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短,主动探索的能力有限,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自主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师恰当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调动学生感官,培养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应积极采取多种方法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让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数学思维。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学生会看、会听、会想、会动口说、会动手做,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会有很大帮助。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小学生来说,新奇的东西总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教具模型等直观教学形式,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不要以教师的讲解剥夺了学生观察的权利,但在观察前对学生的引导必不可少。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主题图,需要学生去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充分体现数学特点,要学生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看清图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避免学生自由发挥,把讲数学课变成故事课,以便达到编数学故事的真正目的。
2.指导学生学会去听。学会听,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听是学生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学时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的兴趣,要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进一步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教师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简洁明了,并以问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加深所听到的内容,加强听的效果,并能有效地避免思想上开小差,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说边回答,边听边想边记忆的习惯。会听,不仅是要认真听老师说的话,还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我们可以通过听算、听题目写条件,重述别人的说法或提出不同看法等练习形式,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达到良好的听讲效果。
3.留充足的时间去想。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状态,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切不可操之过急,让思考流于形式。因为只有在真正思考之后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见解,才能产生自己的思维形式,这对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4.鼓励大胆去说。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就会产生说的愿望,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采取小组交流、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尽情的自我展示,交换思想。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不断说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的条理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逻辑性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5.放手独立去做。“思维从动作开始”,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如:数一数、摆一摆、拼一拼等活动中获取新知,因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来源于活动,数学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方法,通过活动能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技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学习15-9的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自然地掌握了几种退位减法的几种计算方法,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得多。
二、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功,一份喜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充分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轻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兴奋与喜悦。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许,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把握好机会,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从学生每一次发言中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让学生勇敢地站起,骄傲地坐下,哪怕是星星般的光亮,也要让学生感到有如太阳般的光芒,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和创新意识的直接动力,而对知识成功获取得到快乐情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有意識地让学生开展课堂作业的自评和互评活动。学生在“合格小老师”的情感激励下,很有兴致的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在自评、互评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习“左右”时,游戏“左手拍拍右肩膀,右手捏捏左耳朵,伸伸左手,跺跺右脚,伸出右手敬个礼,握握右手做朋友。学生兴奋的做着动作,边做,边想,数学学习变的轻松有趣起来。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上,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熟悉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数学探究,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陌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认真细心、有问必答,善于倾听,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认真细心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地条件,每一个数的书写,每道题目的审题,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回答,这些都是养成好习惯的良机。有问必答要求学生思维要跟着课堂走,不管是读题、找条件、提问题,在问答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善于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会让学生具有更严谨的语言,更缜密的思维,这也是数学学习所不可缺少的。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是学习数学的精魂所在,只有不断思考,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才有助于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才有可能享受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体会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要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自主探索学习。
一、调动学生感官,培养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应积极采取多种方法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让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数学思维。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学生会看、会听、会想、会动口说、会动手做,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会有很大帮助。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小学生来说,新奇的东西总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教具模型等直观教学形式,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不要以教师的讲解剥夺了学生观察的权利,但在观察前对学生的引导必不可少。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主题图,需要学生去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充分体现数学特点,要学生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看清图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避免学生自由发挥,把讲数学课变成故事课,以便达到编数学故事的真正目的。
2.指导学生学会去听。学会听,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听是学生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学时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的兴趣,要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进一步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教师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简洁明了,并以问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加深所听到的内容,加强听的效果,并能有效地避免思想上开小差,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说边回答,边听边想边记忆的习惯。会听,不仅是要认真听老师说的话,还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我们可以通过听算、听题目写条件,重述别人的说法或提出不同看法等练习形式,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达到良好的听讲效果。
3.留充足的时间去想。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状态,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切不可操之过急,让思考流于形式。因为只有在真正思考之后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见解,才能产生自己的思维形式,这对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4.鼓励大胆去说。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就会产生说的愿望,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采取小组交流、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尽情的自我展示,交换思想。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不断说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的条理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逻辑性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5.放手独立去做。“思维从动作开始”,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如:数一数、摆一摆、拼一拼等活动中获取新知,因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来源于活动,数学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方法,通过活动能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技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学习15-9的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自然地掌握了几种退位减法的几种计算方法,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得多。
二、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功,一份喜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充分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轻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兴奋与喜悦。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许,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把握好机会,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从学生每一次发言中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让学生勇敢地站起,骄傲地坐下,哪怕是星星般的光亮,也要让学生感到有如太阳般的光芒,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和创新意识的直接动力,而对知识成功获取得到快乐情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有意識地让学生开展课堂作业的自评和互评活动。学生在“合格小老师”的情感激励下,很有兴致的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在自评、互评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习“左右”时,游戏“左手拍拍右肩膀,右手捏捏左耳朵,伸伸左手,跺跺右脚,伸出右手敬个礼,握握右手做朋友。学生兴奋的做着动作,边做,边想,数学学习变的轻松有趣起来。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上,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熟悉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数学探究,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陌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认真细心、有问必答,善于倾听,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认真细心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地条件,每一个数的书写,每道题目的审题,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回答,这些都是养成好习惯的良机。有问必答要求学生思维要跟着课堂走,不管是读题、找条件、提问题,在问答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善于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会让学生具有更严谨的语言,更缜密的思维,这也是数学学习所不可缺少的。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是学习数学的精魂所在,只有不断思考,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才有助于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才有可能享受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体会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要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自主探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