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 [美]汉普顿·塞兹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
■作者简介:
汉普顿·塞兹,美国历史学家、记者,《户外》杂志的获奖编辑,经常为《国家地理》杂志撰稿,还是畅销历史著作《恶魔踪迹》《血与雷》《幽灵士兵》的作者。他与太太安妮和三个儿子一起住在新墨西哥州。
■内容简介:
《冰雪王国》,19世纪末,探险家们着迷于全世界一块尚未标记在地图上的神秘区域——北极。1879年7月8日,美国探险船“珍妮特”号从旧金山起航,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了迈向未知世界的探险。本书生动讲述了19世纪后期著名的“珍妮特”号极地远征的惊险故事。作者有幸获得当事人留下的私人书信、航海日志,尽可能地还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每位探险成员的个性及心境。另外,通过书中描述的媒体对新闻的争夺与渲染、隐藏在探险背后的帝国主义扩张、日益突破进步的科学发现与科技发展,《冰雪王国》为我们描绘出19世纪末迷人而充满惊奇的图景。这是一部我们认识人类自身以及了解19世纪后期历史的精彩作品。
精彩文摘
狂风肆虐了36个小时,小朱尼亚塔号居然没有散架,待风暴渐渐平息,德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可怕冰原,但他仍然决心继续驶向约克角。他写道:“我可不愿意临阵脱逃。”但他的煤炭补给严重不足,船员们也都陷入饥寒交迫、浑身湿透的惨状。由于木柴和火种都被水浸透,他无法点燃锅炉。一名船员把一根摩擦火柴贴身焐了好几个小时,才总算点燃了一根蜡烛,他们想尽办法,不久后终于把蒸汽引擎噼里啪啦地点着了。
德隆一整天都在破冰而行,但此刻他觉得,继续航行只是鲁莽愚勇。他必须考虑“那会给我们这个小小的团队带来多大的危险”,他写道,说他觉得肩上的责任太重,“不想再担当如此重责了”。德隆与奇普上尉商量了一下,他越来越佩服后者临危不乱的决断力。8月10日,乔治·德隆上尉一反常态,宣布放弃努力。他说道:“已经不可能继续搜救北极星号的船员了。”他们已经冒险行进了400多英里,越过了北纬75度线。但现在,就在距离约克角只有8英里的地方,小朱尼亚塔号转身踏上了归程。
德隆驾驶着小朱尼亚塔号穿越断断续续的冰原向南行驶。因为没有煤炭为蒸汽引擎供给燃料,他被迫因地制宜,把厚厚的猪肉片扔进锅炉里。
经过800多英里的往返航程,小朱尼亚塔号终于在8月中旬与母船团聚。布雷恩船长对小蒸汽轮船的这次航行任务没抱什么希望,但德隆却像英雄凯旋一般,受到了朱尼亚塔号全体船员的欢迎。“整艘轮船上的人兴奋得沸腾了,”德隆写道,“人们挥舞着绳索向我们欢呼。踏上母船的那一刻,我整个人裹在厚厚的毛皮里几乎看不见脸,但他们走上前来嘘寒问暖,仿佛我是死而复生一样。船长上来跟我握手时,激动得从头到脚都在颤抖。”
朱尼亚塔号回到了圣约翰斯,又从那里返回纽约,9月中旬它抵达纽约时,受到了热烈欢迎。上岸后,德隆避开了新闻记者,悄无声息地溜到了妻女身边。
然而在夫妻重聚之后,艾玛立刻注意到丈夫变了。乔治在格陵兰度过了他的29岁生日,但变化与年岁无关,而是他整个人、他的神情举止都迥异于从前了。他像是生了一场热病一样,滔滔不绝地谈论着重返北极。他终日埋头于各種北极文献和北极地图中,并积极报名参加可能前往北极腹地的下一次海军探险。
艾玛写道:“这次冒险对他影响至深,让他不得安闲。”她开始怀疑丈夫在格陵兰岛上的梦想,他们前往法国乡间度假的计划将永远不会实现了。“北极病毒留在了乔治的血液里。”那个基本的问题,曾经使得查尔斯·霍尔及以前的探险家们充满激情、不畏艰险的问题,也开始撕扯德隆:人类该怎样抵达北极,抵达之后会看到怎样的景象?那里有没有开放的航海路线?有没有不知名的鱼类和兽类,冰上有没有怪物,甚或某种消失的文明?这么多人相信那里有通往地心的漩涡,真是这样吗?有没有长毛哺乳动物和其他史前生物仍然在北极的荒野上游荡,这一路会不会还有其他自然奇观?或者有没有可能,极地根本就是另一番天地:因为受到大洋暖流的影响而绿草如茵?
