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点评】向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推荐一篇契合目前运动训练实践需要的文章。随着备战奥运会实践的深入,我国不少训练单位都添置了“低压氧舱”类的人造高原训练设施;但由于对这些设施在实践使用中尚缺乏有科学依据的方法原理和使用工艺的研究,因此,存在着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使用效果不高的情况。
文章作者О·И·巴甫洛娃是一位教育学博士、俄罗斯功勋教练员,她训练的学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银牌。目前,她担任2013年喀山第27届夏季大学生运动会执委会主席体育顾问。她所进行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针对性比较强。在准备伦敦奥运会时,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且要顾及到伦敦的海洋性气候,因此,她没有选择直接上高原训练,而是使用葡萄牙人造“高原”设施进行训练,以便同时利用2种自然条件的影响。2)注意气候因素与负荷因素的有机结合。实施中不仅关注运动员个体对缺氧的反应,同时,关注训练负荷的方向、量和强度安排的训练制式,以及与低氧刺激物的交替作用。3)实践性比较强。文中列举了功勋运动健将叶莲娜·米古诺娃的备战案例,详细介绍了伦敦奥运会前2周的训练安排。
该文不仅对教练员和一线科研人员在备战重大比赛前使用人造低压氧舱类设施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启发我们要结合目标、任务和具体个体,对这些设施的使用方法原理开展深入研究,以便充分挖掘其应用价值。
——姚颂平
摘要:作为一名教练员,国际竞技舞台竞争的不断加剧、竞技运动中的高水平成绩以及国际反兴奋剂规则的严格程度都使得笔者不得不在备战伦敦奥运会时探索新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以便开发运动员的身体潜能,获得最佳成绩。对于利用低氧方法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所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始于1968年奥运会(墨西哥·墨西哥城),墨西哥城的海拔在2 200 m以上。山区运动员相比在标准气压条件下居住和训练的运动员在耐力项目上展现出更高的优势。目前俄罗斯国家队广泛采用的几种低氧训练方法已经得到科学论证并引入实践当中。这种训练通常在海拔2 000~2 700 m的高度开展2~3周,并且在结束后可以提高运动员在低海拔地区的比赛成绩。这种训练的基本原则在于应用反映“高原生活、平地训练”理念的技术。根据这一理念,运动员长期处于高原条件下,并在不高于海拔1 000 m的地区开展训练。俄罗斯运动员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广泛采用另外一种训练方法——标准气压下的低氧训练,该训练在标准气压下的低氧混合气体呼吸训练课程之后开展,并且以不同方式在技术上加以实现。这一系列训练使得最大摄氧量显著增加,同时通过改善线粒体调控的能源资源还可以实现血氧饱和度的有效性及血乳酸水平的下降。通过上述系列技术训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和200m短跑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个人训练纪录,并显示了高水准的个人生理储备。
关键词: 低氧训练;中度高原;高度高原;大周期
中图分类号: G 808.12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2-0097-03文献标志码: A
国际竞技舞台上的激烈竞争、竞技运动中的高水平成绩和严厉的国际反兴奋剂规则迫使我作为一名教练员在准备伦敦奥运会期间探索新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以便实现运动员机体的潜在可能性和获得最高成绩。这就是本文所持的态度之一。
对于谁都不是秘密,国外运动员成功地结合了2个很少同时出现的自然条件——中度高原和海洋气候条件下的训练模式。除此之外,从经济学这一视角看这也是正确的,因为结合了2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集训。按照西班牙和葡萄牙同行们提出的这一科学方法训练的运动员在自行车和田径项目中所取得的成绩引起了我的兴趣。不使用药物手段提高(维持)运动员身体工作能力和耐力的方法,而使用专门人造的,包含氧和其他中性的混合气体达到了可信的效果。中性气体和氧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改变呼吸环境中的气体分压及其成分所产生的效应,可以有针对性地作用于人的机体施加训练、健康和医疗作用。这样的低氧训练的实质——人通过吸入带降低氧含量的人造混合气体,可以提高机体的潜在可能性。
