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安的什么心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向各国领导人抛出“积极和平主义”,称之为日本外交和安保的基本理念,其内在逻辑是:“中国威胁”上升,日本需要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安倍晋三的“积极和平主义”被认为是一套攻击性的外交安保理念。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在外交、军事等各个层面展开攻势:用10个月的时间遍访东盟10国;10年来首次增加防务费用;“曲线参拜”靖国神社……
  有人称安倍晋三为“右翼首相”。事实上,与其用“右翼”,不如用“鹰派”来形容今天的安倍晋三更为贴切。“右翼”在日本国内外都是狂热和无理智的代表,而安倍晋三的种种言行,显然不是来源于激情或个人好恶,而是有目的、有步骤地把日本带向挑战邻国的“鹰派”路线。
   “不称职的日本首相”
  2013年11月16日和17日,安倍晋三先后访问柬埔寨和老挝,至此完成对东盟10国的访问。
  今年1月中旬,安倍晋三将就任首相后的首次出访地点定在了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5月,他访问了缅甸。这也是自1977年以来,日本首相第一次访问缅甸。随安倍晋三共同前往的,还有30多家企业的高管,这是在显示日本对缅甸经济的支持。7月,安倍晋三又到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对文莱的访问是他今年10月借参加东盟峰会进行的。此外,他还访问了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安倍晋三在外交活动中,一边推销“安倍经济学”,为日本寻找新市场;一边搞“价值观外交”,拉拢周边国家围堵中国。
  “对待中国和韩国,安倍晋三表面上想缓和关系,实现峰会和对话,但其实际上的一系列做法表明,他缺乏诚意。”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刘江永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说。
  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晋三曾多次表示对自己在第一任首相期间未能参拜感到悔恨不已。上台近一年来,虽然安倍晋三还未以首相身份参拜过靖国神社,但已进行了多次“曲线参拜”,甚至在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这样的敏感日子,以自民党党首身份献上祭祀费。除了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执迷不悟,今年4月22日,安倍晋三还在参议院表示,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村山谈话”(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讲话,对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表示反省和道歉)。第二天他又强调:“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
  另一件曾让安倍晋三感到悔恨的事,是他在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未能效仿美国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东山再起”后,安倍晋三继续极力促成此事。今年11月7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安倍晋三内阁提交的关于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法案。该委员会直接对首相负责,首相、外务大臣、防务大臣和内阁官房长官将定期会面,讨论国内外的安全形势,制定对策。安倍晋三的权力得到膨胀。
  安倍晋三还在防务费上大做文章。在他第二次上台之前,日本的防务费预算连续10年减少,但安倍晋三上台后,为了强化防卫能力,试图增加防务费用。今年1月27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与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多番商讨后,最终同意给防卫省增加4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预算,使日本2013年度的防务经费达到4.75万亿日元。据悉,日本政府还拟增加2014年度的防卫预算,使之超过2013年度的水平,日本将连续两年增加防卫预算。
  从安倍晋三在军事、外交、历史等问题上的一系列言行可以看出其真实企图,但最终却事与愿违。安倍晋三采取的“远交近攻”策略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技术和投资表示欢迎,却对日本共同对付中国的“邀请”避而不谈。就连同盟国美国也对包括慰安妇、修宪问题在内的日本社会“右倾化”多次表示出担忧。俄罗斯也对日本的“牵制中国论”予以否定。今年11月初,日本与俄罗斯首次举行外长、防长“2 2”会谈。日本与会者称,“日本方面说了一些针对中国的话,但俄罗斯没有接茬”。在日本国内,也是批评声不绝于耳。曾担任日本驻黎巴嫩大使的天木直人说:“如果处理不好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就算跟任何一个非亚洲国家搞好关系,日本都将没有未来。无法处理好与亚洲各国关系的安倍晋三是一位不称职的日本首相。”
  在对华态度上判若两人
  很多人觉得,今天的安倍晋三好像变了一个人,因为7年前他首次上台时,曾试图缓和中日关系。
  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接替小泉纯一郎第一次出任日本首相。上任仅10多天,他就偕夫人安倍昭惠来华进行正式访问。这是5年来日本首相对中国的首次访问,被外界称为“破冰之旅”。站在秋雨后的北京,安倍晋三说:“我相信我们的双边关系也将拥有晴朗的天空。”
  事实上,此前5年,中日两国关系可谓阴云密布。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自2001年上台后,不顾国内外的反对,顽固坚持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临下台之际又于8月15日进行了第六次参拜。小泉纯一郎的一意孤行导致了日本与邻国关系不断恶化,更使得中日领导人交往中断,两国关系跌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
