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发展及风格特征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西方的音乐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革新,同时也有相当的承袭。由于社会思想的进步与发展,浪漫主义也挣脱了古典主义的各种禁锢,浪漫主义时期大量作曲家在艺术表达、形式体裁和织体语言都作出了革命性的创造。本文以钢琴音乐为例,探析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和风格,探索西方音乐历史的进化脚步。
  自19世纪上半叶开始,西方音乐世界的浪漫主义音乐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此后的100多年时间,在音乐史上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下的西方世界夹杂着压迫和抗争、理性和情感、宗教和科学、传统和进步,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自由思潮在音乐艺术上衍生出了浪漫主义音乐。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末,在自由的思潮的盛行下,法国大革命爆发,虽然最终革命被封建复辟势力压制,但是艺术家也由此找到了思想反抗的方法。大批音乐家受到启发和精神感染,纷纷反抗压迫、张扬个性。在古典音乐时期,音乐家们受限于宫廷剧院,按照要求为皇室创作音乐。伴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则纷纷摆脱束缚,开始了新的突破性创作,如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的等的创作就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殊的思想环境。但与此同时,当时人们普遍的音乐审美和思想还未跟上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听众难以很好地理解音乐家的创作思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使音乐家的“内心独白”创作愈加频繁出现,于是这一时期又盛行表现内心感受的戏剧小品和钢琴乐曲,这在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等音乐家的歌曲戏剧和钢琴作品中可见一斑。
  二、风格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一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叙事性和以史诗颂歌为主的特性,以抒发情感为主,把音乐调性作为主体,积极运用各种和声以及转调,跨度明显增大,突出了和声的变化,使乐曲基调丰富多彩,伴随和声的走向层次分明。在曲式当中,各小节之间明显突出了情绪变化,节奏推进方式也不断丰富,形式结构显现出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各种乐器的组合搭配也逐渐丰富,旋律突破古典束缚,整体音乐效果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三、钢琴和体裁的发展
  出于浪漫主义音乐对乐器的高要求,钢琴这一乐器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步。在新一代改进钢琴中,以整块铸铁为支架取代传统木质支架,来增加琴弦张力;机械杠杆加入运用,改善触键力度;用毡包芯的琴槌头,以减少硬触碰;琴弦长度增加并改变排列方式,改善了音响效果;键盘音域也增加到7个八度以上,以满足浪漫主义音乐的各种演奏方式。改进以后的钢琴音响浑厚、力度强烈,清晰度和灵敏度大大加强。踏板功能的加入更是起到质的变化,能延长音响并舒缓退出的效果,实现了音的回荡,极具梦幻色彩,符合浪漫主义音乐的要求。因此,改进以后的钢琴受到了音乐家以及大众的普遍欢迎。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仍然延续了许多古典主义的传统音乐体裁,包括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幻想曲、赋格曲、舞曲和改编曲等,同时也出现了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特性标题乐曲。特性标题乐曲一般相较于古典乐曲偏向小巧精致,当然也有篇幅较为宏大的,比较常见的体裁包括前奏曲、夜曲、叙事曲、狂想曲、无词歌、间奏曲等。一般情况下,乐曲标题即是整个乐曲的基调和氛围的概括分类,当然也有例外。例如,舒伯特的即兴曲和钢琴曲《音乐的瞬间》都具有浪漫主义旋律优美和自由抒情的特点。其中也有几首风格传统的乐曲,结构不失工整,俨然经过精细打磨,体现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相互融合,这也是舒伯特被称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承上启下过渡交接的重要人物的原因。
  四、代表人物
  (一)弗朗兹·舒伯特
  舒伯特作品善于体现人物思想情绪,钢琴是他表达音乐情感的载体,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钢琴小品的先河。他创作的6首《音乐的瞬间》和8首即兴曲可谓是钢琴艺术浪漫主义中的“万古原腔”。他的乐曲中鲜少出现华丽的技巧,组织轻盈生动,织体明朗,旋律感十足,和声层次分明不矫揉造作。其作品包含大型奏鸣曲11首,每一首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宛如娓娓道来的浪漫诗歌,动人心弦。由于他深受贝多芬影响,其奏鸣曲依旧带有古典主义的气息。同时,舒伯特巧妙地将抒情性质渗入古典主义中,使得原本的古典主义音乐形式多了浪漫主义的自由精神。舒伯特作为受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的音乐家,很好地完成了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交接。在这个西方音乐历史的转折点中,他是被历史所推动的人,也是推动历史的人。
