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上海市政协会议现场,工商联界别所在小组就《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主题展开了讨论,委员们在会上踊跃建言献策。关于行业协会管理、劳资纠纷、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发展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代表声音:
创新转型
汤亮(上海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倡导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这是经济增长、转型创新上重要一点。对于一些“专精特新”企业,政府不仅要在融资上扶持,在科技创新上也要给予一定支持,给企业启发,倡导或引导他们科技创新。同时,这对先进制造业转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有两个建议:一、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要在非公企业内倡导这种耐心,有了耐心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抢占“质”高点。二、企业家要有“大海洋”的意识。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在“走出去”的关键期,应该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回报。
刘幸偕(上海高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我认为创新是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分开。企业是要出效益的,做创新很难。很多企业的创新产品都是别人的革新产品,真正创新很少。我们要把创新的主体定义为研究院所。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把公共性技术给企业,利用技术革新做新的产品,加快产品革新周期,否则每个企业都从头做,很多钱都是浪费了。企业单打独斗搞科技创新是很难,原创创新是研究院所做的。我们要重新定位,把企业作为核心创新、把研究院所作为科技创新、把大学作为技术理论创新,那么我们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会走得更远。
行业发展
辛春华(上海英硕聚合物材料有限公司 董事长):我们要进一步管理、培育和引导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最近很多行业面临危机,比如乳品行业、能源行业、LED行业。在很多新兴行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应该要起到行业引领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行业协会自身发展、运行和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对主管单位的依赖性太强。我认为社会团体可以承接一部分职能,将行业协会的运行管理缺失补平,让行业协会在行业中发挥作用。我有几点建议:一、成立一个行业协会的领导小组,对整个行业协会的发展做个规划。二、对整个行业协会的人才进行培训。三、建立市场、社会、政府整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四、登记门槛和退出门槛不要设立太高。
小微企业
顾强(上海云湖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现在郊区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产业较为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缺乏技术和高水平管理。二、原材料成本上涨,税费负担加大,产品的利润空间明显缩小,许多小微企业面临倒闭。三、《新劳动法》出台后,劳资关系反而紧张,而在劳资纠纷中资方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所以现在很多小微企业不愿意继续经营实业。除此之外,这些小微企业还面临融资难、申请土地难、转型升级难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业很难留住员工尤其是熟练技术工和年轻人,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我建议: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定要专注小微企业,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指导 ,政府要从产业规划、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入手,拿出实质性的政策。另外市工商联是否可以牵头组建企业内上下游产业集聚,俗话说“肥水不流外省市的田”。要在行业内发挥大企业的带头作用,来解决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的现状和长远问题。二、根据中央14号文件要求,适当减轻小微企业的税务负担。特别建议将员工工资和社保基金纳入成本,而不是纳入增值税范围。三、针对企业用工难,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和政府要有针对性的担任培训任务。四、流动工不纳入社保范畴,减轻企业负担。
人力资源
顾国平(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总裁):创新是小微企业的动力。从我个人感受来看,我在海外拓展的时候,感觉科技型企业创新压力非常大,我们创新的费用一个月在1亿左右。我认为创新是来自于未来的收益,一方面解决市场问题,一方面解决投入问题。但是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少了好品牌的“走出去”。好的品牌就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是耐心问题。除了资本问题以外,人力资源其实在创新中是最具优势的。我们现在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引进外籍人员,他们的创造力是很强的,但是我们无法让他们加入,对我们来说发工资都是问题,要用人民币换成外汇然后再发给他们。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具体的,但是归根究底就是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优秀人才引进来。除了引进外籍人员外,如何留住外流人才也是一个大问题。这是创新的基础。我建议要建设国际化平台。
代表声音:
创新转型
汤亮(上海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倡导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这是经济增长、转型创新上重要一点。对于一些“专精特新”企业,政府不仅要在融资上扶持,在科技创新上也要给予一定支持,给企业启发,倡导或引导他们科技创新。同时,这对先进制造业转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有两个建议:一、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要在非公企业内倡导这种耐心,有了耐心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抢占“质”高点。二、企业家要有“大海洋”的意识。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在“走出去”的关键期,应该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回报。
刘幸偕(上海高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我认为创新是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分开。企业是要出效益的,做创新很难。很多企业的创新产品都是别人的革新产品,真正创新很少。我们要把创新的主体定义为研究院所。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把公共性技术给企业,利用技术革新做新的产品,加快产品革新周期,否则每个企业都从头做,很多钱都是浪费了。企业单打独斗搞科技创新是很难,原创创新是研究院所做的。我们要重新定位,把企业作为核心创新、把研究院所作为科技创新、把大学作为技术理论创新,那么我们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会走得更远。
行业发展
辛春华(上海英硕聚合物材料有限公司 董事长):我们要进一步管理、培育和引导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最近很多行业面临危机,比如乳品行业、能源行业、LED行业。在很多新兴行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应该要起到行业引领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行业协会自身发展、运行和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对主管单位的依赖性太强。我认为社会团体可以承接一部分职能,将行业协会的运行管理缺失补平,让行业协会在行业中发挥作用。我有几点建议:一、成立一个行业协会的领导小组,对整个行业协会的发展做个规划。二、对整个行业协会的人才进行培训。三、建立市场、社会、政府整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四、登记门槛和退出门槛不要设立太高。
小微企业
顾强(上海云湖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现在郊区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产业较为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缺乏技术和高水平管理。二、原材料成本上涨,税费负担加大,产品的利润空间明显缩小,许多小微企业面临倒闭。三、《新劳动法》出台后,劳资关系反而紧张,而在劳资纠纷中资方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所以现在很多小微企业不愿意继续经营实业。除此之外,这些小微企业还面临融资难、申请土地难、转型升级难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业很难留住员工尤其是熟练技术工和年轻人,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我建议: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定要专注小微企业,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指导 ,政府要从产业规划、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入手,拿出实质性的政策。另外市工商联是否可以牵头组建企业内上下游产业集聚,俗话说“肥水不流外省市的田”。要在行业内发挥大企业的带头作用,来解决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的现状和长远问题。二、根据中央14号文件要求,适当减轻小微企业的税务负担。特别建议将员工工资和社保基金纳入成本,而不是纳入增值税范围。三、针对企业用工难,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和政府要有针对性的担任培训任务。四、流动工不纳入社保范畴,减轻企业负担。
人力资源
顾国平(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总裁):创新是小微企业的动力。从我个人感受来看,我在海外拓展的时候,感觉科技型企业创新压力非常大,我们创新的费用一个月在1亿左右。我认为创新是来自于未来的收益,一方面解决市场问题,一方面解决投入问题。但是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少了好品牌的“走出去”。好的品牌就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是耐心问题。除了资本问题以外,人力资源其实在创新中是最具优势的。我们现在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引进外籍人员,他们的创造力是很强的,但是我们无法让他们加入,对我们来说发工资都是问题,要用人民币换成外汇然后再发给他们。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具体的,但是归根究底就是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优秀人才引进来。除了引进外籍人员外,如何留住外流人才也是一个大问题。这是创新的基础。我建议要建设国际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