  为了打破僵局,安倍晋三一上台就不断释放对华的积极信号。他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发展中日关系的愿望,并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积极姿态;他承认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并称对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没有异议;他还深刻反省“我们将在谦恭地思考历史之后再行动。在此基础上,我希望与(中韩)两国领导人就未来举行会谈。”访华期间,安倍晋三甚至通过陪同出访的助手向中国传达这样的信息:“强调建立两国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性。”
  前后两次出任首相,安倍晋三在对华态度上可谓判若两人,这其中有家族传承的原因。
  安倍晋三出生在日本山口县的一个“鹰派”政治世家。外祖父岸信介及其弟佐藤荣作都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右派政治家,都曾在上世纪后半期担任过日本首相,任期内均奉行对中国的强硬政策。特别是岸信介,由于长期执掌伪满洲国国政,曾经被作为甲级战犯逮捕。安倍晋三的童年是在岸信介身边度过的。5岁时,他曾亲眼目睹了民众因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而围困外祖父的家,但岸信介还是强行批准了该条约。安倍晋三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并对外祖父的“胆识”赞不绝口。同时,岸信介和佐藤荣作都是坚定的反共分子,耳濡目染之下安倍晋三具有对华态度强硬和偏于“鹰派”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却与岳父岸信介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安倍晋太郎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活跃的日本政治家,虽然曾提携过小泉纯一郎,但其政治理想是做一名“和平主义政治家”。由于与岳父政治观点不同,他在决定参选议员时差点选择离婚来对选民宣示立场。安倍晋太郎曾担任日本外相,积极推动日本对华政府贷款,并与很多老一辈中国领导人有着密切的交往。这也决定了安倍晋三对中国有着复杂的态度,并非一味排斥。
  在日本,显赫的家世背景一直是进入政治之门的通行证,安倍晋三也不例外。1977年,安倍晋三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系政治学专业毕业,随后像众多政界名流子弟一样,前往欧美游学镀金。上世纪80年代初,安倍晋三开始为时任日本外务大臣的父亲当政治秘书,从此正式踏入政坛。33岁时,安倍晋三与日本最大的糖果和巧克力制造商的长女昭惠结婚,两人至今没有养育子女。安倍昭惠以开放、时尚的形象为丈夫增加了不少人气,被称为安倍晋三的“秘密武器”。
  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利益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政客们不变的信条。只要环境需要,他们从来不在意改变立场。安倍晋三的对华政策,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利益。
  在安倍晋三第一次当选首相时,日本的政治家仍以世袭为主。作为“叼着金钥匙出生”的安倍晋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感。然而,此时的日本正处在长期经济衰退的折磨之中,“门阀政治”中的黑暗和腐朽被不断揭露,失望的选民对自民党政权的忍耐也已经接近极限。当时的安倍晋三曾雄心勃勃,然而,无论通过改善中日关系,还是通过技术手段刺激经济,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获得成果,偏偏越来越急功近利的日本民众已经容不得等待。仅仅一年之后,在支持率极度低下的情况下,安倍晋三以“身体原因”辞去首相职务。
  第二次当选首相后,安倍晋三表现出了对华强硬的态度。有人认为,这是第一次失败的首相生涯让他产生了反思。他意识到在今天的日本,“叼着金钥匙”已经不足以保证一名首相的地位稳固,即便是世家子弟也必须设法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务实稳健的对华外交路线,虽然有益于日本的发展,却不能给选民产生深刻的印象,只有激烈的态度才能吸引眼球。此外,在安倍晋三再次当选之前,日本的政治家无力改变经济低迷的状况,纷纷通过挑衅中国,宣传“中国威胁”来进行政治投机,因此日本社会中对华敌视的态度抬头。此时,安倍晋三打出反华牌,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借此表明自己更加鲜明的“鹰派”形象,以获得更多支持。据外媒评论,安倍很有可能是以放弃对华外交为代价,来为其推进“安倍经济学”,进行日本国内经济改革赢得时间。
  国际局势也是安倍晋三转变态度的原因之一。刘江永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美国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现在看来虽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却为日本、菲律宾等一些国家释放了错误的信号,使它们认为可以借机向中国挑战。安倍晋三在看到菲律宾有这个动向之后,就想利用中国和东南亚个别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在钓鱼岛等问题上也取得‘进展’。”
  身边多是激进分子
  安倍晋三对华的强硬态度,也与他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这批政治家绝大部分是战后出生的一代,没有战争负罪感。相反,对于他国追究日本的侵略和殖民历史问题,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因此,对于参拜靖国神社,他们很少有顾虑。他们的青年时代,正赶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他们开始掌握政权时,日本国力衰减,经济持续滑坡。于是,他们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想拯救国家的愿望,民族主义情绪抬头。现在,围绕在安倍晋三身边的智囊,虽然有自民党政策研究理事会代理主席盐崎恭久这样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机会”的友好人士,但更多是激进分子。