  (二)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风格自然、明朗、淡雅。他作为全新钢琴体裁“无词歌”开创者,在每首乐曲中都体现了他诗人一般的音乐风格,其曼妙的旋律、细腻的内心情感,彰显了他用音乐描绘空间与情绪的强大诉说力。其代表作之一《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旋律感染力极强。钢琴对于门德尔松而言,相当于诗人手中的纸笔一般,他借由钢琴的旋律,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其《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无华彩段炫技的部分,更是体现了浪漫主义特有的创造力,作出了在古典主义协奏曲的基础上删除双呈示部的新鲜尝试,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形式,对浪漫主义音乐发展作出了積极的贡献。
  (三)罗伯特·舒曼
  奥地利作曲家舒曼是一位钢琴语言大师,由于深受舒伯特音乐的影响,其代表作《蝴蝶》《狂欢节》等均是以舒伯特钢琴曲中常见的舞曲元素为基础衍生发展出来的。舒曼的特点是他能充分调动乐器的音乐性,其钢琴曲更是室内音乐的杰出代表。他运用独特的钢琴语言述说乐曲中的故事情节,通过使用各声部的交替切换,切分节奏、复节奏、复节拍的不同搭配使用,合理运用踏板等手段并伴随独到的和声色彩处理来突出音乐的感染力。其《阿贝格变奏曲》和《交响练习曲》中的部分段落更是生动体现出了管弦乐的感染效果。
  (四)弗雷德里克·肖邦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肖邦在古典奏鸣曲套曲的传统体裁中注入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色彩。其《降b小调奏鸣曲——丧葬进行曲》饱含激烈的反抗情绪,此曲是他在华沙起义失败后所作,曲中丧钟的悲鸣和对死难者的悲痛情绪表现得鲜明而沉重,极具感染力。此外,肖邦还历史性的将谐谑曲延伸发展为新颖独立的大型钢琴音乐体裁,其谐谑曲包含各种元素,旋律生动明朗,可作为独立演奏的乐曲,不再仅用于交响曲和奏鸣曲片段。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里的佼佼者,他凭借独有的强大创造力和鲜明的个性,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音乐史。由于深受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里尼作品的影响,他的作品格局宏大,情绪饱满且旋律动人。肖邦经常使用富有标志性的双音和装饰音,使音乐旋律灵动如水,调性的切换使得对比强烈而富有感染力。
  (五)弗朗茨·李斯特
  李斯特是一位万中无一的天才演奏家。他早期出于对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崇拜,被其华丽的演奏技巧和浪漫精神所征服,从而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立志成为出类拔萃的浪漫主义音乐演奏家。他在音乐创作和钢琴演奏上,李斯特始终都将追求技巧性的极限作为自己的目标。由于他巡游欧洲各地演奏的经历,使他的钢琴音乐中包含了丰富的元素。同时,他的钢琴音乐一定程度受到了肖邦的影响,他消化整理了肖邦钢琴音乐的特点,在钢琴演奏技巧上实现了发展。他在自己的钢琴音乐中引入了交响音乐元素并加以技巧性打磨,在钢琴演奏中模仿小提琴跳弓和民间乐器快速的同音反复等技巧,并大量运用大音程跳跃,成为了浪漫主义时期演奏家中的翘楚。
  除此以外,包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沃尔夫、马勒、施特劳斯等大批音乐家的踊跃出现,使得整个西方音乐浪漫主义时期呈现繁花似锦的局面,成就了音乐历史上一段伟大的时代。
  (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其他文献
台湾自康熙时期清军入台以来,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学较之前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学方面,儒学兴起,书院渐多,且有识之士有机会参加福建乡试,走上仕途。到了乾隆年间,文学之风更盛,陈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陈辉是一个高产诗人,也是同时期中一位优秀的台湾诗人。但遗憾的是他留下的诗只有48首。好在留下的诗首首精品,无论是诗歌的内容还是主题。都耐人寻味。本文主要通过《全台诗》中记载的陈辉的诗歌和其他相关文献对陈辉
期刊
冯梦龙辑录《情史》,列卷四为“情侠类”。因为与中国传统侠文化所体现的精神气质有着高度的吻合,所以属于侠类文化;冯氏命之为“情侠”,是因为此类侠者行事为人皆出于情,即“因情而侠”,由此可见冯氏的情侠观:肯定、赞美情与侠,尤其强调情对侠的重要影响。  《情史》中情侠的一般特点,诸如勇敢追求、突破礼法、放诞风流、成人之美、知恩图报等,都与中国传统侠文化高度契合。但两者的本质是否契合,还需要认真梳理,厘清
期刊
音乐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是人们精神情感的另一种表达。正如《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心之所动,物使之然也。”这充分说明,音乐是从人的情感中来,音乐的欣赏也就是对创作者情感的体验。获得情感体验是欣赏音乐艺术的初衷,也是人们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提高的重要方式。  一、音乐作品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一)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基础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人的精神和灵魂,它为自己发声,并让自己从