与表现耐力有关的许多项目的效果,取决于机体组织在缺氧情况下出现的状态和对这一状态适应的过程。中距离、长距离和超长距离的周期性竞技项目,以及400 m跑的运动员首先遇到了缺氧问题。许多竞技项目运动员无法冲刺加速,是因为工作肌的“氧饥饿”和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压迫,所以,低氧训练制式首先要针对建立精确的向运动员机体传递氧的功能系统,以及机体对“氧饥饿”抵御能力的训练。
1研究结果和讨论
利用低氧作为提高田径运动员工作能力手段的问题得到认真研究是从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奥运会开始的。这座城市处在海拔2 200 m高度上。曾经发现,在与表现耐力有关的竞技项目中,生活在高原上的运动员对于在通常大气压条件下生活和训练的运动员具有本质性的优势。目前,已经得到科学证明并在实践中使用了某些低氧训练方案,俄罗斯国家队运动员广泛使用了这些方案。
1.1方案1
训练经常在海拔2 000~2 700 m进行,不少于2~3周,训练过程结束时能使运动员在平原上进行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一训练方式的基本原则——反映在“高住低练”概念的方法中。使用这一方法时,运动员经常居住在高原条件下,而在1 000 m 或更低的海拔高度上训练。
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俄罗斯国家队运动员还广泛使用了另一个标准气压的低氧训练方法,要求在标准大气压下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吸入低氧混合气体。这种训练具有若干种技术实施的方式。
例如,可以把中性气体(通常使用氮——空气的基本成分)传送到封闭舱中去。氮排走了氧,降低了吸入气中的氧分压。依靠添加氮气使氧含量降低到15.5%,就相当于海拔2 400 m高度的空气成分。只要降低氧含量水平就可以仿造任何海拔高度的空气成分。 在竞技运动实践中利用了高原仿造设施——“低压氧舱”,上世纪90年代首先在芬兰使用,随后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在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堪培拉市)建造了专门的2层楼房,带封闭的房间供运动员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居住。这样的设施能建立类似于海拔2 000~3 000 m高度的条件。今天已经具有能使运动员睡眠时达到各种水平“氧饥饿”条件的专门设备。意大利和西班牙专家研制了专门的低氧舱房,它能仿造海拔4 000 m 以上高度的条件。实践中已采用在低氧舱房中完成身体练习或在功率自行车、跑步器、划船练习器或其他专门设备上练习时使用的专门面罩。
1.2方案2
使用专门的呼吸装置(例如循环呼吸器和低氧设备)。运动员在训练日的一定时间里吸入各种混合气体,其中氧含量的降低在设定的规律性区间内变化,例如通常在16%~14%至12%~9%。
在高原训练后回到海平面水平上要求有一定的期限(7昼夜左右),以便达到最佳的成绩水平。这是因为肌肉系统需要适应,也就是说,要使肌肉能在新的条件(更高大气压条件)下工作。使用这样的低氧训练方法保障在竞技实践中较快地实现适应工作能力和直至赛前最后一天进行训练的可能性。
使用对低氧适应的方法时应当考虑到,新生成的红细胞通常1~2个月才处于循环之中。随后,获得的适应效应逐渐消失。为了防止可能的消极性后效应,需要在低氧训练开始前对运动员进行对低氧的个体感受性测试(在10 min内对含10%氧-氮的混合气体呼吸,并记录一系列指标)。对于缺氧比较稳定的个体,可以记录到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针对作用刺激物相应地增强。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停止缺氧测试:受试者自我感觉缺氧,出现头晕、头痛、脉搏下降10%,出现期外收缩、破坏传导症状,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加到40次以上。在进行低氧训练时具有特别意义的是有计划地施加负荷——负荷方向、量、强度,以及与低氧刺激物的交替。在正确选择制式的情况下,15 d带运动负荷的抗低氧训练就能明显地提高呼吸、血液循环和能量供应系统工作的节省化。运动员既在训练过程中,也在参加比赛中提高了身体工作能力和智力工作能力。
功勋运动健将叶莲娜·米古诺娃为准备2012年夏季赛季,在葡萄牙集训时使用了低氧训练方法,这一方法由被国际田联授证的葡萄牙体育中心实验室(蒙特-戈德市——高于大西洋140 m)所建议。与同事卡尔罗斯·阿丰泽一起在2周时间内用下列综合性方法进行了系列低氧训练。
2训练方法
训练体系由11堂训练课组成,其中交替进行跑步练习和使用面罩及跑步器的负荷,以及使用有氧混合气体的静力性负荷。集训的第1周进行了6次训练课,其中4次训练课是在3 600 m高度的低氧条件下1 h内完成的,另2次训练课运动员是在2 000 m以上高度,在跑步器上使用最快速度的无氧制式下完成的。集训的第2周进行了5堂训练课,其中3次训练课是在4 000 m以上高度的低氧条件下完成1 h的呼吸训练,另2次训练课在2 000 m以上高度,在最快速度的无氧制式下的训练。
无氧制式的训练按下列方式进行:运动员以最快速度完成3组15 s的加速练习,每组完成6次。组内间歇时间逐步缩短:第1组内45 s;第2组内30 s;第3组内15 s。组间休息时间均为3 min。规定的跑步器速度,从第1次训练开始按14、15、16、17、18 km/h逐渐增加(加速时只允许心率值最多增加到190~200次/min)。叶莲娜·米古诺娃的心率值,甚至在最大负荷时都未超过168次/min,这说明她的机体具有罕见的抵御力。
