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场作为城市的智能空间,提供人们集散、交通、集会、仪式、游憩、商业买卖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广场,因为城市广场既是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又是城市整体形象及外貌的客观反映。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城市广场因为增加了水元素的内容,不但活跃了广场的气氛,而且丰富了广场的空间层次。
关键词: 城市广场 滨水景观 设计要求
1.引言
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和水里的,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河(湖)湿地类,“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
2.城市广场概述
2.1广场的起源
广场、公园绿地、道路共同构成城市的开敞空间系统。广场作为城市的智能空间,提供人们集散、交通、集会、仪式、游憩、商业买卖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欧洲“广场”源于古希腊,最初广场的出现,是由各种建筑物围合而成的一块空旷的场地或是一段宽敞的街道,应始于公元前5世纪,成型于公元前2世纪前后。
2.2广场的分类
2.2.1按广场的性质分类
广场按照性质不同分为:集会游行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等。
2.2.2按广场的形态分类
广场形成的形态,因受观念、历史文化传统、功能、地形地势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影响,可分三类:一类是规则的几何形广场;二是不规则的广场;三是复合型广场。
2.2.3按广场的组成形式分类
广场的组成形式可分为平面型和立体型。平面型广场在城市垂直方向没有高度变化或仅有较小变化,而立体型广场与城市平面网络间具备较大的高度差。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趋向多功能复合化和立体化,这就要求广场设计利用空间不同形态和不同层面的垂直变化。
2.3城市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2.3.1“以人为本”
城市广场的设计、布局、规模、设施与审美性均应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为衡量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21世纪的设计理念应趋向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尊重人、关心人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落实到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中,在每一个细节的设计中都应考虑到人的特性。
2.3.2绿色生态化
合理绿化,不但可以美化广场环境,而且可以起到为人们遮阳避雨、减少噪音污染、减弱大面积硬质地面受太阳辐射而产生的辐射热,改善广场小气候的作用。
2.3.3突出城市历史及地域文化
地方特色包括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两方面。首先,城市广场设计要重视社会特色,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广场设计构思当中,以适应当地的风土民情。
其次,自然特色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尽量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树木、地势高低起伏考虑广场的布局和形式,将广场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周围的环境中。
3.滨水景观
3.1滨水的概念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
3.2城市滨水区的重要性
城市滨水区是临海、临湖、临河的城市区域。滨水地区具有城市中最宝贵的自然风景资源,成功的滨水区开发不仅会大大改善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而且会在促进城市功能转变、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3滨水广场中水体的应用
城市广场因为增加了水元素的内容,不但可以活跃广场的气氛,而且可以丰富广场的空间层次。“水体是城市广场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
滨水广场设计应强调广场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把“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这两门现代景观学内容中的核心学问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3.4滨水景观的设计要求
3.4.1水滨作为网络体系
水是流动的、变化的。一个自然地表水系并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结构。它像一棵树的树根、树干、枝叶和花朵,主要和次要的脉络都需要足够的空间来适应水流的变化,同时也为滨水的动植物提供丰富的生存场所。
3.4.2滨水生活品质
作为水体与陆地之间的交替,水滨是久居城市的人们的重要生活地点,水域和水滨是城市和景观空间中吸引人的景观要素,也是形成美好的城市意象的关键元素。城市中的水元素加强了空间特性,向城市居民展示了洁净地表水的珍贵价值。
3.4.3滨水灾害保护
虽然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它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滨水空间是我们预防自然水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滨水的灾害保护应与滨水景观的处理很好地融合。各种堤坝、沙丘和湿地可在海滨和内陆的江河流域形成保护区和缓冲区。
4.总结
城市滨水广场的规划设计应按照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理地安排和布局广场内的各项景观和设施,使水体、绿化、小品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又都独具个性,使滨水广场的设计突出城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整体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只有准确定位的广场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的脉络,才能有特色和内聚力及外引力。
参考文献:
[1]文增.城市广场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1-71.
[2]王珂,夏健.城市广场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26.