  2013年11月11日,“安全保障与防卫力座谈会”在首相官邸举行,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增强日本自卫队的遏制力,“其中包括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其力推者就是座谈会的主持人北冈伸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王屏认为,北冈伸一目前算得上安倍晋三的“第一智囊”。
  北冈伸一,1948年4月出生,是日本著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家,曾经担任日本驻联合国副代表,现为日本国际大学校长,为多名日本首相担任过私人咨询顾问。
  北冈伸一对日本军队政策和历史有深入研究。1976年,他获得东京大学政治学研究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题目为“日本陆军和大陆政策1906年—1918年”。2006年,中日双方达成一致,建立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北冈伸一为日方团长。据称,在中日学者的几次会议中,北冈伸一都与中方学者争论激烈,如中方坚持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而北冈伸一则认为这一数字“不可靠”。对于战争原因,他也否认这是日本“有计划的侵略”。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只好在联合报告中各自表述。
  2012年,北冈伸一应邀参加美国亚洲学会建会7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讲。他公开把中国和日本的对立说成是“前现代、不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对立。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大概每两年都会因为违章停车而被警察罚款一次。他的中国友人对此极为不解:“你是大教授,也是政府官员,怎么会被罚款?”北冈伸一竟据此得出结论:“日本是法治,中国是人治。”他进而说,中国的崛起是对现代文明价值观的冲击。他的言论令当时在场的很多国际学者大跌眼镜,甚至有人表示要退出美国亚洲学会,以此表达对北冈伸一的不满。
  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是二战后日本在“和平宪法”原则指导下,根据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政策选择。可是今年6月,北冈伸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哪个国家严重受损,而这可能对日本构成严重威胁,那么日本可能考虑行使集体自卫权。”
  另一位对安倍晋三影响很深的顾问是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中西辉政生于1947年,是日本已故国际问题专家高坂正尧的得意弟子,常发表文章否认日本侵略史,散布反华言论。安倍晋三去年底上台前夕,中西辉政就呼吁:“在新政权建立之际,日本应该停止多年以来防卫费连续下降的趋势,转而增加防卫费。”   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中西辉政与安倍晋三立场一致。据日本《每日新闻》披露,2006年,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选在4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中西辉政的主意。中西辉政建议安倍晋三,参拜不必拘泥于“8·15”,在4月和10月的春秋例行大祭参拜最为适合。媒体曝出安倍晋三曾参拜的消息后,中西辉政等又建议安倍晋三保持“模糊态度”,“对是否已经参拜不要明说”,并被安倍晋三采纳。
  中西辉政对台湾问题尤其感兴趣,他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的文章。文章说,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合为一体,冲绳海域和东海将纳入解放军的势力范围,日本船舶和飞机将被赶出这一海域;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出入口将被中国完全堵死,日本将只能“听从北京的命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也将名存实亡。文章最后说:“对日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朝鲜问题,而是台湾问题。”
  作为新上任的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对安倍晋三的影响也不小。谷内正太郎1944年生于石川县,本科就读于东京大学法学系。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一个拥有反共色彩的读书会,其主持者是被誉为日本“国士”的国际政治学者若泉敬。若泉敬曾与基辛格等美国核心人物展开秘密交涉,在1972年成功使美国将冲绳归还日本。谷内正太郎拜若泉敬为偶像,对20世纪琉球、冲绳的历史都非常熟悉。
  读研究生时,谷内正太郎曾一度考虑当一名学者,后来放弃了这个梦想,最终进入外务省,做了外交官。任外务次官期间,谷内正太郎提出“进攻外交”的理念,呼吁“凛然的、高志向外交”。2006年,在华盛顿出席美国高官主持的晚餐会上,谷内正太郎不按提前准备的演讲稿发言,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信念,称日本一定会实现行使集体自卫权。有消息称,因为这个演讲内容太激进,驻美日本使馆没有将其传给外务省本部。由于政治理念一致,2013年1月,安倍晋三任命谷内正太郎为内阁官房参事。
  使中日关系的“冰”越结越厚
  刘江永教授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安倍晋三及其顾问们现在如此嚣张,假借了美国之威。可以说美国是日本的远亲,而中国应是日本最为重要的邻居。日本曾师从中国,安倍晋三却没有领悟“远亲不如近邻”这个在中国流传千年的道理,执意做出激进举动。
  环球人物杂志:请总结一下,安倍晋三再次上台以后推行的是一种怎样的对华政策?
