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农业跨入全新领域
光伏农业起源于欧洲。发达国家通过基因改造大幅提升了农作物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但食品安全性却倍受质疑。各国官员和专家一番研究探讨后,提出建造“植物工厂”的方略,一方面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并严控质量,同时可解决粮食短缺和食物污染的双重问题。光伏农业一经推出便受到极大关注,各国纷纷掀起建设植物工厂的热潮。
光伏农业是指由人工控管植物的光、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养分、水分等生长环境,来实现果蔬计划性量产。如建设规模大,顶棚可用来并网发电;建设规模小,则自用于植物工厂内部的各种用电设施。“植物工厂”生产模式不受天气影响,且具有定期、定质、定量的特点,类似于一般工业中所称的工厂,是继陆地栽培、设施园艺、水耕栽培等依序发展后,跨园艺、栽培、环境控制与生物科技领域又一新技术,被称为“第四农业”。据有关数据显示,仅我国大陆,如大面积、大规模地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5年内可达万亿元规模,通过扩建植物工厂,可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又安全的绿色果蔬。
台湾光伏农业技术成熟
台湾农业由传统的“脏、累、苦”成功转型为“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后,台湾又集中产、学、研领域的专业人才,组成“台湾植物工厂产业发展协会”,搭建跨领域合作平台,利用岛内光电、农业、ICT电子等优势产业,整合光伏、自动控制及农业技术,发展光伏农业。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其技术不但领先,且成本低廉,成为全球发展光伏农业的重要竞争力。目前台湾的光伏农业已整厂输出并热销至欧美加及中东、亚洲各国。台湾岛内企业巨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台达电集团荣誉主席郑崇华、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亿光电子董事长叶寅夫也纷纷着手建设植物工厂。台湾三爱、光茵、华映等企业除自建植物工厂外,还向岛外整厂输出技术,增加了农业价值,创造了效益,制造了台湾绿金。
台湾凭借高度发展的农业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作物需求做出种植数据、营养液调整,生产健康、无毒的各种反季节、突破地域性的蔬果。
桂台光伏农业合作可期
目前,中国内地只有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在试验试产规模较小的光伏农业。由于日照、气候条件诸多原因,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光伏农业产业。
广西的日照量、气候,加上广阔无垠的坡地、石漠荒地和海、江、河滩涂地,具备了分布式发电和并网的条件,很适宜建设光伏农业。如大范围推广,将会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产业。2015年2月13日,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的英利光伏生态农业园里,首个光伏农业一体化项目已局部并网发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广西与台湾光伏农业产业的合作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广西耕地少、人口多、粮食缺,台湾光伏产品过剩,亟待输出。目前,台湾知名植物工厂企业三爱、光茵、华映等以整厂输出为盈利项目,经营范围已经触及中国大陆市场,除在北京等地建立100 m2的示范厂外,正准备在武汉、厦门、江苏盐城、河北邯郸等地建设植物工厂。
光伏农业可以使农民变身“棚内种菜、种菌、养殖,棚顶发电”的新型菜农,甚至体弱的劳动力也可以进入光伏大棚内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光伏大棚是高效农业,单位产出效益较传统农业要提高10倍以上。
目前,广西南宁、崇左、贵港等地和多家企业已与台湾岛内一些光伏农业生产企业接触,商讨合作建厂事宜。
国家政策成为有力支撑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这为我们发展光伏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难的困扰,国家能源局2014年8月在浙江嘉兴召开全国光伏沟通大会,光伏“新政”随之推出。“新政”的最大亮点是将与农业结合的光伏应用纳入分布式规模范围,且项目不再受6 MW、10 kV分布式指标限制,35 kV、规模达20 MW的农业光伏项目均可纳入分布式光伏指标内,并享受与地面电站相同的1元/kW时上网电价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命脉,绝不可以反复试验,推倒重来。光伏农业要经过发改委、建设、规划、水文、农业、国土、水利、环保、消防、电力等政府众多部门评估、审批,而各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不尽相同,成为光伏农业推进迟缓的重要原因。
因此,投资团队首先需要具备实力光伏、自控、农业技术强大的专业公司投资生产经营;其次要“因地制宜”地策划、制定一个既要股东满意、也要让当地政府满意的光伏农业综合规划及运营方案;第三,投资者一定要把光伏与农业结合,不能改变土地性质,避免更多的土地审批风险。
