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不同的侧面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下了定义,分析了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高校不同的权力整合模式。
[关键词]博弈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行政权力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在特定时期,行政权力提高了高校发展的速度和运行的效率。但是高校毕竟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机构,这就注定了高校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构,学术应该是高校的根本追求。还原高校纯净的学术环境,行政权力理应服务于学术权力。
一、高校内部权力博弈因素审视。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一直作为一组相对称的权力被国内的学者比较研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就算是在学校内部,也不完全是相对应的关系,学术权力在行使过程中本身就可能是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
1.权力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權力,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对权力下过定义。国外学者从因果说,关系说,能力说,决策说,集体说,影响力说等方面来界说权力的定义,不同的学说各有侧重,但是,都从某一维度补充和丰富了权力的定义。
2.行政权力的定义
别敦荣教授认为行政权力不仅仅是限定在高校的权力形式,行政权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存在于各种机构和部门。行政权力的客体是行政事务,也可以是学术事务。所以,行政权力对于学术权力不是矛盾的双方,而是相互渗透的。行政权力是以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以行政职能为依归,由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行使的一种法定权力。这种权力由制度所赋予,是一种被授予权。[1]
3.学术权力的定义
国外的专家学者很早以前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给学术权力下过定义。其中,被称为典范的是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学术权力的定义。伯顿·克拉克把学术权力分为四种权力:扎根于学科的权力、院校权力、系统权力和感召力。 [2]
二、高校内部权力博弈的典型结构模式。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到底谁起主导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与各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管是哪种模式,过分强调一方而压制另一方都有其弊端。
(一)国外高校的典型结构模式
1. 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结构模式。该模式以欧洲大陆国家, 如德、法和意大利等国, 以及日本的国立大学为典型代表。在欧洲国家,政府虽然宏观上控制大学教育规划,资源分配和学历认证,但是到了基层,教授拥有学术行政双重权力,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德国大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教授、学部和大学。德国大学最高决策机构评议会其主要组成人员是教授、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学部也是教授占据绝大部分人数。德国洪堡大学的“纯学术”精神的理念,和追求教师教学自由、学生学习自由的目标导向,使得德国大学教授在基层拥有相当大的学术自由权和行政决策权。政府意志由于受到顶层大学组织机构的缓冲,到了大学内部,教授团体层层控制大学的事务管理。大学学术权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行政权力也被教授学者掌控。
2. 以行政权力为主的结构模式。该模式以美国的巨型大学为典型代表。董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校长担任主席或者董事会成员,美国校长比欧洲国家校长拥有更大的权利。美国巨型大学实行严格的科层制,所以行政权力比学术权力大。这样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巨型组织系统,提高美国大学的运行效率。随着美国大学与社会联系的不断加深,美国大学逐渐变得市场化。市场化的需求使得美国大学变成庞大的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越来越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3.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均衡的结构模式。该模式以英国的传统大学为典型代表。英国政府通过社会中介机构间接管理大学,由于大学的财政支持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直接的财政支持,所以政府在大学宏观管理和监督方面还是有重要作用。英国大学分为系、院和大学三级组织结构。讲座教授在基层系的组织结构中享有最高学术权力,系务委员会的全体教职员工负责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院的工作就是负责全院的教学计划,课程实施,学生工作等。大学包括四个权力组织,校务委员会、理事会、评议会和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由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等组成,校务委员会很少插足学术事务的管理,大部分管理的是非学术事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是个仪式性的组织。理事会和评议会分别代表的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理事会相当于大学的行政部门,负责大学经费预算、教学计划和教职员工的聘任。评议会由教授和高级讲师构成,拥有最高学术权力,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事务。大学副校长在理事会和评议会之间起着沟通交流的平衡作用,既是行政权力的发言人,也是学术权力的代表者。
(二)国内高校的典型结构模式
对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两者的关系。李承先教授认为,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分配是一个由学生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组成的多极系统。[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组织也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出现了第三方力量:市场权力。我国高校与市场经济千丝万缕的联系,打破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费坚认为大学组织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形态: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权力。[4]
田宗元认为我国高校权力体系包括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力, 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 以教授及其团体为主的学术权力体系, 三者紧密相联而又不可替代。[5]
参考文献:
[1] 别敦荣. 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2).
[2] (美)伯顿·R·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M]. 王承绪, 译.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3] 李承先. 高校行政学术化——我国高校内部权力整合模式初探[J].江苏高教,2003(2).
[4] 费坚, 巫丽君. 我国大学行政权力的重新配置——基于三权制衡模式的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
[5] 田宗元. 我国高校党委行政学术三种权力运行问题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09(5).
