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方舟子和歌星王菲及其粉丝之间的一场论战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论及以往一系列争议,有人说,方舟子在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且义无反顾,就像堂·吉诃德。在我看来,方君多年来在公共领域独树旗号打拼,业绩出众,总体上是一位胜利者。
当然,我不认为受方舟子批评的人都是不可救药的家伙。我自己也中过他的一剑。那年,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要敬畏自然,就受到他顺带的批评。他的批评有一定道理。很多朋友讲敬畏自然,意思是要保护环境,但环境变化的机理的确有很多方面人们并不清楚,但各界人士都喜欢讲,难免说些揣测性的意见。“敬畏”一词也很含糊,容易引起歧义。方舟子有生物学的背景,他在这方面的发言权自然要强于我等。由这样的“小事”,我看出他是一个很较劲的科学主义者。其实,受方舟子批评的有的朋友,也有科学主义的思维取向,只是在一些问题上与方君存有某种认识角度的差异。争论中若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就会说些过头话,把小分歧推向大对立了。
方舟子是一位科学主义者,算不上激进,更谈不上疯狂。他的科学直觉良好,听到不符合科学知识的言论,就站出来评论,大多不给对方面子。科技领域若有人涉嫌弄虚作假,他也仗义执言,予以揭露。按理说,这些行为是科技人员的行为底线,与激进行为八竿子打不着。在当今中国知识界,系统性的虚假知识比比皆是,炒作之风盛行,如果方君有好斗的激进科学主义倾向,那引起的争端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科学主义本来符合人类利益,这大概是方舟子科学打假旗帜不倒的基本原因。道理其实很简单。讲科学,首要是讲逻辑;我特别是指形式逻辑,而不是似是而非的所谓“辩证逻辑”。讲逻辑,人们才能学习,人类才能进化。试想,世间若没有逻辑,人们过了今天,全然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还会学习么?当然不会,因为学习没有意义了。人类能有今天,全凭逻辑的普遍性。有了逻辑,今天学习的知识,明天就管用;有了逻辑,人们之间就有了交流的平台,知识就会传播,人类进化的速度就会加快。正因为如此,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既然科学主义符合人类进化的要求,为什么在以往历史时代蒙昧主义能大行其道?那时的人们连形式逻辑也不讲么?其实,蒙昧主义主要不是不讲形式逻辑,而是逻辑推理的预设存在问题。在科学知识还很贫乏的时候,逻辑推理的预设往往是虚幻的,逻辑推理的结果也自然是错误的。人类知识进步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断更新逻辑预设,并使一部分预设变为“常识”,使人们的知识创造过程能够简化。例如,现在人们会把“万有引力”作为预设,来推断很多过程的变化。类似这样的预设变成了常识;在社会领域,类似的预设还会变成人们的信念,让人们省却了很多知识创造的重复劳动,对人类的知识增进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当然,对蒙昧主义的历史罪责,不能轻松地拿那个时代的知识匮乏做借口来消解。蒙昧主义在中世纪的大本营是天主教会,其实,教会领袖们并没有惩罚每一位实验科学家,有的科学家还是教会的座上宾。教会害怕的是科学家对他们权威的系统性挑战,例如像布鲁诺那样对教会的无情攻击。教会尤其害怕有人对他们的既得利益下手。最终把蒙昧主义挑下马来的力量,主要不是来自科学家或启蒙运动的思想领袖,而是来自世俗经济关系的变化。新航路的发现,商人阶层的崛起,以及商人和世俗贵族的联盟,让教会的垄断地位垮掉,科学家才有了自由空间。世俗政治家用科学主义的旗帜来对抗蒙昧主义,但真正的力量来自商业利益的诉求。科学主义有了自由,才会扇动自己的翅膀。
科学的胜利,并没有把自己变成独门老大;蒙昧主义只是退缩到了科学鞭长莫及的领域,例如,世界的本源与人生的意义,科学无法回答,宗教就有了空间。当今世界就有了一种基本分工,人们的灵魂由“上帝”关照,其余则由世俗权威关照或由自己守望。在传统基督教国家,神职人员已经相当知趣,不大会去挑战科学常识。我以为,科学的胜利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蒙昧主义赶尽杀绝;甚至可以说眼下的分工还有积极意义。
但是,在中国,科学主义还不能说取得了基本胜利;不仅在一些领域有系统性的虚幻知识,即使在最容易被科学常识控制的世俗领域,招摇撞骗者时不时地在俘虏善男信女。也就是说,在中国,科学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基本分工还没有形成。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就特别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战士。方舟子的空间有多大,意味着中国的自由空间就有多大。★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
