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并合理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主动、积极的作用,这样才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轻松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曾有一位务农的婶婶在我面前说:“一年级的数学谁不会教?不就是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吗?”其实人们通常认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是最容易教的,不就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吗?但是,表面看似简单的东西,对于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说,也有它的难处。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集中又特不稳定。一般情况都是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事物会聚精会神,不感兴趣的则毫不在意。还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因此,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兴趣不是智力因素,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笑是我们职业的需求。我们推门走向讲台,同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该马上进入角色。无论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舒畅的事情,都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感染给学生,这节课肯定失败无疑。给学生温暖的笑容、温和的目光,可以缩小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的氛围定下一个快活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课的爱好与否,取决于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如果孩子们喜欢某位老师,就会无条件地接受他、信任他。同时在其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浓烈的兴趣,显得特别地认真。所以教师要与学生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挚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保护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所有的学生,耐心地引导他们,亲近他们,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三、编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童话世界里的故事。对于刚走进小学大门的他们来说,小脑袋瓜里专爱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就根据要学习的内容,编一段贴近的故事,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些相关并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一说到讲故事,孩子们个个眉飞色舞,竖着耳朵听讲。故事听完了,还沉浸在情节里动脑筋为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比多少”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星期天,鹅生病了,小鸡和小鸭约好,一起去鹅家探望她。去鹅家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俩一大早就来到车站买到了车票。小鸡的座位号是5,小鸭的座位号是8。过了一会儿,小猫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猫司机想考一考小鸡和小鸭。小猫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鸡和小鸭都还没有学过比多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牛老师,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鸡和小鸭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鸡和小鸭。我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学生们很快地学会了10以内数比多少的方法。
四、创设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与合时,我创设了一个小游戏: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橡皮擦,左手有几颗,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颗。然后请五位学生来说说利用这三个数可以写出哪些加法、减法算式。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编制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课的开始,我首先出示课件: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同学们猜谜。这样就顺其自然的用同学们猜出的谜底揭示了课题。
本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半时,初步体会时间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分针和时针,接着引导学生先认识整时。最后反复强调: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半时的时候,着重强调:当时针走过几,分针指着6,就是几点半。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较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做到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和开放化。既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又有效地进行了珍惜时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用自己编的一首儿歌结束了这堂课:闹钟把我叫,天天起得早。路上不贪玩,上学不迟到。师长要问好,同学互礼貌。上课要听讲,动手又动脑。作业不拖拉,养成习惯好。体育要参加,劳动少不了。德智体发展,人人夸我好。
六、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手操作活动以它具体的形象性,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新课程教材中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在排队买票,小明的前面有4个人,小明的后面有3个人,一共有几个(8个)人买票?先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表示小明,“○”表示其他买票的人。通过操作,学生知道排队买票的有8人。接着把这一题改一下,一共有9个小朋友玩游戏,从前面数小明在第5,从后数小明应该是第几?学生很快就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小明排第5。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并合理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主动、积极的作用,这样才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轻松的事。再说,教学的技术不在于传授本事而在于培养和激励。我们更应该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接受新的改革,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习数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曾有一位务农的婶婶在我面前说:“一年级的数学谁不会教?不就是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吗?”其实人们通常认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是最容易教的,不就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吗?但是,表面看似简单的东西,对于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说,也有它的难处。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集中又特不稳定。一般情况都是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事物会聚精会神,不感兴趣的则毫不在意。还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因此,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兴趣不是智力因素,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笑是我们职业的需求。我们推门走向讲台,同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该马上进入角色。无论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舒畅的事情,都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感染给学生,这节课肯定失败无疑。给学生温暖的笑容、温和的目光,可以缩小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的氛围定下一个快活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课的爱好与否,取决于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如果孩子们喜欢某位老师,就会无条件地接受他、信任他。同时在其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浓烈的兴趣,显得特别地认真。所以教师要与学生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挚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保护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所有的学生,耐心地引导他们,亲近他们,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三、编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童话世界里的故事。对于刚走进小学大门的他们来说,小脑袋瓜里专爱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就根据要学习的内容,编一段贴近的故事,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些相关并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一说到讲故事,孩子们个个眉飞色舞,竖着耳朵听讲。故事听完了,还沉浸在情节里动脑筋为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比多少”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星期天,鹅生病了,小鸡和小鸭约好,一起去鹅家探望她。去鹅家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俩一大早就来到车站买到了车票。小鸡的座位号是5,小鸭的座位号是8。过了一会儿,小猫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猫司机想考一考小鸡和小鸭。小猫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鸡和小鸭都还没有学过比多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牛老师,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鸡和小鸭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鸡和小鸭。我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学生们很快地学会了10以内数比多少的方法。
四、创设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与合时,我创设了一个小游戏: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橡皮擦,左手有几颗,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颗。然后请五位学生来说说利用这三个数可以写出哪些加法、减法算式。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编制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课的开始,我首先出示课件: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同学们猜谜。这样就顺其自然的用同学们猜出的谜底揭示了课题。
本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半时,初步体会时间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分针和时针,接着引导学生先认识整时。最后反复强调: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半时的时候,着重强调:当时针走过几,分针指着6,就是几点半。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较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做到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和开放化。既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又有效地进行了珍惜时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用自己编的一首儿歌结束了这堂课:闹钟把我叫,天天起得早。路上不贪玩,上学不迟到。师长要问好,同学互礼貌。上课要听讲,动手又动脑。作业不拖拉,养成习惯好。体育要参加,劳动少不了。德智体发展,人人夸我好。
六、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手操作活动以它具体的形象性,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新课程教材中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在排队买票,小明的前面有4个人,小明的后面有3个人,一共有几个(8个)人买票?先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表示小明,“○”表示其他买票的人。通过操作,学生知道排队买票的有8人。接着把这一题改一下,一共有9个小朋友玩游戏,从前面数小明在第5,从后数小明应该是第几?学生很快就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小明排第5。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并合理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主动、积极的作用,这样才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轻松的事。再说,教学的技术不在于传授本事而在于培养和激励。我们更应该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接受新的改革,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习数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