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研究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办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主要包括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塌陷以及山体滑坡三个方面的潜在灾害特征以及煤矿在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特征。然后介绍了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办法,主要包括合理开采煤矿资源,保护地质环境;强化地质灾害宣传教育,让人们形成防灾意识;加强煤矿生态环境恢复。本文的研究可以作为煤矿地质灾害防范过程中的参考。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 特征 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37-1
0前言
由于人们在对煤炭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开采的速度而忽视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煤矿地质灾害方面,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这些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还会给煤矿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煤矿地质灾害被称为五大煤矿灾害之一。我们应当对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办法进行研究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煤矿地质灾害特征
1.1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灾害特征
一个地区的人类工程活动特点能够由该地区的地质灾害体现出来,而地面塌陷、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为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方式。
1.1.1山体滑坡
在一些采煤区地形相对比较复杂的区域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的地质灾害。土体的含水量以及水位的差异会使斜坡上土体所受的作用力改变,这种改变是造成滑坡和崩塌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雨季,这种土体中的含水量以及水位的改变更加明显,因此在雨季更容易出现滑坡以及崩塌现象。很多种因素引起了山体的滑坡,总结起来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首先是坡体的强度发生了变化,例如水对岩土的渗透作用导致的坡体强度发生变化。然后是斜坡的外形发生改变,例如煤矿的开采造成的斜坡外形改变。最后是斜坡的内应力基本状态发生变化,地下采矿有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下滑力的增强,在减少抗滑力的基础上导致了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
1.1.2地面沉降和塌陷
地面沉降以及塌陷的现象在煤矿开采以后很容易出现。而煤矿开采阶段人为地破坏采空区域的围岩所导致的采空区域岩石碎裂是导致地面沉降以及塌陷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采空区域岩石碎裂的影响下,地下水的动力会导致岩溶区域的可溶性岩层与岩层中的裂隙持续向外延伸,在增加溶洞顶端侵蚀性的基础上在地表逐渐的延展出洞穴,顶端也会逐渐的变薄,在洞穴的悬空跨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支撑上方土层、岩层及顶端自重等载荷的作用力也逐渐的减弱,在降水的作用下洞穴中的水位逐渐升高,洞穴支撑顶端的强度在高空降水的振荡作用与一些细粒物质的流失影响下逐渐减小,进而造成了洞顶的塌陷,土地中的间隙运动在降水完全渗透到地表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相应的渗透力,这样就会改变土岩体的力学性能。土岩体的结构在渗透压力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就会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土洞中流进了伴随水,以上就是煤矿地面塌陷及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
1.1.3泥石流
由于很多的煤矿开采区分布在河流的两侧,在河流的两侧堆积着很多没有处理过的废弃矸石,这些废弃矸石很容易形成泥石流,当遇到洪水的时候,逐渐提升的河流侵蚀作用导致山体的稳定性逐渐减少,进而发生坍塌,而这就会阻碍了河流的正常流动。另外,山体在雨水的浸润下比较容易泥化,而河流堰塞泥石流主要是由于山体的泥化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堰塞泥石流速度是比较快的,其强大的冲击力会给下游的建筑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2煤矿在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特征
近年来我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煤矿地质灾害的防范上,但是在长期的防范目标实现上很多的防治措施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废石回填的方式被用来维持矿坑地质结构稳定性,当持续降雨或者地震等诱发因素出现时就容易出现地震灾害。另外,由于在煤矿开采完以后没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导致了很多潜在的地质灾害,这也是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
2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止措施
2.1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让人们形成防灾意识
在对当地煤矿企业的地质灾害宣传上各个地方的政府要充分的重视,在提升当地煤矿企业地质灾害忧患意识的基础上将政府的宏观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煤矿企业挖掘与采集作业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对于肆意开采、过度开采情况要严格的杜绝,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煤矿地质灾害的出现频率,提高煤矿挖掘与采集的安全性,煤矿企业总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高层领导都要树立相应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工作人员和煤矿开采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及时的对煤矿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进行灾害预测,在预防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尽可能的降低作业人员进行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性。
2.2合理开采煤矿资源,保护地质环境
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应当以《矿采资源法》与《环境保护法》中相关规定为基础,以科学的思维制定煤矿开采方案,同时对于制定的煤矿开采方案要严格的执行,如果过度的对煤矿进行开采就会对矿区的应力产生影响,而架空区的岩体失稳就会导致岩体塌落、移位等情况。因此合理开采煤矿资源对于地质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2.3煤矿生态环境恢复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煤矿开采企业要做好煤矿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在煤矿开采工作以前做好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进行煤矿的开采。在煤矿开采完以后及时的通过相关措施对煤矿开采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上的防止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开采工作人员和煤矿周围居民的安全。
3总结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下很多地质灾害容易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这些地质灾害给煤炭企业带来了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有些煤矿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而过度的开采煤矿,最终导致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些现象的发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煤矿开采企业应当充分的了解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办法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后续还应当对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兰亭.数字化矿震监测在大同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24(18):56-58.
