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学生只有对数学有兴趣,才会认真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住他们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183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工夫。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导学生的学习心情
小学生心灵脆弱、敏感,如果教师摆出威严的面孔、严厉的批评和说教学生,会让学生对教师有畏惧感,学习起来小心翼翼。让学生躲避老师,从心理上远离教师,甚至厌恶教师。师生关系处于对立面,造成教学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没有愉悦的学习情感,对教师不喜欢,对其所教的学科自然不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认可教师,由对教师的喜欢而迁移到对学科学习的喜欢。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共同体,教师要俯下身去,不以强制的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共同探究,做学生的朋友,用爱心倾注情感。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教师亲切,愿意和老师交流,达成了师生的良好的互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环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实现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大胆放宽学生的学习界限,把课堂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心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小数”之后,同学们很容易把小数忘掉,我在教学中把男女生分成两组,一组是整数数,一组是小数,进行一些数的表演。同时号召每个学生把自己家庭的收支记录下来。有整数、有小数,然后进行交流,说明自己家庭的收支结果,加深学习对小数的认识。其次,再进行分组练习训练:对比结果看哪组的正确率高。这样既让学生学得了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又认识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亲自参与比教师的灌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所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灌进去的知识牢固得多。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增加了感性的认知,从而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对学习内容抱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比那些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的学生获得的成果要多很多。所以,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而培养自己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183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工夫。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导学生的学习心情
小学生心灵脆弱、敏感,如果教师摆出威严的面孔、严厉的批评和说教学生,会让学生对教师有畏惧感,学习起来小心翼翼。让学生躲避老师,从心理上远离教师,甚至厌恶教师。师生关系处于对立面,造成教学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没有愉悦的学习情感,对教师不喜欢,对其所教的学科自然不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认可教师,由对教师的喜欢而迁移到对学科学习的喜欢。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共同体,教师要俯下身去,不以强制的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共同探究,做学生的朋友,用爱心倾注情感。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教师亲切,愿意和老师交流,达成了师生的良好的互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环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实现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大胆放宽学生的学习界限,把课堂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心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小数”之后,同学们很容易把小数忘掉,我在教学中把男女生分成两组,一组是整数数,一组是小数,进行一些数的表演。同时号召每个学生把自己家庭的收支记录下来。有整数、有小数,然后进行交流,说明自己家庭的收支结果,加深学习对小数的认识。其次,再进行分组练习训练:对比结果看哪组的正确率高。这样既让学生学得了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又认识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亲自参与比教师的灌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所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灌进去的知识牢固得多。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增加了感性的认知,从而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对学习内容抱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比那些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的学生获得的成果要多很多。所以,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而培养自己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