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对中国古典造园因素的借鉴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代室内设计中已经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但是对于在室外的古典造园元素我们一直以来都有所忽视,竹与石作为中国古典造园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种元素。不仅在造园中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且本身也蘊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将其从室外移入室内,可以让我们为现代室內设计注入古典造园的山水精神,这也符合现代人在工业化的今天渴望自然与放松的心理需求,而石竹造景在古典造园中的丰富案例也可以给我们以借用和启发。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古典造园 竹 石
  
  世界的全球化不但没有让我们忘记自身的传统文化,反而在某些方面促使了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2008年的奥运让我们在世界面前有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所希望展现的也正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全新中国,无论是从吉祥物的设计还是从开幕式的设计来看都是蕴含着这样的一个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室内设计领域中对中国传统因素的借鉴问题有很多被我们所忽视的部分,或者说有很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部分。
  提到中国风的室内设计,最常见到的元素就是明清样式的家具、瓷器、屏风、中国画、书法、丝绸、刺绣、古典纹样等。这些元素都是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于日常的室内生活中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室外那些在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造园因素。“三间两柱,两室四牖……木斫而不加丹,墙污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冥窗用纸。竹帘纩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塌四,素屏二,漆琴一。……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乎地;台南有方池,半乎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白居易这样描述他的居所,这里所涵盖的元素除了我们平常所重视的家具、摆设之外白居易还花了很多笔墨来描绘他室外的庭院。对于中国的文人来说周围的庭院甚至比室内的陈设还要重要,因为这庭院背后所代表的是中国文人的山水精神。但是由于现在我们居住条件的改变,我们很少有机会来拥有一个室外的园林,所以这些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也被我们有所忽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园林本身是在室外的,要把这些因素借入到室内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同空间的挪移问题。高大的树木、蜿蜒的曲廊、池湖水榭,这些从室外移入室内不但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有开阔的空间。这些都造成了不便的因素。但是室内设计对古典造园的借鉴,只要得当,就能从某种意义上体现古典造园的核心精神。竹与石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元素,这两个元素移入室内,无论是从体现古典造园的精神,还是施工的难度和造价上来说都有一定的可行性。
  除去相对便利的因素之外,选择竹与石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竹与石不仅是中国古典造园中的重要元素,而且自身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没有哪一种植物比竹类更具有中国景观的特色,也没有哪一种植物像竹类一样在中国历代艺术和技术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植物毋庸置疑是中国古典造园之中的重要因素。而造园者对植物的选择不仅会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同时还会考虑到它的文化意义。竹子在中国古代对于文人士大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植物被赋予了高洁、谦虚的文化属性,被誉为四君子之一。现存的私家园林之中大多都有种植竹子,尤其以个园为最,个园现在依旧有九属六十余种,数量过万株的竹子。
  而古典造园中对石的运用更是能够追溯到“一池三山”这个样式的发端。中国的造园精神本就源于中国人的山水精神,人造庭院目的在于重现自然,正是所谓“虽由人造,宛若天开”。所以造园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石。而文人士大夫对寓意着永恒的石的感情并不在于竹下,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将石与书、琴、酒等文人嗜好相提并论,还出现了《素园石谱》《冶梅石谱》等石谱,甚至还有米芾拜石这样的故事流传至今。随着历史的演进,造园中对石的使用也变得多样化。石在造园不仅被运用到叠山造景之中,还被运用到了石峰造景之中。所谓的石峰造景不同于叠山,这些石以其奇异出众的造型被造园者置于相对更为独立的空间里,通常这些石头也被成为孤赏石、景石等。石还被用于铺地,铺地多用卵石,这种铺地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渐成章法,形成了很多的固定样式。仅《园冶》中记载的铺地样式就有香草边式、海棠式、波纹式等等。此外石还被用于池岸和浅滩的营造,园中之水与石映衬成趣,正是王维在描述辋川别业(此为王维在辋川山谷,在宋之问的辋川山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今已湮没。)时所说的:“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
  竹与石并用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之干书画来说,竹石图这种题材是经常被文人士大夫所表现的,之于造园来说也是这样的。白居易在《北窗竹石》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一片瑟瑟石,数年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园冶》亦有:“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从现存遗迹来看也有许多例证,个园的石竹造景就颇有代表性。在这里引述这些古典造园中的石竹造景是因为这些造景对我们当代室内设计仍具有启发性。通过以上三段描述我们就可以发现石竹造景虽然是造园中的元素,但是却有可能为室内设计所用。还有像“移竹当窗”这样的造景在室内同样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竹石造景也经常出现在较为封闭的空间里,这种特性也利于我们把它从室外移入室内。“庭院中的天井或‘哑巴院’,空间封闭压抑,配以竹石小品,‘观庭中一树可想见干林,对盆里一拳,亦度知五岳’,使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
