于交往的生活环境,适应和引导居民的现代生活。
1、活力氛围的形成地处偏远的大型安居工程建设,入住群体缺少更多的选择和多年来形成的城市情结,易因为边缘化而产生失落感。因此,除城市交通可达性建设之外,在规划布局中应+分注重富有朝气的生活氛围和城市感的形成。将大中型商业、银行、邮政、旅馆、文化娱乐、医院、疗养以及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形成集聚的规模效应,营造活力氛围。同时,注重与广场、绿化、公园等环境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安居工程建设的社区中心,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精神需求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此外,还应提倡同一住区内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混合,以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2、单元尺度的把握以小街坊、小组团的形式作为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目前建筑师和规划师普遍认同的方式。然而,对安居工程建设,必须关注户型小和每户人口相对多的特点。在同样的路网尺度形成的街坊或同样的建筑高度和幢数形成的组团中,安居工程建设的户数与商品房相比会有较大差异,人口数量也可能会超出后者一倍。
因此,确定安居工程建设规划结构的最小单元时,更应从“小街坊”、“小组团”的内涵层面,关注人的感受和对空间尺度的把握,帮助低收入群体形成对住区的认同感。
3、内部空间的感受安居工程建设有高容量、高密度的特点,往往因建时代建筑、公共服务设施与景观结合并沿主要道路布置。在适宜的情况下,规划设计可通过改变道路线型或将道路与建筑成角度布置的手法改变视角关系,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另外,在高层安居工程建设中提倡建立“第二空间尺度”的概念。通过底层架空、花架、廊道或绿篱等手法的应用,使高层建筑的尺度向宜人的空间尺度转化。
4、道路盆合的考虑安居工程建设一般有远程靠公交和地铁,近程靠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特点。因此,在住区内部的道路规划中应突出人和自行车优先的规划思想,使自行车有便捷的通行系统,行人有安全和多种选择的出行方式。但是在高密度的住区中分置各种流线显然不够现实,因此提倡“人非混行”+机动车道的交通组织方式,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材料加以区分,使人、自行车和机动车各行其道。
另外,利用人、非机动车路面宽度作为夜间顺向停车泊位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办法。
二、经济性在安居工程建设中的体现
国有资金为主体的开发模式有量大、面广、持续建设的特征,安居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必然会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如何平衡各种因素与经济的关系、寻求高效利用土地的布局方式以及对住区停车经济性的思考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高度的合理选择在容量确定的条件下,增加住宅建筑高度,降低建筑密度以加大环境绿化用地是商品房住区中常见的规划手法。但随着高度的增加,住宅造价和单体的垂直交通面积也随之升高,这对住区建设的经济性和资金使用的效率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表1)。在安居工程建设规划中,在满足绿化面积指标的前提下,树立以较低层数满足经济性和得房率、以较高层数确保容量实现的基本观念,将其作为安居工程建设经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建筑高度的选择中关注与城市空间的协调。
2、布局的节地方式围合式的布局方式,特别是结合中心城区改造,用于租赁的安居工程建设中以适宜的建筑高度沿城市道路布局,不仅对节地有积极的意义,还强化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有利于内部良好空间的形成。当然,东西向住宅应有较好的隔热和遮阳措施。
住区规划中,因地制宜地采用“错位式”的布置方式,同样能达到高效利用土地、加大住宅间距、改善日照和视野的作用,这是安居工程建设设计解决用地局限与高容量间矛盾的可借鉴的布局手法之一。
3、环境的适宜标准水体喷泉、广场铺地、雕塑小品以及大面积的景观绿地是住区提高商品房价值的常见手法,但高回报的经济法则在安居工程建设中显然难以实现。因此,应以环境的均好性作为安居工程建设规划的重要目标。除了入口、对景、公共场所等空间外,还应将更多的环境资源给每户分享,并提倡以草坪乔木为主,不做人工水景;控制广场小品,不求树木名贵。在满足绿地面积的前提下以每100mz种植3株乔木为基本标准,使环境建设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另外,注重保持和利用基地内原有林木、水体、湿地等自然资源,引入并利用基地外部良好景观更是安居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营造的廉价方法之一。
4、停车的经济原则当前商品房住区的地下停车库有越做越大的倾向。
但地下车库造价十分昂贵,而且受到住宅排布的限制,地下车库有面积小、外形复杂的特征,对住区造价控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安居工程建设应提倡以地面停车为主,尽量利用退界距离、路边或非机动车道夜间停车的方式。在条件许可下,采用地面多层停车库或机械停车平台等方式,以节省投资。当必须停于地下时,首先应选择民防物资库,或尽量使地下车库集中和浅埋,并争取自然采光和通风。另外,在安居工程建设停车方式上,希望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在覆盖率、容积率计算方面的政策支持,使一些与环境结合的半地下掩土停车方式、周界绿坡下的停车方式以及地面多层车库的停车方式得以实现。 三、当前安居工程建设方案的特点
一是大多数的方案套型面积符合国家安居工程建设的规定。
二是大多数规划设计注重功能性和节约性的统一。
第三,部分设计方案注重节能设计,力求做到四节一环保,很多地方规划设计方案都考虑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也符合未来国家产业化节能方面的要求。
四是注重住宅产业化技术的应用,设计方案有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在。
