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余映潮老师以简约方式教学《老王》,课堂中老师根据文本体裁确定了话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式灵活生动。“板块式”教学思路使学生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训练,读读写写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话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写的应用教学规律
一、话题讨论的教学方法与切入方法
余老师的课堂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在课堂中,首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阅读、思考理解词语意思,形成初步印象,为后面课文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是高中学生语文的学习,伴随着智力发展,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可以自学生字词,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仍要不断加强才能做好。
1.话题讨论法的教学方法
余老师根据课文散文题材的学习内容,做好学习方法的安排,采用话题讨论法与学生一起学习本篇课文。寻找基本话题,由话题切入文本,进行文本解读。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构建以话题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话题,即谈话的中心。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话题即:以语文教师为主导,在充分解读文本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找准切入点,继而确定谈话的中心,并且把问题设计成具有开放性和导向性的话题。在余老师的课堂中,他首先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话题式教学,因为《老王》是一篇记叙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生活的记叙事散文,而散文欣赏课的学习方式就是话题讨论式。因此,在他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这种话题式教学,节选片段如下:
师:现在给大家四个话题,1.课文第一段表达作用欣赏2.课文铺垫手法欣赏3.课文详写部分语言欣赏4.课文最后一段意蕴欣赏(课件形式出现)。
2.切入方法
余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干什么呢?散文欣赏课,文学欣赏课。学习方法——话题讨论式,老师给话题给你们。我们先来试做一下热身活动,试一下,话题就是——“自选角度欣赏课文第四段”一开始就定位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学着分析散文、欣赏散文。这一点很有创意,也巧妙地链接高考,是阅读方法、技能的训练。怎么欣赏呢?余老师给出了裁度的模板,那就是赏析第四段,从任意角度。“任意”是要学生乱说话吗?当然不是,中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是很薄弱的,没有固定方法可循,完全是靠臆测。“任意”其实是在启发学生去大胆发挥.尝试总是要勇气的,这是鼓励,学生马上就进入状态了。
二、“板块式”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也称“板块式思路”,指的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分布排列。“板块式”教学思路不是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设计的理念。一种策划课堂教学进程的要求,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本质特点是,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并注意活动形式的协调与变化。
余老师的课例中,可以轻松看出老师余老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出示了一个东西—散文欣赏,接下来呢,又出示一个东西,如何去落实这个目标,他要用话题研讨的方式,说明某一段的作用,一定要欣赏到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的高度上来。接下来又呈现出四个话题,这实际上解决我们课堂教学最难的课题,就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一个目标,一个途径的。不难发现,在出示四个话题之后,问题解决的清清楚楚。同时,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较自由、灵活的引出新的概念性问题,边解决问题,边学习新的概念,学习系统性的知识。例如:
师:好,请这位男同学来欣赏。
生:看第二段.“有两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其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我觉得这里这样写是为了呼应第四段“住那儿多年了”,他说这儿不是他的家,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可见第二段是为第四段作铺垫。
师:嗯.他没有亲人,更严格地说这是照应,没有亲人和没有家是相互照应的。还有别的说法吗?看来铺垫的分析就是一个难点啊!好.老师给大家讲吧。
(屏幕展示什么叫铺垫)
师:铺垫。铺叙衬垫.叫铺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刘。次要人物、
事物、情节进行铺陈描述,进行“蓄势”的表现手法。注意.“蓄势”就是把事情写得很丰厚,积蓄力量。这种手法普遍用于咏物抒情的文章,把文章写得很厚实。然后在一个转
折点得出一个哲理。“蓄势”的手法往往有厚重的铺垫。同学们,你们做了一点笔记没有啊?对啦,要把瞬间的感受变成文宁沉淀下来,特别要把“蓄势”两个字记下来。我们来欣赏吧!
(屏幕展示课文中各处铺垫手法欣赏)
三、“写”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余老师的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每位同学自选一个话题.老师给你们的时间是8分钟,每位同学都享受8分钟的静思默想,把你的发言,把你的看法多少要写成一点文字,开始吧!