3训练课安排
3月5日:总训练时间1 h 15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1 600 m逐渐提升至3 6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5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6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1 800 m逐渐提升至3 8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7日:准备活动——在1 100 m高度跑步,在跑步器上不超过2 200 m高度上完成3组加速跑。
3月8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4 2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9日:准备活动——在1 100 m高度跑步,在跑步器上不超过2 500 m高度上完成3组加速跑。
3月10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4 5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11日:休息日。
3月12日:准备活动——在1 100 m高度跑步,在跑步器上不超过2 700 m高度上完成3组加速跑。
3月13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4 5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14日:准备活动——在1 100 m高度跑步,在跑步器上不超过2 900 m高度上完成3组加速跑。
3月15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4 5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16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前30 min交替带面罩呼吸和无面罩呼吸,每5 min交替一次。随后30 min继续带面罩训练,无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3 900~4 0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4结论
借助于系列训练达到了最大程度提高摄氧量的效果;通过改善线粒体调节能源储备有效地提高了血氧饱和度(红细胞数量)和降低了血乳酸水平。在按照这一方法完成系列训练课后,运动员在力量训练程度和200 m跑方面取得了成效,较大地提高了个人纪录,展示了高水平的个人生理潜力。
参考文献:
[1]Goranchuk,Hypoxytherapy.Goranchuk,Sapova,Ivanov[M].Petersburg:ELBI,2003:535.
[2]Karash Yu M.Normobaric hypoxia at treatment,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M].Moscow:Meditsina,1988:352.
[3]Methods of heated heliox treatment of acute inflammatory and broncho-obstructive respiratory diseases[M].Moscow:[s.n.],2001.
[4]Razsolov N A,Chizhov A Y,Potievsky B G,et al.Guidelines for air medical officers[M].Moscow:[s.n.],2002:19.
[5]Pavlov B N,Grigor’ev A O,Logunov A T.The method of effect of gas mixtures on human body:Russian,2232013[P].2001.
[6]Logunov A T,Pavlov B N,Grigor’ev A O.The method of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state of the biological object with gas mixtures:Russian,2291718[P].2002.
[7]Sovetov V I,Sapova N I.The method of increase of nonspecific human body resistance:Russian,2238112[P].2003.
[8]Platonov V N.Hypoxic training in sport[J].Hypоxia Medical J,1994(4):17-23.
[9]Sovetov V I.On new methods of improvement of athletes’ exerciseperformance and endurance[M].Petersburg:[s.n.],2009.
