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传统、设计未来”驱动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时代,生产方式、工具、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很多传统文化陷入了濒危境地,在时代转变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这一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与责任。本文将湘南民间艺术引入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驱动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使优秀的地方民间艺术进入校园,旨在打破传统优秀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藩篱,为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与传播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教学;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其中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进而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优秀文化。文化自信必定是建立在自觉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在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高校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和文明薪火的责任,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高校教师必须在拓宽眼界的同时,自觉把视域和精力聚焦在对本土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与创新应用上。
  数字时代到来,人类进入“信息、数字、多媒体”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生产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传播媒介等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导致知识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知识结构多元化、学科分界模糊化、学习形态多样化等,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人工智能生产时代的中坚力量,需更具创造性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一方面,高校要主動转型发展,探索构建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艺术设计教学变革路径和行动方案,构建数字时代教育的有效形态。另一方面,要把握地方优势资源,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将高校生产力与地方优势资源有效融合,并创造性地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和新的艺术资源。
  1 湘南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湘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秦朝湘粤古道的必经之路,是西南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处。湘南地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既促进了中原与岭南的经贸交流,又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艺术和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中国理学文化之乡”“中国古宗祠之乡”,有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秦末义帝的陵墓,有湘南起义、红军长征“半条被子”等。这些资源也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保存了大量明清古建筑,现有193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4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湘南也具有独特的文人气质,如周敦颐、柳宗元、杜甫、韩愈等留下的大量古诗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湘南民间艺术和红色文化资源是文化历史的沉淀,也是湘南人们生产生活的缩影,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民间美术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宝库。因此,基于湘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是现代高校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2 地方高校链接在地驱动大学生创新生态系统
  地方高校应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队伍中,大学师生除了需在自己专业领域持续进行研究和创新外,更应该主动积极参与当地民间艺术和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将民间艺术相关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带动所在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以“链接在地、衔接国际、创新未来”驱动大学生创新生态系统。因此,基于湘南民间艺术的高校民间美术研究课程思政建设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又能有效诠释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为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3 驱动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系统工作思路
  笔者长期关注、深入挖掘和整理湘南地区优秀民间艺术和红色文化资源,主要针对湘南区域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征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传承传播与创新应用,着眼于区域内民族民间艺术数据库的构建和民族民间艺术融入高校专业教学课堂的实践探索,尝试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教学实践以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浸润传统、设计未来”思路,驱动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立足于湘南优秀民间艺术和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数字技术对其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等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尝试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先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4项民间艺术以及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代表性传统村落、湘南起义旧址与纪念馆、红军长征湘南途径地、红色故事(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等进行数字化收集,然后对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三个模块进行教育资源开发。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把湘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到艺术设计中的可行性,旨在增强艺术设计的民族特性、强化艺术设计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大学生是一群具有创新意识的群体,在地方高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和文化艺术创新设计两个重要环节驱动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另一方面,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需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注入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能为非核心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生命力,也能为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文化体验和实践基地。
  三是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网络公开课课程内容。一方面,将继续优化完善已有的湘南民间艺术通识教育网络公开课,让更多人了解湘南民间艺术;另一方面,开拓新的湘南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三个模块的网络公开课,为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提供教学资源,也为其他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资源。
  四是通过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或参赛,提升原创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发挥文化辐射作用。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擅长数字化设计,对湘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创产品、系列表情包、H5、UI界面设计等,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到湘南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利用这些原创设计作品参赛,让更多专业人士认识到湘南优秀民间艺术,吸引专家和学者研究湘南优秀传统文化。   4 基于湘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设计
  4.1 设计思想
  第一,探索“研究、提炼、创新、应用”四位一体的湘南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课堂教学实践路径。首先,对湘南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对其文化内涵、审美意象、艺术特色、视觉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其次,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提炼、艺术提炼、视觉提炼等,为准确把握湘南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供艺术手段和实践路径。再次,在提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提炼的湘南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文化艺术精髓进行视觉的创造性转化,并与当前的时代审美相融合,与审美需求、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相融合。最后,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应用设计,数字时代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媒介,数字传播媒介成了信息传播的主体,应用媒介与设计传播的选择成了应用的重点。“研究、提炼、创新、应用”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四位一体,探索了湘南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第二,构建“浸润传统、设计未来”驱动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研究讨论的是在丰富多彩的湘南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和红色文化中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视觉艺术及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体验即五感,嗅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的充分体验,既加强了学生的记忆传承,又能为其了解文化艺术的精髓提供基础,只有在充分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艺术创新设计与应用传播才更具有生命力。湘南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是创新性的转化,既是大学生文化记忆的传承转化,又是湘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转化,同时也是设计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创造性转化。艺术设计教育既具有传承性,也具有前瞻性,大学生为未来而设计,紧跟时代、创新发展是未来的需求,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构建“浸润传统、设计未来”驱动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系统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思想。
