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 目的:重点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挑选2011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然长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恢复情况及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并发症状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56%。观察组的并发症状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4%。观察组的并發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骨折恢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5.56%。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5.5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骨折恢复效果、满意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促进了骨折的恢复,值得推荐。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有效性
作为髋部的常见骨折,股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群体,且多数患者合并有帕金森病、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内科疾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1]。本次研究的方向是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和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现将报告呈现如下,以期成为相关人士参考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2011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女性患者总共有19例,男性患者总共有26例,最小年龄不低于23.4岁,最大年龄不超过81.6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5.26±3.14)岁。其中有12例属于高空坠落伤,有23例属于车祸伤,有10例属于步行跌伤。另外,有1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8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有1例患者合并肺心病、有1例患者合并肺气肿、有1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选择同期我院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女性患者总共有18例,男性患者总共有27例,最小年龄不低于24.2岁,最大年龄不超过80.9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4.87±3.21)岁。其中有13例属于高空坠落伤,有24例属于车祸伤,有8例属于步行跌伤。另外,有1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7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有2例患者合并肺心病、有1例患者合并肺气肿、有1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性别构成、骨折原因、合并症状、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采取股外侧入路,并且在股外侧肌大转子粘附处,部分切断,将股外侧肌部分纵形切开,促使股骨中上段、大转子暴露出来,通过X线机的辅助,将骨碎块和骨折端复位。接着在臀大肌股骨附着点钻入导向针,X线透视导针位于股骨劲中下1/3,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接着钻孔和攻丝,鹅头钉安装好之后套上筒钢板。为了避免股骨头旋转,需上一枚松质骨钉,而股骨远端需要上四枚螺钉[2]。
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之后,帮助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架上。在X线机下持续牵引患肢,并且要内旋外展患肢,促使骨折得到闭合复位。通过手部的触摸明确股骨大转子顶点,在这个顶点端3厘米处作一个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2厘米以上3厘米以下,将粘附在股骨大转子顶点的肌肉劈开。接着通过食指触摸大转子顶点,在大转子顶点后三分之二与前三分之一交界处开孔,在空心尖锥的协助下,将导针插入,透视证实导针位于股骨干髓腔内,常规扩髓,紧接着主钉沿着导针插入,需要注意的是,在透视下,近端的螺旋刀片孔必须是在股骨颈的中下1/3处,装瞄准器,置人股骨颈内导针,距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侧位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中间或稍偏后一点[3]。测深,置入合适螺旋刀片。远端锁钉在瞄准器引导下拧人。如果闭合复位困难,可粗隆下作小切口,复位钳固定下,置入主钉。对于不稳定骨折及年龄较大且骨质疏松患者 ,一般予以静态固定[4]。
1.3统计学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经软件计算,如果对比数据P<0.05,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疗效评定标准
当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能够正常运动,则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优。
当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够正常生活,则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良。
当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既不能达到良的效果,也不能达到优的效果,则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差[5]。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骨折恢复效果(优、良、差)。
2结果
2.1对比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然比观察组长,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恢复情况及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感染的总共有2例,出现钉尾部骨折的总共有1例,出现螺钉刀片移位的总共有2例,出现螺钉刀片切出的总共有2例,对照组的并发症状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56%。观察组的出现感染的总共有1例,出现螺钉刀片移位的总共有1例,观察组的并发症状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2。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有明显差异(P<0.05)。
2.3对比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
对照组中,骨折恢复效果为差的总共有11例,骨折恢复效果为良的总共有12例,骨折恢复效果为优的总共有22例,对照组的骨折恢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5.56%。观察组中,骨折恢复效果为差的总共有2例,骨折恢复效果为良的总共有11例,骨折恢复效果为优的总共有32例,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如表3。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
2.4对比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满意度
对照组中,患者不满意的总共有11例,较满意的总共有14例,非常满意的总共有20例,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5.56%。观察组中,患者不满意的仅有2例,较满意的总共有10例,非常满意的总共有32例,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5.5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4。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动力髓螺钉为主的髓外固定法,一种是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的髓内固定法。动力髓螺钉更适用于稳定性骨折,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适宜不稳定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能够负担内侧的负荷,能够减少钉棒结合处的压应力和张应力,促进了骨折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骨折恢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骨折恢复效果更为显著[6]。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器械和内置物的外形尺寸,有利于微创固定骨折,同时缩短了切口长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然比观察组长,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恢复情况及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情况和恢复情况较为良好[7]。
在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不管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还是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都会出现并发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并发症状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56%。观察组的并发症状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有明显差异(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并发症状较轻,感染并不严重,且较快消失,安全性较高[8]。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仅适用于高位转子下骨折和类型不同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不适用于颈和股骨头的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由PFN系统改进来的,不仅传承了PFN的优点,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促进了骨折的恢复,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陈嘉凯;潘晓华;张晓明;徐忠世;谢伟平.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12(23):330-332
[2]钱忠来;徐耀增;王现彬;耿德春;唐天驷.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第3代Gamma钉置入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性能与临床效果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4,03(14):325-326
[3]張经纬,张先龙,将丰,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7-11
[4]魏宁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系统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2013,01(06):125-126
[5]雷光华;曾超;魏捷;高曙光;孙振球;王一任.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常用髓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06(12):195-196
[6]段军富; 王博; 张峰; 张小冰; 张红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17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7(20):607-608
[7]林聪祥; 杨蒙; 张伟; 林月明; 支绍信.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2,9(17):225-226
[8]孟位明; 李彦眉; 许红生; 付卫杰; 赵志江.股骨转子下骨折植入物髓外及髓内固定治疗的规范化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6(29):347-348
