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高三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锻炼学生在看到文字材料和相关证据时,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和构思,形成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探究,在探究中表达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所以高三作文教学中应该以核心素质培养为前提,致力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目前高三作文教学中还存在单为高分而进行训练的教学理念和忽视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等现象。因此本文针对相关现状提出高三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解决策略,促进作文教学任务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 高三 作文教学 理性思维能力
引言:
高三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技巧、素材累积和情感表达,更突出检验学生教学对材料内涵的分析和整理,能否以理性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存在和变化的规律。所以高三作文教学除了写作技巧培训,更要关注和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应用和发展。以下提出突破表面,深度挖掘和整理;打破单角度立意,进行多维度创新;展开合作探究,加强思维锻炼三个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成绩的同时,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在作文学习中养成自主探究、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长期发展。
一、高三作文教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目前高三作文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写作内容缺乏新意、创作思路少有个人特色、逻辑上表述混乱,在整体表现上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当代学生缺乏对事物进行深度思考、探索的自主意识,忽略历史优秀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缺失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自我看法,致使其理性思维能力较差。近年的高考作文写作题材以议论文居多,要求学生有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逻辑能力和正确表达的语言能力,从根本上也是检验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思维表述能力。
(一)理性思维能力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前卫的老师已经注意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在作文写作和对学生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学任务、授课时间和升学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理念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在高三作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老师解读作文题目,告诉学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立意较好,坚持不跑题的原则;然后让学生轮流传阅班里的高分作文,欣赏和借鉴优秀作文的长处,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别;或者是此次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讲解。在这样短促的作文教学下,写得好的同学下次还是写得好,认为写作难的同学下次还是不会写作,对提高学生整体的作文写作成绩和写作思维锻炼效用不强。
(二)学生缺乏高考作文的写作认知
有的学生对于写作文比较头疼,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往往是先下笔,写到哪里算哪里,在保证结构清晰和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进行内容填充,描写、抒情齐上阵,典故、成语尽量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给人“拼凑”的感觉,思想感情表达和文章题意突出停留在表面,较难跻身于高分作文行列。但是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读后感或日记写作中,又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写的内容是有个人特色和情感体现的,在逻辑表述方面也比较顺畅,感性与理性兼有。对比日常写作的丰富、生动、有趣,高考作文写作就显得苍白无力、空洞生硬。引导学生以日常写作的理性思维来看待高考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是重要方向。
(三)低效的课堂提升方式
高三作文分数在科目总分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学生也比较重视和关心作文分数和阅读素材的累积,但是因为高三是重要的复习和冲刺阶段,学生所能利用的完整时间相对较少,高考作文字数要求一般是800字左右,相对要花费30—45分钟集中写作,所以学生在平时可以独立写作的机会较少,一般都是通过模拟考试和阶段考试等重要考试进行写作练习。另一方面,在高三作文训练中,多是老师给出一个往年的高考题目,让学生先写作,然后进行分析和整理,不能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对写作方向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效果不大。
二、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突破表面,深度挖掘和整理
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思考方式,调动学生语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作文主题思想范围内引导和点拨学生开动大脑,结合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下的时政热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于开放性的题目,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行深层次拓展,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视角去审清题意,理性构思和下笔,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方式。
比如:在材料作文“触动心灵的故事”导写中,帮助学生分析材料,提取和整合有用信息。作文写作中给出了六则材料,一是碰壁的姑娘收到了网上陌生人的安慰;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港珠澳大桥设计;三是寝室学生挽留宿管阿姨;四是云南小伙崔庆涛在收到到大学通知书前在工地打工帮助家人减负;五是公交调度员王刚借助网络帮助卖红薯的老人;六是军事测绘员张民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我国军事地图。在这次指导中,老师首先解读材料中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挖掘每个材料中包含的“触动心灵”的精神品质,看到平凡事件下的人性光辉,然后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出材料中主要的“触动心灵的品质”。例如:忙碌生活中总有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支撑人们走下去;在内外环境都不利的情况下,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突破险阻的支撑;不论社会角色是什么,任何时候都要有坚守与担当的自觉和自信。材料分析即通过现象看本质,立意即立足于深度分析开展写作,老师在此次引导中帮助学生深挖材料,明确写作角度,建立整体框架,让学生有确切的写作方向。
