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這段《论语·阳货》中的著名文字,历来为人所重视,是孔子最重要的诗教思想。其中“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的是诗歌的致知功能,通俗地讲就是诗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感知自然万物。
  古代的先民,生活多以农耕为主,与大自然甚为亲近,对环境物象十分敏感。由此生成的诗歌意象中,草木鸟兽等自然之物占有很大的比重,便顺理成章成为辅助性的致知途径。直到今日,诗文的致知功能仍在发挥着作用,所以,在小学就开始让学生吟诵经典,不仅可以使他们从小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也可以让他们在诗歌中认识自然、走进自然。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将经典吟诵与自然启蒙教育相结合,在吟诵经典的过程中走进自然,无疑是一种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贴近儿童生活的古诗文学习方法。我们莲南小学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从一年级始开展吟诵课程,每周带领学生读一些短小易懂、亲切有趣的经典古诗文,并结合诗文内容适时开展自然启蒙教育,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体验一种既充满着文学的诗意与浪漫,又浸润着自然的清新与纯真的诗文阅读生活。
  一、《诗经·卫风·木瓜》与水果认知
  阅读《诗经》时,只要粗略地浏览一下诸篇的标题,你就会发现,其中所涉及的鸟兽草木何等繁多,如“国风”里的《关雎》《甘棠》《卷耳》,“小雅”里的《鹿鸣》《采薇》《常棣》,等等。在学习《木瓜》这一篇时,学生便对诗文中的水果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文中出现的“木瓜”“木桃”“木李”就是现在水果店中常见的木瓜、桃子、李子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长什么样呢?古人也喜欢亲朋好友间互相赠予水果吗?学生急于对这些物名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木瓜》时,我们不只停留在诗文的吟诵层面,更希望学生能对诗文中的自然之物有更深的认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实物及图片、欣赏纪录片《水果传》、去水果店寻找《木瓜》一课中出现的水果,以及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来学校与好朋友分享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学生对诗文吟诵和自然启蒙的兴趣与热情都有了很大提升。在随后的《诗经》学习中,我们又开展了诸如从《周南·桃夭》了解桃树的生长过程、认识《小雅·鹿鸣》中出现的动植物等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纯粹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学诗达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二、 “荷花诗”与东湖赏荷之行
  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学生学习了《池上》和《小池》两首古诗。在国学吟诵课上,又学了《爱莲说》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四篇诗文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以荷花为意象。无论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都是在描写荷花的风姿倩影。
  一年级的学生,虽还不能理解诗文中的深意,不过在诗文语言的感召下,早已对荷塘景色心生向往。学习这些古诗时适逢初夏六月,正是学校附近东湖公园荷花的最佳观赏期。于是,一个周末,家长们自发组织了一场东湖赏荷之行。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荷塘边,观察荷花的特点,看荷叶上的露珠,听池塘里的蛙声,欣赏停歇在水草上的蜻蜓,不时还有清风送来荷塘的清香气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无需旁人提醒,学生在荷塘边自发地齐声吟诵起刚刚学过的《爱莲说》,又兴高采烈地比赛背诵其他与荷花有关的诗歌。这一场景,多么像古代文人的雅集啊。在孩子们嘹亮童真的吟诵声中,古诗里的荷花意象与现实中的荷塘美景交相辉映。
  诗文吟诵,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那样即便初衷是好的,也会逐步成为学生枯燥乏味的记忆负担。诗文,尤其是那些描摹自然之物的诗文,更应该成为一种审美教育方式和生态教育方式。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在享用现代物质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更为根本和珍贵的来自大自然的启示和感染。在对学生进行国学熏陶时,充分利用诗文内容适时地进行自然生态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诗文里藏着一个五彩缤纷的自然乐园,让学生通过诗文感受到世界的辽阔与丰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诗文吟诵的价值。就像那群一年级的学生聚集在夏日的荷塘边,自发地吟诵与荷花有关的诗文一样。
  三、 《陋室铭》与苔藓微课程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文,诗人用短短81个字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其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的就是我们脚底下经常被忽视的小矮人——苔藓植物。在学习吟诵《陋室铭》时,学生满怀好奇地纷纷发问:“老师,哪里可以看到苔藓?”“苔藓长什么样?”“苔藓都是绿色的吗?”……这一连串问题,倘若能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自然天地,无疑会让学生收获更多,于是我们的苔藓微课程也就应运而生了。
  苔藓微课程缘起于《陋室铭》,不过只有这一篇文章显然是不够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接受力,之后又学习了袁枚的《苔》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从“苔花如米小”到“应怜屐齿印苍苔”,古诗中的苔藓植物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了解苔藓的兴趣。
  除了诗词积累,观察苔藓也是我们的课程内容之一。无需指定观察地点,校园行道树下、花坛边、墙角、大树的树干上、公园的草地上……学生都发现了苔藓的身影,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苔藓微小的生命在勃发生机。虽然年幼的学生尚不懂得苔藓的学科术语,但丝毫不妨碍他们观察、交流的兴致。在一次次的苔藓发现之旅中,他们认识了苔藓的形态,懂得了苔藓喜欢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悄悄地开疆辟土,虽不显眼,也有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发现苔藓、观察苔藓仍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于是他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动手制作了苔藓微景观,并开始了每周的图文记录。在最后的成果展示课上,学生展示了手工苔藓微景观、苔藓生长日记,认真抄写、吟诵与苔藓有关的诗文。这一由《陋室铭》引发的苔藓微课程,想必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珍贵又难忘的一课。
