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育行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不能没有童谣,对于童谣,孩子们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我精心创作并搜集大量的童谣,供孩子们吟诵,用童谣引导孩子们提高卫生意识和做卫生的能力。
  吟诵童谣——承担责任
  对于如何做卫生,一年级孩子似乎一无所知,无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我先确定值日生,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人一小组,每组轮流做卫生。为此,我量身定制了一首童谣,让孩子们反复吟诵,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责任意识。
  值日生,来得早,
  我把责任牢牢记,
  先把地面扫干净,
  再把椅子摆放好,
  卫生洁具摆整齐,
  老师见了心欢喜。
  利用童谣进行常规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吟诵童谣的过程中,慢慢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渐增强。
  吟诵童谣——习得技能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许多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他们根本不会做卫生。简单的扫地,却难倒了不少孩子。为了帮助孩子们掌握扫地技巧,我创编了一首童谣:
  小笤帚,单手拿,
  大笤帚,双手抓,
  扫了星星扫月亮,
  所有垃圾不见啦!
  简洁的童谣,却能够帮孩子们快速掌握扫地的技巧。有段时间,我发现有些值日生能够团结协作,迅速把班级卫生做好,但有些值日生却不能分工合作。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合作,我又编了一首童谣:
  做值日,要注意。
  你摆椅,我扫地;
  你擦窗,我拖地。
  我们一起来努力。
  合作也是一种能力。孩子们在传唱这首童谣时,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学会合作,提高了做卫生的效率。
  吟诵童谣——养成习惯
  由于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差,他们离开座位时,不能及时捡起地面上的纸屑,不能及时整理桌椅,因而教室常常是又脏又乱。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整理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要求孩子们在下课后,先捡纸屑、对齐桌椅,再玩耍。于是,我创编了一首童谣,把要求用童谣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醒孩子们。
  铃声响,下课了。
  先做准备再玩耍,
  桌椅对整齐,
  纸屑捡干净。
  学校里的朋友多,
  大家都要懂谦让。
  不追逐,不疯跑,
  老师夸我顶呱呱,顶呱呱!
  令人欣喜的是,童谣引路还真有效,课间时,疯跑的孩子少了,调整桌椅和捡纸屑的孩子多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养成教育的效果得到巩固。
  如今,我班教室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代表着学校卫生方面最高荣誉的流动红旗常驻我们班,我们班经常被评为卫生模范班级,成为全校的楷模。
  我庆幸自己能独辟蹊径,用童谣育行!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十七小学)
其他文献
文章结合建兰中学的设计,从客观和文史条件的约束分析出发,提出了功能的解构、体量的分解、教学空间模式的探索、江南民居建筑组件化的表达等应对措施,阐述了在约束与求变中
新学期伊始,班上转进一名新生,他叫柳宇飞,虽然个子不高,但能说会道,虎头虎脑的样子,十分可爱。  然而两节课下来,我就发现了他身上的“毛病”:上课不看课本,朗读时嘴巴一张一合夹杂在其他学生中滥竽充数,不认真听课,爱走神儿,还有些好动。下课铃刚响,他就迫不及待地将零食掏了出来。我发现他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于是决定找他好好谈一谈。下课时我将他单独叫到一旁,关切地问他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委婉地指出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始终坚信这样一个朴实的教育理念: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是,夸什么?如何夸?由谁来夸?不一样的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能用照片夸,就不用语言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用手机拍下同学们感人的生活细节,然后展示出来,在鼓励少数学生的同时,也能激励更多的学生。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赏识手段。无论是弯腰捡拾垃圾、认真打扫卫生,还是伏案勤奋学习、课堂上积极发言
对油管悬挂器及其下放工具进行性能鉴定试验能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对于减小潜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油管悬挂器及其下放工具结构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