期刊
王念孫(1744-1832年),字怀祖,号石臞先生,江苏高邮人。精于校雠,所著《读书杂志》,可谓“一字之微,征及万卷”。  《读书杂志》八十二卷,有“逸周书杂志”四卷,“战国策杂志”三卷,“史记杂志”六卷,“管子杂志”十二卷,“晏子春秋杂志”二卷,“墨子杂志”六卷,“荀子杂志”八卷、又补遗一卷,“淮南子内篇杂志”二十二卷、又补遗一卷,“汉隶拾遗”一卷。书中系统考辨了《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
期刊
秦川泛指陕西、中国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我国著名作曲家、竹笛演奏家马迪的经典作品之一《秦川抒怀》,蕴含着八百里秦川的西部风情,体现出陕西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其使用了揉音、循环换气等演奏技巧,用压揉模仿板胡的压弦奏出“腕腕腔”的效果。  随着音乐艺术的日益普及与发展,竹笛演奏作为一门艺术表演形式,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中叶之后,竹笛演奏家们水平不断提升,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演奏家如
期刊
安部公房是日本战后存在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利用超现实主义的形式反映现实社会,揭露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性现象,作品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他善于运用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现代都市里人们的存在感。《砂女》即是一部反映主人公通过“主动变形”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取心灵自由的作品。本论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首先叙述了安部公房作品的变形种类以及主动变形在作品中的体现。其次对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思想的变化以及对故乡的缺失感的分析
期刊
孙频的小说是危险而迷人的,这种致命的吸引力与她大量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描写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众多抑郁症、自虐症等病人心理的剖析,将人际关系、女性生存困境、男权旁落、社会阴暗等问题血淋淋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其解剖是有力量的,在这力量里,充满了对罪与罚、善与恶、绝望与救赎的精神拷问。孙频一直关注着这些人物在社会挤压中的心理畸变,并全部纳入自己的小说,可谓是“生冷不忌”,她对人性和人心的体察达到了绝对细致的程
期刊
悲剧是文学作品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文学作品《边城》和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除了在创作背景上有一定的可比较性,对悲剧主题也有着相似的阐述。本文通过从底层带入、生死美感、一期一会、善恶结局四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类比研究,分析中日文学中悲剧色彩的异同。  悲剧是人文世界中不可忽视的色彩。生与死、聚与别、高贵与低贱,众多细节因素构成了悲剧这个复杂且庞大的主题。比起圆满的喜剧,悲剧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
期刊
在毛姆的小说《刀锋》中,作者为人们塑造了一位因受到战争刺激而走上追寻人生意义道路的人物形象拉里,尽管该形象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战后,展现了一战后人们的精神状态,但实际上,拉里的形象跨越了时空界限,揭示出二战后以及当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为他们展现出符合现实意义的生活方向。本文从拉里的幻灭人生为出发点,阐述真实生存的意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文学表现主义形式盛行。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的《刀锋》
期刊
《古诗十九首》中包含多种类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或有着某种象征意义,或寓含作者情感。某种程度上,她们的存在使文本的延展性、深广性得以加强。这些女性形象在诗歌中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来抒发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对她们的研究是对历史的进一步还原。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多样,有着独特的艺术形态。透过这些女性的描写,诗人倾诉自己志向抱负、思想情感以及对这些女性的深切同情,这种借用女性形象来表达诗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