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研究应有更宽广的思维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zha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修和民间研究的互相促进
  《南风窗》: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和党史专家,您觉得中共党史研究的魅力在哪里?
  杨奎松:生长在中国这个社会,凡经历过各个不同时代,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中国人,大概没有几个不想了解中共历史。“文革”结束后曾经有过一个党史大讨论的热潮,那是因为经过了“文革”那样大的一个反复后,中共党的历史被搞乱了。改革开放后逐渐“拨乱反正”,很多历史,包括历史上很多人的评价都有了新的说法。1980年代后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惠先生领着我们创办《百年潮》杂志,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想让专业学者介入这样一场大讨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通俗地介绍给普通大众。
  2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情况和过去有些不同了,但是,伴随着现实生活中问题越来越多,大学教育的普及和读书人的大量增加,关心中共党史的人不是越来越少,反而是越来越多了。
  中共党史研究的最大魅力在于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中共自1921年建党以来迄今已有90年历史,自1949年以来执政也已超过60年。我们今天的一切成就、各种问题,多半都可以从中共以往的历史中找到其生成发展的脉络或线索。而众多关注现状与历史联系的读者,更是通过各种形式直接间接地参与这种历史研究的活动,与研究者形成积极的互动,这些都使研究者更感压力和责任。
  今天不同于以往的一个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官修归官修,它并不禁止民间中共党史研究的存在。过去曾给过中共党史研究民间爱好者或学术研究者以较大压力的“正本”(或“正史”)的概念,今天基本上不复存在了。今天研究中共历史,文献史料、回忆口述史料之多,远胜于改革开放前。也正因为有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这二三十年来民间的中共党史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不仅揭示出许多历史真相,而且促使官修党史在不少史实叙述上也做出相应的修正。
  《南风窗》:有句话叫“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您怎样看这种情况?您研究工作的难处都有哪些?是否会遭遇“研究瓶颈”?
  杨奎松: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其实讲的是历史长程中的一种现象,即后来者在看历史时,往往只看到了胜利者留下的种种记录,失败者的历史痕迹常常被湮没了。这就像我们今天讲美国建国史,讲得最多的一定是欧洲移民的开拓史,印地安人的历史很多都毁于这些开拓的过程难寻其踪迹了。但是,真正的历史是没有办法靠主观书写确立其不可动摇的地位的,这一代被掩盖了的,下一代一定会被发现并纠正回来。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世界历史上,很少有几个国家的胜利者会特别在意去做历史的书写工作,越是到现代社会,这种情况就越是明显。自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党因为取得了执政的地位,就来组织书写自己的胜利史。
  共产党国家书写历史,其实是旨在弘扬其“道”、“义”之所在。因为它书写“历史”的目的是像龚自珍讲的,意在“出乎史,入乎道”,是用来育人和资政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大致也就可以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了,党史研究还是有很强的政治性。
  不过,就大的发展趋势而言,现在的学术研究自由比改革开放前大多了。
  
  主动适应环境的灵活与必要
  《南风窗》:您对执政党90年来的成功和错误如何评价?能否认为,执政党依据历史真实,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是未来成功执政的一个关键?
