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校正在兴起“问题导航,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如何实践这一模式,我们都正在进行摸索尝试当中。我认为,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践这一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转变思想观念,首先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活动的机会很少。因为教学内容的详略是教师课前就准备好的,练习和作业也是教师根据内容安排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前拟定的。即使是“问答式”也是教师问学生答。当一俩个学生答不出时,也是教师补充;如果学生答的内容与教师不符,就会被教师否定或遭批评。有些教师担心讲不透,讲不全,考起试来学生会埋怨。岂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民主,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一种依赖性,一切知识都听教师的,即使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也不敢超越雷池一半步。这样的学生只能学习前人已完善了的知识体系,只能通过理论考试,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
现行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实施新课改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对推行新课程改革起着关键作用。
一、职业观
传道、授业、解惑自古至今是教师的职业所在。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它要求教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为此教师应具备如下素养:(1)要不间断地刻苦学习,紧跟教育教学新思潮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2)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学科水平。教师除了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还要广泛了解历史、哲学、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既要做本学科的专家,也要做融会贯通的杂家。(3)还应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要改变过去只埋头教书,不注重科研的弊病,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更注重探索教学教法的革新,把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过来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具备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和影响。因为青少年学生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可塑性很强,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所以教师要时刻束自己,要“以身立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二、教学观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喜欢交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不是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让学生自己打开知识的宝库。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绵羊式的听话、懂事、乖巧、好管理。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变教学为导学,变如何教为如何导,要“授之以渔”,而不只是“授之以鱼”。教师讲学生听有时不如学生讲学生听,教师评不如学生议,会听不如会问,会做不见得会讲,学会了远不如会学了,学生听懂了不如学生会讲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方法。新课程的理念提到“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我们的语文教学,每天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学生学习时常常感到千篇一律,非常枯燥乏味。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可是绝大部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方式也常常是老师问学生答,而举手回答问题的就是那几个优等生。这样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是忠实的听众,认真的记录员,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偷偷地做小动作,有的在偷偷地和同桌小声讲话等等。那么,怎样转变这种课堂现象呢?我尝试着让学生“做小老师-----变换角色”的做法。课前预先布置学生熟悉教材内容,上课时,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通过小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同桌之间的商量、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封住自己的嘴,少说一点,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2)要注意倾听。教师的注意力要时刻放在学生身上,要面带微笑,和蔼亲切的倾听学生讲,细听学生争论,辨听学生评价并适时的给与点拨和点評。(3)要多鼓励学生,千方百计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表扬他们,不是只表扬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表扬和鼓励。
三、学生观
传统教学把学生放在被动位置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不相信学生能自学知识、会自学知识,也不相信学生能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更不相信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老师怕浪费了时间,学生没有学到知识,总认为灌输来得快,效率高,效果好。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离开了老师就不能学习。相反,如果老师摆正师生间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学习,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教学生,老师给以方法上的指导,思路上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渔鱼”,相信学生能学会“渔鱼”,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有三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能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兴趣越浓,学生自觉参与的程度就越深,学习上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在整个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好胜、好动、好奇的特点,通过学科比赛、小组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根据所教学科的自身的特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如组织师生间、同学间讨论、争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出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积极性的表现,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具有的思想品质和学科基础,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材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有时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问难,有时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时用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有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和书面解答等。
转变思想观念,首先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活动的机会很少。因为教学内容的详略是教师课前就准备好的,练习和作业也是教师根据内容安排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前拟定的。即使是“问答式”也是教师问学生答。当一俩个学生答不出时,也是教师补充;如果学生答的内容与教师不符,就会被教师否定或遭批评。有些教师担心讲不透,讲不全,考起试来学生会埋怨。岂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民主,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一种依赖性,一切知识都听教师的,即使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也不敢超越雷池一半步。这样的学生只能学习前人已完善了的知识体系,只能通过理论考试,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
现行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实施新课改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对推行新课程改革起着关键作用。
一、职业观
传道、授业、解惑自古至今是教师的职业所在。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它要求教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为此教师应具备如下素养:(1)要不间断地刻苦学习,紧跟教育教学新思潮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2)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学科水平。教师除了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还要广泛了解历史、哲学、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既要做本学科的专家,也要做融会贯通的杂家。(3)还应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要改变过去只埋头教书,不注重科研的弊病,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更注重探索教学教法的革新,把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过来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具备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和影响。因为青少年学生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可塑性很强,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所以教师要时刻束自己,要“以身立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二、教学观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喜欢交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不是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让学生自己打开知识的宝库。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绵羊式的听话、懂事、乖巧、好管理。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变教学为导学,变如何教为如何导,要“授之以渔”,而不只是“授之以鱼”。教师讲学生听有时不如学生讲学生听,教师评不如学生议,会听不如会问,会做不见得会讲,学会了远不如会学了,学生听懂了不如学生会讲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方法。新课程的理念提到“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我们的语文教学,每天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学生学习时常常感到千篇一律,非常枯燥乏味。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可是绝大部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方式也常常是老师问学生答,而举手回答问题的就是那几个优等生。这样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是忠实的听众,认真的记录员,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偷偷地做小动作,有的在偷偷地和同桌小声讲话等等。那么,怎样转变这种课堂现象呢?我尝试着让学生“做小老师-----变换角色”的做法。课前预先布置学生熟悉教材内容,上课时,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通过小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同桌之间的商量、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封住自己的嘴,少说一点,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2)要注意倾听。教师的注意力要时刻放在学生身上,要面带微笑,和蔼亲切的倾听学生讲,细听学生争论,辨听学生评价并适时的给与点拨和点評。(3)要多鼓励学生,千方百计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表扬他们,不是只表扬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表扬和鼓励。
三、学生观
传统教学把学生放在被动位置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不相信学生能自学知识、会自学知识,也不相信学生能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更不相信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老师怕浪费了时间,学生没有学到知识,总认为灌输来得快,效率高,效果好。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离开了老师就不能学习。相反,如果老师摆正师生间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学习,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教学生,老师给以方法上的指导,思路上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渔鱼”,相信学生能学会“渔鱼”,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有三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能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兴趣越浓,学生自觉参与的程度就越深,学习上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在整个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好胜、好动、好奇的特点,通过学科比赛、小组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根据所教学科的自身的特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如组织师生间、同学间讨论、争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出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积极性的表现,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具有的思想品质和学科基础,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材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有时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问难,有时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时用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有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和书面解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