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文言文背诵一直是个难题,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应该引导学生探讨出背诵的方法与技巧,如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写作思路,在脑海里形成直观图像,背诵起来就可以事半功倍。
【关键词】:文言文;背诵;教学
许多学生一直觉得文言文背诵是个难题,但是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背诵篇目却又占了很大的比例。学生学习任务重,用于背诵的时间很少,但需背诵的篇目却很多,且大都集中于一个单元。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我收录部分教学实录,做了此次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情景描述
在课堂的开始,我向同学们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背诵《爱莲说》这篇课文。于是同学们开始抱怨时间紧任务重,短时间内很难完成背诵。不可否认,学生背诵文言文困难重重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今天的课堂上,引导他们探讨出文言文背诵的方法和技巧,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以下为部分教学实录。
师:“你们都说背诵文言文很难,那么请告诉我你们是怎样背诵文言文的?”大家七嘴八舌,有说死记硬背的,有说分段背的,但都是比较盲目地背诵。
师:“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背诵方法,只是没掌握背诵的技巧而已。如果掌握了背诵技巧,再加上你们自己的背诵方法,那么再长再难的文言文也不是问题。我就以今天要学习《爱莲说》为例,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么背诵这篇文章。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完后告诉我这篇文章总共出现了几种花?但主要是写哪种花?”
生:“出现了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主要是写莲花。”
师:“为什么作者主要写莲花呢?写其他花的目的是什么?”
生:“因为作者独爱莲花。写其他花的目的是为了衬托莲花。”
师:“对,大家回答得很到位。这篇文章把莲花和隐逸者(菊花)、富贵者(牡丹)做了对比,从而衬托出作者独爱君子般的莲花。所以我们背诵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按照这个对比的顺序来呢?请同学们讨论,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生:“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找的很对,还有吗?”
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师:“对,这下大家都找全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除了第一句是总写之外,课文其他的句子都是按照这个对比顺序来写的?所以这样一来,我们背诵就有一个提纲了。刚才同学们说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莲花,所以写莲花的笔墨是最多的,请大家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好,同学们都找到了。这一段描写莲花的句子我们应该怎么来背诵呢?”我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株莲花,一个小人,水波和淤泥,说道:“我可以看着这幅画背完这段描写莲花的句子。你们相信吗?”
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同学们都催促我背给他们听。于是我指着淤泥开始背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指着水波背诵:“濯清涟而不妖”,指着莲花的茎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着莲花的花瓣说:“香远益清”,指着整株莲花说:“亭亭净植”,指着小人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背完之后,课堂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说:“有没有同学愿意起来给大家背诵这一段?就按照我刚才的方法。”有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展示背诵,大家背诵的都很好,教室里掌声不断。
于是我问:“为什么大家看着这幅图就可以背诵这段文字呢?快速讨论一下。”同学们讨论很热烈,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这段文字是从生长环境、形态、香气、品格这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所以按照图画的提示(淤泥、水波、茎、花、植株、小人)就可以顺利背出来了。于是我带着同学们整理出了这篇文章的背诵提纲:
首先总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其次分写:
我最后总结:“想要快速背诵一篇文章,多读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盲目地读,要在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思路,脑海里形成一幅直观的图像,背诵的时候顺着这个脉络来背就会轻松很多了。”
二、教学分析与反思
首先,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同学们提出了文言文背诵困难的问题,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使得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教师自己就能够背诵,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胜负欲和积极性,学生就会产生背诵的动机和信心。另外这样还会使学生被教师的躬亲示范精神所感化,也能使教师在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方面树立起威信。
再者,充分利用直观法和图像引导学生进行记忆。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形象化和直观化,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形成清晰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最后,多采用合作探究与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使学生有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比如:对文本内容的探索,我画了莲花图后的讨论,学生的讨论研究的积极性都很高,因为有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即为什么老师可以凭着这幅图进行背诵,这个话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玉新,奚少庚,毓明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113.
[2]王晓红.谈语文课中的直观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20(1):107.