  杨奎松:正确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的确非常重要,而正确总结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过去、中国和世界的过去。这个过去,指的就是历史事实。我修订再版《“中间地带”的革命》一书,突出强调中共取得1949年成功的各种复杂的作用因素,其目的也就是想要提供一种认识角度,让大家了解,中共历史上的任何成功,首先需要适合的环境和条件,其次才是政治领导人的智慧与策略,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后人连以往的事实都不能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甚至自设标准把自己的历史片面化、教条化,只着眼于总结归纳当年的一些具体策略和手段,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条件,不知道主动适应环境的灵活与必要,反而照搬照抄过去的策略用到今天的环境条件中来,长久下去我担心会重蹈苏联的覆辙。可惜,这样的研究和说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
  《南风窗》:很多人担心开放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会带来危险。
  杨奎松:开放对中共党史的研究有没有危险?当然有。今天一些人特别痛恨赫鲁晓夫,他们认为,前苏联的亡国就是因为赫鲁晓夫1956年揭露了斯大林血腥统治、草菅人命的问题,导致了苏联共产党逐渐走向末路。这种说法不是毫无根据。只是,被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直接危害到的,并不是苏联共产党本身,而是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这种危害的造成,恰恰是因为长期以来苏联政治历史的部分真相被掩盖了,公开的政治宣传只讲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一旦被揭露出来,那些一直在为苏联政治辩护的欧洲共产党人马上就因毫无免疫力而全面陷入被动,他们对苏联政治的信心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这恰好说明,赫鲁晓夫的做法虽然在策略上有问题,但掩盖客观存在的负面事实只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
  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的问题,有没有根本损害到苏共的统治地位呢?没有。苏共揭露斯大林错误虽然揭开了一些伤疤,却抚平了斯大林去世后苏共领导层内部要求为大批死去的战友、同事平反的强烈情绪,结果是带来了更长久的和谐局面,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再度维系了30多年的时间。这比斯大林实际统治的时间还长。
  苏联之所以最后崩溃,其实怪不得赫鲁晓夫。就像中国社会科学院拍的一部专题片中讲的那样,根本上是共产党自身的严重异化和种种问题长期积聚一步步逐渐造成的。事实上,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情况与中国1977~1978年毛泽东去世后的情况很相似,如果不敢揭露过去的错误,大胆改革,党的威信及其权力瓦解的危险会到来得更快、更严重。从这一点来看,赫鲁晓夫及其以后历任苏联领导人如果说有错误,最大的错误是他们没有中国的邓小平等领导人的眼光和魄力。因为他们除了看到斯大林统治血腥残酷的一面外,没有看到斯大林所建立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没有想到要从根本上进行制度体制的改革。因此,他们虽然成功度过了斯大林去世后所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一度在经济上走到辉煌的顶点,最后却还是因为斯大林式的制度缺陷和在此制度下执政党自身的全面异化,被社会和民众抛弃。
  《南风窗》: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您会作何解读?
  杨奎松: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我还是举一个小例子吧。前些天去浙江平湖参观了一个地主庄园,据说它是中国大陆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几个比较完整的地主庄园最具原生态的一个。它能够被保存下来完全是因为当年要进行阶级斗争教育,而它恰好还没有被破坏,可以用来搞模拟展览。今天在个别的屋子里,仍保存有展示地主凶恶贪婪的泥塑。然而,时代变了,还是这个庄园,今天的展览不仅不是要展示地主之恶,反而是要展示这家地主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设计与传统民俗的生活方式,以彰显晚清民初中国人在建筑、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与文明形式。
  这个例子显示出,同样在共产党领导下,不同时代背景下历史解读一样会随着时代话题和社会观念的转变而转变。类似的历史解读的变化,有些因为直接触及政治问题,很容易引起政治上的干预。但大多数历史解读的转变,就像这个例子所显示的,看上去似乎并不具有政治上的敏感度,因而变得司空见惯起来。实际上,它所造成的影响并不一定比那些看上去似乎很政治的历史解读的改变来得小。
  
  回过头去思考
  《南风窗》:看过您若干党史作品,一个印象是,您的不少叙述角度和观点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或者往往能对某些史学上的定论做新的发现,您在行文中也时常喜欢用“我相信”、“我敢说”之类的话语对一些存在争议的历史做某种判断,您的这种自信是如何建立的?
