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初中生阅读《诗经》为例,探讨整本书阅读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学习前的学情调查,以了解学情迫切需求目标为观照。学习中,紧扣学习目标设计前置性学习支架。最后,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来反思修正学习任务和优化学习支架。目的是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实践学教评一体化的理念。
关键词:学教评一体化;整本书阅读;学习支架
冯善亮老师在大会报告中阐释到:学教评一体化是指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冯老师从五个层面阐释学教评一体化实施理念和策略。这五个层面分别是课时层面、课文层面、单元层面、学期层面和课程层面。通过这五个层面的设计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内容的选择、能力的训练、素养的提升和整体课程的布局和规划,即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三者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
我把冯善亮老师讲座中的相关的理论与我之前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比照,总结一下我在实施《诗经》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策略。
一、问题
问题一:没有基于学的需求设计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
教材八年级下册选入了《诗经》里面四首诗作为学习内容。最初实施的时候,在评估评价拓展环节,我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达成掌握赋、比、兴手法并学会运用这一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也没有完全达成我所预设的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走进中国经典传统文化。我萌生了在本学期开展《诗经》整本书阅读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文化和礼仪,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设想《诗经》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是:
第一,弘扬和传承中国古典经典传统文化,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文化和礼仪。
第二,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美;体会情感,了解诗歌运用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第三,品味诗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拓展整合能力。
可是,在真正实施整本书阅读《诗经》的时候,我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设计的目标只是我想当然而已,与学生的需求相去甚远。
问题二:教授时没有基于学的需求落地教学支架
为了更好地落实《诗经》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我就拍着脑袋设置了学习支架,即让学生从《诗经·国风》中任选一首感兴趣的诗歌来完成此任务单。
第一轮整本书阅读《诗经》前置引导单
学生姓名:
关键词:学教评一体化;整本书阅读;学习支架
冯善亮老师在大会报告中阐释到:学教评一体化是指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冯老师从五个层面阐释学教评一体化实施理念和策略。这五个层面分别是课时层面、课文层面、单元层面、学期层面和课程层面。通过这五个层面的设计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内容的选择、能力的训练、素养的提升和整体课程的布局和规划,即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三者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
我把冯善亮老师讲座中的相关的理论与我之前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比照,总结一下我在实施《诗经》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策略。
一、问题
问题一:没有基于学的需求设计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
教材八年级下册选入了《诗经》里面四首诗作为学习内容。最初实施的时候,在评估评价拓展环节,我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达成掌握赋、比、兴手法并学会运用这一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也没有完全达成我所预设的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走进中国经典传统文化。我萌生了在本学期开展《诗经》整本书阅读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文化和礼仪,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设想《诗经》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是:
第一,弘扬和传承中国古典经典传统文化,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文化和礼仪。
第二,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美;体会情感,了解诗歌运用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第三,品味诗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拓展整合能力。
可是,在真正实施整本书阅读《诗经》的时候,我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设计的目标只是我想当然而已,与学生的需求相去甚远。
问题二:教授时没有基于学的需求落地教学支架
为了更好地落实《诗经》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我就拍着脑袋设置了学习支架,即让学生从《诗经·国风》中任选一首感兴趣的诗歌来完成此任务单。
第一轮整本书阅读《诗经》前置引导单
学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