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客观分析目前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状,积极探索有效对策,通过强化制度意识,构建制度体系,以及提高制度执行力来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98-02
反腐倡廉制度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其建设是做好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制度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建章立制,完善补充,已初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保证和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对高校制度建设的重新审视,发现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目前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目前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制度意识的缺乏。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还没有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存在特权意识,影响到了制度落实的公正性公平性、。某些党员干部不愿意接受相关制度的约束,不注重对与制度的学习,把制度作为形式,习惯于自行其是,甚至独断专行,没有很好地发挥遵守制度的表率作用。此外,有的制度执行者自身对待制度缺乏应有的严肃和尊重,使得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二)制度制定缺乏科学性。制度制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制度制定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而现有的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中,一是有的缺乏针对性。制度制定前对上级制度研究不透彻,机械地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或规定,从本本、概念和原则出发,没有考虑学校实际,只求形式上的跟风或表象上的停留。二是有的缺乏时效性。缺乏时效性,一方面原有的制度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的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相对滞后性;另一方面现有制度的制定缺乏超前思维,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不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形势的变化。三是有的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制度的执行标准模糊,保证制度落实的程序性规定少,具体执行主体和监督检查措施不明确。四是缺乏完整性。根据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规定,制度建设应涵盖民主决策、干部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基建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招生考试管理等领域的管理制度。单从上述要求来看,高校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空缺,例如根据目前易发生腐败的领域来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仍需完善。
(三)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需进一步提高。制度的价值在于执行并执行到位,而目前学校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却出现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执行无原则性。在执行制度上不坚持原则,常常出现对制度的变通执行现象。二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党内监督比较薄弱,党外监督缺乏直接的制度通道,此外,监督者自身还缺乏被监督。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现行的制度内容有的只是重在提醒和警告,而没有硬性规定执行标准或监督检查措施,对于制度执行到位者不能给予奖励,对于制度执行不力者不能予以惩戒。
二、廉洁校园建设中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重要反腐目标,首先要编织好可关、关得住的“制度笼子”。在加强廉洁校园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也先应编织好能够适应学校发展、保持校园纯洁的“制度笼子”。
(一)进一步强化、加深制度观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党员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实际执行者,党员干部制度观念的强弱对于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强烈的制度观念,才能有效的将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强化制度意识,需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先进的制度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制度一旦形成,任何人都必须遵从,人人都要自觉地按照制度规定办事。二是强化制度的公平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何人,只要违反了相关制度,就要受到制度的制裁或惩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普及和倡导制度平等意识,也是为了在无论任何时刻,广大党员干部都能以普通群众、普通党员的身份自觉地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三是加强制度的制约性。制度相对于权力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为权力而存在的,制度的目的是对权力的约束。严格地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可以有效地消除和防止权力异化和权力腐败现象产生。
(二)积极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
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要注重制度建设的质量和科学性。一是要注重制度制定的针对性。一方面要确保学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覆盖权力运行的方方面面,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另一方面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各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章制度,力求从制度层面上杜绝易发生腐败现象的漏洞。二是要注重制度的前瞻性。要用发展的眼光制定制度,腐败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反映形式,因此,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及时跟进。三是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的制定需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避免制度和工作相脱节,缺乏实践性的制度如同“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三)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是增强自觉性。通过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使制度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全校每位党员干部的头脑中,做到熟知制度、严守制度、维护制度,逐步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强化责任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落实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抓手。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任务分解、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责任机制,坚持把执行反腐倡廉制度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个人年度考核、换届考核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和不断健全制度监督机制,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加强权力运行监督。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定期考核,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另一方面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纪检、审计、校园媒体等监督作用,积极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形成全方位、多侧面、深层次的监督。四是提升制度科技含量。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知识与技术的优势,发挥计算机监控的强大功能,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预防腐败工作中,实现“制度+科技”的完美结合。“制度+科技”设计主要是以清权确权为基础,对已知的权力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运用网络技术使权力运行固化、公开、规范,主要包括清权确权、优化流程、查找风险、网络固化、网络监察等步骤。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强化高校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积极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扎实推进制度创新,才能有力地助推廉洁校园建设。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纪委办公室)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J].教育纪检监察,2008(9).
