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南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但粗放型的矿产资源开采使湖南省的资源瓶颈日趋明显。本文通过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经济人的纯粹逐利本性、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和必要的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湖南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为湖南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逐利本性;技术支持;优惠政策
在湖南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湖南省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基于湖南省的省情,存在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意识淡薄,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产品的再使用(reuse)和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是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但当前我省企业界对发展循环经济还有些模糊认识,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因发展循环经济所能带来的长远效益,因此在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决策时还有些犹豫不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2)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我省省情。持此论者认为湖南属中部地区,经济相对沿海地区而言较为滞后,贫穷问题才是主要问题,这一问题没解决,谈什么循环经济。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一谈经济就非要破坏生态,一说环保就是被动投入不发展经济。其实,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两者的对立,实现两者的统一。(3)对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多数人没有认识到末端治理是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和浪费,由末端治理产生的环保市场带来的只是虚假的经济效益。(4)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持此论者认为这是将来的事,离现实还很遥远。
其实,湖南政府和部分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已非常重视,并且划拨专款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但湖南的有些地、市对发展循环经济还认识不足,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还有诸多迷惑。一是,末端治理对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意义不显著。摆在湖南面前的首要矛盾是农民问题,在湘西的某些边远山区,甚至有些家庭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有些人认为湖南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吃饭问题,环境问题在其次。这说明还有人没有真正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不仅仅是解决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它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双赢。二是重视不够。目前湖南整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好,生态承载力较强。由于工业规模不大,污染相对不很严重,这就让人轻视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二、企业的经济人特性和纯粹逐利本性
利润最大化既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企业行为的归宿点,任何正式的企业行为都是由这个目标来规定、内控和定向的。据省统计局不完全统计,我省中小企业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达到55000多家,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且分布不均,由于有些企业资金、技术相对薄弱,这些企业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循环经济,那么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企业的行为注定要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它会想方设法的利用市场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缺陷,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将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浪费等外部成本的转嫁给社会,即使存在外部法律、政策约束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竭尽全力的逃避责任,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利润率。
循环型生产环节有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排污成本。但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使这两方面的效益难以显现。首先是价格障碍。一是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二是在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三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多数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其次是成本障碍。目前我省的环境容量仍然未被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纳入经济体,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很难收回。
三、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中永恒的主题,只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一切成果,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使我们的产业利润更大化、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多年以来,湖南省在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科研基本上是处于被动跟踪状态,既缺乏系统的、基于省情的理论,也少有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储备。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技术与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我省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发展滞后,在很多情况下把废旧产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产成本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相对更高;在农业生产领域工业技术和产品大规模渗入,使农业的技术范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虽然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化肥、农药、机械设备等工业品,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了,但也给土地和水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自然生态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目前这种现行的技术状况给湖南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
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落后
湖南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问题是开采技术、环保产品技术、节能技术等技术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可以说,企业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我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省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少之又少,大部分的设备属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同时我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也是比较落后的:一是我省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地区高,二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型锅炉技术水平落后,能源效率低。三是风机水泵等耗电设备系统运行效率低、节约潜力巨大。四是环保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弱、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
3.企业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目前我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多数企业缺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如我省的废物的回收利用虽然已经有了基础,但技术含量低,废旧物资被降级使用,没有发挥循环经济的最佳效应。与此同时,我省企业自主开发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基本上依赖与外国企业合资,使用现有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十分缓慢,与国外企业及国内的优秀企业研 究与开发经费一般保持在销售额的3%—5%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为我省经济中坚力量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尚不足。
从以上几方面分析可以看出,要让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未来循环经济发展中切实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就必须从研究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入手,把循环经济科技问题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通过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凝聚骨干科技力量,建立一批适合湖南省情的循环经济研发体系、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通过摸清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组织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研究和开发一批适合湖南省情、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产品;
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率为目标,积极扶持一批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主要特征的科技产业;
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三高”(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区域、行业及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科技试点,通过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国内外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从整体上提升湖南省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
四、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
资金缺乏也是制约湖南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因素。城市走循环经济道路得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功能区域划分、布局、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等一系列的改造活动,动作力度大,改造成本高,如水处理,建一座污水处理厂需要上千万资金。水的循环利用,一般用双管供水系统(其一为饮用水系统,另一为再生水系统,即“中水道”系统,中水道的再生水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浇灌城市绿地及消防),再建一个这样的水道系统需要投入很多资金,湖南财力有限,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基石,好的政策、优惠的政策不仅可以使频危的企业获得新生,同时还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然而我省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人们的行为所造成的,比如:传统发展观所确立的政绩观,使一些政府官员偏好形象工程、偏好数字效应,重视短期经济行为,而忽视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质量。部分地方政府从局部经济利益、短期利益考虑,为求政绩,不惜与污染企业合谋。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下,把保障和鼓励更多的企业生产放在第一位,无意甚至有意识地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对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适当地采取保护、鼓励措施。另一方面是制度、政策导向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制度缺失,包括缺乏相应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我省至今没有一家制定出完备的循环经济政策体制框架和制度。诸如绿色资源制度、绿色生产制度、绿色财税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等都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
此外,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能有效的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同样是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法律不够健全,我省有关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同样严重滞后。据统计,我国已有4部环境法、8部资源法、20多项资源答理行政法、260多项环境标准,而我省已经出台的涉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仅有十余部,另一方面,即使是已经出台了的法律法规,仍是基于末端处理或分段治理的法律法规,过分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某些条款仅有概念性的笼统表达,不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看清形势,发挥本省循环经济的有利因素,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借“中部崛起”和建设“两型社会”之契机,施展“弯道超车”战略,使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循环经济;逐利本性;技术支持;优惠政策
