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芷江,有一个人孜孜以求28年,从一个门外汉炼成专家行家,从一名勤杂工成长为和平使者,只是为了一个不能忘却的纪念。他就是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
从勤杂工到纪念馆馆长
1983年,芷江开始修复受降纪念坊。年轻的吴建宏看到“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这副对联时,备受震动。从那时起,吴建宏觉得芷江应该好好挖掘这段历史,自己要深入研究这段历史。
1987年,吴建宏从县水泥厂调到县文物管理所,分配到远离县城的受降纪念坊工作。在侍弄花草苗木时,看到老同志带领观众参观讲解,他心里非常羡慕,便萌发了自己也要当讲解员的念头。
于是,他经常躲在一边偷偷学习他们的讲解艺术和技巧。他特别注意挖掘他们在讲解过程中没讲到的内容,晚上回到宿舍再进行整理。闲暇之余,就借来很多抗战类书籍,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广泛收集芷江受降的历史资料。
上世纪90年代,受降纪念馆的专业讲解员很少。碰到没人讲解时,吴建宏就偷偷“客串”,当起讲解员。慢慢地,他的讲解得到了游客欢迎和有关部门认可。
1994年5月19日,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前来凭吊飞虎队,吴建宏为她做专题讲解。“陈纳德将军用枪弹击破了太阳旗,用枪弹保卫了芷江城,陈纳德将军永远活在芷江人民心中……”听了讲解,陈香梅女士不停点头,眼眶都湿润了。她深情题诗:“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
以征集物证铭记岁月
一次,吴建宏看到一张百人拉着石碾子修建芷江机场的历史照片。他认真琢磨照片后,开始关注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率美国飞虎队员支援中国抗战的英勇事迹,并着手思考依托芷江机场及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俱乐部等遗址在芷江建立一个飞虎队纪念馆。经多方努力,终于在2005年建成国内首家飞虎队纪念馆。
吴建宏这么多年来总是随身带着10本沉甸甸的通讯录,上面记载着国内外有关人员的联络地址和电话号码。凡来受降纪念馆参观的老同志、与当年受降有关的人员,吴建宏都亲自陪同讲解,从他们那里获得的有关信息,也一一记录在联络本上。
有一次,在接待台胞的过程中,吴建宏得知了当年中国战区主持芷江受降的萧毅肃将军有九个子女分别居住在台湾、美国等地,并得到了一个在台湾的通讯地址,但是没有电话。他如获至宝,因为萧毅肃将军是芷江受降的主官,代表中方主持中国战区的受降典礼。
从1994年起,他坚持10年如一日每逢重要节日给萧毅肃将军的后人发贺卡与电讯问候。在他的感召下,2003年起萧家兄妹三次从美国、台湾来到芷江,捐赠了萧毅肃将军的勋章、照片等400多件。萧家人说:萧毅肃的东西已不属萧家了,它属于中华民族。
还是在吴建宏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陈香梅女士捐赠了陈纳德将军遗物18件;美国侨领陈灿培先生也把省吃俭用收集到的600多件二战美国飞虎队员文物,捐赠给飞虎队纪念馆,并号召美籍飞虎队黄煜臻夫妇向飞虎队纪念馆捐赠10万美元。2013年5月在美国找到了失传近70年长达20分钟的“芷江受降”原始纪录片,为芷江受降提供了确凿的直观的影像资料,为国内唯一保存。今年,美国飞虎队队员约瑟夫·德,捐赠了223张反映当年中国抗战的历史照片……
经过吴建宏和同事们的努力,近几年来,受降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共从海内外征集到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与资料。通过鉴定,现有馆藏国家一级文物31件,二级文物35件,三级文物136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甘做受降名城和平使者
铭记战争的惨痛,目的是为了消除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吴建宏和同事们经常思考着如何把“抗战文化”升华为“和平文化”,将宣传抗战文化发展为弘扬和平文化。
在“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展览活动中,他放弃参观台湾故宫,在友人安排下去拜访飞虎队老战士李继贤老人。作为中国籍飞虎队员,曾驻防芷江。当吴建宏告诉李继贤老人芷江建有飞虎队纪念馆时,他非常高兴,说有时间一定去看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李继贤老人与吴建宏聊得非常开心,便将一幅芷江军用地图捐赠给飞虎队纪念馆,还赠送了两个纪念牌及中美联队的纪念帽。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那幅芷江军用地图为国家一级文物。
美国飞虎队员迪克罗西,是原美国飞虎协会的会长。2003年11月来到芷江时,他穿着当年的作战服。看见熟悉的飞虎队指挥塔,睹物思情,很是感动,冒着寒冷脱下作战服,将其捐赠给了纪念馆。他直言:那么多战友把生命都献给了这里,我这件衣服算什么?