(姚颂平翻译)
文章作者О·И·巴甫洛娃是一位教育学博士、俄罗斯功勋教练员,她训练的学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银牌。目前,她担任2013年喀山第27届夏季大学生运动会执委会主席体育顾问。她所进行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针对性比较强。在准备伦敦奥运会时,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且要顾及到伦敦的海洋性气候,因此,她没有选择直接上高原训练,而是使用葡萄牙人造“高原”设施进行训练,以便同时利用2种自然条件的影响。2)注意气候因素与负荷因素的有机结合。实施中不仅关注运动员个体对缺氧的反应,同时,关注训练负荷的方向、量和强度安排的训练制式,以及与低氧刺激物的交替作用。3)实践性比较强。文中列举了功勋运动健将叶莲娜·米古诺娃的备战案例,详细介绍了伦敦奥运会前2周的训练安排。
该文不仅对教练员和一线科研人员在备战重大比赛前使用人造低压氧舱类设施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启发我们要结合目标、任务和具体个体,对这些设施的使用方法原理开展深入研究,以便充分挖掘其应用价值。
——姚颂平
摘要:作为一名教练员,国际竞技舞台竞争的不断加剧、竞技运动中的高水平成绩以及国际反兴奋剂规则的严格程度都使得笔者不得不在备战伦敦奥运会时探索新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以便开发运动员的身体潜能,获得最佳成绩。对于利用低氧方法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所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始于1968年奥运会(墨西哥·墨西哥城),墨西哥城的海拔在2 200 m以上。山区运动员相比在标准气压条件下居住和训练的运动员在耐力项目上展现出更高的优势。目前俄罗斯国家队广泛采用的几种低氧训练方法已经得到科学论证并引入实践当中。这种训练通常在海拔2 000~2 700 m的高度开展2~3周,并且在结束后可以提高运动员在低海拔地区的比赛成绩。这种训练的基本原则在于应用反映“高原生活、平地训练”理念的技术。根据这一理念,运动员长期处于高原条件下,并在不高于海拔1 000 m的地区开展训练。俄罗斯运动员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广泛采用另外一种训练方法——标准气压下的低氧训练,该训练在标准气压下的低氧混合气体呼吸训练课程之后开展,并且以不同方式在技术上加以实现。这一系列训练使得最大摄氧量显著增加,同时通过改善线粒体调控的能源资源还可以实现血氧饱和度的有效性及血乳酸水平的下降。通过上述系列技术训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和200m短跑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个人训练纪录,并显示了高水准的个人生理储备。
关键词: 低氧训练;中度高原;高度高原;大周期
中图分类号: G 808.12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2-0097-03文献标志码: A
国际竞技舞台上的激烈竞争、竞技运动中的高水平成绩和严厉的国际反兴奋剂规则迫使我作为一名教练员在准备伦敦奥运会期间探索新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以便实现运动员机体的潜在可能性和获得最高成绩。这就是本文所持的态度之一。
对于谁都不是秘密,国外运动员成功地结合了2个很少同时出现的自然条件——中度高原和海洋气候条件下的训练模式。除此之外,从经济学这一视角看这也是正确的,因为结合了2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集训。按照西班牙和葡萄牙同行们提出的这一科学方法训练的运动员在自行车和田径项目中所取得的成绩引起了我的兴趣。不使用药物手段提高(维持)运动员身体工作能力和耐力的方法,而使用专门人造的,包含氧和其他中性的混合气体达到了可信的效果。中性气体和氧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改变呼吸环境中的气体分压及其成分所产生的效应,可以有针对性地作用于人的机体施加训练、健康和医疗作用。这样的低氧训练的实质——人通过吸入带降低氧含量的人造混合气体,可以提高机体的潜在可能性。
与表现耐力有关的许多项目的效果,取决于机体组织在缺氧情况下出现的状态和对这一状态适应的过程。中距离、长距离和超长距离的周期性竞技项目,以及400 m跑的运动员首先遇到了缺氧问题。许多竞技项目运动员无法冲刺加速,是因为工作肌的“氧饥饿”和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压迫,所以,低氧训练制式首先要针对建立精确的向运动员机体传递氧的功能系统,以及机体对“氧饥饿”抵御能力的训练。
1研究结果和讨论
