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去求学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16岁,出国求学大约已有一年半时间。
  2014年2月,初中最后半年开始的前夕,我毅然决定飞向“彼岸”。事实上,做出这个决定前后只用了一两个礼拜,看似草率,实则成行之前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先说服我自己,再说服我爸爸。我妈不用说服,主意就是她出的。
  我爸爸代表了“保守势力”,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迈出的每一步都万无一失,也不想我失去在国内高考教育体制下的磨砺机会。
  从1月底我和妈妈结成统一战线,在决定去国际学校展开新生活后,我们就开始了连续不断的家庭会议。由于爸爸工作的原因,会议还必须采取远程连线方式。刚开始的几天,爸爸态度坚决,搬出所有质疑,誓死抵抗。我大概从未如此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吹胡子瞪眼不无理取闹,极其认真地争取自己的未来。估计我爹对我的表现感到莫名欣慰,于是防线开始慢慢软化了。趁此机会,我赶紧向他保证好好学习,积极适应新环境,绝不松懈,拿出漂亮的成绩,等等。
  最后一场谈判持续到凌晨三点,战争宣告结束,敌方归降,我如释重负。挂电话,关灯,一夜好梦。
  当我将此消息传达给班里仍在焦头烂额应战中考的小伙伴时,已经做好了被唾沫淹死的准备。果不其然,我收到了许多酸溜溜又气呼呼地指控:“行啊你,你就好好玩儿去吧!”最要好的两位朋友非常难过,久久不能接受我的抛弃。老师们又惋惜又觉得匪夷所思,可能觉得我爸妈也是疯了,一点罪都不舍得孩子受。我那时不能作出任何反驳和解释,空口白话,多说无益。
  总之,顶着各种风险与质疑,也带着许多祝福与期盼,2月9日,我踏进了上海F国际学校的大门。
  
  初入国际学校,冲击最大的肯定是全英文的教学。平时我们学英语没有环境基础,缺乏实用价值,所以初来乍到,对于外教的语速、口音都觉得新奇,也略微发懵。
  
  
  那本应是初三最后一学期,而我在F校上的是高中前的预备课,以文科为主,首先在单词量上我就迎来了很大挑战。印象最深的是社会课,课内包括了地理跟历史的内容,学习的当然不再是中国文化,而是加拿大的社会人文(这是一所加拿大的国际学校)。这门课可以说是我从最头疼到最喜欢的典型案例。
  刚开始听课几乎像听天书,第一次考试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慢慢领悟后,我的分数也一次比一次高。老师是位南非籍的白人,他很有趣,有点疯狂,鬼点子很多,也可以说性格有点儿古怪,常常像打了鸡血一样,可他是大家公认的很棒的老师。我们对他的课热情之高,以至于拿课本当消遣,闲来无事组团背笔记,成绩不用说,也是水涨船高。
  这所学校不太重视中文课,但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我反倒写了些历史政治方面的小论文,得到不少的赞扬。综合种种,爸爸妈妈也渐渐安下心来:我或许真的适合这样的环境。
  不过事实证明,我们对国际学校也是估计过高的,某些不大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并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越来越为学生和家长所诟病,而妈妈在教育上从不是一个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因此,进入国际学校不久,我们便利用十一假期的时间,和几个同学家庭一起,参加了一个教育展。
  就在这个教育展上,我们遇到了我现在即将赴英求学的学校KEC。确实也是缘分,由于我所在的F校是加国背景,所以没有考虑英国方向而更偏向美洲国家。机缘巧合之下,一位要好同学的妈妈在英国展区发现了这所大学,竟是少见的公立学校,学术成绩优异,历史悠久,学费也比我们印象中的英伦昂贵私校低了很多。
  当时是学校的一位校董坐镇展台,白发苍苍,亲切和蔼,说话慢条斯理很有风度。我们与他简单谈了谈学校的情况,几乎立刻被打动了,我当即和妈妈说:“不然去英国?”