[2]王新华.高校反腐倡廉建设[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3]李茜.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0(12).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98-02
反腐倡廉制度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其建设是做好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制度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建章立制,完善补充,已初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保证和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对高校制度建设的重新审视,发现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目前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目前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制度意识的缺乏。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还没有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存在特权意识,影响到了制度落实的公正性公平性、。某些党员干部不愿意接受相关制度的约束,不注重对与制度的学习,把制度作为形式,习惯于自行其是,甚至独断专行,没有很好地发挥遵守制度的表率作用。此外,有的制度执行者自身对待制度缺乏应有的严肃和尊重,使得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二)制度制定缺乏科学性。制度制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制度制定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而现有的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中,一是有的缺乏针对性。制度制定前对上级制度研究不透彻,机械地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或规定,从本本、概念和原则出发,没有考虑学校实际,只求形式上的跟风或表象上的停留。二是有的缺乏时效性。缺乏时效性,一方面原有的制度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的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相对滞后性;另一方面现有制度的制定缺乏超前思维,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不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形势的变化。三是有的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制度的执行标准模糊,保证制度落实的程序性规定少,具体执行主体和监督检查措施不明确。四是缺乏完整性。根据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规定,制度建设应涵盖民主决策、干部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基建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招生考试管理等领域的管理制度。单从上述要求来看,高校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空缺,例如根据目前易发生腐败的领域来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仍需完善。
(三)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需进一步提高。制度的价值在于执行并执行到位,而目前学校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却出现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执行无原则性。在执行制度上不坚持原则,常常出现对制度的变通执行现象。二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党内监督比较薄弱,党外监督缺乏直接的制度通道,此外,监督者自身还缺乏被监督。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现行的制度内容有的只是重在提醒和警告,而没有硬性规定执行标准或监督检查措施,对于制度执行到位者不能给予奖励,对于制度执行不力者不能予以惩戒。
二、廉洁校园建设中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重要反腐目标,首先要编织好可关、关得住的“制度笼子”。在加强廉洁校园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也先应编织好能够适应学校发展、保持校园纯洁的“制度笼子”。
(一)进一步强化、加深制度观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党员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实际执行者,党员干部制度观念的强弱对于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强烈的制度观念,才能有效的将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强化制度意识,需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先进的制度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制度一旦形成,任何人都必须遵从,人人都要自觉地按照制度规定办事。二是强化制度的公平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何人,只要违反了相关制度,就要受到制度的制裁或惩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普及和倡导制度平等意识,也是为了在无论任何时刻,广大党员干部都能以普通群众、普通党员的身份自觉地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三是加强制度的制约性。制度相对于权力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为权力而存在的,制度的目的是对权力的约束。严格地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可以有效地消除和防止权力异化和权力腐败现象产生。
(二)积极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
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要注重制度建设的质量和科学性。一是要注重制度制定的针对性。一方面要确保学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覆盖权力运行的方方面面,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另一方面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各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章制度,力求从制度层面上杜绝易发生腐败现象的漏洞。二是要注重制度的前瞻性。要用发展的眼光制定制度,腐败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反映形式,因此,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及时跟进。三是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的制定需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避免制度和工作相脱节,缺乏实践性的制度如同“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三)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是增强自觉性。通过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使制度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全校每位党员干部的头脑中,做到熟知制度、严守制度、维护制度,逐步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强化责任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落实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抓手。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任务分解、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责任机制,坚持把执行反腐倡廉制度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个人年度考核、换届考核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和不断健全制度监督机制,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加强权力运行监督。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定期考核,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另一方面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纪检、审计、校园媒体等监督作用,积极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形成全方位、多侧面、深层次的监督。四是提升制度科技含量。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知识与技术的优势,发挥计算机监控的强大功能,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预防腐败工作中,实现“制度+科技”的完美结合。“制度+科技”设计主要是以清权确权为基础,对已知的权力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运用网络技术使权力运行固化、公开、规范,主要包括清权确权、优化流程、查找风险、网络固化、网络监察等步骤。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强化高校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积极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扎实推进制度创新,才能有力地助推廉洁校园建设。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纪委办公室)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J].教育纪检监察,2008(9).
[2]王新华.高校反腐倡廉建设[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3]李茜.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0(12).