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动机层面来看,任何来自外在压力或名利“激励”的专业成长举措,其效果非但不明显,反而造成了专业成长的乱象。一旦专业成长上升为“工程”,那必须得看得见、摸得着,要用“数据说话”,能用“活动展示”。因此,学校的“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高一级的“名师工作室”等,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会为了完成“数据”而开展“活动”,难以深入到教学的关键地带——“学习场域”。
  关注“学习场域”、探究“学习场域”、融入“学习场域”,是专业成长不可逾越的路径。我认为,“学习场域”是十分有魅力的研究领域,它的变幻莫测、丰富多彩足以引诱你“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足以让你淡化为名誉和金钱的世俗的成长,进入自然的成长。研究“学习场域”,足以让你忘记专业成长,却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
  一
  “学习场域”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了解学情、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教师的基本功。学情了解得越细致、越个性化,越易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场域”。我教学一篇课文,第一课时以自学为主,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问”。课后,我收齐“问题本”,汇总、提炼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由于我的第二课时是“教学生不懂的、不会的”,因而,我在这种师生和文本共同构成的“学习场域”中比较自如,也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些学生的有些问题,可以课后个别交流,这也是“学习场域”。当然,更多的问题,我主张“自己去解决”,拓展了“学习场域”。
  我的作文教学是“先写后评”,不做作前指导。让学生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写作,我的重点放在看作文、找亮点——了解学生作文的学情上;在步入课堂之前,“学习场域”有点“成竹在胸”了。每一次点评,涉及的学生占全班的至少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都能得到我的表扬或者具体指导,哪怕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用得好——因此我的作文讲评课的“场域”效应特别好。因为这一堂讲评课营造了良好的场域,给下一堂习作课带去了较好的期待,写完后期待我的点评,期待下一次写作——期待,是“学习场域”中最牵动人心的元素。
  毫无疑问,“学习场域”的最终追求是教会学生学习。我深信,学习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题海战术和灌输战略只会扼杀学习的兴趣,一切为了分数的“学习场域”是不道德的,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是伪学习。
  二
  课堂上,与其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如说是给“学习场域”营造温情。“学习场域”不仅是工具性的,更是人文性的。
  我去听青年教师的课,在交换意见之前,总先问问上课教师的想法,如,上完课后的感觉怎么样?学生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有哪些亮点、哪些不足等。影响学习场域的因素很多,如,今天教师的心情怎样、这个班的学生上一节课有没受到教师的批评、上一节课教师留下的作业多不多、这个班的学生基础怎样等。在这个基础上,我首先感谢他为我上了一节课,学到了不少;我坐在教室的后面,给他们的“学习场域”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而还有抱歉的意思。然后,向“学习场域”的另一角度作交流,如,教材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为什么这么设计?你为什么这么问、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一堂课就是一场足球比赛,围绕一个球,把球从起点踢到终点,我们的任何一个动作、一个力量、一个角度都会改变足球的路径。我们的课,就是要围绕那只“球”,师生共同努力,让“球”划出漂亮的弧线,飞入球门。“学习场域”的每一个因素都极为重要。
  在学习中,要多一点对学生的关爱,多一点对教师的理解,让“学习场域”多一点人文关怀。“学习场域”的核心是人:学生和教师——设备和技术永远是第二位的。我教的学生,往往和我的感情特别好。学生总结了我身上的两个“优点”:一是心软,不凶;二是对“坏学生”没有看不起的意思。学生的心思很敏感,他们能敏锐地察觉教师的感觉,一名教师是不是真正地关心、是不是公正公平,他们都感受得到,而且铭记在心。要知道,今天的“学习场域”影响一个人的终身。
  三
  “学习场域”由无数的细节组成。我们的课堂,不必把成败看得很重,但教学细节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对教学细节的敏感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如,教学吴伯箫的《早》一文时,我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告诉学生,我未能找到鲁迅小时候在书桌上刻“早”字的证据,由此,我只能存疑。我以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场域”不是想方设法很技巧地引导学生相信“早”或者否定“早”,而是引导学生求真。求真是“学习场域”的高贵气质,这种气质让学生产生敬畏之情。
  记得多次教《九色鹿》,到讨论“怎么惩罚”忘恩负义的调达时,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拉出去杀了”。每每至此,我很伤感,这样的“学习场域”尽管气氛很好、互动很好,但充满了仇恨和血腥。我让学生到课文中寻找:受害者九色鹿是怎样惩罚调达的、受骗者国王是怎样惩罚调达的?九色鹿是“斥责”,国王是“重重地惩罚”,都没有“杀了他”。调达罪不至死,我们即使不给他改正的机会,也不能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教学的细节,对孩子成长很关键。如表扬,一定要表扬到点子上。空洞的、随意的、敷衍的表扬不但没有价值,相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会变轻。如,表扬学生的一个句子写得好,务必要讲清楚好在哪里,是真实的叙述?是确切的用词?是生动的描述?是动词用得准确还是形容词到位?……然后,把你读后的感受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你是认真地读了他的作文,并且很多地方说到了他的脑海里。那么,这样的“学习场域”才是诚恳的、有力量的。
  四
  “学习场域”的建构者,是教师,也是学生,但主要是教师。可以这么说,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习场域”。与其说“学习场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不如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了“学习场域”。
  学校要打造建设良好的“学习场域”的氛围。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品质的“学习场域”。学校,是个庞大的“学习场域”,是狭义的“学习场域”的背景。从校长到教师到员工,都是“学习场域”的构建者;“学习场域”无处不在,走廊里、餐厅中、行走时、教师的言行、会说话的墙壁、洁净的校园……都是“学习场域”的元素。
  说到底,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只有在一个尊重学生的、健康的、有吸引力的“学习场域”中,学生才能学得更自由、独立,更富创造力、更生动活泼。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学习场域”的浸润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因为,“学习场域”是立体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需要各种养料的,所以,基于“学习场域”的教师专业成长不是单一的成长,是立体的多维度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为建筑施工企业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一种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定性和QFD计算的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工程项目建设质
通过对影响地基土液化的因素的分析,揭示了修筑建筑物前后场地液化势的变化规律,并且建议:在考虑上部结构附加应力作用时,地基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应该予以修正.
针对用计算机模拟求解车辆振动时域响应时,不同的数值解法会产生在收敛性,稳定性,误差等方面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它们的异同,以便找出适合实际情况的解法.
4 加强地铁车站防火设计的相关措施通过前述对地铁火灾特点和地下车站形式以及防火、防烟分区的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在设计中若能合理利用规范,严格执行相应的条款,则可以防范大
研究目的:研究掌握浅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工程措施,供高速铁路勘测、设计及施工参考。研究方法:结合华北平原地面
描述了费米球在外场作用下刚性移动这一模型,并应用这一模型分析了立方晶体金属的电导率.从电子运动方程出发,分析了恒定电场和交变电场金属的电导率,方法直观简洁,得出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