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东莞市中职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为例,通过对当前中职学校发展现状的分析,寻找中职学校科学发展的策略,为中职教育取得成效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育观念;区域经济
近年来,东莞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广东其他发达地区和长三角富庶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东莞教育要奋力追上,又要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否则,大力发展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话。那么,到底怎么转变教育观念呢?急需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又是什么呢?首先,得清楚了解东莞市教育现状,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求对策,推动东莞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东莞市的教育发展现状有:一是办学资源和条件制约着教育大发展,如中小学校过于分散,不集中,大部分无法再扩大办学规模;二是教育投入不够,差距较大;三是市统筹按职称发放工资,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素质逐年降低,上进心不强,贪玩享乐,甚至有的学生周末从早到晚候在酒吧或网吧,喝酒、抽烟、打牌、拍拖、玩高档手机等;五是家长和社区不太重视教育,重商轻教。这些弊端的出现,说到底还是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创新,也就是教育观念落后。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直面教育现状,另一方面切实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具体策略如下:
1.整合优质资源,组建教育集团。
整合教育优质资源,由市政府出面组建事业性质的教育集团,划出一个专属教育园区,统一集中办学,规模可以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品牌,采取集团化管理模式,尽可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同时,也保证“新莞人”的子女都有优质学位,以解决“新莞人”的子女读书难的问题,间接地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适应市场需求,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2.优化骨干专业群,营造文化氛围。
转变陈旧观念,不能一味追求多专业化,而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集中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标准和办学条件。注意设置专业的科学性,有效利用专业资源,促进品牌效应的形成。找到职教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深层次发展的课题答案,破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知识的更新等变量的方程式密码,合理配置,统筹规划,为转型升级企业提供合适技术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比如威远职中的服装专业、厚街技校的家具专业、长安职中的模具专业、东莞经贸学校的会计专业、东莞理工学校的数控专业、东莞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和黄水职中的电子商务专业等,这些学校与其说是办特色专业,倒不如说是办成了特色专业文化。集教学、培训、生产、展示和销售等于一体的专业建设,富于高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化设备与技术水平,博览专业研究陈列,营造深厚的专业文化氛围。
3.加大投入力度,创建人文环境。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激发教育的内驱力,创建一个重知识、重人才的人文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我们要着实贯彻去年教师节前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为了确保教育“三个优先”发展,就需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每年都应该有多个教育专项投入,以带动东莞教育的发展,实现均衡发展、超前发展和超常规创造发展。
结束“撒胡椒粉”式资金投入方式,集中资源继续创办重点中学、初中和小学,并进行大力宣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和窗口学校,提高办学效益,扩大办学规模,使生源和声誉日益变好,让家长乐意把子女接回东莞各镇区读书,让学生学有所成。同时,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建设和发展,吸引本土学生回到东莞各镇区读书,不被送往集中莞城、深圳、广州的重点或贵族学(上接第22页)校读书,吸收“新莞人”的子女进入学校读书。
4.重点扶持职教,服务经济发展。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之时,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利润低、低素质员工多的原因将遭到淘汰,因此,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寻求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很重要。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找新的出路。笔者认为,出路只有两条:一是迁出企业,企业员工也会迁出;二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这样也能减少低素质人员。很显然,技术型人才“用工荒”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培养当地中等技术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形势的必然要求。东莞市政府一定要重点扶持职教发展,扩大教育和实训实践规模。这样,职教的优质生源,乐意直接为本市企业承接转移提供人力保障,从而支撑东莞经济的发展。
5.凝聚办学力量,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和社会各个部门的交流沟通,广泛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力量积极参与活动,使“快乐教育”深入人心,营造东莞市和谐的教育环境,比如禁止摩托的措施,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合理解决赌球借贷问题,有利于学生身心重新回到学习上;等等。但这些显然还不够,仍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配合,一个良好、和谐和快乐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从而真正体现“学在东莞”的快乐教育。
面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高屋建瓴,主动出击,探索各种新的办学模式和可行方案,创建“品牌”战略,突破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转变教育观念,服务区域经济,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资源优势,办出特色,办成精品。