在湖南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湖南省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基于湖南省的省情,存在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意识淡薄,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产品的再使用(reuse)和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是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但当前我省企业界对发展循环经济还有些模糊认识,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因发展循环经济所能带来的长远效益,因此在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决策时还有些犹豫不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2)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我省省情。持此论者认为湖南属中部地区,经济相对沿海地区而言较为滞后,贫穷问题才是主要问题,这一问题没解决,谈什么循环经济。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一谈经济就非要破坏生态,一说环保就是被动投入不发展经济。其实,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两者的对立,实现两者的统一。(3)对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多数人没有认识到末端治理是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和浪费,由末端治理产生的环保市场带来的只是虚假的经济效益。(4)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持此论者认为这是将来的事,离现实还很遥远。
其实,湖南政府和部分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已非常重视,并且划拨专款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但湖南的有些地、市对发展循环经济还认识不足,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还有诸多迷惑。一是,末端治理对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意义不显著。摆在湖南面前的首要矛盾是农民问题,在湘西的某些边远山区,甚至有些家庭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有些人认为湖南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吃饭问题,环境问题在其次。这说明还有人没有真正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不仅仅是解决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它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双赢。二是重视不够。目前湖南整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好,生态承载力较强。由于工业规模不大,污染相对不很严重,这就让人轻视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二、企业的经济人特性和纯粹逐利本性
利润最大化既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企业行为的归宿点,任何正式的企业行为都是由这个目标来规定、内控和定向的。据省统计局不完全统计,我省中小企业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达到55000多家,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且分布不均,由于有些企业资金、技术相对薄弱,这些企业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循环经济,那么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企业的行为注定要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它会想方设法的利用市场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缺陷,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将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浪费等外部成本的转嫁给社会,即使存在外部法律、政策约束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竭尽全力的逃避责任,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利润率。
循环型生产环节有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排污成本。但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使这两方面的效益难以显现。首先是价格障碍。一是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二是在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三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多数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其次是成本障碍。目前我省的环境容量仍然未被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纳入经济体,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很难收回。
三、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中永恒的主题,只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一切成果,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使我们的产业利润更大化、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多年以来,湖南省在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科研基本上是处于被动跟踪状态,既缺乏系统的、基于省情的理论,也少有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储备。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技术与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我省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发展滞后,在很多情况下把废旧产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产成本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相对更高;在农业生产领域工业技术和产品大规模渗入,使农业的技术范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虽然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化肥、农药、机械设备等工业品,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了,但也给土地和水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自然生态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目前这种现行的技术状况给湖南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
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落后
湖南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问题是开采技术、环保产品技术、节能技术等技术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可以说,企业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我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省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少之又少,大部分的设备属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同时我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也是比较落后的:一是我省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地区高,二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型锅炉技术水平落后,能源效率低。三是风机水泵等耗电设备系统运行效率低、节约潜力巨大。四是环保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弱、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
3.企业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目前我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多数企业缺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如我省的废物的回收利用虽然已经有了基础,但技术含量低,废旧物资被降级使用,没有发挥循环经济的最佳效应。与此同时,我省企业自主开发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基本上依赖与外国企业合资,使用现有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十分缓慢,与国外企业及国内的优秀企业研 究与开发经费一般保持在销售额的3%—5%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为我省经济中坚力量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尚不足。
从以上几方面分析可以看出,要让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未来循环经济发展中切实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就必须从研究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入手,把循环经济科技问题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通过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凝聚骨干科技力量,建立一批适合湖南省情的循环经济研发体系、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通过摸清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组织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研究和开发一批适合湖南省情、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产品;
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率为目标,积极扶持一批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主要特征的科技产业;
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三高”(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区域、行业及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科技试点,通过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国内外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从整体上提升湖南省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
四、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
资金缺乏也是制约湖南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因素。城市走循环经济道路得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功能区域划分、布局、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等一系列的改造活动,动作力度大,改造成本高,如水处理,建一座污水处理厂需要上千万资金。水的循环利用,一般用双管供水系统(其一为饮用水系统,另一为再生水系统,即“中水道”系统,中水道的再生水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浇灌城市绿地及消防),再建一个这样的水道系统需要投入很多资金,湖南财力有限,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基石,好的政策、优惠的政策不仅可以使频危的企业获得新生,同时还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然而我省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人们的行为所造成的,比如:传统发展观所确立的政绩观,使一些政府官员偏好形象工程、偏好数字效应,重视短期经济行为,而忽视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质量。部分地方政府从局部经济利益、短期利益考虑,为求政绩,不惜与污染企业合谋。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下,把保障和鼓励更多的企业生产放在第一位,无意甚至有意识地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对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适当地采取保护、鼓励措施。另一方面是制度、政策导向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制度缺失,包括缺乏相应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我省至今没有一家制定出完备的循环经济政策体制框架和制度。诸如绿色资源制度、绿色生产制度、绿色财税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等都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
此外,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能有效的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同样是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法律不够健全,我省有关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同样严重滞后。据统计,我国已有4部环境法、8部资源法、20多项资源答理行政法、260多项环境标准,而我省已经出台的涉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仅有十余部,另一方面,即使是已经出台了的法律法规,仍是基于末端处理或分段治理的法律法规,过分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某些条款仅有概念性的笼统表达,不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看清形势,发挥本省循环经济的有利因素,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借“中部崛起”和建设“两型社会”之契机,施展“弯道超车”战略,使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