  说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就不妨来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说明。但是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里所说的竹并不是在于强调竹子本身的材质问题,而是强调竹子的形象。就如我们所知道的,在中国风的室内设计中竹子这种材质已经被运用到了很多地方,竹子的家具,竹子的装饰品都已经比较普遍。而在这里所要强调的是竹子的形象,这个形象又不必局限于作为现实生物的竹子,现代工艺已经可以达到一个让仿制品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些仿真的竹子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这就不用考虑到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等问题,也大大的方便了施工使竹元素能够得到更好的、更为灵活的运用。甚至在一些情况下,竹子也不必是仿真的三维空间的竹子,也可以是绘画的,只要运用得当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在古典造园之中石的运用本来就是有很多样式的,所以在这里石的运用也可以根据场所的空间大小和功能来决定具体的样式,同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结合一个典型案例——首都博物馆下沉式竹林庭院的室内设计来说明。首博新馆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地下二层,地上五层, 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在竹林庭院内部,在其中间的楼梯与四周的墙壁周围都使用了大量的竹子为装饰,而且在部分竹林之中采用了照明灯,这样斑驳的竹影投影在参观者的头上与身边的绿竹可谓相映成趣。而在用石方面设计者并没有照搬古典造园中最常见的叠石造山,而是在竹林其间点缀一两石刻代替了传统造园之中的石峰造景。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店的门口所铺设的卵石,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我国的古典造园之中对卵石的使用已经形成章法,且颇为常见。这里铺设的卵石不仅给了我们庭院的联想,还给了我们水的联想。俯瞰竹林,我们就能够发现,中间绿洲的形状不就像是古典造园之中经常出现的湖心岛的形状吗?而那些绿竹正是环湖所载,卵石的铺设正像中国古典造园中所营造的浅滩。古典造园之中的滩景甚是深得造园精髓,尤其是在早期造园之中,如:归仁里新宅滩景,王维辋川别业中的称栾家濑、白石滩之滩景。而用卵石制作浅滩也是十分常见。
  而且博物馆内部的竹子通过一个坡道与博物馆外延种植的竹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然首都博物馆由于空间较为开阔所以使用了大量的竹子,可谓成林。这些竹子不但数量众多而且相当修长,这些竹子从地下的竹林庭院一直挺立到地面的大厅,站在一楼大厅的深处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份绿意悠然。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场所的室内设计来说这样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借鉴于古人在天井中营造竹石造景的方法,两三株翠竹也不必如何修长,与奇石盆景相配,或与三几散石相配,或与卵石铺地相配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竹与石所带给我们的意境不仅在于古典的再现与追溯,同时带给我们的是一份精神的安逸与放松。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重,人们对于舒缓而放松的环境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将造园元素引入室内设计,除了这些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元素之外还有着这一层面上现实意义。就在2008年,世界三大家具展会之一的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专家团对家具设计趋势的总结中前两点就是:“复制户外世界,设计师们将自然复制到居室中,给已经被过分工业化的室内注入了新鲜空气。这种仿生设计在荷兰Droog产品上有很多体现……。新自然主义。这个趋势是复制户外世界的姊妹篇,只不过含义更为广泛,比如最新的工艺技术模拟制造自然界的有机物质形态,再比如用天然色彩营造轻松自然主义的家居环境。”可见将室外环境引入室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普遍趋势。
  而就中国的传统心理结构来说,最能让人放松与愉悦的莫过于徘徊与山水之间,所以文人士大夫无不喜园林者,很多人还亲身参与了造园活动。在中国人的哲学中达则兼及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其中包涵着儒道两家的哲学,入世则以儒,出世则以道。中国文人正是在这两种哲学的转换中得到心灵的平衡,而不论道家还是儒家都对山水情有独钟。儒家讲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无论是山水的以形媚道,还是出世的隐逸思想道家的思想也总是与山水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历代文人都认为不得志之时,隐逸于山水之间最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而在现实条件不允许游于子水之间时,人们就想到了各种代替方法。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论述就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呜,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混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本意也”。同样,将造园的竹与石两种元素引入室内设计也是有着这样的意义,正是所谓以“观庭中一树可想见千林,对盆里一拳,亦度知五岳”的表现手法来实现“不下堂筵,坐穷泉壑”这样的愿望。
  综上所述,由于竹与石在古典造园中的重要地位、其典型意义及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将其从室外移入室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古典造园意境,而且这种室内设计也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业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也有着其现实需求层面上的意义。而且通过对其典型案例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它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从目前业内的状况来看,这两种元素已经引起了一些设计师的关注,但依旧在中国风的营造中处于一个相对被忽视的地位,或者说还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摘要】《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敏锐的触觉发现并解剖着“文革”中人性的丧失与现实的荒诞,并试图以“性”来强调人的个性、探讨个体的生存。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王二和陈清扬的性爱纠葛和遭际,对“文革”的荒谬和专制的非理性进行了批判与反恩,从而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黄金时代》 意识形态 性 文革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4