来源:《广西日报》
光伏农业起源于欧洲。发达国家通过基因改造大幅提升了农作物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但食品安全性却倍受质疑。各国官员和专家一番研究探讨后,提出建造“植物工厂”的方略,一方面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并严控质量,同时可解决粮食短缺和食物污染的双重问题。光伏农业一经推出便受到极大关注,各国纷纷掀起建设植物工厂的热潮。
光伏农业是指由人工控管植物的光、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养分、水分等生长环境,来实现果蔬计划性量产。如建设规模大,顶棚可用来并网发电;建设规模小,则自用于植物工厂内部的各种用电设施。“植物工厂”生产模式不受天气影响,且具有定期、定质、定量的特点,类似于一般工业中所称的工厂,是继陆地栽培、设施园艺、水耕栽培等依序发展后,跨园艺、栽培、环境控制与生物科技领域又一新技术,被称为“第四农业”。据有关数据显示,仅我国大陆,如大面积、大规模地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5年内可达万亿元规模,通过扩建植物工厂,可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又安全的绿色果蔬。
台湾光伏农业技术成熟
台湾农业由传统的“脏、累、苦”成功转型为“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后,台湾又集中产、学、研领域的专业人才,组成“台湾植物工厂产业发展协会”,搭建跨领域合作平台,利用岛内光电、农业、ICT电子等优势产业,整合光伏、自动控制及农业技术,发展光伏农业。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其技术不但领先,且成本低廉,成为全球发展光伏农业的重要竞争力。目前台湾的光伏农业已整厂输出并热销至欧美加及中东、亚洲各国。台湾岛内企业巨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台达电集团荣誉主席郑崇华、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亿光电子董事长叶寅夫也纷纷着手建设植物工厂。台湾三爱、光茵、华映等企业除自建植物工厂外,还向岛外整厂输出技术,增加了农业价值,创造了效益,制造了台湾绿金。
台湾凭借高度发展的农业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作物需求做出种植数据、营养液调整,生产健康、无毒的各种反季节、突破地域性的蔬果。
桂台光伏农业合作可期
目前,中国内地只有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在试验试产规模较小的光伏农业。由于日照、气候条件诸多原因,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光伏农业产业。
广西的日照量、气候,加上广阔无垠的坡地、石漠荒地和海、江、河滩涂地,具备了分布式发电和并网的条件,很适宜建设光伏农业。如大范围推广,将会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产业。2015年2月13日,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的英利光伏生态农业园里,首个光伏农业一体化项目已局部并网发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广西与台湾光伏农业产业的合作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广西耕地少、人口多、粮食缺,台湾光伏产品过剩,亟待输出。目前,台湾知名植物工厂企业三爱、光茵、华映等以整厂输出为盈利项目,经营范围已经触及中国大陆市场,除在北京等地建立100 m2的示范厂外,正准备在武汉、厦门、江苏盐城、河北邯郸等地建设植物工厂。
光伏农业可以使农民变身“棚内种菜、种菌、养殖,棚顶发电”的新型菜农,甚至体弱的劳动力也可以进入光伏大棚内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光伏大棚是高效农业,单位产出效益较传统农业要提高10倍以上。
目前,广西南宁、崇左、贵港等地和多家企业已与台湾岛内一些光伏农业生产企业接触,商讨合作建厂事宜。
国家政策成为有力支撑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这为我们发展光伏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难的困扰,国家能源局2014年8月在浙江嘉兴召开全国光伏沟通大会,光伏“新政”随之推出。“新政”的最大亮点是将与农业结合的光伏应用纳入分布式规模范围,且项目不再受6 MW、10 kV分布式指标限制,35 kV、规模达20 MW的农业光伏项目均可纳入分布式光伏指标内,并享受与地面电站相同的1元/kW时上网电价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命脉,绝不可以反复试验,推倒重来。光伏农业要经过发改委、建设、规划、水文、农业、国土、水利、环保、消防、电力等政府众多部门评估、审批,而各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不尽相同,成为光伏农业推进迟缓的重要原因。
因此,投资团队首先需要具备实力光伏、自控、农业技术强大的专业公司投资生产经营;其次要“因地制宜”地策划、制定一个既要股东满意、也要让当地政府满意的光伏农业综合规划及运营方案;第三,投资者一定要把光伏与农业结合,不能改变土地性质,避免更多的土地审批风险。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