当然,我不认为受方舟子批评的人都是不可救药的家伙。我自己也中过他的一剑。那年,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要敬畏自然,就受到他顺带的批评。他的批评有一定道理。很多朋友讲敬畏自然,意思是要保护环境,但环境变化的机理的确有很多方面人们并不清楚,但各界人士都喜欢讲,难免说些揣测性的意见。“敬畏”一词也很含糊,容易引起歧义。方舟子有生物学的背景,他在这方面的发言权自然要强于我等。由这样的“小事”,我看出他是一个很较劲的科学主义者。其实,受方舟子批评的有的朋友,也有科学主义的思维取向,只是在一些问题上与方君存有某种认识角度的差异。争论中若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就会说些过头话,把小分歧推向大对立了。
方舟子是一位科学主义者,算不上激进,更谈不上疯狂。他的科学直觉良好,听到不符合科学知识的言论,就站出来评论,大多不给对方面子。科技领域若有人涉嫌弄虚作假,他也仗义执言,予以揭露。按理说,这些行为是科技人员的行为底线,与激进行为八竿子打不着。在当今中国知识界,系统性的虚假知识比比皆是,炒作之风盛行,如果方君有好斗的激进科学主义倾向,那引起的争端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科学主义本来符合人类利益,这大概是方舟子科学打假旗帜不倒的基本原因。道理其实很简单。讲科学,首要是讲逻辑;我特别是指形式逻辑,而不是似是而非的所谓“辩证逻辑”。讲逻辑,人们才能学习,人类才能进化。试想,世间若没有逻辑,人们过了今天,全然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还会学习么?当然不会,因为学习没有意义了。人类能有今天,全凭逻辑的普遍性。有了逻辑,今天学习的知识,明天就管用;有了逻辑,人们之间就有了交流的平台,知识就会传播,人类进化的速度就会加快。正因为如此,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既然科学主义符合人类进化的要求,为什么在以往历史时代蒙昧主义能大行其道?那时的人们连形式逻辑也不讲么?其实,蒙昧主义主要不是不讲形式逻辑,而是逻辑推理的预设存在问题。在科学知识还很贫乏的时候,逻辑推理的预设往往是虚幻的,逻辑推理的结果也自然是错误的。人类知识进步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断更新逻辑预设,并使一部分预设变为“常识”,使人们的知识创造过程能够简化。例如,现在人们会把“万有引力”作为预设,来推断很多过程的变化。类似这样的预设变成了常识;在社会领域,类似的预设还会变成人们的信念,让人们省却了很多知识创造的重复劳动,对人类的知识增进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当然,对蒙昧主义的历史罪责,不能轻松地拿那个时代的知识匮乏做借口来消解。蒙昧主义在中世纪的大本营是天主教会,其实,教会领袖们并没有惩罚每一位实验科学家,有的科学家还是教会的座上宾。教会害怕的是科学家对他们权威的系统性挑战,例如像布鲁诺那样对教会的无情攻击。教会尤其害怕有人对他们的既得利益下手。最终把蒙昧主义挑下马来的力量,主要不是来自科学家或启蒙运动的思想领袖,而是来自世俗经济关系的变化。新航路的发现,商人阶层的崛起,以及商人和世俗贵族的联盟,让教会的垄断地位垮掉,科学家才有了自由空间。世俗政治家用科学主义的旗帜来对抗蒙昧主义,但真正的力量来自商业利益的诉求。科学主义有了自由,才会扇动自己的翅膀。
科学的胜利,并没有把自己变成独门老大;蒙昧主义只是退缩到了科学鞭长莫及的领域,例如,世界的本源与人生的意义,科学无法回答,宗教就有了空间。当今世界就有了一种基本分工,人们的灵魂由“上帝”关照,其余则由世俗权威关照或由自己守望。在传统基督教国家,神职人员已经相当知趣,不大会去挑战科学常识。我以为,科学的胜利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蒙昧主义赶尽杀绝;甚至可以说眼下的分工还有积极意义。
但是,在中国,科学主义还不能说取得了基本胜利;不仅在一些领域有系统性的虚幻知识,即使在最容易被科学常识控制的世俗领域,招摇撞骗者时不时地在俘虏善男信女。也就是说,在中国,科学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基本分工还没有形成。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就特别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战士。方舟子的空间有多大,意味着中国的自由空间就有多大。★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