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按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3例给予基础护理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和出院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1.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实施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目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老龄化人口中大大上升,而其中高血脂和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都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原因[1]。而脑梗死的致死率非常高,而据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为了研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我院选取在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3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治疗,并与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按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5.4岁;治疗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5.2岁。临床症状: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53例患者给予基础护理治疗,给予服用常规药物治疗,若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则可进行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将患侧肢体擦洗2次,每隔2h进行1次拍背和翻身,促进意识清醒患者通过主动肢体运动预防血栓形成,每日患者睡觉前进行1次患侧肢体按摩。每日给予进行2次口腔护理,避免由于痰液聚积口腔腭处引发口腔感染,同时每日擦洗会阴2次。
治疗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护理和出院健康指导:
1.2.1心理护理
由于大部分患者均为突发脑梗死,发病后会丧失运功功能和语言功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而许多患者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进而降低了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耐心的讲解,同时介绍相关的成功病例和恢复情况,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反应,以争取最大的配合,放松心情,使其主动配合继续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1.2.2饮食护理
针对可以进食的患者,临床医师应当制定含有较低盐、脂肪和胆固醇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方案。而对于昏迷且具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进行鼻饲喂食,每隔2h喂食200ml以内。针对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可使用2%利多卡因或凡士林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引发口腔感染[2]。
1.2.3康复护理
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语言训练:针对语言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可结合图片、手势、发音训练、记忆力训练、实物、肌群运动等方式进行语言锻炼,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逐渐的增加练习难度,并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控制康复时间[3]。(2)肢体锻炼:应当保持正确的患肢功能位,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训练强度应依照患者的感觉进行调整,通常每个动作15次,每次30min;可以结合患者日常活动进行肢体锻炼,不但增加了治疗的信心,也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果[4]。(3)吞咽训练:针对具有轻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多咀嚼饮食,进而增强吞咽能力。针对中度、重度患者可以实行吞咽功能训练,当患者转为轻度吞咽困难后可采取进食训练。
1.2.4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拟定一份康复训练计划,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需持续锻炼,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等原发病,禁止吸烟饮酒,保证按时服药。同时嘱咐患者早晨起床不过急,为了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在安静7min左右后缓慢起床,每日进行适度的运动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1.3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恢复达到5级,生活可以完全自理;有效:大部分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肌力恢复达到3~4级,部分生活事项可实现自理;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恶化,肌力为0~2级,无生活自理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痊愈34例痊愈,占有率为64.2%,有效15例,占有率为28.3%,无效4例,占有率为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3例痊愈,占有率为43.4%,有效20例,占有率为37.7%,无效10例,占有率为18.9%,总有效率为81.1%。两组患者差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的增长,也影响到了脑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而在临床中脑梗死属于脑卒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也属于一种老年常见急症。因此,治疗方案的拟定应当以预防脑水肿、改善微循环和治疗并发症为前提,同时给予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完全康复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1.1%,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总之,临床医师应当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条件制定一份详细有效的治疗的方法,并不断的完善患者的整个康复方案,从而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丽君.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5):527-528.
[2]林春燕,黄纯.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96.
[3]徐枫兰.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28):2621-2622.
[4]张建英.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82,84.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目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老龄化人口中大大上升,而其中高血脂和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都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原因[1]。而脑梗死的致死率非常高,而据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为了研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我院选取在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3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治疗,并与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按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5.4岁;治疗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5.2岁。临床症状: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53例患者给予基础护理治疗,给予服用常规药物治疗,若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则可进行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将患侧肢体擦洗2次,每隔2h进行1次拍背和翻身,促进意识清醒患者通过主动肢体运动预防血栓形成,每日患者睡觉前进行1次患侧肢体按摩。每日给予进行2次口腔护理,避免由于痰液聚积口腔腭处引发口腔感染,同时每日擦洗会阴2次。
治疗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护理和出院健康指导:
1.2.1心理护理
由于大部分患者均为突发脑梗死,发病后会丧失运功功能和语言功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而许多患者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进而降低了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耐心的讲解,同时介绍相关的成功病例和恢复情况,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反应,以争取最大的配合,放松心情,使其主动配合继续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1.2.2饮食护理
针对可以进食的患者,临床医师应当制定含有较低盐、脂肪和胆固醇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方案。而对于昏迷且具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进行鼻饲喂食,每隔2h喂食200ml以内。针对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可使用2%利多卡因或凡士林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引发口腔感染[2]。
1.2.3康复护理
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语言训练:针对语言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可结合图片、手势、发音训练、记忆力训练、实物、肌群运动等方式进行语言锻炼,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逐渐的增加练习难度,并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控制康复时间[3]。(2)肢体锻炼:应当保持正确的患肢功能位,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训练强度应依照患者的感觉进行调整,通常每个动作15次,每次30min;可以结合患者日常活动进行肢体锻炼,不但增加了治疗的信心,也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果[4]。(3)吞咽训练:针对具有轻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多咀嚼饮食,进而增强吞咽能力。针对中度、重度患者可以实行吞咽功能训练,当患者转为轻度吞咽困难后可采取进食训练。
1.2.4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拟定一份康复训练计划,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需持续锻炼,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等原发病,禁止吸烟饮酒,保证按时服药。同时嘱咐患者早晨起床不过急,为了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在安静7min左右后缓慢起床,每日进行适度的运动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1.3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恢复达到5级,生活可以完全自理;有效:大部分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肌力恢复达到3~4级,部分生活事项可实现自理;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恶化,肌力为0~2级,无生活自理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痊愈34例痊愈,占有率为64.2%,有效15例,占有率为28.3%,无效4例,占有率为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3例痊愈,占有率为43.4%,有效20例,占有率为37.7%,无效10例,占有率为18.9%,总有效率为81.1%。两组患者差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的增长,也影响到了脑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而在临床中脑梗死属于脑卒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也属于一种老年常见急症。因此,治疗方案的拟定应当以预防脑水肿、改善微循环和治疗并发症为前提,同时给予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完全康复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1.1%,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总之,临床医师应当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条件制定一份详细有效的治疗的方法,并不断的完善患者的整个康复方案,从而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丽君.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5):527-528.
[2]林春燕,黄纯.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96.
[3]徐枫兰.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28):2621-2622.
[4]张建英.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