利用低氧作为提高田径运动员工作能力手段的问题得到认真研究是从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奥运会开始的。这座城市处在海拔2 200 m高度上。曾经发现,在与表现耐力有关的竞技项目中,生活在高原上的运动员对于在通常大气压条件下生活和训练的运动员具有本质性的优势。目前,已经得到科学证明并在实践中使用了某些低氧训练方案,俄罗斯国家队运动员广泛使用了这些方案。
1.1方案1
训练经常在海拔2 000~2 700 m进行,不少于2~3周,训练过程结束时能使运动员在平原上进行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一训练方式的基本原则——反映在“高住低练”概念的方法中。使用这一方法时,运动员经常居住在高原条件下,而在1 000 m 或更低的海拔高度上训练。
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俄罗斯国家队运动员还广泛使用了另一个标准气压的低氧训练方法,要求在标准大气压下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吸入低氧混合气体。这种训练具有若干种技术实施的方式。
例如,可以把中性气体(通常使用氮——空气的基本成分)传送到封闭舱中去。氮排走了氧,降低了吸入气中的氧分压。依靠添加氮气使氧含量降低到15.5%,就相当于海拔2 400 m高度的空气成分。只要降低氧含量水平就可以仿造任何海拔高度的空气成分。 在竞技运动实践中利用了高原仿造设施——“低压氧舱”,上世纪90年代首先在芬兰使用,随后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在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堪培拉市)建造了专门的2层楼房,带封闭的房间供运动员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居住。这样的设施能建立类似于海拔2 000~3 000 m高度的条件。今天已经具有能使运动员睡眠时达到各种水平“氧饥饿”条件的专门设备。意大利和西班牙专家研制了专门的低氧舱房,它能仿造海拔4 000 m 以上高度的条件。实践中已采用在低氧舱房中完成身体练习或在功率自行车、跑步器、划船练习器或其他专门设备上练习时使用的专门面罩。
1.2方案2
使用专门的呼吸装置(例如循环呼吸器和低氧设备)。运动员在训练日的一定时间里吸入各种混合气体,其中氧含量的降低在设定的规律性区间内变化,例如通常在16%~14%至12%~9%。
在高原训练后回到海平面水平上要求有一定的期限(7昼夜左右),以便达到最佳的成绩水平。这是因为肌肉系统需要适应,也就是说,要使肌肉能在新的条件(更高大气压条件)下工作。使用这样的低氧训练方法保障在竞技实践中较快地实现适应工作能力和直至赛前最后一天进行训练的可能性。
使用对低氧适应的方法时应当考虑到,新生成的红细胞通常1~2个月才处于循环之中。随后,获得的适应效应逐渐消失。为了防止可能的消极性后效应,需要在低氧训练开始前对运动员进行对低氧的个体感受性测试(在10 min内对含10%氧-氮的混合气体呼吸,并记录一系列指标)。对于缺氧比较稳定的个体,可以记录到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针对作用刺激物相应地增强。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停止缺氧测试:受试者自我感觉缺氧,出现头晕、头痛、脉搏下降10%,出现期外收缩、破坏传导症状,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加到40次以上。在进行低氧训练时具有特别意义的是有计划地施加负荷——负荷方向、量、强度,以及与低氧刺激物的交替。在正确选择制式的情况下,15 d带运动负荷的抗低氧训练就能明显地提高呼吸、血液循环和能量供应系统工作的节省化。运动员既在训练过程中,也在参加比赛中提高了身体工作能力和智力工作能力。
功勋运动健将叶莲娜·米古诺娃为准备2012年夏季赛季,在葡萄牙集训时使用了低氧训练方法,这一方法由被国际田联授证的葡萄牙体育中心实验室(蒙特-戈德市——高于大西洋140 m)所建议。与同事卡尔罗斯·阿丰泽一起在2周时间内用下列综合性方法进行了系列低氧训练。
2训练方法
训练体系由11堂训练课组成,其中交替进行跑步练习和使用面罩及跑步器的负荷,以及使用有氧混合气体的静力性负荷。集训的第1周进行了6次训练课,其中4次训练课是在3 600 m高度的低氧条件下1 h内完成的,另2次训练课运动员是在2 000 m以上高度,在跑步器上使用最快速度的无氧制式下完成的。集训的第2周进行了5堂训练课,其中3次训练课是在4 000 m以上高度的低氧条件下完成1 h的呼吸训练,另2次训练课在2 000 m以上高度,在最快速度的无氧制式下的训练。
无氧制式的训练按下列方式进行:运动员以最快速度完成3组15 s的加速练习,每组完成6次。组内间歇时间逐步缩短:第1组内45 s;第2组内30 s;第3组内15 s。组间休息时间均为3 min。规定的跑步器速度,从第1次训练开始按14、15、16、17、18 km/h逐渐增加(加速时只允许心率值最多增加到190~200次/min)。叶莲娜·米古诺娃的心率值,甚至在最大负荷时都未超过168次/min,这说明她的机体具有罕见的抵御力。
3训练课安排