(生思考,师板书:老王。师巡视)
在语文学习中,“写”是一种很有力量的训练活动。普遍而言,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三多:浮于浅表多,碎问碎答多,反思感悟多。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那些纯粹运用所谓“模式”的课上,来观察那些所谓的“展示”,则是更为可怕的三多:耗时多,花样多,假课多。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是天然合理的。少做那些教师一布置“题目”,学生就能站起来朗读自己“习作”的假动作,真正地多给学生时间,每节课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来分钟,让学生静思默想,咀嚼揣摩。让学生真正写出一行一行的文字。阅读教学中的“写”,主要依凭于课文,取材于课文。要实实在在、有训练力度,既有利于课文阅读,又有利于语言学用。
四、遵循客观教学规律
学生学得有方向、有条理、有方法、有习惯、有兴趣。叶圣陶先生曾说,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判断“教得怎样”最好看“学得怎样”。这堂课,在教师调动下,学生学得有方向,有条理,有方法,有习惯,有兴趣。余老师不是将自己预设的答案一股脑儿地兜售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规范学习习惯,不断自我修正,不断生成精彩。在课堂最后的“交流体会,巩固收获”环节中,学生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体验和收获。这种积极的学习体验,正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余老师上课结束以后,魏本亚教授简单的和坐在他旁边的学生交谈一下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那个小男孩毫不犹豫的告诉他,魏老师,我学会了铺垫。另外一个小男孩告诉他,魏老师,我学会了欣赏。他说,你怎么欣赏?学生说,环境,语言,人物的动作。教授说,抓什么?学生说,抓那里的关键词,还要从整体上前后去看。这个学生,学生告诉教授,他学会了什么,假如说,我们的每一堂课,学生都能够勇敢的说,我学会了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可能就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显然,在余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相应的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李琳.如何创设话题课堂[J].综合天地,2006(12).
[2]许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同步共振的十种思路[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3]余映潮.简说“板块式”教学思路[J].中学语文教学,2014(02).
[4]余映潮.腾一点时间用于“写”[J].中学语文教学,2013(07).
[5]张忠泽.巧妙寻找文本的切入点——余映潮、黄玉峰、程翔等三位名师讲《老王》[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3(03) .
【关键词】:话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写的应用教学规律
一、话题讨论的教学方法与切入方法
余老师的课堂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在课堂中,首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阅读、思考理解词语意思,形成初步印象,为后面课文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是高中学生语文的学习,伴随着智力发展,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可以自学生字词,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仍要不断加强才能做好。
1.话题讨论法的教学方法
余老师根据课文散文题材的学习内容,做好学习方法的安排,采用话题讨论法与学生一起学习本篇课文。寻找基本话题,由话题切入文本,进行文本解读。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构建以话题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话题,即谈话的中心。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话题即:以语文教师为主导,在充分解读文本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找准切入点,继而确定谈话的中心,并且把问题设计成具有开放性和导向性的话题。在余老师的课堂中,他首先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话题式教学,因为《老王》是一篇记叙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生活的记叙事散文,而散文欣赏课的学习方式就是话题讨论式。因此,在他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这种话题式教学,节选片段如下:
师:现在给大家四个话题,1.课文第一段表达作用欣赏2.课文铺垫手法欣赏3.课文详写部分语言欣赏4.课文最后一段意蕴欣赏(课件形式出现)。
2.切入方法
余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干什么呢?散文欣赏课,文学欣赏课。学习方法——话题讨论式,老师给话题给你们。我们先来试做一下热身活动,试一下,话题就是——“自选角度欣赏课文第四段”一开始就定位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学着分析散文、欣赏散文。这一点很有创意,也巧妙地链接高考,是阅读方法、技能的训练。怎么欣赏呢?余老师给出了裁度的模板,那就是赏析第四段,从任意角度。“任意”是要学生乱说话吗?当然不是,中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是很薄弱的,没有固定方法可循,完全是靠臆测。“任意”其实是在启发学生去大胆发挥.尝试总是要勇气的,这是鼓励,学生马上就进入状态了。
