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通过对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等进行思考和实践,探索更加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德育理论课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理论课;成才
在多年的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我时常被以下问题所困扰:教师所讲的德育课理论内容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吗?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又该如何让学生乐意接受德育理论课的内容?什么样的德育课考核方法才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真实有效又能反过来促进教师改善教学的考核方法?笔者认为,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德育理论课的教学就不可能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理论课教学,为学生成才护航。
一、德育理论课教什么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践上,大家都在探讨如何让这些学习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在课堂上抬起头来,乐意听自己的课。这当然没有错。但少有教师对中职德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授。笔者认为,在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改革上,仅仅把精力放在教法上是不能完全实现德育课的教育目标的。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该大纲不仅对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认为,对于中职学生,在理论课内容的学习方面,教师不能像要求大学生那样,要学生掌握德育课程的整个逻辑体系和完整的知识内容,也不能像要求普通中小学生应付升学考试那样,要求他们全面熟练地掌握课程的系统知识。学校性质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也不相同。如果我们像大学生那样要求他们去完整的掌握课程体系和内容,不但不符合他们学习和就业的实际,而且违背了中职德育教学目标,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事与愿违。更不能像普高那样,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反反复复地练习和考试,让学生回归到应试教育中去。笔者认为,在中职德育理论课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应围绕中职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多种教材甚至自编校本教材,凡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生活材料都可以为我所用,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授课教师必须对所使用的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课程核心内容的归纳和整理。
课程核心内容的处理应根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目标,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来认定。核心内容必须是能够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为此,对课程核心内容的整理和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压缩教材,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使教材变为“少而精”的过程。
笔者在讲授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时候,每次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前,我都要首先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然后参考学生成长环境,再结合使用的教材对哲学与人生课程进行核心内容的整理,尽量使之变成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理论模块,并使之本土化、通俗化、项目化。比如,在教授唯物论内容的时候,笔者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核心内容来教授,而不是贪大求全地把物质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等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授。然后,核心内容结合珠三角当地民族风俗和不少民众比较迷信的实际,带领学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分析当地民族风俗中哪些是符合科学的,哪些是对社会和自身有害的。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明白了封建迷信活动的害处和信仰唯物主义的道理,从而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培养的教育目标。在向学生教授课程时,我重点帮助学生学会用核心的哲学观点来分析学生自身和身边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哲学理论分析、解决他们面临和即将面临的人生和社会问题,直至让学生把这些核心内容内化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德育常识。
总之,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过去太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强调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从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看,不允许教师讲授的内容贪大求全,也不允许讲授的内容理论性太强,理论空而又空,太复杂。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中职德育教学的“够用、适用”原则。
二、德育理论课如何教
在德育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到底需要教师怎么教,这是让每一个德育课教师都必须绞尽脑汁进行思考的问题。笔者曾经多次有机会观摩东莞市教育局组织的职业素养课程公开教学,很受启发。在课堂上,老师们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把纸张、黑板、桌椅和课室空间作为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和展现自己的平台。教师穷尽系列办法,诸如游戏、小品、即兴演讲、即兴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下课了,学生还言犹未尽,为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从课堂上PK到课堂外。表面看起来课堂有点“散”,但整个课堂紧紧围绕教学课题来进行,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不能不说授课教师们一篇篇“散文”作得好。
笔者认为,在德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借鉴职业素养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尽管理论课程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像上职业素养课那样花样百出,也不可能像上专业技能课那样让学生尽情地实际操作,但把教学方法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应该是没有错的。尽管大部分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如高中生,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优势,比如他们的动手能力强,感性认识丰富,对发生在身边比较熟悉或者有一定情景的知识容易掌握。笔者在讲授德育理论课的课堂上,经常想尽办法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生能够进行文字理解的,或者有一定知识背景和案例能够启发他们思考的,我就不讲,启发他们自己来讲或课堂讨论。笔者认为,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老师不用讲,学生已经会的知识教师更不用讲,只有学生自己不能搞明白的内容才需要讲。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超出学生已有认识范围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案例或情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从他们身边发生的事物中启发他们去理解和把握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从学生学习目的、学习能力等实际出发,创造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德育理论课如何考
笔者认为,对德育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考核,考试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是否掌握德育课课程核心内容和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以,学生对德育理论课的把握,首先应该“会说”,能将课程核心内容准确、规范地表达出来;其次“会写”,能将老师设计的案例或问题答全了,答正确了,能让人搞明白其所写的内容;再次“能想”,能把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能发现、分析和解决一些实践问题。
我们的德育教师多年来习惯于传统意义上的纸笔测试,每次考试之前,不少教师像中小学教师那样课前课后印刷了很多练习题,内容涉及课程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训练。对于这种考核模式,笔者质疑: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这种“题海战术”的考试方法能够实现吗?
笔者探讨的考核方法是:开卷(多为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开放性试题) 口试(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封闭性试题) 理论运用小论文 平时成绩(学习态度评定)。在开卷中,我主要出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德育原理分析作答,根据学生的作答评判学生分析问题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该部分占总成绩的30%;在口试中,我就课程核心内容在上课或自习期间提问学生,按照其掌握的程度当场记录判分,占总成绩的20%。考试之前的前几周,我要求学生就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情况写出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小论文,该部分占20%;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等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占总成绩的30%。经过几个学期的试验发现,笔者探索的考核方法尽管不很成熟,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教师为此也要付出很多的劳动,但比较起单一的传统考试方法,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可能会更为真实地考查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而且,在这种看似比较散乱的考核方法中,学生考场上趴下睡觉带着厌考的情绪把考试当儿戏的情况明显地减少了。
总之,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要一切从中职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德育理论课的教学要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才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0-3-21.