[2]臧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26(19):32-36.
[3]陈孝文.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之我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4,34(9):32-36.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 特征 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37-1
0前言
由于人们在对煤炭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开采的速度而忽视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煤矿地质灾害方面,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这些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还会给煤矿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煤矿地质灾害被称为五大煤矿灾害之一。我们应当对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办法进行研究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煤矿地质灾害特征
1.1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灾害特征
一个地区的人类工程活动特点能够由该地区的地质灾害体现出来,而地面塌陷、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为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方式。
1.1.1山体滑坡
在一些采煤区地形相对比较复杂的区域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的地质灾害。土体的含水量以及水位的差异会使斜坡上土体所受的作用力改变,这种改变是造成滑坡和崩塌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雨季,这种土体中的含水量以及水位的改变更加明显,因此在雨季更容易出现滑坡以及崩塌现象。很多种因素引起了山体的滑坡,总结起来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首先是坡体的强度发生了变化,例如水对岩土的渗透作用导致的坡体强度发生变化。然后是斜坡的外形发生改变,例如煤矿的开采造成的斜坡外形改变。最后是斜坡的内应力基本状态发生变化,地下采矿有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下滑力的增强,在减少抗滑力的基础上导致了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
1.1.2地面沉降和塌陷
地面沉降以及塌陷的现象在煤矿开采以后很容易出现。而煤矿开采阶段人为地破坏采空区域的围岩所导致的采空区域岩石碎裂是导致地面沉降以及塌陷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采空区域岩石碎裂的影响下,地下水的动力会导致岩溶区域的可溶性岩层与岩层中的裂隙持续向外延伸,在增加溶洞顶端侵蚀性的基础上在地表逐渐的延展出洞穴,顶端也会逐渐的变薄,在洞穴的悬空跨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支撑上方土层、岩层及顶端自重等载荷的作用力也逐渐的减弱,在降水的作用下洞穴中的水位逐渐升高,洞穴支撑顶端的强度在高空降水的振荡作用与一些细粒物质的流失影响下逐渐减小,进而造成了洞顶的塌陷,土地中的间隙运动在降水完全渗透到地表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相应的渗透力,这样就会改变土岩体的力学性能。土岩体的结构在渗透压力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就会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土洞中流进了伴随水,以上就是煤矿地面塌陷及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
1.1.3泥石流
由于很多的煤矿开采区分布在河流的两侧,在河流的两侧堆积着很多没有处理过的废弃矸石,这些废弃矸石很容易形成泥石流,当遇到洪水的时候,逐渐提升的河流侵蚀作用导致山体的稳定性逐渐减少,进而发生坍塌,而这就会阻碍了河流的正常流动。另外,山体在雨水的浸润下比较容易泥化,而河流堰塞泥石流主要是由于山体的泥化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堰塞泥石流速度是比较快的,其强大的冲击力会给下游的建筑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2煤矿在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特征
近年来我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煤矿地质灾害的防范上,但是在长期的防范目标实现上很多的防治措施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废石回填的方式被用来维持矿坑地质结构稳定性,当持续降雨或者地震等诱发因素出现时就容易出现地震灾害。另外,由于在煤矿开采完以后没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导致了很多潜在的地质灾害,这也是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
2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止措施
2.1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让人们形成防灾意识
在对当地煤矿企业的地质灾害宣传上各个地方的政府要充分的重视,在提升当地煤矿企业地质灾害忧患意识的基础上将政府的宏观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煤矿企业挖掘与采集作业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对于肆意开采、过度开采情况要严格的杜绝,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煤矿地质灾害的出现频率,提高煤矿挖掘与采集的安全性,煤矿企业总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高层领导都要树立相应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工作人员和煤矿开采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及时的对煤矿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进行灾害预测,在预防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尽可能的降低作业人员进行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性。
2.2合理开采煤矿资源,保护地质环境
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应当以《矿采资源法》与《环境保护法》中相关规定为基础,以科学的思维制定煤矿开采方案,同时对于制定的煤矿开采方案要严格的执行,如果过度的对煤矿进行开采就会对矿区的应力产生影响,而架空区的岩体失稳就会导致岩体塌落、移位等情况。因此合理开采煤矿资源对于地质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2.3煤矿生态环境恢复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煤矿开采企业要做好煤矿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在煤矿开采工作以前做好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进行煤矿的开采。在煤矿开采完以后及时的通过相关措施对煤矿开采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上的防止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开采工作人员和煤矿周围居民的安全。
3总结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下很多地质灾害容易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这些地质灾害给煤炭企业带来了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有些煤矿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而过度的开采煤矿,最终导致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些现象的发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煤矿开采企业应当充分的了解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办法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后续还应当对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兰亭.数字化矿震监测在大同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24(18):56-58.
[2]臧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26(19):32-36.
[3]陈孝文.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之我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4,34(9):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