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家层次来看,农业仍然是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会把着力点放在现代农业发展上,重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和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明确提出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等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讲话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涉农企业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高度重视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握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机遇,特别是要定位好企业发展战略。
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直接关系涉农企業生存发展
把握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方向和举措,对于涉农企业生存发展极其重要。一般来说,涉农企业要么以某地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原料加工经营,要么为相关联的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涉农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其所依赖的乡村产业体系密切相关。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意味着现有的乡村产业目标功能、区域布局、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会做出重要调整。现有涉农企业既是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乡村产业体系构建影响。
长期以来.多数地方的乡村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产业主要由种植业构成。种植业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2017年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40%。受市场波动和对加工业发展依赖以及环境治理保护等影响,分散小规模农户总体上不断地从养殖业退出,一些地方也对养殖业发展纷纷采取退出措施,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养殖业发展。养殖业在地域分布和组织分布方面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2017年生猪大县养猪所占比重达到80%。乡村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已经对涉农企业产生了很多影响,一些涉农企业因原来依赖的生产基地缺乏充足原料供应造成加工能力闲置,一些涉农企业因环境治理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而不得不关闭。当然,也有一些涉农企业在关注市场需要变化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因为把握乡村产业体系重构时机而蓬勃发展。
国家将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首要目标
未来乡村产业体系如何构建?从国家层次来看,农业仍然是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会把着力点放在现代农业发展上,重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同时,会在一部分乡村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对于不同地方来说,构建怎样的乡村产业体系主要由地方来确定。对于特定的涉农企业,了解所在地的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更具有操作层次上的意义,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尽管不同地方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差异悬殊,但主要由乡村产业目标功能来决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一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二是农民增收。通常情形下,国家会把增加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目标,而农民增收主要通过增产增收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途径来实现。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目标将会发生变化。
通过多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保障条件越来越充分。农产品供给充足,稻谷等储备规模大,主要面临去库存压力;农产品市场价格结束了2003-2015年期间总体趋于上涨的阶段,进入到有涨有跌,甚至部分年份猪肉等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幅度还较大的阶段,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农产品生产保供给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一个地方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首要目标应是促进农民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国家必然会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贫困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态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仅仅是相对差距缩小,即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在缩小,而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且农村内部高收入组居民与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国家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加快增长,但仍然没有改变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状况。这一现状对国家促进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国家将会围绕富民强县出台政策措施,这将对各地乡村产业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涉农企业高度关注。
国家将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未来不管乡村产业体系怎么构建,种养业仍将是我国很多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区域分布上可能会进一步调整。从国家层次来说,粮食生产将会向划定的功能区集中。随着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到位,估计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支持政策会进一步向粮食生产功能区聚集。全国将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应该在全国各地都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这一方向意味着现有的与粮食生产有关的涉农企业在布局上可能总体影响不大,关键是如何转型升级。国家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外,还会划定棉花、油料、糖料和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这一举措意味着很多相关企业需要在布局上密切关注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以棉花、油料、糖料和天然橡胶等为原料的加工产业布局应尽可能向保护区调整,一方面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原料来源。棉花等生产布局调整近年来变化十分明显,新疆棉花产量已经占很大比重,而其他传统棉区的棉花原料总体越来越少,相关企业只能顺势而为。
除了国家通过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外,各个地方还将划定和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从发展方向来看,“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等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布局的产业体系将得到鼓励和支持,也更容易提升品牌效应。这一方向特别值得涉农企业关注。涉农企业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生产基地等除了应把握好国家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大政方针,还必须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联系,避免投资失误。
除了关注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外,涉农企业还应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等方面做好文章。
国家将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布局,顶层设计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涉农企业只要尽可能地多掌握信息,投资和发展的风险应该比较小,至少可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地方开展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探索实践,地方和投资者积极性都很高,也吸引了大量民间投资。有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成型,但有的还比较盲目,有的甚至“骑虎难下”。
有人认为不同类型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的投资过热,担心是否会带来风险。国家支持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似乎也开始有所谨慎,甚至一些支持项目已经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取代直接向涉农企业给予的财政投入。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来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应该仍然很大,国家和社会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也很迫切。降低和避免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投资的风险是需要的,但一二三产业融合将是更多地方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产业体系。对于多数地方来说,突破单一的种养业局限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涉农企业理解和把握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总体上要把健全产业链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内容,一方面要注重二三产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在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融合上定位企业发展。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提到三方面的工作: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这三方面的工作都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直接相关,与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直接相关,值得涉农企业重视和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和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明确提出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等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讲话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涉农企业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高度重视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握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机遇,特别是要定位好企业发展战略。