(二)打破单角度立意,进行多维度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学生可以运用网络获取和选择更多的知识,在视野上更加开阔,思考问题不在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见丰富多样的讯息和便捷的生活方式已经悄悄地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能更理性地看待社会和周边事物。高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模式,但是如何将其运用在高三作文写作上,需要老师在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立意时,引导学生从关键词或关键观点开展多维度探索,结合时下热点、资讯和观念,从材料中浓缩主旨,但是又不拘泥于材料,从小角度、相反的角度、另类的角度创新立意方向,让自己的文章更具个人特色。 比如:在高三作文练习中,老师给到如下材料,要求根据文章表达相关观点。材料中网上著名主持人乐嘉要求年仅4岁半的女儿和自己一样完成沙漠徒步任务。网上有网友质疑“这对孩子也太狠了,是亲生的吗?”而乐嘉本人却表示:“让孩子学会独立和坚持也是对她的一种教育”。针对两个不同的教育观念,学生多会选择其中一个立意,一是赞成乐嘉的做法,认为新时代的家长应该向其学习,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个人品德的培养,不因物质环境的改善而而忽视素质教育,这才是对孩子成长和发展有利的教育;另一方面则坚持思想品质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以大人的期望和身体负重去要求孩子,是不尊重其生长和发育阶段的“折磨式”教育。这两种写作方向是一般对立观点题中的常见写作思路,虽然说不偏离题意,但是难免落入俗套,让高考阅卷老师觉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所以在作文写作指导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基础的观点上探索出新的思考方向。例如: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家长的教育,更是孩子的个人感受,而在这场舆论之战中,所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唯独没有人问过乐嘉女儿的想法,她觉得是锻炼还是折磨。所以可以从家庭教育中子女与家长的双向沟通出发,反思现下家庭中父母忽略子女想法的单向教育模式。
(三)展开合作探究,加强思维锻炼
高三作文教学中要创新教学形式,多实行多媒体教学、情景模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点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老师可以在高三作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在教授写作技巧的基础上侧重学生对不同材料和事件的思考方式的拓展,减少平时课堂上的具体写作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口头观点表达机会。例如:在指导2019年全国卷I《“热爱劳动”演讲稿》的作文练习时,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立意确定和题目拟定两个任务。在讨论中,学生对材料中各种不尊重劳动和不重视劳动的言论进行总结,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炼材料中“奋斗”“创新”“实干”等关键词,将其联系起来理解劳动的核心意义。另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劳动精神,从物质层面发展和精神层面满足两个角度展开措施讨论。在小组互相交流中,学生可以发现其他学生从题目要求、材料分析和文章结构设立方面的想法,改进自己在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上的問题。重要的是在作文立意方面,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让其他同学来判断是否正确,通过其他同学的立意角度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有效的时间内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广,为了改变高三作文教学中老师落后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作文写作的认知偏差、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向倾向等问题,本文从突破表面,深度挖掘和整理;打破单角度立意,进行多维度创新;展开合作探究,加强思维锻炼三个角度出发,为学生作文写作和练习提供高效、有趣的学习环境,开拓学生观察事物的眼界,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宽度和深度,以理性思维方式构思文章写作,在作文创新中深化理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作文分数提高的短期目标,进而提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军华.高三作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7(3):44-44.
[2] 沈志宏.高三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实践.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5,000(008):114-115.
[3] 张田忠.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0008-0008.
[4] 郭霞.论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明日,2019(34):0050-0050.
[5] 梁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的理性思维能力.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4(6):55-56.
[6] 高宏飞.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toral dissertation.东北师范大学,2002.
【关键词】 高三 作文教学 理性思维能力
引言:
高三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技巧、素材累积和情感表达,更突出检验学生教学对材料内涵的分析和整理,能否以理性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存在和变化的规律。所以高三作文教学除了写作技巧培训,更要关注和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应用和发展。以下提出突破表面,深度挖掘和整理;打破单角度立意,进行多维度创新;展开合作探究,加强思维锻炼三个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成绩的同时,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在作文学习中养成自主探究、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长期发展。
一、高三作文教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目前高三作文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写作内容缺乏新意、创作思路少有个人特色、逻辑上表述混乱,在整体表现上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当代学生缺乏对事物进行深度思考、探索的自主意识,忽略历史优秀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缺失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自我看法,致使其理性思维能力较差。近年的高考作文写作题材以议论文居多,要求学生有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逻辑能力和正确表达的语言能力,从根本上也是检验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思维表述能力。
(一)理性思维能力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前卫的老师已经注意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在作文写作和对学生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学任务、授课时间和升学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理念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在高三作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老师解读作文题目,告诉学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立意较好,坚持不跑题的原则;然后让学生轮流传阅班里的高分作文,欣赏和借鉴优秀作文的长处,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别;或者是此次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讲解。在这样短促的作文教学下,写得好的同学下次还是写得好,认为写作难的同学下次还是不会写作,对提高学生整体的作文写作成绩和写作思维锻炼效用不强。
(二)学生缺乏高考作文的写作认知
有的学生对于写作文比较头疼,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往往是先下笔,写到哪里算哪里,在保证结构清晰和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进行内容填充,描写、抒情齐上阵,典故、成语尽量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给人“拼凑”的感觉,思想感情表达和文章题意突出停留在表面,较难跻身于高分作文行列。但是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读后感或日记写作中,又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写的内容是有个人特色和情感体现的,在逻辑表述方面也比较顺畅,感性与理性兼有。对比日常写作的丰富、生动、有趣,高考作文写作就显得苍白无力、空洞生硬。引导学生以日常写作的理性思维来看待高考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是重要方向。