【摘要】 目的:重点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挑选2011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然长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恢复情况及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并发症状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56%。观察组的并发症状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4%。观察组的并發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骨折恢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5.56%。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5.5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骨折恢复效果、满意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促进了骨折的恢复,值得推荐。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有效性
作为髋部的常见骨折,股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群体,且多数患者合并有帕金森病、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内科疾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1]。本次研究的方向是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和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现将报告呈现如下,以期成为相关人士参考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2011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女性患者总共有19例,男性患者总共有26例,最小年龄不低于23.4岁,最大年龄不超过81.6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5.26±3.14)岁。其中有12例属于高空坠落伤,有23例属于车祸伤,有10例属于步行跌伤。另外,有1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8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有1例患者合并肺心病、有1例患者合并肺气肿、有1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选择同期我院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女性患者总共有18例,男性患者总共有27例,最小年龄不低于24.2岁,最大年龄不超过80.9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4.87±3.21)岁。其中有13例属于高空坠落伤,有24例属于车祸伤,有8例属于步行跌伤。另外,有1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7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有2例患者合并肺心病、有1例患者合并肺气肿、有1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性别构成、骨折原因、合并症状、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采取股外侧入路,并且在股外侧肌大转子粘附处,部分切断,将股外侧肌部分纵形切开,促使股骨中上段、大转子暴露出来,通过X线机的辅助,将骨碎块和骨折端复位。接着在臀大肌股骨附着点钻入导向针,X线透视导针位于股骨劲中下1/3,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接着钻孔和攻丝,鹅头钉安装好之后套上筒钢板。为了避免股骨头旋转,需上一枚松质骨钉,而股骨远端需要上四枚螺钉[2]。
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之后,帮助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架上。在X线机下持续牵引患肢,并且要内旋外展患肢,促使骨折得到闭合复位。通过手部的触摸明确股骨大转子顶点,在这个顶点端3厘米处作一个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2厘米以上3厘米以下,将粘附在股骨大转子顶点的肌肉劈开。接着通过食指触摸大转子顶点,在大转子顶点后三分之二与前三分之一交界处开孔,在空心尖锥的协助下,将导针插入,透视证实导针位于股骨干髓腔内,常规扩髓,紧接着主钉沿着导针插入,需要注意的是,在透视下,近端的螺旋刀片孔必须是在股骨颈的中下1/3处,装瞄准器,置人股骨颈内导针,距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侧位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中间或稍偏后一点[3]。测深,置入合适螺旋刀片。远端锁钉在瞄准器引导下拧人。如果闭合复位困难,可粗隆下作小切口,复位钳固定下,置入主钉。对于不稳定骨折及年龄较大且骨质疏松患者 ,一般予以静态固定[4]。
1.3统计学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经软件计算,如果对比数据P<0.05,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疗效评定标准
当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能够正常运动,则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优。
当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够正常生活,则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良。
当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既不能达到良的效果,也不能达到优的效果,则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差[5]。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骨折恢复效果(优、良、差)。
2结果
2.1对比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然比观察组长,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恢复情况及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感染的总共有2例,出现钉尾部骨折的总共有1例,出现螺钉刀片移位的总共有2例,出现螺钉刀片切出的总共有2例,对照组的并发症状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56%。观察组的出现感染的总共有1例,出现螺钉刀片移位的总共有1例,观察组的并发症状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2。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有明显差异(P<0.05)。
2.3对比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
对照组中,骨折恢复效果为差的总共有11例,骨折恢复效果为良的总共有12例,骨折恢复效果为优的总共有22例,对照组的骨折恢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5.56%。观察组中,骨折恢复效果为差的总共有2例,骨折恢复效果为良的总共有11例,骨折恢复效果为优的总共有32例,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如表3。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
2.4对比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满意度
对照组中,患者不满意的总共有11例,较满意的总共有14例,非常满意的总共有20例,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5.56%。观察组中,患者不满意的仅有2例,较满意的总共有10例,非常满意的总共有32例,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5.5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4。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动力髓螺钉为主的髓外固定法,一种是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的髓内固定法。动力髓螺钉更适用于稳定性骨折,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适宜不稳定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能够负担内侧的负荷,能够减少钉棒结合处的压应力和张应力,促进了骨折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骨折恢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5.56%。观察组的骨折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骨折恢复效果更为显著[6]。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器械和内置物的外形尺寸,有利于微创固定骨折,同时缩短了切口长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然比观察组长,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恢复情况及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情况和恢复情况较为良好[7]。
在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不管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还是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都会出现并发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并发症状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56%。观察组的并发症状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有明显差异(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并发症状较轻,感染并不严重,且较快消失,安全性较高[8]。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仅适用于高位转子下骨折和类型不同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不适用于颈和股骨头的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由PFN系统改进来的,不仅传承了PFN的优点,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促进了骨折的恢复,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陈嘉凯;潘晓华;张晓明;徐忠世;谢伟平.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12(23):330-332
[2]钱忠来;徐耀增;王现彬;耿德春;唐天驷.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第3代Gamma钉置入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性能与临床效果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4,03(14):325-326
[3]張经纬,张先龙,将丰,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7-11
[4]魏宁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系统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2013,01(06):125-126
[5]雷光华;曾超;魏捷;高曙光;孙振球;王一任.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常用髓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06(12):195-196
[6]段军富; 王博; 张峰; 张小冰; 张红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17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7(20):607-608
[7]林聪祥; 杨蒙; 张伟; 林月明; 支绍信.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2,9(17):225-226
[8]孟位明; 李彦眉; 许红生; 付卫杰; 赵志江.股骨转子下骨折植入物髓外及髓内固定治疗的规范化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6(29):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