[摘要]传统美学观对于影视作品创作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纪录片创作同样需要汲取传统文艺思想和美学观念的有益养分,培养自己的民族化风格和气韵,做到传统美学与现代思维的双向对接,而发掘深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学思想和观念则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纪录片 儒学 意境 诗画一体 格调 气韵     传统美学观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演变出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观念,它有着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中国的传统美学观体现着中
[摘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主人公素芬充实、饱满的性格展现,悲剧命运的时代性阐释满足了当时代人们的心理期待和审美期待,迎合了女权主义发展的浪潮,这使得素芬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倍受观众喜爱的“乱世佳人”形象。  [关键词]素芬 性格期 待视野 女权主义    《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于1947年,由著名导演蔡楚生和郑君里共同执导,云集了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如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该影片在
[摘要]当我们试图去了解现代物理学时空观念,同时会感到现代科学的种种推论与后现代主义一些思想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暗合和冲突。电影作为一类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发展起来同时又最具后现代文化表征的艺术,在这暗舍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摒弃以绝对因果论的方式在后现代思潮与现代物理学时空观念之间做出谁因谁果、谁是谁非的判断,以对一系列以时间旅行为主题的科幻电影中体现出的对“科学”现实感的消解进行分析,以对这一复杂
摘要: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曾一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但是在二十世纪却走入了一种困境,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内反省阐释,在叙事重心和叙事方式上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进行了叙事的变革,运用心理空间叙事这种新范式走出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困境。  关键词:现代主义 叙事 心理 空间    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指出,现代艺术的本质是否定性的,是反艺术的
[摘要]影片《三蛱好人》有两条叙事主线:第一条线是韩三明寻找妻子女儿,第二条线是山西的护士沈红寻找发迹的丈夫,最后这两个人物都找到了自己的爱人,不同的是,前者必须要用一大笔钱赎回老婆,而后者在看到丈夫的辉煌时也不得不面对丈夫的变化,她选择了放弃,影片通过“三峡”这个特定的地域和时代中平民百姓所面对的生活变迁,用影像表现出复杂的文化内涵、冲突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其冲突背后对家园和情感的坚守意志。 
[摘要]由于电影的商品性使得好莱坞电影生产者自电影在好莱坞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电影的受众,运用各种受众策略来达到其商业目的,帮助电影受众对电影的接受。这其中重要的电影受众策略有:类型片策略、迎合策略(包括题材迎合、心理迎合等),新鲜感策略(包括类型混用、类型解构、起用老牌明星等),爆炸式信息策略及跟进策略等。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受众 电影受众策略    一、电影受众策略的含义    受众
[摘要] 科技的发展既给人们带来繁荣和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精神生态的危机。现代作家沈从文在其散文中对自然之爱的张扬、真诚的救赎的生态意识和现代生态理论不谋而合。  [关键词] 沈从文 散文 生态意识    20世纪50年代,奧地利学者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提出一个颇为自负的观点:“生物学的世界观正在取代物理学的世界观”。他的这一断言竟为后来的时代发展所充分验证,物
摘要:《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是一个深刻的生态寓言,它告诫人们人与自然是平等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白鲸》进行解读,结合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阐述了必须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人类应该努力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果继续像以往一样对自然毫无节制的掠夺、杀戮,必然给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关键词:《白鲸》人与自然 生态批评    19世纪后期,随着人
[摘要] 从传统意义上说,电影与音乐是两种不同的独立的艺术,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在电影和音乐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影与音乐这两种艺术不断结合,最终形成一门电影综合艺术。本文试从电影艺术的特征,音乐美学的特征及音乐美学在电影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电影艺术与音乐美学的关系。  [关键词] 电影 音乐美学 融合    一、电影艺术的特征    1、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特征  电影艺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