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法的简便运算》想到的……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of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时刻将我所想写下来,我将我在听《除法的简便运算》时,出现的一则教学片段所想到的和大家探讨一下。
  【关键词】片段,反思
  我在听《除法的简便运算》时,出现了下面一则教学片段:
  师:通过大家的研讨,对除法的简便运算都掌握的比较好,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位男同学犹豫地举起了手)
  生:我认为刚才的结论不一定,我写了56÷2÷3和56÷(2×3)这两个算式,我算算就不相等。(老师有点紧张)
  其他学生感到意外,都立即开始动手计算,马上就有学生说,我计算的结果是56÷2÷3=28÷3=9……1。
  56÷(2×3)=56÷6=9……2。它们的结果确实不相等。接着有好几个学生呼应;48÷3÷5,48÷(3×5);25÷5÷2,25÷(5×2);10÷2÷2,10÷(2×2)也不相等。(学生用迷惑的眼睛看着老师)
  师:同学们,我们的研究碰到了新问题,这不是我们的失败,反而说明我们的研究又进了一层,你们对刚才几个同学的结论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老师镇静下来)
  学生自发地相互开展了议论。又经过一番议论,忽然有位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我认为这两个算式也是相等的,我先算10÷2÷2=5÷2……1,10÷(2×2)=10÷4=2……2.看起来它们不相等,其时大家看:5÷2=2……1=2个半。10÷4=2……2=2个半,都是两个半,所以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另一个同学又站起来了,说我也认为是相等的,我用竖式更容易理解:25÷5÷2=5÷2=2……1
  25÷(5×2)=25÷10=2……5.
  他边指着竖式说,5除以2余1,与25除以10余5其时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把10看作2份,余5就是余1份,所以都是2份中余1份,他们就是相等的。
  师:这两位同学通过进一步的计算,用独特的方法验证出这些算式是相等的,非常了不起。(老师脸上露出了微笑)。
  由上面的教学片断过程,引起了我的反思。
  1.完善备课内容
  从上面的片断可以看出,由于老师备课时没有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情况,以至于课堂上紧张,其时这是我们备课和上课中常出现的情况,即备课中“教案思维”与“学生思维”不同步,上课中“教师认知水平”与“学生认知水平”发生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备课中要充分地备学生,充分地猜想学生对自己所创设的情境可能会有哪些想法,尽量一一列举,而针对每一种想法,教师该如何处理等,都要有具体的方法、手段和策略。这种围绕学生来进行备课,教师能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改变了教师教学的立足点,站在学生的位置,从学生的眼光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得到表现和发展。
  2.平等对话,因势利导
  “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对刚才几个同学的结论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学生的提问是向老师寻求帮助,如果教师能高水平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兴趣的激发,有很大作用。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那么如何善待学生的提问,即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倾听他人说话的良好学习品质,又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学习能力,此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一种能形成问题发展的对话策略,能提供学生表现自己的对话策略。
  3.改变学习方式,给学生探研的空间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别人的给予,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问题情境创设后,包括教师刻意创设的情境和学生无意创设的情境,学生能说的,教师就不用说,学生能通过探究而得到的,教师就不用提示;学生能通过集体讨论而得到的,教师就尽量少说。教师不轻易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从表面上看,教师多费了事先未安排的教学时间,其时则事半功倍,学生学习的本领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学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更记得牢。
  4.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反馈学生的信息,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学、会学、善学。传统的教学观,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问题时,往往会采取“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解决”的办法。而在这里老师不仅留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叙述问题,还就问题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表达,老师不随意地作出“对”、“好”、“是”、等标准式的评价。学生在充分地表达过程中,撞出思维的火花,加速了认知的过程。
  总之,听了这堂课,我感触很大,在这里畅谈我的反思,与大家共勉。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只应针对少数优生而言,其实这是认
期刊
【摘要】教学是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堂英语课的成功,取决于师生间的默切配合,学生只有对你所讲的课程感兴趣了,才会集中精力去把英语学好、学成功。本文提炼了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积累经验,阐述了活力互动、沟通心灵情感、人格魅力师德修养带动、合理设计教案、情景教学、用爱心激发学习,把知识活力渗透到初中英语课堂里,提出了构建具有激情的、充满灵性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构建,灵
期刊
【摘要】合作交流与学习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中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目前在教学中的应用趋势已经日益显现。在英语教学里,它已经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有效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交流与学习,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合作交流,合作学习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课程资源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根据有关
期刊
【摘要】体验是人对外界事物肯定或否定、摒弃或追求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性词汇。本次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意义,开展,方法  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就是要把学生的内心
期刊
【摘要】在现代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尤为关键的。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首先要结合中国文化,通过英语谚语的欣赏、对比中西节日、背景文化等进行文化素质的培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知识,渗透,方法  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英语教学中,如果从西方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通过物理教学,把教书育人具体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思考。本文结合教材实际,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德育渗透,方法策略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要育人于课堂之中。
期刊
【摘要】: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以下简称《计划》)阶段性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表明,政策实施后,在乡村教师拓展渠道、能力素质与工资待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政策知晓度低、教师职位空缺严重等问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乡村地区生源流失、交流机制存在缺陷、激励机制受到影响等因素导致了政策的实施偏差。据此提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整乡村教师编制标准、完善评聘条件与程序办法、
期刊
【摘要】正确地运用教具教授小学英语,能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教与学齐头并进的局面。  【关键词】教具使用,直观便捷,效率明显,方法妥当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反应快,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新鲜感和模仿能力较强,记忆力好,听力灵敏。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活用教具教英语,力求让学生置身于英语对话的情景中。教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合作才有交流,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组,合作学习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个人还有可能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
期刊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家家户户都种植苹果树,果业是我们这个地区最主要的产业,许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踏上社会甚至成家立业后,主要以种植果树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就把研究果业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  我们学校地处莱阳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