芷江这座湘西边城,如今已与世界“连线”。2005年9月,在第二届国际和平文化节上,89位飞虎队员从大洋彼岸飞来,将89袋从美国本土带来、象征和平友谊的泥土洒在了芷江;八路军和新四军老战士、中美飞虎队员、俄罗斯老战士等上百人共聚一堂,共叙战斗情怀,共话和平友谊。
2010年9月,在第四届国际和平文化节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总统卡特参观受降纪念馆时说,馆内文物丰富,特别是飞虎队的遗物弥足珍贵,是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见证,展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吴建宏在这里一干就是28年。28年来,吴建宏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文博事业,奉献给了弘扬和平文化事业。
从勤杂工到纪念馆馆长
1983年,芷江开始修复受降纪念坊。年轻的吴建宏看到“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这副对联时,备受震动。从那时起,吴建宏觉得芷江应该好好挖掘这段历史,自己要深入研究这段历史。
1987年,吴建宏从县水泥厂调到县文物管理所,分配到远离县城的受降纪念坊工作。在侍弄花草苗木时,看到老同志带领观众参观讲解,他心里非常羡慕,便萌发了自己也要当讲解员的念头。
于是,他经常躲在一边偷偷学习他们的讲解艺术和技巧。他特别注意挖掘他们在讲解过程中没讲到的内容,晚上回到宿舍再进行整理。闲暇之余,就借来很多抗战类书籍,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广泛收集芷江受降的历史资料。
上世纪90年代,受降纪念馆的专业讲解员很少。碰到没人讲解时,吴建宏就偷偷“客串”,当起讲解员。慢慢地,他的讲解得到了游客欢迎和有关部门认可。
1994年5月19日,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前来凭吊飞虎队,吴建宏为她做专题讲解。“陈纳德将军用枪弹击破了太阳旗,用枪弹保卫了芷江城,陈纳德将军永远活在芷江人民心中……”听了讲解,陈香梅女士不停点头,眼眶都湿润了。她深情题诗:“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
以征集物证铭记岁月
一次,吴建宏看到一张百人拉着石碾子修建芷江机场的历史照片。他认真琢磨照片后,开始关注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率美国飞虎队员支援中国抗战的英勇事迹,并着手思考依托芷江机场及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俱乐部等遗址在芷江建立一个飞虎队纪念馆。经多方努力,终于在2005年建成国内首家飞虎队纪念馆。
吴建宏这么多年来总是随身带着10本沉甸甸的通讯录,上面记载着国内外有关人员的联络地址和电话号码。凡来受降纪念馆参观的老同志、与当年受降有关的人员,吴建宏都亲自陪同讲解,从他们那里获得的有关信息,也一一记录在联络本上。
有一次,在接待台胞的过程中,吴建宏得知了当年中国战区主持芷江受降的萧毅肃将军有九个子女分别居住在台湾、美国等地,并得到了一个在台湾的通讯地址,但是没有电话。他如获至宝,因为萧毅肃将军是芷江受降的主官,代表中方主持中国战区的受降典礼。
从1994年起,他坚持10年如一日每逢重要节日给萧毅肃将军的后人发贺卡与电讯问候。在他的感召下,2003年起萧家兄妹三次从美国、台湾来到芷江,捐赠了萧毅肃将军的勋章、照片等400多件。萧家人说:萧毅肃的东西已不属萧家了,它属于中华民族。
还是在吴建宏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陈香梅女士捐赠了陈纳德将军遗物18件;美国侨领陈灿培先生也把省吃俭用收集到的600多件二战美国飞虎队员文物,捐赠给飞虎队纪念馆,并号召美籍飞虎队黄煜臻夫妇向飞虎队纪念馆捐赠10万美元。2013年5月在美国找到了失传近70年长达20分钟的“芷江受降”原始纪录片,为芷江受降提供了确凿的直观的影像资料,为国内唯一保存。今年,美国飞虎队队员约瑟夫·德,捐赠了223张反映当年中国抗战的历史照片……
经过吴建宏和同事们的努力,近几年来,受降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共从海内外征集到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与资料。通过鉴定,现有馆藏国家一级文物31件,二级文物35件,三级文物136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甘做受降名城和平使者
铭记战争的惨痛,目的是为了消除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吴建宏和同事们经常思考着如何把“抗战文化”升华为“和平文化”,将宣传抗战文化发展为弘扬和平文化。
在“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展览活动中,他放弃参观台湾故宫,在友人安排下去拜访飞虎队老战士李继贤老人。作为中国籍飞虎队员,曾驻防芷江。当吴建宏告诉李继贤老人芷江建有飞虎队纪念馆时,他非常高兴,说有时间一定去看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李继贤老人与吴建宏聊得非常开心,便将一幅芷江军用地图捐赠给飞虎队纪念馆,还赠送了两个纪念牌及中美联队的纪念帽。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那幅芷江军用地图为国家一级文物。
美国飞虎队员迪克罗西,是原美国飞虎协会的会长。2003年11月来到芷江时,他穿着当年的作战服。看见熟悉的飞虎队指挥塔,睹物思情,很是感动,冒着寒冷脱下作战服,将其捐赠给了纪念馆。他直言:那么多战友把生命都献给了这里,我这件衣服算什么?
芷江这座湘西边城,如今已与世界“连线”。2005年9月,在第二届国际和平文化节上,89位飞虎队员从大洋彼岸飞来,将89袋从美国本土带来、象征和平友谊的泥土洒在了芷江;八路军和新四军老战士、中美飞虎队员、俄罗斯老战士等上百人共聚一堂,共叙战斗情怀,共话和平友谊。
2010年9月,在第四届国际和平文化节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总统卡特参观受降纪念馆时说,馆内文物丰富,特别是飞虎队的遗物弥足珍贵,是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见证,展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吴建宏在这里一干就是28年。28年来,吴建宏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文博事业,奉献给了弘扬和平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