五是注重创新和实用相结合。
四、安居工程建设采取的措施
安居工程建设应本着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原则,制定保障性住房方案审查要点,组织制定保障性住房设计技术标准编制工作。适当调整保障性住房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受理条件,提前介入,确保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尽早实施;严格执行招标投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勘察设计文件规定,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严格控制面积标准,合理确定套型比例,同时积极推行绿色建筑理念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用,逐步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的绿色建筑体系;定期组织参与保障性住房设计人员的建筑美学、建筑艺术专项培训,增强行业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设计的责任感,鼓励业绩优良、具有保障性住房设计经验的行业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对参与保障性住房设计招投标单位资质等级和业绩的审核,提升保障性住房设计水平。
一是安居工程建设设计要兼顾经济性和适用性,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低收入家庭居住的适用性和功能性。
二要强化保障房当中住宅产业化以及新能源的应用,3600多万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如果没有融入节能省地住宅产业化的理念,后期很难改变了。
第三要重视精细化设计,提高居住品质。
第四是通过户型空间的优化,功能的转换,提高套型的可改造性和未来的可持续性;。
第五,专家组提出来尽快在全国推广优秀设计方案;通过区域性的交流,因地制宜,把适合本地区好的规划设计方案能够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推广。
第六,适时的推动适合保障房的制度,确保质量性能,希望重新出台一套适合保障房性能认定,全面的推动性能认定制度。
第七,要在保障房当中积极的推动全装修,成品住宅。
第八,要充分发挥采购平台的作用,通过规划生产,规划标准推进,为保障放提供安心、放心的材料。
总之,各地保障房建设单位应根据优秀方案,设计调整符合地方特点的保障房设计,通过在全国分区域对各地的安居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全面的提高安居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水平。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经济性;人性化
安居工程建设应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根据入住群体的生活习性,更好地安排住区功能,组织安全便利的交通流线,营造有利于身体健康、便于交往的生活环境,适应和引导居民的现代生活
一、规划设计中对人性化的关注
安居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应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根据入住群体的生活习性,更好地安排住区功能,组织安全便利的交通流线,营造有利于身体健康、便于交往的生活环境,适应和引导居民的现代生活。
1、活力氛围的形成地处偏远的大型安居工程建设,入住群体缺少更多的选择和多年来形成的城市情结,易因为边缘化而产生失落感。因此,除城市交通可达性建设之外,在规划布局中应+分注重富有朝气的生活氛围和城市感的形成。将大中型商业、银行、邮政、旅馆、文化娱乐、医院、疗养以及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形成集聚的规模效应,营造活力氛围。同时,注重与广场、绿化、公园等环境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安居工程建设的社区中心,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精神需求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此外,还应提倡同一住区内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混合,以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2、单元尺度的把握以小街坊、小组团的形式作为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目前建筑师和规划师普遍认同的方式。然而,对安居工程建设,必须关注户型小和每户人口相对多的特点。在同样的路网尺度形成的街坊或同样的建筑高度和幢数形成的组团中,安居工程建设的户数与商品房相比会有较大差异,人口数量也可能会超出后者一倍。
因此,确定安居工程建设规划结构的最小单元时,更应从“小街坊”、“小组团”的内涵层面,关注人的感受和对空间尺度的把握,帮助低收入群体形成对住区的认同感。
3、内部空间的感受安居工程建设有高容量、高密度的特点,往往因建时代建筑、公共服务设施与景观结合并沿主要道路布置。在适宜的情况下,规划设计可通过改变道路线型或将道路与建筑成角度布置的手法改变视角关系,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另外,在高层安居工程建设中提倡建立“第二空间尺度”的概念。通过底层架空、花架、廊道或绿篱等手法的应用,使高层建筑的尺度向宜人的空间尺度转化。
4、道路盆合的考虑安居工程建设一般有远程靠公交和地铁,近程靠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特点。因此,在住区内部的道路规划中应突出人和自行车优先的规划思想,使自行车有便捷的通行系统,行人有安全和多种选择的出行方式。但是在高密度的住区中分置各种流线显然不够现实,因此提倡“人非混行”+机动车道的交通组织方式,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材料加以区分,使人、自行车和机动车各行其道。
另外,利用人、非机动车路面宽度作为夜间顺向停车泊位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办法。
二、经济性在安居工程建设中的体现
