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相关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是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共计80例。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急诊患者大都存在紧张与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分析了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后及时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的不良心理显著被缓解,疗效显著升高。结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效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急诊护理工作;患者;心理问题;护理
1心理护理发展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指出: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早在国外等一些发达国家在临床护理上就开展过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的相关项目研究,同时美国等民众在对心理健康上较为重视,更加增添了寻找心理干预的主动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经过护理革命改革之后,在护理领域上先后出现一大批的护理理论学家,比如他们提出的心理干预,行为理论和行为系统模式等,为临床心理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随着心理护理的不断发展,在1991年我国出版了《医学心理学》将心理护理归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在1996年也正式将《护理心理学》单独的列为国家的重点教学教材,并逐步的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之一。
2急诊患者的心理情况分析
2.1焦虑、孤独心理
急诊患者均为突然发病,病情严重,入院后就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急诊患者常常会有濒死感,加之在对患者救治期间是禁止家属探视的,因此急诊科的患者不同于其他普通科室患者有家属陪伴,患者要独自面对一切,处于隔离状态中,与家属几乎零沟通,也看不见家人,这样会使患者产生较强的孤独心理,进而产生焦虑心理。并且在急救科当中一系列医疗器具的声音、警报声等等都会形成一个噪音的环境,这样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让患者产生极大的不安,另外,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会目睹对其他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或者死亡,这些情况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非常害怕自己也会步入死亡,心理压力显著升高。
2.2紧张、恐惧心理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数是突然发病,或者是在其他科室病情突然变重转入到急诊科的,患者在进入急诊科的时候是意识丧失甚至是昏迷状态,患者可能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到疾病症状缓解之后患者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非常陌生,从而便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另外,急诊科室大都会进行一些紧急抢救,患者会看见这些操作与紧张场面,由此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患者非常害怕,使其心肌耗氧量显著升高,有些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由于自身心理承受力较差,而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3心理护理方式
医院急诊中收治的患者大多为疾病或是病情严重,同时病程进展相对较快,这样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有快速的反应,而且在救治的过程中患者本身会产生较大的焦虑,负面情绪较多,家属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患者会更加紧张,这样就直接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给医护人员救治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的、及时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平复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为救治工作赢得时间。近些年来心理护理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应用心理护理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3.1开通绿色通道
在救治过程中为急诊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先救治再挂号付费,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主。针对急诊患者,预诊护理人员做好询问的同时进行检查,在抢救的同时护送入抢救室,保证患者安全。另外,针对院外转入、110或120送来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迎接,并向随车人员了解患者状况,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抢救,运用自身熟练的抢救技能和迅速的应急反应能力,使患者得到成功救治,同时在快速、高效救治期间,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
3.2积极沟通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借助心理测试的方式,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
3.3强化心理疏导
急诊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向患者讲述有关患者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必要时可以将以往治疗的成功病例告知患者,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最终有效地将治疗依从性有效提升,消除其负面情绪。
3.4为患者构建良好的环境
护理人员要保持急诊病房内的整洁与干净,同时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对病房的通风进行加强,以此来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
3.5提高对患者的个性化服务
一般情况下,急诊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病情会较为严重。因此,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服务干预。
3.6优化急诊时间
在急诊科接到电话后,需在3min内尽快出诊,在出车途中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基础病情以及基本信息等;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实施相应抢救措施,准确评估急诊患者的病情,定时给氧,做好血压和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协助医生做好止血或者插管等工作,再转送到医院。
3.7发放调查问卷
向患者分发调查问卷,通过患者回答问卷上的问题,分析患者心理情况中较为危险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注意问卷的内容必须是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的,并在调查期间向患者讲明必要的注意事项。
3.8出院后的心理护理
護理人员需要与急诊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联系,以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对其错误的护理方式予以纠正,便于其接受正确的护理方式,从而消除其不良心理。
4结语
心理护理的主要工作是为了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达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目的。在护理过程中与急诊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能够更容易地配合治疗,因此治疗效果也就提高了。急诊科的患者的病情都是突发的,具有紧急、危重的特点,所以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是焦虑、紧张的,而这种情绪会给医护人员的治疗带来不良后果,所以护理人员此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患者情绪,平静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获得患者信任,以便后续临床治疗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余彩霞,蒋晓红.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167-168.