(三)低效的课堂提升方式
高三作文分数在科目总分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学生也比较重视和关心作文分数和阅读素材的累积,但是因为高三是重要的复习和冲刺阶段,学生所能利用的完整时间相对较少,高考作文字数要求一般是800字左右,相对要花费30—45分钟集中写作,所以学生在平时可以独立写作的机会较少,一般都是通过模拟考试和阶段考试等重要考试进行写作练习。另一方面,在高三作文训练中,多是老师给出一个往年的高考题目,让学生先写作,然后进行分析和整理,不能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对写作方向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效果不大。
二、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突破表面,深度挖掘和整理
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思考方式,调动学生语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作文主题思想范围内引导和点拨学生开动大脑,结合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下的时政热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于开放性的题目,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行深层次拓展,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视角去审清题意,理性构思和下笔,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方式。
比如:在材料作文“触动心灵的故事”导写中,帮助学生分析材料,提取和整合有用信息。作文写作中给出了六则材料,一是碰壁的姑娘收到了网上陌生人的安慰;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港珠澳大桥设计;三是寝室学生挽留宿管阿姨;四是云南小伙崔庆涛在收到到大学通知书前在工地打工帮助家人减负;五是公交调度员王刚借助网络帮助卖红薯的老人;六是军事测绘员张民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我国军事地图。在这次指导中,老师首先解读材料中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挖掘每个材料中包含的“触动心灵”的精神品质,看到平凡事件下的人性光辉,然后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出材料中主要的“触动心灵的品质”。例如:忙碌生活中总有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支撑人们走下去;在内外环境都不利的情况下,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突破险阻的支撑;不论社会角色是什么,任何时候都要有坚守与担当的自觉和自信。材料分析即通过现象看本质,立意即立足于深度分析开展写作,老师在此次引导中帮助学生深挖材料,明确写作角度,建立整体框架,让学生有确切的写作方向。
(二)打破单角度立意,进行多维度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学生可以运用网络获取和选择更多的知识,在视野上更加开阔,思考问题不在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见丰富多样的讯息和便捷的生活方式已经悄悄地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能更理性地看待社会和周边事物。高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模式,但是如何将其运用在高三作文写作上,需要老师在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立意时,引导学生从关键词或关键观点开展多维度探索,结合时下热点、资讯和观念,从材料中浓缩主旨,但是又不拘泥于材料,从小角度、相反的角度、另类的角度创新立意方向,让自己的文章更具个人特色。 比如:在高三作文练习中,老师给到如下材料,要求根据文章表达相关观点。材料中网上著名主持人乐嘉要求年仅4岁半的女儿和自己一样完成沙漠徒步任务。网上有网友质疑“这对孩子也太狠了,是亲生的吗?”而乐嘉本人却表示:“让孩子学会独立和坚持也是对她的一种教育”。针对两个不同的教育观念,学生多会选择其中一个立意,一是赞成乐嘉的做法,认为新时代的家长应该向其学习,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个人品德的培养,不因物质环境的改善而而忽视素质教育,这才是对孩子成长和发展有利的教育;另一方面则坚持思想品质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以大人的期望和身体负重去要求孩子,是不尊重其生长和发育阶段的“折磨式”教育。这两种写作方向是一般对立观点题中的常见写作思路,虽然说不偏离题意,但是难免落入俗套,让高考阅卷老师觉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所以在作文写作指导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基础的观点上探索出新的思考方向。例如: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家长的教育,更是孩子的个人感受,而在这场舆论之战中,所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唯独没有人问过乐嘉女儿的想法,她觉得是锻炼还是折磨。所以可以从家庭教育中子女与家长的双向沟通出发,反思现下家庭中父母忽略子女想法的单向教育模式。
(三)展开合作探究,加强思维锻炼
高三作文教学中要创新教学形式,多实行多媒体教学、情景模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点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老师可以在高三作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在教授写作技巧的基础上侧重学生对不同材料和事件的思考方式的拓展,减少平时课堂上的具体写作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口头观点表达机会。例如:在指导2019年全国卷I《“热爱劳动”演讲稿》的作文练习时,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立意确定和题目拟定两个任务。在讨论中,学生对材料中各种不尊重劳动和不重视劳动的言论进行总结,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炼材料中“奋斗”“创新”“实干”等关键词,将其联系起来理解劳动的核心意义。另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劳动精神,从物质层面发展和精神层面满足两个角度展开措施讨论。在小组互相交流中,学生可以发现其他学生从题目要求、材料分析和文章结构设立方面的想法,改进自己在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上的問题。重要的是在作文立意方面,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让其他同学来判断是否正确,通过其他同学的立意角度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有效的时间内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广,为了改变高三作文教学中老师落后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作文写作的认知偏差、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向倾向等问题,本文从突破表面,深度挖掘和整理;打破单角度立意,进行多维度创新;展开合作探究,加强思维锻炼三个角度出发,为学生作文写作和练习提供高效、有趣的学习环境,开拓学生观察事物的眼界,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宽度和深度,以理性思维方式构思文章写作,在作文创新中深化理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作文分数提高的短期目标,进而提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军华.高三作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7(3):44-44.
[2] 沈志宏.高三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实践.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5,000(008):114-115.
[3] 张田忠.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0008-0008.
[4] 郭霞.论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明日,2019(34):0050-0050.
[5] 梁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的理性思维能力.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4(6):55-56.
[6] 高宏飞.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toral dissertation.东北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