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直接关系涉农企業生存发展
把握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方向和举措,对于涉农企业生存发展极其重要。一般来说,涉农企业要么以某地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原料加工经营,要么为相关联的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涉农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其所依赖的乡村产业体系密切相关。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意味着现有的乡村产业目标功能、区域布局、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会做出重要调整。现有涉农企业既是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乡村产业体系构建影响。
长期以来.多数地方的乡村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产业主要由种植业构成。种植业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2017年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40%。受市场波动和对加工业发展依赖以及环境治理保护等影响,分散小规模农户总体上不断地从养殖业退出,一些地方也对养殖业发展纷纷采取退出措施,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养殖业发展。养殖业在地域分布和组织分布方面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2017年生猪大县养猪所占比重达到80%。乡村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已经对涉农企业产生了很多影响,一些涉农企业因原来依赖的生产基地缺乏充足原料供应造成加工能力闲置,一些涉农企业因环境治理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而不得不关闭。当然,也有一些涉农企业在关注市场需要变化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因为把握乡村产业体系重构时机而蓬勃发展。
国家将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首要目标
未来乡村产业体系如何构建?从国家层次来看,农业仍然是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会把着力点放在现代农业发展上,重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同时,会在一部分乡村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对于不同地方来说,构建怎样的乡村产业体系主要由地方来确定。对于特定的涉农企业,了解所在地的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更具有操作层次上的意义,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尽管不同地方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差异悬殊,但主要由乡村产业目标功能来决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一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二是农民增收。通常情形下,国家会把增加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目标,而农民增收主要通过增产增收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途径来实现。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目标将会发生变化。
通过多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保障条件越来越充分。农产品供给充足,稻谷等储备规模大,主要面临去库存压力;农产品市场价格结束了2003-2015年期间总体趋于上涨的阶段,进入到有涨有跌,甚至部分年份猪肉等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幅度还较大的阶段,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农产品生产保供给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一个地方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首要目标应是促进农民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国家必然会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贫困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态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仅仅是相对差距缩小,即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在缩小,而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且农村内部高收入组居民与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国家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加快增长,但仍然没有改变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状况。这一现状对国家促进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国家将会围绕富民强县出台政策措施,这将对各地乡村产业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涉农企业高度关注。
国家将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未来不管乡村产业体系怎么构建,种养业仍将是我国很多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区域分布上可能会进一步调整。从国家层次来说,粮食生产将会向划定的功能区集中。随着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到位,估计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支持政策会进一步向粮食生产功能区聚集。全国将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应该在全国各地都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这一方向意味着现有的与粮食生产有关的涉农企业在布局上可能总体影响不大,关键是如何转型升级。国家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外,还会划定棉花、油料、糖料和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这一举措意味着很多相关企业需要在布局上密切关注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以棉花、油料、糖料和天然橡胶等为原料的加工产业布局应尽可能向保护区调整,一方面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原料来源。棉花等生产布局调整近年来变化十分明显,新疆棉花产量已经占很大比重,而其他传统棉区的棉花原料总体越来越少,相关企业只能顺势而为。
除了国家通过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外,各个地方还将划定和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从发展方向来看,“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等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布局的产业体系将得到鼓励和支持,也更容易提升品牌效应。这一方向特别值得涉农企业关注。涉农企业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生产基地等除了应把握好国家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大政方针,还必须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联系,避免投资失误。
除了关注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外,涉农企业还应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等方面做好文章。
国家将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布局,顶层设计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涉农企业只要尽可能地多掌握信息,投资和发展的风险应该比较小,至少可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地方开展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探索实践,地方和投资者积极性都很高,也吸引了大量民间投资。有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成型,但有的还比较盲目,有的甚至“骑虎难下”。
有人认为不同类型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的投资过热,担心是否会带来风险。国家支持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似乎也开始有所谨慎,甚至一些支持项目已经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取代直接向涉农企业给予的财政投入。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来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应该仍然很大,国家和社会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也很迫切。降低和避免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投资的风险是需要的,但一二三产业融合将是更多地方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产业体系。对于多数地方来说,突破单一的种养业局限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涉农企业理解和把握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总体上要把健全产业链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内容,一方面要注重二三产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在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融合上定位企业发展。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提到三方面的工作: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这三方面的工作都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直接相关,与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直接相关,值得涉农企业重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