[3]蔡永洁.城市广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39.
[4]曹宇英.景观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7-11.
[5]郭成源.园林设计树种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637.
关键词: 城市广场 滨水景观 设计要求
1.引言
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和水里的,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河(湖)湿地类,“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
2.城市广场概述
2.1广场的起源
广场、公园绿地、道路共同构成城市的开敞空间系统。广场作为城市的智能空间,提供人们集散、交通、集会、仪式、游憩、商业买卖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欧洲“广场”源于古希腊,最初广场的出现,是由各种建筑物围合而成的一块空旷的场地或是一段宽敞的街道,应始于公元前5世纪,成型于公元前2世纪前后。
2.2广场的分类
2.2.1按广场的性质分类
广场按照性质不同分为:集会游行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等。
2.2.2按广场的形态分类
广场形成的形态,因受观念、历史文化传统、功能、地形地势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影响,可分三类:一类是规则的几何形广场;二是不规则的广场;三是复合型广场。
2.2.3按广场的组成形式分类
广场的组成形式可分为平面型和立体型。平面型广场在城市垂直方向没有高度变化或仅有较小变化,而立体型广场与城市平面网络间具备较大的高度差。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趋向多功能复合化和立体化,这就要求广场设计利用空间不同形态和不同层面的垂直变化。
2.3城市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2.3.1“以人为本”
城市广场的设计、布局、规模、设施与审美性均应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为衡量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21世纪的设计理念应趋向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尊重人、关心人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落实到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中,在每一个细节的设计中都应考虑到人的特性。
2.3.2绿色生态化
合理绿化,不但可以美化广场环境,而且可以起到为人们遮阳避雨、减少噪音污染、减弱大面积硬质地面受太阳辐射而产生的辐射热,改善广场小气候的作用。
2.3.3突出城市历史及地域文化
地方特色包括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两方面。首先,城市广场设计要重视社会特色,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广场设计构思当中,以适应当地的风土民情。
其次,自然特色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尽量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树木、地势高低起伏考虑广场的布局和形式,将广场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周围的环境中。
3.滨水景观
3.1滨水的概念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
3.2城市滨水区的重要性
城市滨水区是临海、临湖、临河的城市区域。滨水地区具有城市中最宝贵的自然风景资源,成功的滨水区开发不仅会大大改善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而且会在促进城市功能转变、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3滨水广场中水体的应用
城市广场因为增加了水元素的内容,不但可以活跃广场的气氛,而且可以丰富广场的空间层次。“水体是城市广场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
滨水广场设计应强调广场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把“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这两门现代景观学内容中的核心学问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3.4滨水景观的设计要求
3.4.1水滨作为网络体系
水是流动的、变化的。一个自然地表水系并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结构。它像一棵树的树根、树干、枝叶和花朵,主要和次要的脉络都需要足够的空间来适应水流的变化,同时也为滨水的动植物提供丰富的生存场所。
3.4.2滨水生活品质
作为水体与陆地之间的交替,水滨是久居城市的人们的重要生活地点,水域和水滨是城市和景观空间中吸引人的景观要素,也是形成美好的城市意象的关键元素。城市中的水元素加强了空间特性,向城市居民展示了洁净地表水的珍贵价值。
3.4.3滨水灾害保护
虽然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它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滨水空间是我们预防自然水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滨水的灾害保护应与滨水景观的处理很好地融合。各种堤坝、沙丘和湿地可在海滨和内陆的江河流域形成保护区和缓冲区。
4.总结
城市滨水广场的规划设计应按照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理地安排和布局广场内的各项景观和设施,使水体、绿化、小品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又都独具个性,使滨水广场的设计突出城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整体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只有准确定位的广场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的脉络,才能有特色和内聚力及外引力。
参考文献:
[1]文增.城市广场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1-71.
[2]王珂,夏健.城市广场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26.
[3]蔡永洁.城市广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39.
[4]曹宇英.景观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7-11.
[5]郭成源.园林设计树种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