  于是真的就开始这么打算了。意外的,爸爸也没有反对,他在确认了这是一所不错的学校后,亦表示支持。这就意味着,踏出国内普通中学一年后,我又计划离开F校。其实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迈出这一步也没那么难,总归是国际学校的孩子,早走晚走都是走。而事实上选择这条路的学生(或者说家长)也越来越多,就我中学小学的同学中,选择了国际班或者已经先行一步的人数极为可观。
  但我依然很感谢F校,它带给我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虽然存在种种不足,但它还是教给我许多,比如规划自己的未来,比如自信,比如自立,比如重新认识自己学习的意义。说实在的,我初三上学期精神跟学习状态都很不好,本质上并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失去斗志没有方向。当然,仍有不少同学能够保持着良好的生活规律,成绩出色,心情愉快,相较之下从容得多,我也曾为此十分焦虑且惭愧。后来换了环境,夸张点讲,仿佛新生。妈妈说,就冲着我那段时间的笑容,她就会一直感激F校。
  应该说,我选择的路并不是捷径,只是没有为了随大流或是“不脱离群体”,而成为绝大多数中的一员。人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独立而不雷同的,不管选择什么方式、什么道路,都得努力,但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途径,to deal with your own life.
  申请英国学校,是要求考试和雅思成绩的。学校成绩不是问题,最担心的还是面试和雅思。去年年底,我进行了线上面试,当时紧张坏了,手一直在抖。面试官很温和,但从未碰到过英式发音的我头皮都有点发麻,一场面试下来,聊了将近一小时,手心都是汗。听到他给出offer的那一刻,我真是开心得要飞起来了。后来他评价我英语很棒,很有想法也够镇定,这让我大受鼓舞。
  最后一场硬仗就是雅思了,我考了6分,有点遗憾,确实没有好好准备,否则应该可以再高些。不过,虽然考得不出彩,但胜在过程轻松,结果也还过得去,达到了申请要求。
  我从小在英语方面可算是放养式教育,没补过习,没加过课,不爱做题,甚至从未特意背过单词(请不要学习这一点,该听老师的还是得听),只在考雅思前一两个月报了个15天突击班,每天下午上课,主要练练真题,熟悉熟悉考试形式。本想着模考一下,结果也没考成,就这么上了考场,惴惴不安地等了两个礼拜。最后,口语6、听力6、阅读6、写作6,还挺平均。
  虽然没在英语上费过什么劲儿,但我对它一直是有兴趣有感情的。等待出国的这几个月,我接触到一位特别的英语老师,他对英文独到的见解和深深的热爱,感染影响了我,我愈发觉得语言是门奇妙的学科。
  说了那么多,也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国际学校到真正要踏出国门,步子算迈得大且果断。这背后自然有我父母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在支持。对于我妈妈这样“积极推手”式的做法,许多人认同但并不能理解,总有人用一种“你真狠”的眼光看着她,说:“这么小就送出去,还越送越远,你不心疼啊!”我妈对此不以为然,她跟我说:“难道我把你绑在身边,看着你天天埋头题海,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叫心疼你了吗?”