  刘江永:总体上说,安倍晋三再次上台后推行了一种制造紧张的对华强硬政策。具体而言,首先,在钓鱼岛问题上,除采取了不承认有领土争议的态度之外,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卫大纲并加强了军演。第二,在战争观和历史观上,相比于民主党政权严重倒退,引起了中日之间的新矛盾。除了纵容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外,他更是打破日本内阁的通常惯例,执政一年来,对于日本历史上给邻国带来的伤害没有做过一次正式表态。第三,安倍晋三再次组阁之后,在几次重要的国会演讲中,都把中国和朝鲜并列视为日本面临的国际局势紧张的外部因素。对中国这样的定位对两国关系的伤害极大。
  环球人物杂志:安倍晋三的对华政策对中日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
  刘江永:在野田佳彦执政时期(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中日两国本来就因为日本的一些做法而关系不佳。但安倍晋三上台一年以来的对华政策不仅没有实现中日两国关系的破冰,反而使得两国关系的“冰”越结越厚,两国关系不但毫无进展,而且有可能继续恶化。这对中日两国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都很不利。
  环球人物杂志:安倍晋三的真正目的何在?
  刘江永:安倍晋三强调中国的“威胁”,在钓鱼岛等问题上推行的对华政策,其真正目的都是为了修改日本宪法,突破二战之后对日本的种种束缚。这可以说是安倍晋三最大的政治目标。
  环球人物杂志:安倍晋三的企图能得逞吗?
  刘江永:其实回看历史可以发现一些规律。40多年前,佐藤荣作担任日本首相时就和美国打得火热,把中国视为威胁,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却不知道国际局势在悄然变化。尼克松1969年还向佐藤荣作保证会联手日本对付中国。但没过多久,美国就越过日本,尼克松访问了中国。这对佐藤荣作造成了严重打击,他很快就下台了,随后田中角荣迅速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安倍晋三现在和当年的佐藤荣作有一点很像,就是误判了国际局势。再平衡和重返亚太这两个政策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陈年旧事了,美国并不希望和中国对抗,也深知和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打交道的重要性。习近平访美时,奥巴马和习近平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而安倍晋三几次想在多边场合会见奥巴马都没有成功。这种情况下,安倍晋三还指望通过钓鱼岛等问题来诱导美国和中国对抗,自己趁机来做“东亚的旗手”,把美国当自己的棋子,这就自视过高了。看不清国际局势,总是无限放大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是很幼稚的。安倍晋三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必然重蹈佐藤荣作的覆辙。
  环球人物杂志:针对安倍晋三的对华政策,中国应该怎么做?
