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物摄影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技史博物馆与社会历史类、自然生物类和综合类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相比有其独特性。文物摄影不仅是文物征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处理好文物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关系。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不仅要“存史”“留史”,还要必须要采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以满足未来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文物摄影;科技史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盐业文物
文物摄影是博物馆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及文物摄影,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博物馆的摄影工作人员在摄影室内对馆藏的古代陶器、铜器、铁器、丝绸制品、书画、文献资料等进行翻拍复制,以再现文物本来的面目,并为博物馆陈列展出、出版刊物、编辑书籍提供服务的一项比较单纯的翻拍复制工作。其实,这主要指社会历史类、综合类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自然科技史博物馆文物摄影工作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具有独特性,因科技史博物馆的独特性质、定位和特点,需根据其承担的科学研究、陈列展出及文物征集等实际需要开展文物摄影工作,这便极大地区别于社会历史类、自然生物类和综合类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正是一个反映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技术成就,再现四川井盐生产技术发展演进,显示历代盐工聪明才智,展现古老盐都实现钻井机械化、采卤自动化、制盐真空化、运输现代化的自然科学技术史博物馆。本文主要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为中心,就文物摄影工作在科技史博物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浅显分析。
1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是文物征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很大程度上超过了社会历史类和综合类博物馆的“田野工作”,考古发掘和社会流散文物的征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征集文物时受到较大的局限,因为它征集和收藏的文物多是反映生产技术演进时留下的实物,这类实物绝大部分体积庞大且质量重,博物馆受其环境、空间的限制,难以收藏。比如自贡盐业历史悠久,历代盐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惊人的智慧创造了一整套比较完整而又科学的井盐生产技术和工艺,发明了数以百计不同类型的工具,用于凿井、固井、修治井、汲卤、输卤、制盐和低压天然气开采。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以自贡地区为中心的盐业历史文物、实物和资料,展示中国井盐生产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但由于盐业井灶分散、工艺技术繁复,反映盐业历史的文物,如木制井架(天车)、碓架、采卤的大车及重要的历史遗址、遗迹现场难以收藏入库或陈列展出。因此,只有借助于文物摄影手段来完成对这些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和歷史遗址、遗迹进行文物搜集工作。
显然,这类摄影不同于一般社会历史类和综合类博物馆中的室内文物摄影,它要求博物馆的摄影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井盐生产历史和演变,懂得井盐生产的传统工艺流程和有关专业技术。同时,调动摄影用光、构图等诸多因素摄影手段,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下每一件盐业历史文物或遗址、遗迹在特定环境中所处的空间、位置,竭力表现好文物的质地、色彩以及斑锈等特点,使这类文物照片用于陈列展出时,能真实地再现它本来的历史面目。由此可见,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是文物征集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区别于社会历史类和综合类文物摄影工作的。
2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关系
人们一般谈及新闻摄影就往往联想到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摄影记者的工作,而不太了解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与新闻摄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发生的新闻是有价值的、真实的、形象的,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共性。新闻摄影作为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形式,对于自然科技史博物馆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自贡盐场以往发生的重大新闻,即是反映盐场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如不及时地记录和收藏,时过境迁,历史的瞬间就难以再现。这就要求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时刻敏锐地观察盐场,及时真实地记录盐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新闻人物。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与新闻记者不同的是,前者还必须尊重新闻并高于新闻,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来看待今天发生的新闻,衡量新闻的历史价值,拍摄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人、事、物。比如1938年孙明经先生到自贡拍摄的老盐场,20世纪60年代黄尚信先生拍摄的盐商故居,谢奇筹先生在盐场拍摄的系列井盐作坊、制盐流程工艺等历史性照片资料。在当时,他们是自贡盐场赫赫有名的新闻人物,而今天,他们的业绩在盐业历史上将是一块闪光的丰碑。如果当时不及时地记录自贡盐场和井盐生产的发明创造和历史演变,今天就难以再现当时的那段特殊历史。又如1971年自贡井盐场新开钻出一口卤水盐井,卤水从地层迸发而出,水柱高20多米,实为罕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闻讯后,顶着酷暑赶到现场,抓拍了《盐井自喷》照片,这在当时就是重大新闻,而留存到今天是反映自贡丰富的盐卤资源的珍贵历史照片。又如1981年,自贡大山铺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恐龙化石群,成为当时国内外的重大新闻,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在其发掘过程中拍摄了上千张现场发掘照片,并选发了《罕见的恐龙化石群》的这张轰动中外的新闻照片,如今成为反映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情况的珍贵历史照片,也是今天自贡恐龙博物馆馆史陈列和对外宣传的重要资料。