艾玛说,他越是深思北极的问题,“就越渴望知道答案,那答案本身就足以让他满足。北极给他施了一道魔咒,从他返回纽约的那一刻起,就对北极的秘密魂牵梦萦。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
■作者简介:
汉普顿·塞兹,美国历史学家、记者,《户外》杂志的获奖编辑,经常为《国家地理》杂志撰稿,还是畅销历史著作《恶魔踪迹》《血与雷》《幽灵士兵》的作者。他与太太安妮和三个儿子一起住在新墨西哥州。
■内容简介:
《冰雪王国》,19世纪末,探险家们着迷于全世界一块尚未标记在地图上的神秘区域——北极。1879年7月8日,美国探险船“珍妮特”号从旧金山起航,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了迈向未知世界的探险。本书生动讲述了19世纪后期著名的“珍妮特”号极地远征的惊险故事。作者有幸获得当事人留下的私人书信、航海日志,尽可能地还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每位探险成员的个性及心境。另外,通过书中描述的媒体对新闻的争夺与渲染、隐藏在探险背后的帝国主义扩张、日益突破进步的科学发现与科技发展,《冰雪王国》为我们描绘出19世纪末迷人而充满惊奇的图景。这是一部我们认识人类自身以及了解19世纪后期历史的精彩作品。
精彩文摘
狂风肆虐了36个小时,小朱尼亚塔号居然没有散架,待风暴渐渐平息,德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可怕冰原,但他仍然决心继续驶向约克角。他写道:“我可不愿意临阵脱逃。”但他的煤炭补给严重不足,船员们也都陷入饥寒交迫、浑身湿透的惨状。由于木柴和火种都被水浸透,他无法点燃锅炉。一名船员把一根摩擦火柴贴身焐了好几个小时,才总算点燃了一根蜡烛,他们想尽办法,不久后终于把蒸汽引擎噼里啪啦地点着了。
德隆一整天都在破冰而行,但此刻他觉得,继续航行只是鲁莽愚勇。他必须考虑“那会给我们这个小小的团队带来多大的危险”,他写道,说他觉得肩上的责任太重,“不想再担当如此重责了”。德隆与奇普上尉商量了一下,他越来越佩服后者临危不乱的决断力。8月10日,乔治·德隆上尉一反常态,宣布放弃努力。他说道:“已经不可能继续搜救北极星号的船员了。”他们已经冒险行进了400多英里,越过了北纬75度线。但现在,就在距离约克角只有8英里的地方,小朱尼亚塔号转身踏上了归程。
德隆驾驶着小朱尼亚塔号穿越断断续续的冰原向南行驶。因为没有煤炭为蒸汽引擎供给燃料,他被迫因地制宜,把厚厚的猪肉片扔进锅炉里。
经过800多英里的往返航程,小朱尼亚塔号终于在8月中旬与母船团聚。布雷恩船长对小蒸汽轮船的这次航行任务没抱什么希望,但德隆却像英雄凯旋一般,受到了朱尼亚塔号全体船员的欢迎。“整艘轮船上的人兴奋得沸腾了,”德隆写道,“人们挥舞着绳索向我们欢呼。踏上母船的那一刻,我整个人裹在厚厚的毛皮里几乎看不见脸,但他们走上前来嘘寒问暖,仿佛我是死而复生一样。船长上来跟我握手时,激动得从头到脚都在颤抖。”
朱尼亚塔号回到了圣约翰斯,又从那里返回纽约,9月中旬它抵达纽约时,受到了热烈欢迎。上岸后,德隆避开了新闻记者,悄无声息地溜到了妻女身边。
然而在夫妻重聚之后,艾玛立刻注意到丈夫变了。乔治在格陵兰度过了他的29岁生日,但变化与年岁无关,而是他整个人、他的神情举止都迥异于从前了。他像是生了一场热病一样,滔滔不绝地谈论着重返北极。他终日埋头于各種北极文献和北极地图中,并积极报名参加可能前往北极腹地的下一次海军探险。
艾玛写道:“这次冒险对他影响至深,让他不得安闲。”她开始怀疑丈夫在格陵兰岛上的梦想,他们前往法国乡间度假的计划将永远不会实现了。“北极病毒留在了乔治的血液里。”那个基本的问题,曾经使得查尔斯·霍尔及以前的探险家们充满激情、不畏艰险的问题,也开始撕扯德隆:人类该怎样抵达北极,抵达之后会看到怎样的景象?那里有没有开放的航海路线?有没有不知名的鱼类和兽类,冰上有没有怪物,甚或某种消失的文明?这么多人相信那里有通往地心的漩涡,真是这样吗?有没有长毛哺乳动物和其他史前生物仍然在北极的荒野上游荡,这一路会不会还有其他自然奇观?或者有没有可能,极地根本就是另一番天地:因为受到大洋暖流的影响而绿草如茵?
艾玛说,他越是深思北极的问题,“就越渴望知道答案,那答案本身就足以让他满足。北极给他施了一道魔咒,从他返回纽约的那一刻起,就对北极的秘密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