3月5日:总训练时间1 h 15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1 600 m逐渐提升至3 6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5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6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1 800 m逐渐提升至3 8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7日:准备活动——在1 100 m高度跑步,在跑步器上不超过2 200 m高度上完成3组加速跑。
3月8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4 2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9日:准备活动——在1 100 m高度跑步,在跑步器上不超过2 500 m高度上完成3组加速跑。
3月10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4 5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11日:休息日。
3月12日:准备活动——在1 100 m高度跑步,在跑步器上不超过2 700 m高度上完成3组加速跑。
3月13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4 5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14日:准备活动——在1 100 m高度跑步,在跑步器上不超过2 900 m高度上完成3组加速跑。
3月15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交替5 min混合气体呼吸和5 min无面罩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4 5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3月16日:总训练时间1 h 10 min,前30 min交替带面罩呼吸和无面罩呼吸,每5 min交替一次。随后30 min继续带面罩训练,无休息。海拔从2 200 m逐渐提升至3 900~4 000 m。在适应期(开始的10 min)内海拔不增加。 4结论
借助于系列训练达到了最大程度提高摄氧量的效果;通过改善线粒体调节能源储备有效地提高了血氧饱和度(红细胞数量)和降低了血乳酸水平。在按照这一方法完成系列训练课后,运动员在力量训练程度和200 m跑方面取得了成效,较大地提高了个人纪录,展示了高水平的个人生理潜力。
参考文献:
[1]Goranchuk,Hypoxytherapy.Goranchuk,Sapova,Ivanov[M].Petersburg:ELBI,2003:535.
[2]Karash Yu M.Normobaric hypoxia at treatment,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M].Moscow:Meditsina,1988:352.
[3]Methods of heated heliox treatment of acute inflammatory and broncho-obstructive respiratory diseases[M].Moscow:[s.n.],2001.
[4]Razsolov N A,Chizhov A Y,Potievsky B G,et al.Guidelines for air medical officers[M].Moscow:[s.n.],2002:19.
[5]Pavlov B N,Grigor’ev A O,Logunov A T.The method of effect of gas mixtures on human body:Russian,2232013[P].2001.
[6]Logunov A T,Pavlov B N,Grigor’ev A O.The method of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state of the biological object with gas mixtures:Russian,2291718[P].2002.
[7]Sovetov V I,Sapova N I.The method of increase of nonspecific human body resistance:Russian,2238112[P].2003.
[8]Platonov V N.Hypoxic training in sport[J].Hypоxia Medical J,1994(4):17-23.
[9]Sovetov V I.On new methods of improvement of athletes’ exerciseperformance and endurance[M].Petersburg:[s.n.],2009.
(姚颂平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