[2]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理论课;成才
在多年的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我时常被以下问题所困扰:教师所讲的德育课理论内容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吗?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又该如何让学生乐意接受德育理论课的内容?什么样的德育课考核方法才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真实有效又能反过来促进教师改善教学的考核方法?笔者认为,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德育理论课的教学就不可能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理论课教学,为学生成才护航。
一、德育理论课教什么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践上,大家都在探讨如何让这些学习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在课堂上抬起头来,乐意听自己的课。这当然没有错。但少有教师对中职德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授。笔者认为,在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改革上,仅仅把精力放在教法上是不能完全实现德育课的教育目标的。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该大纲不仅对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认为,对于中职学生,在理论课内容的学习方面,教师不能像要求大学生那样,要学生掌握德育课程的整个逻辑体系和完整的知识内容,也不能像要求普通中小学生应付升学考试那样,要求他们全面熟练地掌握课程的系统知识。学校性质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也不相同。如果我们像大学生那样要求他们去完整的掌握课程体系和内容,不但不符合他们学习和就业的实际,而且违背了中职德育教学目标,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事与愿违。更不能像普高那样,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反反复复地练习和考试,让学生回归到应试教育中去。笔者认为,在中职德育理论课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应围绕中职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多种教材甚至自编校本教材,凡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生活材料都可以为我所用,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授课教师必须对所使用的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课程核心内容的归纳和整理。
课程核心内容的处理应根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目标,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来认定。核心内容必须是能够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为此,对课程核心内容的整理和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压缩教材,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使教材变为“少而精”的过程。
笔者在讲授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时候,每次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前,我都要首先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然后参考学生成长环境,再结合使用的教材对哲学与人生课程进行核心内容的整理,尽量使之变成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理论模块,并使之本土化、通俗化、项目化。比如,在教授唯物论内容的时候,笔者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核心内容来教授,而不是贪大求全地把物质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等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授。然后,核心内容结合珠三角当地民族风俗和不少民众比较迷信的实际,带领学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分析当地民族风俗中哪些是符合科学的,哪些是对社会和自身有害的。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明白了封建迷信活动的害处和信仰唯物主义的道理,从而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培养的教育目标。在向学生教授课程时,我重点帮助学生学会用核心的哲学观点来分析学生自身和身边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哲学理论分析、解决他们面临和即将面临的人生和社会问题,直至让学生把这些核心内容内化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德育常识。
总之,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过去太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强调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从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看,不允许教师讲授的内容贪大求全,也不允许讲授的内容理论性太强,理论空而又空,太复杂。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中职德育教学的“够用、适用”原则。
二、德育理论课如何教
在德育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到底需要教师怎么教,这是让每一个德育课教师都必须绞尽脑汁进行思考的问题。笔者曾经多次有机会观摩东莞市教育局组织的职业素养课程公开教学,很受启发。在课堂上,老师们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把纸张、黑板、桌椅和课室空间作为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和展现自己的平台。教师穷尽系列办法,诸如游戏、小品、即兴演讲、即兴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下课了,学生还言犹未尽,为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从课堂上PK到课堂外。表面看起来课堂有点“散”,但整个课堂紧紧围绕教学课题来进行,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不能不说授课教师们一篇篇“散文”作得好。
笔者认为,在德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借鉴职业素养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尽管理论课程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像上职业素养课那样花样百出,也不可能像上专业技能课那样让学生尽情地实际操作,但把教学方法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应该是没有错的。尽管大部分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如高中生,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优势,比如他们的动手能力强,感性认识丰富,对发生在身边比较熟悉或者有一定情景的知识容易掌握。笔者在讲授德育理论课的课堂上,经常想尽办法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生能够进行文字理解的,或者有一定知识背景和案例能够启发他们思考的,我就不讲,启发他们自己来讲或课堂讨论。笔者认为,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老师不用讲,学生已经会的知识教师更不用讲,只有学生自己不能搞明白的内容才需要讲。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超出学生已有认识范围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案例或情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从他们身边发生的事物中启发他们去理解和把握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从学生学习目的、学习能力等实际出发,创造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德育理论课如何考
笔者认为,对德育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考核,考试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是否掌握德育课课程核心内容和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以,学生对德育理论课的把握,首先应该“会说”,能将课程核心内容准确、规范地表达出来;其次“会写”,能将老师设计的案例或问题答全了,答正确了,能让人搞明白其所写的内容;再次“能想”,能把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能发现、分析和解决一些实践问题。
我们的德育教师多年来习惯于传统意义上的纸笔测试,每次考试之前,不少教师像中小学教师那样课前课后印刷了很多练习题,内容涉及课程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训练。对于这种考核模式,笔者质疑: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这种“题海战术”的考试方法能够实现吗?
笔者探讨的考核方法是:开卷(多为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开放性试题) 口试(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封闭性试题) 理论运用小论文 平时成绩(学习态度评定)。在开卷中,我主要出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德育原理分析作答,根据学生的作答评判学生分析问题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该部分占总成绩的30%;在口试中,我就课程核心内容在上课或自习期间提问学生,按照其掌握的程度当场记录判分,占总成绩的20%。考试之前的前几周,我要求学生就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情况写出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小论文,该部分占20%;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等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占总成绩的30%。经过几个学期的试验发现,笔者探索的考核方法尽管不很成熟,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教师为此也要付出很多的劳动,但比较起单一的传统考试方法,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可能会更为真实地考查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而且,在这种看似比较散乱的考核方法中,学生考场上趴下睡觉带着厌考的情绪把考试当儿戏的情况明显地减少了。
总之,中职德育理论课教学,要一切从中职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德育理论课的教学要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才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0-3-21.
[2]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