[2]陈秀珍.浅析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172-173.
关键词:急诊护理工作;患者;心理问题;护理
1心理护理发展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指出: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早在国外等一些发达国家在临床护理上就开展过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的相关项目研究,同时美国等民众在对心理健康上较为重视,更加增添了寻找心理干预的主动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经过护理革命改革之后,在护理领域上先后出现一大批的护理理论学家,比如他们提出的心理干预,行为理论和行为系统模式等,为临床心理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随着心理护理的不断发展,在1991年我国出版了《医学心理学》将心理护理归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在1996年也正式将《护理心理学》单独的列为国家的重点教学教材,并逐步的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之一。
2急诊患者的心理情况分析
2.1焦虑、孤独心理
急诊患者均为突然发病,病情严重,入院后就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急诊患者常常会有濒死感,加之在对患者救治期间是禁止家属探视的,因此急诊科的患者不同于其他普通科室患者有家属陪伴,患者要独自面对一切,处于隔离状态中,与家属几乎零沟通,也看不见家人,这样会使患者产生较强的孤独心理,进而产生焦虑心理。并且在急救科当中一系列医疗器具的声音、警报声等等都会形成一个噪音的环境,这样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让患者产生极大的不安,另外,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会目睹对其他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或者死亡,这些情况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非常害怕自己也会步入死亡,心理压力显著升高。
2.2紧张、恐惧心理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数是突然发病,或者是在其他科室病情突然变重转入到急诊科的,患者在进入急诊科的时候是意识丧失甚至是昏迷状态,患者可能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到疾病症状缓解之后患者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非常陌生,从而便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另外,急诊科室大都会进行一些紧急抢救,患者会看见这些操作与紧张场面,由此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患者非常害怕,使其心肌耗氧量显著升高,有些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由于自身心理承受力较差,而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3心理护理方式
医院急诊中收治的患者大多为疾病或是病情严重,同时病程进展相对较快,这样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有快速的反应,而且在救治的过程中患者本身会产生较大的焦虑,负面情绪较多,家属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患者会更加紧张,这样就直接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给医护人员救治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的、及时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平复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为救治工作赢得时间。近些年来心理护理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应用心理护理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3.1开通绿色通道
在救治过程中为急诊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先救治再挂号付费,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主。针对急诊患者,预诊护理人员做好询问的同时进行检查,在抢救的同时护送入抢救室,保证患者安全。另外,针对院外转入、110或120送来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迎接,并向随车人员了解患者状况,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抢救,运用自身熟练的抢救技能和迅速的应急反应能力,使患者得到成功救治,同时在快速、高效救治期间,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
3.2积极沟通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借助心理测试的方式,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
3.3强化心理疏导
急诊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向患者讲述有关患者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必要时可以将以往治疗的成功病例告知患者,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最终有效地将治疗依从性有效提升,消除其负面情绪。
3.4为患者构建良好的环境
护理人员要保持急诊病房内的整洁与干净,同时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对病房的通风进行加强,以此来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
3.5提高对患者的个性化服务
一般情况下,急诊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病情会较为严重。因此,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服务干预。
3.6优化急诊时间
在急诊科接到电话后,需在3min内尽快出诊,在出车途中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基础病情以及基本信息等;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实施相应抢救措施,准确评估急诊患者的病情,定时给氧,做好血压和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协助医生做好止血或者插管等工作,再转送到医院。
3.7发放调查问卷
向患者分发调查问卷,通过患者回答问卷上的问题,分析患者心理情况中较为危险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注意问卷的内容必须是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的,并在调查期间向患者讲明必要的注意事项。
3.8出院后的心理护理
護理人员需要与急诊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联系,以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对其错误的护理方式予以纠正,便于其接受正确的护理方式,从而消除其不良心理。
4结语
心理护理的主要工作是为了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达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目的。在护理过程中与急诊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能够更容易地配合治疗,因此治疗效果也就提高了。急诊科的患者的病情都是突发的,具有紧急、危重的特点,所以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是焦虑、紧张的,而这种情绪会给医护人员的治疗带来不良后果,所以护理人员此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患者情绪,平静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获得患者信任,以便后续临床治疗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余彩霞,蒋晓红.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167-168.
[2]陈秀珍.浅析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