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给以治疗性护理模式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一段时间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4.2%),P<0.05。讨论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能够促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PDCA 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45-01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各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回顾我院从2014年以来对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38±7.8岁。先根据抽签的方式将98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根据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流程给予其对应治疗性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主要包括:(1)P(计划阶段):由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管理者自行设计该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然后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并利用鱼骨图等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护理工作中的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如基础护理意识有待提高、护理人员人力配置和基础护理质量监控有待加强、个别护理人员对待工作存在敷衍态度、健康宣教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D(执行阶段):针对所在科室的常见疾病制定出规范样本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并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培训以及专题讨论等形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护理人员的编制工作,实现对护理人员行为的约束;(3)C(检查阶段):建立针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机构,质控员管理实行逐级承诺和层层控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护理人员身上,实现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动态监测;(4)A(总结阶段):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规范流程,以便及时对计划进行修改、调整和补充,完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仍存在的问题则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1]。
  1.3 观察指标
  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计量资料主要采用t进行检验,针对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结果以P<0.05为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通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观察组19例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91.8%;对照组11例非常满意,23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满意度69.3%。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医疗纠纷1例,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患者共发生医疗纠纷7例,发生率为14.2%,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事实上,很多质量问题是由于危险因素作用于系统的薄弱环节而产生的。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在对护理工作内涵不断扩展的基础上也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科室的护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和科学。PDCA循环管理模式正是遵循科学的程序,综合運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收集大量数据资料,再通过优化流程等途径来增强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部门服务质量和医院的整体效益,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主要是将质量管理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P(计划阶段)、D(执行阶段)、C(检查阶段)、A(总结阶段)。该管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该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将各个科室和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作用;(2)在一个循环运转完成后,通过对其效果和质量进行总结,进而制定出下一个循环计划,再实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然后在循环、再改善、再运转,从而实现护理质量不断提高;(3)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就成功解决了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护理质量就向前迈进了一步,而PDCA每循环一次,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提高了。而且在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进一步加强对护理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促使自己跟上现代护理管理的步伐,帮助自己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其运用自如【2】。在本文的研究数据中,对观察组的患者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其护理满意度(91.8%)明显高于对照组(69.3%),反而观察组患者的纠纷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4.2%),P<0.05。由此可以看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保障临床护理安全,并进一步促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运用PDCA循环答理提升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患者安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3):144-145.
  [2]付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4):262-263.
  作者简介: 沈水英,主管护师,学历:本科
其他文献
【摘 要】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多通过环境管理、组织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而立足于门诊护理及患者需求,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之后,能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得到正面反馈,提升综合护理水平。本文主要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门诊护理 应用及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表现尤为明显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自此之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呈上升的趋势,逐渐的占据了我国的市场经济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且深刻的需求,高等院校要主动承担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使命,提供智力支持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关键,拓展高校职能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核心,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保证。  关键词:地方高校;新农村建设;智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
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1月至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911亿元,同比增长13.6%,是1997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在诸多利好政策的影响下,全国消费品市场趋向回暖。    2006消费品市场业绩总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在“十一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流通产业区域合作与自主创新以及各种消费品市场行政法规的合力推动下,国家经济政策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