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为前提,我们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进行开放式的设计研究,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
关键词:开放设计;任务设计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开放式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信息技术课教什么?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
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体现在,以《指导纲要》为纲,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
1、淡化教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首先应体现在淡化教材上。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其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材像信息技术教材那样频繁更新。因为信息技术始终在不停地发展,其教材也应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一定的教材为依据的,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主要信息来源。因此我们尊重教材,但尊重不是意味着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列举的是Word,但实质上为何一定要区分Word和WPS呢?《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
2、教学内容趣味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学生才爱学,乐学。教学中侧重实用创作而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使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美,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准确、简单、奇异、严谨等方面的观察和体会,在计算机知识变化中使学生体会多样式的统一,体会美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公式化、模式化、绝对化,以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惟一不变的教学方法的倾向是难以成功的。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驱动下,实施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相应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1、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的情感需求,因此“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代面,以个体代替全体的局面。
2、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来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維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开放式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这就提出了构建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对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中心仍然是技术评价,但形式、内容和方法应体现多元化。
创作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评,是评估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重要途径。 创作能力可随学习不同的工具软件分别进行培养和测评。如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让学生设计一份电子报刊,不命题、不限题材,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提醒学生信息的多元化,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要体现的多元化思想,让学生们感到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作测评的结果也应是开放的,肯定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鼓励有特色和创新的作品。在不同的创作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准确地说,其实就是体现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放式设计,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应是开放思想、开放视野,开放工作。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才能真正地革故浊清,才能真正体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趋势。
关键词:开放设计;任务设计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开放式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信息技术课教什么?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
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体现在,以《指导纲要》为纲,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
1、淡化教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首先应体现在淡化教材上。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其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材像信息技术教材那样频繁更新。因为信息技术始终在不停地发展,其教材也应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一定的教材为依据的,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主要信息来源。因此我们尊重教材,但尊重不是意味着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列举的是Word,但实质上为何一定要区分Word和WPS呢?《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
2、教学内容趣味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学生才爱学,乐学。教学中侧重实用创作而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使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美,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准确、简单、奇异、严谨等方面的观察和体会,在计算机知识变化中使学生体会多样式的统一,体会美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公式化、模式化、绝对化,以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惟一不变的教学方法的倾向是难以成功的。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驱动下,实施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相应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1、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的情感需求,因此“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代面,以个体代替全体的局面。
2、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来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維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开放式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这就提出了构建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对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中心仍然是技术评价,但形式、内容和方法应体现多元化。
创作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评,是评估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重要途径。 创作能力可随学习不同的工具软件分别进行培养和测评。如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让学生设计一份电子报刊,不命题、不限题材,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提醒学生信息的多元化,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要体现的多元化思想,让学生们感到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作测评的结果也应是开放的,肯定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鼓励有特色和创新的作品。在不同的创作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准确地说,其实就是体现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放式设计,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应是开放思想、开放视野,开放工作。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才能真正地革故浊清,才能真正体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