  我觉得很对。有视野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看多大的世界,就会成为多开阔的人。我父母并不是想给我某种更好的生活,而是想给我提供机会和平台,让我可以自由选择未来。此刻,我新的征途即将开始,趁这时写下现在的心情和感受,因为两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的想法大概又会不同。
  彼时回望,愿能不辜负今天自己这般思想,不辜负所有关心我的人,不辜负时间距离,不辜负期望。
其他文献
历史上的劫机事件虽然不少,却几乎都是以劫机者被捕或被击毙而告终,很少有人能够逃避制裁。不过,美国航空史上发生过的一起劫机案,不仅劫机嫌疑人拿到了一大笔钱,而且还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为至今未破的一桩悬案。  来自高空的勒索  1971年11月24日下午14点50分,一架波音727-100型客机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华盛顿,航班编号为NW305。  15点刚过,坐在18C座位上的一
期刊
铁路自从1804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历史。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铁路早已跨入高速时代,一列列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成为各大工业国展示自身技术实力的“国家名片”。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道,了解一下铁路和火车的前世今生吧。  从马拉矿车到蒸汽机车  16世纪,欧洲的采矿业逐渐兴起,大量的煤炭通过马拉矿车来运输。为了让车轮能够通过泥泞的路面,德国人在土路上铺设了两行石板。1660年,英国人用
期刊
十月,金桂飘香。那香味阵阵萦绕在你的心头,让你久久不舍离去。  我家楼下就有一株桂花,它有两层楼高,不太粗壮,但也不纤弱。它的树干、树枝是棕色的,不太光滑。它的叶子绿油油的,表面光滑,像涂了一层油似的,叶子的另一面则暗淡些、粗糙些。  桂花分三种:金桂、银桂和月月桂。我觉得金桂最美,最香,银桂其次。我不太喜欢月月桂,虽然每月都开,但花朵小,不漂亮,而且没有香气,常被人们忽视。  我最喜欢金桂,其色
期刊
早晨,时针刚刚指向5点,她就从床上坐起来。梳妆,换衣,准备行李……当别人还在酣睡时,她已经利落地收拾好,拉着箱子向高铁站出发。  她不是旅客,却每时每刻都在“旅行”。  她就是我们本次采访的对象:高铁列车长唐霄慧。  唐霄慧是一名漂亮的“高姐”。身高1米73,笑容甜美的她走到哪都引人注目。当她身着紫色制服,拉着黑色拉杆箱走过高铁站时,立刻成为人们眼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有
期刊
The six-year-old John was terribly spoiled . His father knew it, but his grandma doted on him. He hardly left her side. And when he wanted anything, he either cried or threw a temper tantrum. Then cam
期刊
8月8日,呼和浩特市的一家大酒店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一场模拟商业竞赛,除了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赤峰市的学生,还有来自江苏的高中生,和一家宁夏的电子商务公司,一共八支代表队参赛。  任谁也想不到的是,这场比赛仅仅由10名中学生组织起来。没有家长和学校的支持,没有企业赞助,从赛事流程、比赛场地到选手的吃喝住都是他们一手安排。  原来在今年2月,这群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模拟商业竞赛后感觉很好,也想在呼
期刊
1.你不是没人关心的花一繁!  花一繁经常问姥姥:“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姥姥每次回应着同样的话:“这个嘛……等你再长大些她就回来了。”姥姥把她搂在怀里,“妈妈一直都很忙,出国那么多年,你要体谅妈妈,她不是经常给你写信,经常给你打电话吗?只要你好好学习,等妈妈挣够了你上大学的钱,她就会回来了。”  从小,花一繁就没有见过妈妈,只是偶尔收到妈妈的来信和电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姥姥的话产生了怀疑。
期刊
Why do trees conceal  the splendor of their roots?  Who hears the regrets  of the thieving automobile?  Is there anything in the world sadder  than a train standing in the rain?  请告诉我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为什
期刊
这是一个老头与一群小雀的故事,堪称中国绘画史的传奇。  老头叫崔白(约1044—1088年),出身低微,是个民间画工。这倒也好,他也不太热衷画什么宏大的主题、神魔的题材,就连画动物也不太画什么展翅大鹏、下山猛虎。那么主要画啥呢?他就画小雀、小鸭、小兔,还有小花、小草,都是和自己一样出身低微的小生灵。  就这样画啊画,他捕捉到了这些小动物身上最真切、最鲜活、也最打动人心的生命感。就拿他最出名的《寒雀
期刊
科幻电影《雪国列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世界各国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室效应,在2014年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这却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大多数的人类死于寒冷和恐慌,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千人登上了“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成为永不停歇的流浪者。这列火车借助威尔福德开发的“永动引擎”,并且配备各种完备设施,在之后的十七年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态系统,周而复始旋转在43.8万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