国有资金为主体的开发模式有量大、面广、持续建设的特征,安居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必然会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如何平衡各种因素与经济的关系、寻求高效利用土地的布局方式以及对住区停车经济性的思考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高度的合理选择在容量确定的条件下,增加住宅建筑高度,降低建筑密度以加大环境绿化用地是商品房住区中常见的规划手法。但随着高度的增加,住宅造价和单体的垂直交通面积也随之升高,这对住区建设的经济性和资金使用的效率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表1)。在安居工程建设规划中,在满足绿化面积指标的前提下,树立以较低层数满足经济性和得房率、以较高层数确保容量实现的基本观念,将其作为安居工程建设经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建筑高度的选择中关注与城市空间的协调。
2、布局的节地方式围合式的布局方式,特别是结合中心城区改造,用于租赁的安居工程建设中以适宜的建筑高度沿城市道路布局,不仅对节地有积极的意义,还强化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有利于内部良好空间的形成。当然,东西向住宅应有较好的隔热和遮阳措施。
住区规划中,因地制宜地采用“错位式”的布置方式,同样能达到高效利用土地、加大住宅间距、改善日照和视野的作用,这是安居工程建设设计解决用地局限与高容量间矛盾的可借鉴的布局手法之一。
3、环境的适宜标准水体喷泉、广场铺地、雕塑小品以及大面积的景观绿地是住区提高商品房价值的常见手法,但高回报的经济法则在安居工程建设中显然难以实现。因此,应以环境的均好性作为安居工程建设规划的重要目标。除了入口、对景、公共场所等空间外,还应将更多的环境资源给每户分享,并提倡以草坪乔木为主,不做人工水景;控制广场小品,不求树木名贵。在满足绿地面积的前提下以每100mz种植3株乔木为基本标准,使环境建设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另外,注重保持和利用基地内原有林木、水体、湿地等自然资源,引入并利用基地外部良好景观更是安居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营造的廉价方法之一。
4、停车的经济原则当前商品房住区的地下停车库有越做越大的倾向。
但地下车库造价十分昂贵,而且受到住宅排布的限制,地下车库有面积小、外形复杂的特征,对住区造价控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安居工程建设应提倡以地面停车为主,尽量利用退界距离、路边或非机动车道夜间停车的方式。在条件许可下,采用地面多层停车库或机械停车平台等方式,以节省投资。当必须停于地下时,首先应选择民防物资库,或尽量使地下车库集中和浅埋,并争取自然采光和通风。另外,在安居工程建设停车方式上,希望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在覆盖率、容积率计算方面的政策支持,使一些与环境结合的半地下掩土停车方式、周界绿坡下的停车方式以及地面多层车库的停车方式得以实现。 三、当前安居工程建设方案的特点
一是大多数的方案套型面积符合国家安居工程建设的规定。
二是大多数规划设计注重功能性和节约性的统一。
第三,部分设计方案注重节能设计,力求做到四节一环保,很多地方规划设计方案都考虑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也符合未来国家产业化节能方面的要求。
四是注重住宅产业化技术的应用,设计方案有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在。
五是注重创新和实用相结合。
四、安居工程建设采取的措施
安居工程建设应本着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原则,制定保障性住房方案审查要点,组织制定保障性住房设计技术标准编制工作。适当调整保障性住房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受理条件,提前介入,确保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尽早实施;严格执行招标投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勘察设计文件规定,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严格控制面积标准,合理确定套型比例,同时积极推行绿色建筑理念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用,逐步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的绿色建筑体系;定期组织参与保障性住房设计人员的建筑美学、建筑艺术专项培训,增强行业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设计的责任感,鼓励业绩优良、具有保障性住房设计经验的行业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对参与保障性住房设计招投标单位资质等级和业绩的审核,提升保障性住房设计水平。
一是安居工程建设设计要兼顾经济性和适用性,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低收入家庭居住的适用性和功能性。
二要强化保障房当中住宅产业化以及新能源的应用,3600多万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如果没有融入节能省地住宅产业化的理念,后期很难改变了。
第三要重视精细化设计,提高居住品质。
第四是通过户型空间的优化,功能的转换,提高套型的可改造性和未来的可持续性;。
第五,专家组提出来尽快在全国推广优秀设计方案;通过区域性的交流,因地制宜,把适合本地区好的规划设计方案能够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推广。
第六,适时的推动适合保障房的制度,确保质量性能,希望重新出台一套适合保障房性能认定,全面的推动性能认定制度。
第七,要在保障房当中积极的推动全装修,成品住宅。
第八,要充分发挥采购平台的作用,通过规划生产,规划标准推进,为保障放提供安心、放心的材料。
总之,各地保障房建设单位应根据优秀方案,设计调整符合地方特点的保障房设计,通过在全国分区域对各地的安居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全面的提高安居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