  刘江永:首先,中国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国内问题,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第二,中国要巩固和理顺同美国、俄罗斯等一些大国的关系。这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往往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外交平衡,在加强和大国关系的同时,也要巩固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做到这一点,安倍晋三就是再怎么拉拢,其目的也很难达到。
  从长远来看,中日关系中的对抗性因素虽然在上升,但是总体上还是非对抗性的。在日本宪法没有被根本修改之前,中日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双方都应该在防止局部对抗干扰两国整体关系上多下功夫。
其他文献
2013年8月25日,上海环球港门口,100多名年轻人上演了一出5分钟的“热舞”,不同的肤色,洋溢着同样的笑容和朝气——这是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们首次在大众面前亮相。  虽然位于浦东世纪大道的教学楼正在装修,未来一年要借用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舍,但这丝毫没影响上海纽约大学新生的热情。这295名新生来自37个国家,其中150名中国学生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10个省市,145名国际学生中有六成来
前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东欧大肆设立导弹防御基地,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恼火不已。没想到2009年奥巴马当上总统后,有过之而无不及,把更先进的反导系统安置到了更多的欧洲国家,而且离俄罗斯边境越来越近,让俄罗斯很没面子。梅德韦杰夫不得不放出狠话:“如果那些国家(显然指美国)没有顾及我们的态度,我们将用强硬的反制措施和打击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美国驱逐舰守在“威胁策源地”  2009年,奥巴马否决了前
元月19日,李小鹏手术出院后第二天,他的脚趾尚不能弯曲,还勾不住垫在脚下的毛巾。几天后再试验时,已经可以勾住了,这表明手术很成功。  大年初三,小鹏和队员们出现在体操馆,虽然无法进行器械训练,他还是主动进行拉皮筋、抻双杠等上肢力量练习。  那天,他的主管教练陈雄说,3月初,将安排小鹏器械训练,先是双杠、单杠、吊环等以上肢力量为主的项目,等他的脚伤痊愈,跳马、自由操等项目的训练计划也会启动。  治愈
刚开始看球的时候,我一度十分困惑,困惑中国足球出现这奇葩现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尤其是恒大拿了亚冠后,以恒大球员为班底的国足在亚预赛赛场上接连被虐,最后一场对阵伊拉克被灌三球,最终神奇地凭借净胜球的微弱优势出线。赛后各大媒体几乎都用“跪着出线”来形容这场比赛,微博上一大波人马高呼“感谢泰国兄弟”、称国足“简直是被一脚踹到了澳大利亚”。  调侃的固然在调侃,困惑的却依然困惑。我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曲乐恒在北京的家离康复中心很近,他说,那是父亲为了方便他每天的治疗,骑着车在北京的各个旁屋中介跑了好久才找到的房子。  客厅里,一身红衣的曲乐恒看起来精神很好。他说“我跟我爸天天在一起,还过什么节啊”,之后就一直低着头,偶尔抬头看看坐在对面的父亲,很难为情的样子。曲爸爸见了,笑着起身离开了。  这是一对传统的中国式的父子,他们在这方面都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从小到大,我爸都是骑着他的自行车为我忙活
今年10月26日,NBA明尼苏达森林狼队主教练兼篮球事务总裁菲利普·桑德斯因患霍奇金淋巴瘤医治无效去世,终年仅60岁。  NBA主教练是个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岗位,既要有智慧,又要有体能,最重要的是要经受来自老板、球员甚至球迷的多方压力,神经高度紧张。多重压力之下,有的主教练身体垮下来,有些甚至患上不治之症。  桑德斯,最终没能迈过坎  桑德斯2015年6月被怀疑得了癌症,8月中旬,被确诊为霍奇金淋
现代交通工具以石油为燃料,只需要轻轻点一脚油门,或者按下一个电钮,就会快速前进。车上的乘客只需要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欣赏路边的风景,还没等品味到这些风景的魅力便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很爽不是吗?  于是,我们开始放弃直立行走和自行车,放弃了以我们的两条腿当做动力源泉的交通方式,去贪图享受舒适和方便。  雾霾是老天给我们的警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直立行走,当人类基本上快失去直立行走能力的时候,这个物
马年贺岁,万马奔腾,马踏飞燕,龙马精神。打开2月赛事日历,各项赛事依旧接踵而至。期盼已久的索契冬奥会圣火点燃,NBA全明星赛月中揭幕,全国排球联赛八强角逐激烈,国内一流乒乓选手齐聚镇江赛场,斯诺克威尔士公开赛汇聚各路好手,再掀风云。  赛事 索契冬奥会  时间 2月7日一23日地点俄罗斯索契  俄罗斯最大疗养地索契拥有迷人的海滩和雪山,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这里写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天有
随着上港集团成功收购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作为东亚俱乐部创始人之一和俱乐部主席的中国足坛名宿徐根宝,也完成了他在俱乐部的历史使命。已到古稀之年的徐根宝表示,他决定告别职业足坛,余生将继续从事青少年球员的培养。  @忍者神豆:根宝模子!刚跟着大人们开始看球赛的时候去过崇明基地,大家说你要打造中国的曼联,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我其实并不明白你做的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在中国足球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坚持十多年真的太
身处角落却不孤独    这个夏天的傍晚,邢台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走廊里,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他们中,年长的已有50多岁,年轻的30多岁,遍及各行各业,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穆建华教练以前的学生;他们有着同样的目的,来送恩师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病床上的穆教练很安详,尽管病痛的折磨已经让他变得很消瘦。但在一双双泪眼中,他还是那个戴着大眼镜,时而严厉时而幽默的小老头,只是再不能看他站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