[3]叶丹.文言文背诵“八法”[J].初中生学习指导(初一版),2015,10:46-48.
【关键词】:文言文;背诵;教学
许多学生一直觉得文言文背诵是个难题,但是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背诵篇目却又占了很大的比例。学生学习任务重,用于背诵的时间很少,但需背诵的篇目却很多,且大都集中于一个单元。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我收录部分教学实录,做了此次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情景描述
在课堂的开始,我向同学们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背诵《爱莲说》这篇课文。于是同学们开始抱怨时间紧任务重,短时间内很难完成背诵。不可否认,学生背诵文言文困难重重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今天的课堂上,引导他们探讨出文言文背诵的方法和技巧,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以下为部分教学实录。
师:“你们都说背诵文言文很难,那么请告诉我你们是怎样背诵文言文的?”大家七嘴八舌,有说死记硬背的,有说分段背的,但都是比较盲目地背诵。
师:“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背诵方法,只是没掌握背诵的技巧而已。如果掌握了背诵技巧,再加上你们自己的背诵方法,那么再长再难的文言文也不是问题。我就以今天要学习《爱莲说》为例,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么背诵这篇文章。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完后告诉我这篇文章总共出现了几种花?但主要是写哪种花?”
生:“出现了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主要是写莲花。”
师:“为什么作者主要写莲花呢?写其他花的目的是什么?”
生:“因为作者独爱莲花。写其他花的目的是为了衬托莲花。”
师:“对,大家回答得很到位。这篇文章把莲花和隐逸者(菊花)、富贵者(牡丹)做了对比,从而衬托出作者独爱君子般的莲花。所以我们背诵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按照这个对比的顺序来呢?请同学们讨论,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生:“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找的很对,还有吗?”
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师:“对,这下大家都找全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除了第一句是总写之外,课文其他的句子都是按照这个对比顺序来写的?所以这样一来,我们背诵就有一个提纲了。刚才同学们说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莲花,所以写莲花的笔墨是最多的,请大家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好,同学们都找到了。这一段描写莲花的句子我们应该怎么来背诵呢?”我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株莲花,一个小人,水波和淤泥,说道:“我可以看着这幅画背完这段描写莲花的句子。你们相信吗?”
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同学们都催促我背给他们听。于是我指着淤泥开始背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指着水波背诵:“濯清涟而不妖”,指着莲花的茎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着莲花的花瓣说:“香远益清”,指着整株莲花说:“亭亭净植”,指着小人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背完之后,课堂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说:“有没有同学愿意起来给大家背诵这一段?就按照我刚才的方法。”有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展示背诵,大家背诵的都很好,教室里掌声不断。
于是我问:“为什么大家看着这幅图就可以背诵这段文字呢?快速讨论一下。”同学们讨论很热烈,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这段文字是从生长环境、形态、香气、品格这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所以按照图画的提示(淤泥、水波、茎、花、植株、小人)就可以顺利背出来了。于是我带着同学们整理出了这篇文章的背诵提纲:
首先总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其次分写:
我最后总结:“想要快速背诵一篇文章,多读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盲目地读,要在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思路,脑海里形成一幅直观的图像,背诵的时候顺着这个脉络来背就会轻松很多了。”
二、教学分析与反思
首先,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同学们提出了文言文背诵困难的问题,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使得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教师自己就能够背诵,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胜负欲和积极性,学生就会产生背诵的动机和信心。另外这样还会使学生被教师的躬亲示范精神所感化,也能使教师在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方面树立起威信。
再者,充分利用直观法和图像引导学生进行记忆。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形象化和直观化,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形成清晰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最后,多采用合作探究与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使学生有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比如:对文本内容的探索,我画了莲花图后的讨论,学生的讨论研究的积极性都很高,因为有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即为什么老师可以凭着这幅图进行背诵,这个话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玉新,奚少庚,毓明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113.
[2]王晓红.谈语文课中的直观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20(1):107.
[3]叶丹.文言文背诵“八法”[J].初中生学习指导(初一版),2015,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