由此可见,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者必须重视当时是新闻、将来是历史的新闻摄影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资料,真实而准确记录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史的重大发展。这应是每一个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3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必须现代化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馆藏和陈列、研究,除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外,还应该充分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反映古代盐业生产的发展演进时,十分重视自贡盐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技术演变。但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者越来越感到采用一系列摄影手段,越来越难以记录盐场的重大科学技术发展,难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全面过程,更难以完成类似第一座真空制盐设备、第一口气举法采卤装置、第一口盐岩压裂法开采设备等大型历史文物的征集、收藏和展出。因此,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者必须借助现代化的录音、录影设备来完成。1982年,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大胆改革,努力创新,自筹资金购置了一套电视录像设备,积极使文物征集工作现代化。1982年,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拍摄了自贡市第一部大型彩色历史电视片《自流井盐场春秋》,这部电视片再现了漫长的盐业历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贡盐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把难以征集的钻井机械化、采卤自动化、制盐真空化、运输现代化统统真实地记录下来。1986年,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更新改造陈列时,把《自流井盐场春秋》中的录音、录像应用于“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陈列”,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增加了科技史博物馆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得到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又如1987年,为了做好川东、川北的汉代至宋代的古盐井遗址遗迹考察,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对巫溪盐场的汉代自然盐泉——龙池分水,云阳盐场的汉代大口浅井——白兔井遗址,蓬溪大英乡仅存的宋代卓筒井遗址——小花车采卤,都分别采取了保护现场、复原演示录像、录音来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受到研究盐业史专家、学者的好评。这三个具有四川井盐生产代表性的现场遗址录像展现在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内,广大观众能清楚而生动地看到由汉代自然盐泉—汉代大口浅井—宋代卓筒小井—清代千米深井—现代采卤的系列化的历史演进,极大地增加了科技史博物馆的感染力。由此可见,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必须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林元雄,宋良曦,钟长永.中国井盐科技史[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宋良曦,钟长永.川盐史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3]钟长永.川东、北盐业考察报告[J].盐业史研究,1986(00).
关键词:文物摄影;科技史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盐业文物
文物摄影是博物馆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及文物摄影,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博物馆的摄影工作人员在摄影室内对馆藏的古代陶器、铜器、铁器、丝绸制品、书画、文献资料等进行翻拍复制,以再现文物本来的面目,并为博物馆陈列展出、出版刊物、编辑书籍提供服务的一项比较单纯的翻拍复制工作。其实,这主要指社会历史类、综合类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自然科技史博物馆文物摄影工作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具有独特性,因科技史博物馆的独特性质、定位和特点,需根据其承担的科学研究、陈列展出及文物征集等实际需要开展文物摄影工作,这便极大地区别于社会历史类、自然生物类和综合类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正是一个反映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技术成就,再现四川井盐生产技术发展演进,显示历代盐工聪明才智,展现古老盐都实现钻井机械化、采卤自动化、制盐真空化、运输现代化的自然科学技术史博物馆。本文主要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为中心,就文物摄影工作在科技史博物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浅显分析。
1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是文物征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很大程度上超过了社会历史类和综合类博物馆的“田野工作”,考古发掘和社会流散文物的征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征集文物时受到较大的局限,因为它征集和收藏的文物多是反映生产技术演进时留下的实物,这类实物绝大部分体积庞大且质量重,博物馆受其环境、空间的限制,难以收藏。比如自贡盐业历史悠久,历代盐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惊人的智慧创造了一整套比较完整而又科学的井盐生产技术和工艺,发明了数以百计不同类型的工具,用于凿井、固井、修治井、汲卤、输卤、制盐和低压天然气开采。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以自贡地区为中心的盐业历史文物、实物和资料,展示中国井盐生产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但由于盐业井灶分散、工艺技术繁复,反映盐业历史的文物,如木制井架(天车)、碓架、采卤的大车及重要的历史遗址、遗迹现场难以收藏入库或陈列展出。因此,只有借助于文物摄影手段来完成对这些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和歷史遗址、遗迹进行文物搜集工作。
显然,这类摄影不同于一般社会历史类和综合类博物馆中的室内文物摄影,它要求博物馆的摄影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井盐生产历史和演变,懂得井盐生产的传统工艺流程和有关专业技术。同时,调动摄影用光、构图等诸多因素摄影手段,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下每一件盐业历史文物或遗址、遗迹在特定环境中所处的空间、位置,竭力表现好文物的质地、色彩以及斑锈等特点,使这类文物照片用于陈列展出时,能真实地再现它本来的历史面目。由此可见,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是文物征集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区别于社会历史类和综合类文物摄影工作的。