[关键词]博弈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行政权力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在特定时期,行政权力提高了高校发展的速度和运行的效率。但是高校毕竟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机构,这就注定了高校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构,学术应该是高校的根本追求。还原高校纯净的学术环境,行政权力理应服务于学术权力。
一、高校内部权力博弈因素审视。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一直作为一组相对称的权力被国内的学者比较研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就算是在学校内部,也不完全是相对应的关系,学术权力在行使过程中本身就可能是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
1.权力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權力,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对权力下过定义。国外学者从因果说,关系说,能力说,决策说,集体说,影响力说等方面来界说权力的定义,不同的学说各有侧重,但是,都从某一维度补充和丰富了权力的定义。
2.行政权力的定义
别敦荣教授认为行政权力不仅仅是限定在高校的权力形式,行政权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存在于各种机构和部门。行政权力的客体是行政事务,也可以是学术事务。所以,行政权力对于学术权力不是矛盾的双方,而是相互渗透的。行政权力是以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以行政职能为依归,由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行使的一种法定权力。这种权力由制度所赋予,是一种被授予权。[1]
3.学术权力的定义
国外的专家学者很早以前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给学术权力下过定义。其中,被称为典范的是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学术权力的定义。伯顿·克拉克把学术权力分为四种权力:扎根于学科的权力、院校权力、系统权力和感召力。 [2]
二、高校内部权力博弈的典型结构模式。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到底谁起主导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与各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管是哪种模式,过分强调一方而压制另一方都有其弊端。
(一)国外高校的典型结构模式
1. 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结构模式。该模式以欧洲大陆国家, 如德、法和意大利等国, 以及日本的国立大学为典型代表。在欧洲国家,政府虽然宏观上控制大学教育规划,资源分配和学历认证,但是到了基层,教授拥有学术行政双重权力,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德国大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教授、学部和大学。德国大学最高决策机构评议会其主要组成人员是教授、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学部也是教授占据绝大部分人数。德国洪堡大学的“纯学术”精神的理念,和追求教师教学自由、学生学习自由的目标导向,使得德国大学教授在基层拥有相当大的学术自由权和行政决策权。政府意志由于受到顶层大学组织机构的缓冲,到了大学内部,教授团体层层控制大学的事务管理。大学学术权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行政权力也被教授学者掌控。
2. 以行政权力为主的结构模式。该模式以美国的巨型大学为典型代表。董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校长担任主席或者董事会成员,美国校长比欧洲国家校长拥有更大的权利。美国巨型大学实行严格的科层制,所以行政权力比学术权力大。这样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巨型组织系统,提高美国大学的运行效率。随着美国大学与社会联系的不断加深,美国大学逐渐变得市场化。市场化的需求使得美国大学变成庞大的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越来越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3.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均衡的结构模式。该模式以英国的传统大学为典型代表。英国政府通过社会中介机构间接管理大学,由于大学的财政支持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直接的财政支持,所以政府在大学宏观管理和监督方面还是有重要作用。英国大学分为系、院和大学三级组织结构。讲座教授在基层系的组织结构中享有最高学术权力,系务委员会的全体教职员工负责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院的工作就是负责全院的教学计划,课程实施,学生工作等。大学包括四个权力组织,校务委员会、理事会、评议会和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由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等组成,校务委员会很少插足学术事务的管理,大部分管理的是非学术事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是个仪式性的组织。理事会和评议会分别代表的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理事会相当于大学的行政部门,负责大学经费预算、教学计划和教职员工的聘任。评议会由教授和高级讲师构成,拥有最高学术权力,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事务。大学副校长在理事会和评议会之间起着沟通交流的平衡作用,既是行政权力的发言人,也是学术权力的代表者。
(二)国内高校的典型结构模式
对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两者的关系。李承先教授认为,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分配是一个由学生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组成的多极系统。[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组织也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出现了第三方力量:市场权力。我国高校与市场经济千丝万缕的联系,打破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费坚认为大学组织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形态: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权力。[4]
田宗元认为我国高校权力体系包括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力, 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 以教授及其团体为主的学术权力体系, 三者紧密相联而又不可替代。[5]
参考文献:
[1] 别敦荣. 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2).
[2] (美)伯顿·R·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M]. 王承绪, 译.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3] 李承先. 高校行政学术化——我国高校内部权力整合模式初探[J].江苏高教,2003(2).
[4] 费坚, 巫丽君. 我国大学行政权力的重新配置——基于三权制衡模式的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
[5] 田宗元. 我国高校党委行政学术三种权力运行问题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