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得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对素质教育发展起着推进作用。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种“生本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学生是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主体,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和理论,那么这种枯燥无味的学科化的教育方式注定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来源于生活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过于追求文本的知识性,而应以活动为中心,借助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课把活动体验作为心理建构的中间桥梁,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灵体验。因此在心理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播下积极的种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自觉提高身心健康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已变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心理课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笔者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与学生建立起了合作式、民主式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更容易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信任的人,当学生有烦恼时,他们就会想找笔者倾诉和咨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尊重并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笔者曾辅导过这样一个女生:班主任说她有心理问题,而且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差。来到辅导室她坐在笔者对面什么也不说,面对这种沉默,笔者给她做了一个“房树人”的游戏,从她的画和描述中,笔者发现她长期缺少关爱。这个案例让笔者感受到: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总是有原因的,只有我们深入了解,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难免会出现恋爱和叛逆的情况,有些班主任会想办法阻止学生恋爱。笔者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不要采用过分压制的方式。针对恋爱的情况,每学期笔者都会给初中生上两次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团体辅导课,通过案例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从而学会保护自己。而对学生的叛逆心理,笔者会运用“南风效应”进行有效化解,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在温暖和理解中让学生敞开心扉。
三、用发展和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在教育中能遵循这些规律,那么教师就会更加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想法,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花的花期不同,人也一样,教师要学会等待。在笔者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开学的第一节课,笔者会告诉他们:“在心理课上大家都是优秀学生,都是最棒的。”刚上心理课时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小,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笔者设计了“优点大轰炸”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得到了提升,也学会了欣赏和赞美他人。
四、在团体活动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而帮助他人后自己成长,更是一件幸福的事。别人告诉你的可能会忘记,但是你体验到的东西一定记得最为深刻。心理健康教育课更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让学生喜欢上心理健康课,让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并能在体验中感悟、反思和成长。心理拓展体验式活动是一种“先行后知”的学习方式,它能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生命中的五样”这节课中,笔者要让学生认识到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虽然没有过多的说教,但是课堂效果很好,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甚至有些学生最后哭了,这说明学生都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能从拓展的情境联系到现实生活,感悟学习,感悟成长,感悟生活,感悟生命,从而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一个小小的活动可能胜过教师上课时说的千言万语,而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活动中的欢乐、体验、反思,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成长。在心理健康课中,学生学会了悦纳自我,学会了赞美他人,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珍惜时间,学会了正确表达情绪,学会了感恩。
只有教师懂得关心、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育的世界中游刃有余地用自己的智慧滋养学生的生命,并让每个学生快乐、自由地绽放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孙爱芹.参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和理论,那么这种枯燥无味的学科化的教育方式注定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来源于生活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过于追求文本的知识性,而应以活动为中心,借助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课把活动体验作为心理建构的中间桥梁,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灵体验。因此在心理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播下积极的种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自觉提高身心健康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已变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心理课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笔者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与学生建立起了合作式、民主式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更容易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信任的人,当学生有烦恼时,他们就会想找笔者倾诉和咨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尊重并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笔者曾辅导过这样一个女生:班主任说她有心理问题,而且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差。来到辅导室她坐在笔者对面什么也不说,面对这种沉默,笔者给她做了一个“房树人”的游戏,从她的画和描述中,笔者发现她长期缺少关爱。这个案例让笔者感受到: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总是有原因的,只有我们深入了解,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难免会出现恋爱和叛逆的情况,有些班主任会想办法阻止学生恋爱。笔者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不要采用过分压制的方式。针对恋爱的情况,每学期笔者都会给初中生上两次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团体辅导课,通过案例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从而学会保护自己。而对学生的叛逆心理,笔者会运用“南风效应”进行有效化解,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在温暖和理解中让学生敞开心扉。
三、用发展和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在教育中能遵循这些规律,那么教师就会更加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想法,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花的花期不同,人也一样,教师要学会等待。在笔者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开学的第一节课,笔者会告诉他们:“在心理课上大家都是优秀学生,都是最棒的。”刚上心理课时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小,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笔者设计了“优点大轰炸”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得到了提升,也学会了欣赏和赞美他人。
四、在团体活动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而帮助他人后自己成长,更是一件幸福的事。别人告诉你的可能会忘记,但是你体验到的东西一定记得最为深刻。心理健康教育课更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让学生喜欢上心理健康课,让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并能在体验中感悟、反思和成长。心理拓展体验式活动是一种“先行后知”的学习方式,它能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生命中的五样”这节课中,笔者要让学生认识到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虽然没有过多的说教,但是课堂效果很好,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甚至有些学生最后哭了,这说明学生都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能从拓展的情境联系到现实生活,感悟学习,感悟成长,感悟生活,感悟生命,从而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一个小小的活动可能胜过教师上课时说的千言万语,而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活动中的欢乐、体验、反思,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成长。在心理健康课中,学生学会了悦纳自我,学会了赞美他人,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珍惜时间,学会了正确表达情绪,学会了感恩。
只有教师懂得关心、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育的世界中游刃有余地用自己的智慧滋养学生的生命,并让每个学生快乐、自由地绽放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孙爱芹.参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