  杨奎松:这个问题要讨论起来比较复杂,我就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1982年我初到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的党史研究编辑部做编辑,第一次有机会读到毛泽东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我当时很诧异,毛泽东在党的会议上多次正面提到蒋介石和国民党,肯定国民党是抗战的基干和领导的力量,明确要求全党要拥护蒋委员长、拥护国民政府、拥护三民主义,因为这和我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中共党史中毛泽东的形象完全不相符合。有一次我就这一点问过身为当年中共党史著名专家的我们教研室(后来称教研部)的老主任,他的回答很干脆:这是斗争策略。我当时很幼稚地反问了一句:“这不是搞阴谋吗?”他的回答也很直截了当:“对阶级敌人就是要搞阴谋。”
  表面看起来,主任的答复也很合理,即由于抗战初期力量对比的悬殊,毛需要采取这样的策略。类似的观点,也可以在过去国民党学者的著作中找到。
  但是,我很怀疑主任的说法。因为这不合乎常情。第一,毛泽东做的是党内报告,当时即使有必要“搞阴谋”,也应该明确让党的干部了解内外有别。第二,毛泽东不仅在报告中宣示“拥护”云云,而且首次提出希望和国民党再行党内合作,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停止在国民党内的一切秘密组织活动,并愿意把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名单交给国民党。要知道,毛泽东的这些建议,正是1926年蒋介石国民党中央通过的限制中共党员在国民党内活动的《整理党务案》的要求。毛泽东明显地是希望以此来消除国民党人对党内合作形式的恐惧。熟悉传统的中共党史说法的读者当能了解,正是在对这个《整理党务案》的问题上,当年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仅仅因为没有公开反对和抵制,就被批评为是右倾投降的严重大倒退。试想,如果毛泽东的“拥护”之词只是一种策略或阴谋的话,他有必要冒险做这种提议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议记录,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开发表的《论新阶段》与毛泽东口头报告的基本内容并无二致。并且,毛泽东的这些提议还正式成为党的决议,委托周恩来面呈蒋介石,最后只是因遭到蒋拒绝才不了了之。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我的一个研究体会,即毛泽东也是人。和其他人一样,当他面对新事物和新形势时,一样也要摸着石头过河。毛泽东唯一坚持不懈的一个方针,就是要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在这一前提下如何具体处理对日战争中的国共关系,他最初也注定要参考共产国际的意见,并且只能从他所经历过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出发来考虑办法。老主任之所以会把毛泽东《论新阶段》报告的一些内容看成是对阶级敌人“搞阴谋”,显然是因为他已经先入为主地认定,毛泽东从国共合作一开始就计算好了下面的每一步斗争步骤,英明如毛泽东者,是决不可能对国民党及其两党合作抱有任何幻想的。这和国民党学者相信,抗战开始就设计好的如何顺利度过抗战8年,削弱国民党,壮大共产党的谋略一样,都太把毛泽东神话了。
  我想我的自信,就是从这样一些常情常理的逻辑判断出发,然后仔细研读史料后得来的,也可以说是对中共政治文化的一种把握。
  《南风窗》:近期您有什么新的研究动向或研究成果?
