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理新课改的形势下,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新课标、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探索了有关培养学生兴趣的有益方法,浅析如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培养兴趣;方式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记得牢,掌握得住,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结合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这是很重要的。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或根据教科书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引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时季风环流之前,可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又如,讲自然灾害的地震时,可用低沉的语言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之中,却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仅仅几十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24.2万多人罹难,16.4万人终生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也可用“5·12”汶川大地震为例)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樣才能预报地震,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再如讲必修2的人口合理容量,先让学生阅读人类的“空间”,人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并不算大,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上。请学生思考人类是否这样“零距离”生活?人类的生存空间到底需要多大?由此引入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
二、巧用古诗谚语,助长学习兴趣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讲大气散射作用时用“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古诗谚语犹如“味精”,使地理课堂好比一顿美味佳肴,增添了一番清香的风味。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四、利用漫画图片教学,启迪学习兴趣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五、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课本图片、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虽然是初中学生,他们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在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课本中的四幅图片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中心商务区的四大功能(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像这样的插图在湘教版课本中几乎每节都有。
六、引用历史神话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如讲密度流时,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艇守住海峡,用声纳盗听,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国潜艇竟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关闭所有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走了。这个故事,引入了课本要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到恒星特点时,引用每年农历的7月7日牛郎会织女的神话故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了6月底,牛郎因为事务缠身,无法准时赴约,就给织女拍了一份电报通知她,那么织女能否在7月7月前收到电报呢?恒星之间的距离很远,即便以光的速度从牛郎星到织女星也需16年的时间。在讲恒星的发光和质量时,告诉学生牛郎星和织女星是一对极不般配的夫妻,织女星亮度是太阳的48倍,而牛郎星仅为太阳的8倍,可以说织女是“明目皓齿”,而牛郎星在“她”面前则黯然失色。另一不般配的地方是织女决不是神话中杨柳细腰的苗条淑女,牛郎也不是身强力壮的钢铁汉子,织女星比牛郎星要大3倍以上。
在当前情况下,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去学习地理课本。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全面提高地理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培养兴趣;方式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记得牢,掌握得住,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结合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这是很重要的。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或根据教科书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引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时季风环流之前,可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又如,讲自然灾害的地震时,可用低沉的语言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之中,却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仅仅几十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24.2万多人罹难,16.4万人终生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也可用“5·12”汶川大地震为例)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樣才能预报地震,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再如讲必修2的人口合理容量,先让学生阅读人类的“空间”,人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并不算大,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上。请学生思考人类是否这样“零距离”生活?人类的生存空间到底需要多大?由此引入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
二、巧用古诗谚语,助长学习兴趣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讲大气散射作用时用“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古诗谚语犹如“味精”,使地理课堂好比一顿美味佳肴,增添了一番清香的风味。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四、利用漫画图片教学,启迪学习兴趣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五、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课本图片、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虽然是初中学生,他们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在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课本中的四幅图片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中心商务区的四大功能(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像这样的插图在湘教版课本中几乎每节都有。
六、引用历史神话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如讲密度流时,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艇守住海峡,用声纳盗听,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国潜艇竟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关闭所有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走了。这个故事,引入了课本要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到恒星特点时,引用每年农历的7月7日牛郎会织女的神话故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了6月底,牛郎因为事务缠身,无法准时赴约,就给织女拍了一份电报通知她,那么织女能否在7月7月前收到电报呢?恒星之间的距离很远,即便以光的速度从牛郎星到织女星也需16年的时间。在讲恒星的发光和质量时,告诉学生牛郎星和织女星是一对极不般配的夫妻,织女星亮度是太阳的48倍,而牛郎星仅为太阳的8倍,可以说织女是“明目皓齿”,而牛郎星在“她”面前则黯然失色。另一不般配的地方是织女决不是神话中杨柳细腰的苗条淑女,牛郎也不是身强力壮的钢铁汉子,织女星比牛郎星要大3倍以上。
在当前情况下,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去学习地理课本。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全面提高地理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