  4.2 教材分析
  一是分析现有《民间美术研究》教材的章节、内容和结构,在吃透教材、构建理论高度、强调文化体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总结实践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适合本地本校的教学理论体系。
  二是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查询当今优秀的民间美术研究资源,主要包含教材、研究专著、研究论文及相关网络资源。同时,以教材研究为主,以相关研究为辅,丰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将教学资源转化为数字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传播建设。
  三是建立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库,挖掘本地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化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网络公开课程教学内容。一方面,将继续优化完善本地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网络公开课,让更多人了解湘南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将教学实践、教学经验转化为教材,以本地资源为基础设计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其他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4.3 学情分析
  一是认知起点。民间美术研究是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程。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刚学习完专业基础课色彩基础、形式基础、空间基础等,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介入,为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文化基础,为构建“浸润传统、设计未来”驱动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是学习障碍。专业课程学习初期,是大学生绘画思维、设计基础思维向专业设计思维转化的阶段,学生思维转化是主要的学习障碍,每个人的思维转化能力不同,需要更多的详细讲解和清晰的步骤案例分析。
  三是学习难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优秀的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艺术体系内化为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學生对其文化艺术内核进行视觉创新设计,并外化为艺术设计作品,这一过程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构建新的学习策略。因此,笔者探索“研究、提炼、创新、应用”四位一体的湘南民间艺术高校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旨在为切实落实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4.4 教学目标
  通过民间美术研究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2],包括中国民间美术、地方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等,概述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文化内涵和基本艺术特征,探索地方传统优秀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等视觉艺术创新设计。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总体把握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体系,理解中国民间美术在哲学基础、造型观念、色彩规律、思维方式上的独特性,以及本地传统优秀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等的艺术特征[3]。同时,认识和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文化艺术符号系统,了解抽象的隐喻内涵,熟悉丰富的造型方式,设计出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5 结语
  民间美术的传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以形成“活态”发展,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课题。高校既拥有高素质研究学者和专家,又有善于创新的主力军——大学生,应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主动承担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责任,在课堂中引入本地民间艺术、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等符号艺术元素,让学生在体验中传承、在研究中创新,为非遗文化、传统村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又能为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找到现实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列提出的重大价值[J].红旗文稿,2016(18):15-16.
  [2] 刘应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以广西崇左地域为例[J].美与时代(中·美术学刊),2015(05):71-73.
  [3] 张海林.试论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5(07):62.
  作者简介:李丽珍(1980—),女,湖南宁远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湘南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
  廖保华(1975—),男,湖南桂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其他文献
“题组练习”就是将练习形式相似、内容联系密切、解法基本相同、思维方法相近的练习串联在一起构成的一组组练习.它具有层次性、对比性、迁移性,对落实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
期刊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分数的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以“分数乘除法问题解决”尤为突出.rn一、教学现状——机械解题,思路刻板rn在“分数乘除法问题解决”教学中我们发现,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网络文化、亚文化的日益發展,同人作品逐渐开始盛行。非营利性同人作品作为同人创作的主力军,因起到了传播作品与提升原作影响力等作用,越来越被原作作者重视。本文在分析非营利性同人作品构成合理使用的法理依据的基础上,运用“四要素标准”对该类作品是否构成合理使用进行论证,引用司法案例重点对原作被使用部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阐述,从创作自由的角度提出界定非营利性同人作品
拧了拧永恒的阀门  我在别人的期待中全身长满乱草  在一棵红成了好主意的树下  给天空上了一把金锁  祈愿风和雨之间  一定有一个虫洞收留断肠人  我身上穿着一片大睡的海  从人群走过——  客观唯心主义者敲击大气层的胸腔  寂静像一团质量不佳的毛线  缠绕着太阳,暗恋夸父  我的眼睛里躺着  一条小蛇,一场小开心  周围到处都是地球孤寂的头皮屑  拧了拧永恒的阀门  生怕梦境渗漏出来  时间只有
期刊
摘要:色彩是景观空间营造的重要视觉元素,合理运用色彩美学对打造特色鲜明的空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山水、建筑、植物、人工构筑物等景观要素所组合的色彩空间具有不同的类型,不同景观空间中的色彩又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以色彩美学的表达和应用为基础,分析在营造景观空间时各类色彩表达的原则与形式,归纳出色彩美学景观空间营造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色彩;景观空间;营造设计;方式方法  色彩美学在景观空间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她看着电视,就字正腔圓地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她还能用流利的朝鲜语唱《金日成将军之歌》。她歌唱时,点着拐杖,中音充沛,浑身散发英武之气。  这时,你会忘记她九十岁的年龄。忘记这是在古都长安的闹市区。  她叫曲云娥,退休前为陕西省西安市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偶然机缘得知她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期刊
摘要: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收入人群占比提升,国内人群将成为居家消费升级的主要动力,并带动中高端家具需求的提升。本文基于AIO系统和事理学理论生活形态模型两大生活形态理论研究,结合中高端消费群体实际住宅生活背景与生活形态调研分析结果,从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时间三个维度建立中高端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模型,从整体家居环境、细分功能空间和产品两大层面总结其具体需求点,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中高端消费群体的
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公园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规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传统公园的景观功能设施已不
1  直到傅晓成告别仪式那天,王新都不明白,傅晓成为什么要离开这个世界。他死前,言行上没有特别之处,至少在王新面前毫无迹象。谁曾想,在他风平浪静的言行里,藏着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在一个彩霞漫天的傍晚,从楼顶纵身一跃,像一条平静的河流,“哗”的一声,跌下悬崖,摊成一块寂静的水。也许,因为自己的愚拙,没有从他的言语里听出走向悬崖的蛛丝马迹。  傅晓成死时才二十三岁,生前获得縣里的分散思维比赛第一名,成
期刊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对于旅游业而言,从出行、食宿到相关信息的获取,都极大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乡村旅游是当代乡村变革和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加大互联网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发展带去新的契机。本文从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乡村旅游这一角度入手,探讨新时期振兴乡村经济、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科技创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