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明天,取决于青年。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后辈。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明天,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当今社会上各种思潮的涌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功利化以及价值观念弱化等思潮,这都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因此,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己都应该认识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他文献
自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感培养便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何谓语感?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即言语形式感,即听觉语感和视觉语感。语感是在听觉主体中,把客观物质言语形式转化为主观的精神现象,转化始于听觉主体对言语形式的感知,在感知的同时生成声音表象。这就是说,听觉与语感有着密切的关联。  但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就如何培养语感的问题,大家都对“读”、“写”情有独钟而忽视“听”、“说”。其实 “听”也是培养
文本导入,就是为进入文本设计一个合宜的引导。有导入,可避免对正文的讲解过于突然。文本导入的方法是很多的。至于何种方式最好,则要结合文本的特点,还有就是有助于教学的展开。  背景导入,这是最为常见的,就是先介绍作者生平与时代及社会背景。比如苏轼的《赤壁赋》,写于贬官黄州期间,心情郁闷,多有感慨的抒发。其实作者所游之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只是同名异地,但作者却借此抒怀,表达一种旷达的人生观。此种
典故以精炼的文字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所以古诗词为达到言约意丰,常使用典故以古讽今、深化意境或寄托感情。古诗词中用典的作用通常是这样几种:  1.用典可以引起联想,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可以充饥,都是靠联想。如宋代词人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
本文基于科研训练实践环节在本科培养环节中开展的现状,根据专业实际、实验室资源和师资力量,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科研训练专项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拓展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提问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可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形成互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提问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符合学生思维水平为原则,且提问的形式要科学合理。笔者下面就语文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调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同时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唤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编制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因此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则要求在打破传统课堂“教知识”、“要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