  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吟诵还比较陌生,对诗文内容更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教吟诵,不采取其他途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吟诵甚至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将吟诵经典与自然教育相结合,通过了解诗中鸟兽草木的习性特征,从而更加精确地理解诗文的具体含义,改变吟诵教学课堂单一、呆板的背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自然就有了理解、记忆、背诵的效果。在吟诵中走进自然,带着对自然的好奇心学习吟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古典诗歌的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变为主动学习者,在课堂外变为积极参与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思维的活跃性和情感的愉悦性。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阐释诗教思想时,语重心长地叮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诗文吟诵与自然教育相结合,不管是对激发学生学习诗文兴趣,还是增进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仍是一条博学笃志、增广见闻的佳径。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莲南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读“诣”“禽”“惠”3个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课文大意,了解谐音双关的语言修辞,感知杨氏之子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姓氏,解说题目  联系个人的姓氏解说“杨氏之子”的意思。杨(氏)家的儿子、王(氏)家的儿子、张(氏)家的儿子、胡(氏)家的儿子、姜(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具体对210名中职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并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等,发现:①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中的友谊、家庭、学校、自由、学业满意度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显著正相关(r=0.115—0.224,p<0.05);友谊、自由满意度与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显著负相关(r=-
摘要: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文章提出建立院(系)学生工作考评指标体系,规范院(系)学生工作,使院(系)学生工作有方向,有着力点,真正做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管理监督实施  学生工作,泛指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包括综合管理、奖惩管理、资助管理、思政管理、注册管理、系统管理、团委管理、宿舍管理、就业管理等一系列与学生
摘 要: 由国内著名目录学家共同编撰的《目录学读本》内容丰实,新见迭出,结构简洁,体制宏大,诠释得宜,剪裁得当,注重古典目录学的普及教育,体现出学者风范与古典情怀。  关键词: 《目录学读本》 目录学 书评  来新夏先生给学术界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与柯平先生主编的《目录学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被认为“是当前国内最完备的目录学综合读本”。  一、学者风范与古典情怀  编纂之初,来
提笔撰文时,惊闻贾志敏先生因病离世的噩耗,我虽无缘当面受其教导,仍不免悲恸万分。与于永正先生一样,他为小学语文做出的创造性的实践探索,令千千万万人受惠无穷。当可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们怀念和追慕先生之风。作为一名具有专业品性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无不沐浴着往圣先贤的思想光辉、身受着前辈恩师的殷切教导成长起来,这些文化基因深植在我们的心中。想到时代转型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师德师风、专业能力的种种要
摘 要: 本研究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根据江苏省专接本这一新型自学考试的教学模式在该校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总结专接本的实施经验,提出强化专接本学生学习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专接本 南通理工学院 学习效果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一、专接本在江苏及南通理工学院的实施情况  专接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学考试教育模式自2008年在江苏开展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接专科学生规模
无论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提升个人言语修养,文言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都有其学习的必要性。对于儿童来说,适当地学一些力所能及的文言,对其人格形成和语文能力影响深远。但在一线的教学现场,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老师抱怨文言难教,而学生则从心理上抗拒文言。  在笔者对儿童的研究与观察中,深深觉得故事是每一个儿童的天然伙伴。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四篇小古文全是故事(《杨氏之子》《学弈》《两小儿辩日》《伯牙绝弦》),
摘 要: 行之有效的本科生团建工作模式在研究生群体中遭遇困境,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了解各种模式实际运转情况,具体分析各种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而探寻出研究生团建工作突破瓶颈的关键切入点——理顺各单位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推行联合共建模式。  关键词: 研究生团建工作 群体特点 联合共建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研究生团组织是高校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梅秀弓着背又在对门山坡那条泥路上趟上了,一天两回,嘴里还乍呼着,说,玉儿的菜长得好呢,青枝绿叶的。玉儿在屋里听到了,踮着脚要迈出时,玉儿妈春花冷冷地说,随她,不用理。   那天梅秀又从土路上走下来,鸡啄米一样嗒嗒地响起脚步声,春花正在路下竹篾拦成的菜园里。她停住锄头,细细打量梅秀的真容,梅秀背弯得与地照面了,身体也比年轻时小了一大圈,脸上全是苦瓜皱,春花板结成一团的心忽然有了松动。   对面又响起
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技和实验手段的进步,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由浅入深,引发了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细胞的命运改变与个体发育、疾病发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决定细胞命运的因素是什么?依旧是一个未被揭示的谜。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郭旭东多年来一直从事细胞命运决定中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以非编码RNA在细胞重编程和干细胞分化等方面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为主要方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