  杨奎松:目前主要在忙一本建国史方面的著作以及其它相关的问题。同我以往做党史研究的立场一样,我认为建国史研究不能单纯地从政治史的角度做,不能只注重党内问题、权力问题和领导人问题等,而应有更宽广的思维。我做这本建国史是想阐明:我们今天的一切,不管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文化制度,以及从内政到外交,从上层到基层等等各方面的现状,其实都与建国初的制度建设紧密相关联;如果说我们今天取得了什么成绩,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回过头去思考,从根子上去了解和辨明,哪些过去的制度建设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要从方方面面的得失去做研究和梳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计划。结果可能做成一本五六十万字的专著,大概明年出版。
其他文献
10月27日凌晨,韩国首尔市长补选结果揭晓,泛在野派共推的代表、无党派人士朴元淳律师,以53.4%的得票率击败了执政的大国家党代表、得票46.2%的罗卿瑗女士。因为首尔是首都,再加上明年4月是韩国的国会议员选举,明年12月是韩国总统选举,首尔选民的民心所向,历来是全国选举的风向标,因此,首尔市长的补选被看作是明年两次重要选举的前哨战。    “安哲秀旋风”  可以说,韩国朝野政治势力对这种选举都极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成立,让人们对于传统的复兴似乎又多了一份期待。今天的人们回忆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经常提起的是校长梅贻琦的“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  其实,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学府,除了是学术的圣地之外,还是自由民主的堡垒。这并不仅仅意味这些大学的教授是言论界倡导自由民主价值的中坚力量,他们同时倡导教授治校,学术独立,在大学校园身体力行地建设自由而独立的公共
毫无疑问,在那繁复例行的枯燥现实生活之外,网络带给了我们一个巨大、多彩的虚拟空间。十几年间数不尽数的观察家们,不间歇地在讨论着、宣告着这种“虚拟的生活”是如何的全新,如何革命性的不同。  观察家们的眼睛,总是迷恋于网络所带来的各种“新”——新现象、新体验、新革命,生怕看到的不够“火星”,说出去让同行看轻。但这些热情高涨、拥有“火星级”观察视角的新时代观察家们,在我看来却是具有如此高度的“近视”与“
城市化进程有赖于中国政府能够真正推动土地制度的改革进程。在中国的现实之下,如果政府不主动改革,市场会制造出越来越多的现实来逼着政府来接受。这不仅被动,而且结果还不可预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连续第七次聚焦三农已无悬念。2010年元旦,在河北廊坊三河市考察农村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着围拢过来的村民大声说:“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  此前不久,一年
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日前,胡锦涛在河北考察时也告诉当地村民,中央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这将是中央连续第七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层面对“三农”的重视不言而喻。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国家在农村教育、医疗和低保等关系农民基本生活、解除消费后顾之
中国人的丧礼,其实“去中国化”已久,献花、燃点烛光之举,接近西方的仪式,本来只有致送挽联,是对中国文化的保留,可惜中文水平一落千丈,中国人灵堂的挽联绝迹已久,只千篇一律,皆“沉痛悼念××同志”之类,挽联没有了,生前八股词汇,死后也官样文章。  挽联是中国对联文化,除贴于庙宇梁柱之外的另一支。对联把单一方块字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中文的妙处,但以文字游戏居多,又因为喜庆,尤其俗套:新春写的是“天
空间军事家们都承认,飘浮于近地轨道上的永久性空间站正是打造本国新一代反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战争深度依赖空间技术的支持,卫星捕获技术、卫星致盲技术、摧毁敌方空间设施的激光武器以及微波空间技术都将以空间站为依托发挥作用。    太空并不“太空”    “太空竞赛”一语与“军备竞赛”相对应,它是带有浓重冷战色彩的概念,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太空竞赛作为单纯性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功能也随之衰竭,合作时代似
8月上旬英国发生的骚乱,来得迅猛,去得也突然,在伦敦托特纳姆的火光燃起之后的第五个晚上,一切忽然恢复平静了。这当然和街道上大批的警察有关,不过英格兰中西部的一场大雨,恐怕也起了作用。  骚乱期间,记者正在利物浦南边的切斯特小城,看《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的网站“直播”(Live blog)、Channel 4 News和BBC的电视新闻画面,以及主要是来自Twitter上的目击者报道。这个英格兰西
慈济45岁了。证严法师从无到有,做出全球最大的慈善组织。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大陆同胞飞越海峡,到花莲探访慈济精舍,寻找一个答案:一个文弱的女子,是怎么样支撑起一个慈济世界?  花莲位于台湾东中部,从台北坐火车沿海岸线南下,快到花莲,绿野中凸显出一座灰白色小殿,这便是慈济精舍。起初,它只不过是一个小白点,如今已是一大片灰白建筑,目前又在扩建一座新殿。慈济精舍坐西朝东,面朝太平洋,背靠台湾中央山脉,精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4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谈及社会财富、就业等问题时提出,不仅要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为此,他提出三项工作:一是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要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