(作者单位: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仲良.双赢[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周翠俭.对我国中职学校发展出路的思考[J].广东科技,2004,(5).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育观念;区域经济
近年来,东莞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广东其他发达地区和长三角富庶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东莞教育要奋力追上,又要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否则,大力发展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话。那么,到底怎么转变教育观念呢?急需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又是什么呢?首先,得清楚了解东莞市教育现状,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求对策,推动东莞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东莞市的教育发展现状有:一是办学资源和条件制约着教育大发展,如中小学校过于分散,不集中,大部分无法再扩大办学规模;二是教育投入不够,差距较大;三是市统筹按职称发放工资,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素质逐年降低,上进心不强,贪玩享乐,甚至有的学生周末从早到晚候在酒吧或网吧,喝酒、抽烟、打牌、拍拖、玩高档手机等;五是家长和社区不太重视教育,重商轻教。这些弊端的出现,说到底还是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创新,也就是教育观念落后。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直面教育现状,另一方面切实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具体策略如下:
1.整合优质资源,组建教育集团。
整合教育优质资源,由市政府出面组建事业性质的教育集团,划出一个专属教育园区,统一集中办学,规模可以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品牌,采取集团化管理模式,尽可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同时,也保证“新莞人”的子女都有优质学位,以解决“新莞人”的子女读书难的问题,间接地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适应市场需求,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2.优化骨干专业群,营造文化氛围。
转变陈旧观念,不能一味追求多专业化,而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集中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标准和办学条件。注意设置专业的科学性,有效利用专业资源,促进品牌效应的形成。找到职教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深层次发展的课题答案,破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知识的更新等变量的方程式密码,合理配置,统筹规划,为转型升级企业提供合适技术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比如威远职中的服装专业、厚街技校的家具专业、长安职中的模具专业、东莞经贸学校的会计专业、东莞理工学校的数控专业、东莞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和黄水职中的电子商务专业等,这些学校与其说是办特色专业,倒不如说是办成了特色专业文化。集教学、培训、生产、展示和销售等于一体的专业建设,富于高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化设备与技术水平,博览专业研究陈列,营造深厚的专业文化氛围。
3.加大投入力度,创建人文环境。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激发教育的内驱力,创建一个重知识、重人才的人文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我们要着实贯彻去年教师节前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为了确保教育“三个优先”发展,就需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每年都应该有多个教育专项投入,以带动东莞教育的发展,实现均衡发展、超前发展和超常规创造发展。
结束“撒胡椒粉”式资金投入方式,集中资源继续创办重点中学、初中和小学,并进行大力宣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和窗口学校,提高办学效益,扩大办学规模,使生源和声誉日益变好,让家长乐意把子女接回东莞各镇区读书,让学生学有所成。同时,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建设和发展,吸引本土学生回到东莞各镇区读书,不被送往集中莞城、深圳、广州的重点或贵族学(上接第22页)校读书,吸收“新莞人”的子女进入学校读书。
4.重点扶持职教,服务经济发展。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之时,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利润低、低素质员工多的原因将遭到淘汰,因此,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寻求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很重要。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找新的出路。笔者认为,出路只有两条:一是迁出企业,企业员工也会迁出;二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这样也能减少低素质人员。很显然,技术型人才“用工荒”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培养当地中等技术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形势的必然要求。东莞市政府一定要重点扶持职教发展,扩大教育和实训实践规模。这样,职教的优质生源,乐意直接为本市企业承接转移提供人力保障,从而支撑东莞经济的发展。
5.凝聚办学力量,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和社会各个部门的交流沟通,广泛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力量积极参与活动,使“快乐教育”深入人心,营造东莞市和谐的教育环境,比如禁止摩托的措施,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合理解决赌球借贷问题,有利于学生身心重新回到学习上;等等。但这些显然还不够,仍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配合,一个良好、和谐和快乐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从而真正体现“学在东莞”的快乐教育。
面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高屋建瓴,主动出击,探索各种新的办学模式和可行方案,创建“品牌”战略,突破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转变教育观念,服务区域经济,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资源优势,办出特色,办成精品。
(作者单位: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仲良.双赢[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周翠俭.对我国中职学校发展出路的思考[J].广东科技,2004,(5).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