2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关系
人们一般谈及新闻摄影就往往联想到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摄影记者的工作,而不太了解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与新闻摄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发生的新闻是有价值的、真实的、形象的,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共性。新闻摄影作为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形式,对于自然科技史博物馆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自贡盐场以往发生的重大新闻,即是反映盐场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如不及时地记录和收藏,时过境迁,历史的瞬间就难以再现。这就要求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时刻敏锐地观察盐场,及时真实地记录盐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新闻人物。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与新闻记者不同的是,前者还必须尊重新闻并高于新闻,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来看待今天发生的新闻,衡量新闻的历史价值,拍摄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人、事、物。比如1938年孙明经先生到自贡拍摄的老盐场,20世纪60年代黄尚信先生拍摄的盐商故居,谢奇筹先生在盐场拍摄的系列井盐作坊、制盐流程工艺等历史性照片资料。在当时,他们是自贡盐场赫赫有名的新闻人物,而今天,他们的业绩在盐业历史上将是一块闪光的丰碑。如果当时不及时地记录自贡盐场和井盐生产的发明创造和历史演变,今天就难以再现当时的那段特殊历史。又如1971年自贡井盐场新开钻出一口卤水盐井,卤水从地层迸发而出,水柱高20多米,实为罕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闻讯后,顶着酷暑赶到现场,抓拍了《盐井自喷》照片,这在当时就是重大新闻,而留存到今天是反映自贡丰富的盐卤资源的珍贵历史照片。又如1981年,自贡大山铺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恐龙化石群,成为当时国内外的重大新闻,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在其发掘过程中拍摄了上千张现场发掘照片,并选发了《罕见的恐龙化石群》的这张轰动中外的新闻照片,如今成为反映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情况的珍贵历史照片,也是今天自贡恐龙博物馆馆史陈列和对外宣传的重要资料。由此可见,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者必须重视当时是新闻、将来是历史的新闻摄影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资料,真实而准确记录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史的重大发展。这应是每一个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3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必须现代化
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馆藏和陈列、研究,除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外,还应该充分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反映古代盐业生产的发展演进时,十分重视自贡盐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技术演变。但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者越来越感到采用一系列摄影手段,越来越难以记录盐场的重大科学技术发展,难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全面过程,更难以完成类似第一座真空制盐设备、第一口气举法采卤装置、第一口盐岩压裂法开采设备等大型历史文物的征集、收藏和展出。因此,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者必须借助现代化的录音、录影设备来完成。1982年,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大胆改革,努力创新,自筹资金购置了一套电视录像设备,积极使文物征集工作现代化。1982年,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拍摄了自贡市第一部大型彩色历史电视片《自流井盐场春秋》,这部电视片再现了漫长的盐业历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贡盐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把难以征集的钻井机械化、采卤自动化、制盐真空化、运输现代化统统真实地记录下来。1986年,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更新改造陈列时,把《自流井盐场春秋》中的录音、录像应用于“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陈列”,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增加了科技史博物馆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得到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又如1987年,为了做好川东、川北的汉代至宋代的古盐井遗址遗迹考察,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摄影工作者对巫溪盐场的汉代自然盐泉——龙池分水,云阳盐场的汉代大口浅井——白兔井遗址,蓬溪大英乡仅存的宋代卓筒井遗址——小花车采卤,都分别采取了保护现场、复原演示录像、录音来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受到研究盐业史专家、学者的好评。这三个具有四川井盐生产代表性的现场遗址录像展现在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内,广大观众能清楚而生动地看到由汉代自然盐泉—汉代大口浅井—宋代卓筒小井—清代千米深井—现代采卤的系列化的历史演进,极大地增加了科技史博物馆的感染力。由此可见,自然科技史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工作必须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林元雄,宋良曦,钟长永.中国井盐科技史[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宋良曦,钟长永.川盐史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3]钟长永.川东、北盐业考察报告[J].盐业史研究,19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