二、“板块式”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也称“板块式思路”,指的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分布排列。“板块式”教学思路不是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设计的理念。一种策划课堂教学进程的要求,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本质特点是,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并注意活动形式的协调与变化。
余老师的课例中,可以轻松看出老师余老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出示了一个东西—散文欣赏,接下来呢,又出示一个东西,如何去落实这个目标,他要用话题研讨的方式,说明某一段的作用,一定要欣赏到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的高度上来。接下来又呈现出四个话题,这实际上解决我们课堂教学最难的课题,就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一个目标,一个途径的。不难发现,在出示四个话题之后,问题解决的清清楚楚。同时,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较自由、灵活的引出新的概念性问题,边解决问题,边学习新的概念,学习系统性的知识。例如:
师:好,请这位男同学来欣赏。
生:看第二段.“有两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其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我觉得这里这样写是为了呼应第四段“住那儿多年了”,他说这儿不是他的家,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可见第二段是为第四段作铺垫。
师:嗯.他没有亲人,更严格地说这是照应,没有亲人和没有家是相互照应的。还有别的说法吗?看来铺垫的分析就是一个难点啊!好.老师给大家讲吧。
(屏幕展示什么叫铺垫)
师:铺垫。铺叙衬垫.叫铺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刘。次要人物、
事物、情节进行铺陈描述,进行“蓄势”的表现手法。注意.“蓄势”就是把事情写得很丰厚,积蓄力量。这种手法普遍用于咏物抒情的文章,把文章写得很厚实。然后在一个转
折点得出一个哲理。“蓄势”的手法往往有厚重的铺垫。同学们,你们做了一点笔记没有啊?对啦,要把瞬间的感受变成文宁沉淀下来,特别要把“蓄势”两个字记下来。我们来欣赏吧!
(屏幕展示课文中各处铺垫手法欣赏)
三、“写”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余老师的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每位同学自选一个话题.老师给你们的时间是8分钟,每位同学都享受8分钟的静思默想,把你的发言,把你的看法多少要写成一点文字,开始吧!
(生思考,师板书:老王。师巡视)
在语文学习中,“写”是一种很有力量的训练活动。普遍而言,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三多:浮于浅表多,碎问碎答多,反思感悟多。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那些纯粹运用所谓“模式”的课上,来观察那些所谓的“展示”,则是更为可怕的三多:耗时多,花样多,假课多。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是天然合理的。少做那些教师一布置“题目”,学生就能站起来朗读自己“习作”的假动作,真正地多给学生时间,每节课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来分钟,让学生静思默想,咀嚼揣摩。让学生真正写出一行一行的文字。阅读教学中的“写”,主要依凭于课文,取材于课文。要实实在在、有训练力度,既有利于课文阅读,又有利于语言学用。
四、遵循客观教学规律
学生学得有方向、有条理、有方法、有习惯、有兴趣。叶圣陶先生曾说,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判断“教得怎样”最好看“学得怎样”。这堂课,在教师调动下,学生学得有方向,有条理,有方法,有习惯,有兴趣。余老师不是将自己预设的答案一股脑儿地兜售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规范学习习惯,不断自我修正,不断生成精彩。在课堂最后的“交流体会,巩固收获”环节中,学生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体验和收获。这种积极的学习体验,正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余老师上课结束以后,魏本亚教授简单的和坐在他旁边的学生交谈一下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那个小男孩毫不犹豫的告诉他,魏老师,我学会了铺垫。另外一个小男孩告诉他,魏老师,我学会了欣赏。他说,你怎么欣赏?学生说,环境,语言,人物的动作。教授说,抓什么?学生说,抓那里的关键词,还要从整体上前后去看。这个学生,学生告诉教授,他学会了什么,假如说,我们的每一堂课,学生都能够勇敢的说,我学会了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可能就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显然,在余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相应的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李琳.如何创设话题课堂[J].综合天地,2006(12).
[2]许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同步共振的十种思路[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3]余映潮.简说“板块式”教学思路[J].中学语文教学,2014(02).
[4]余映潮.腾一点时间用于“写”[J].中学语文教学,2013(07).
[5]张忠泽.巧妙寻找文本的切入点——余映潮、黄玉峰、程翔等三位名师讲《老王》[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